08.21 延安:能吃苦的勤務員 幹實事的好後生——記延川縣關莊鎮劉家圪塔村第一書記馮剛

延安:能吃苦的勤務員 幹實事的好後生——記延川縣關莊鎮劉家圪塔村第一書記馮剛

通訊員 白小豔 本報記者 方大燕

“小林,你的這些牛肯定能賣個好價錢。”劉家圪塔村第一書記馮剛對正在路邊放牛的村民劉小林說道。“馮書記,要是能賣個好價錢,有一半的功勞都是你的。”劉小林笑著說道。

2017年3月,馮剛受延川縣委組織部選派到位於延川縣關莊鎮西北4.5公里處的劉家圪塔村擔任第一書記。而劉小林正是在馮剛的幫助下,獲得了5000元的資助,發展了養牛產業,現在劉小林的生活過得比之前好多了,而他對於馮剛也是十分感激。當然,在劉家圪塔村,馮剛幫過的村民還有很多……

一個任勞任怨的勤務員

“馮書記,馮書記,我家的牛死了,這可怎麼辦啊?”只聽見院子裡一陣急促的跑步聲,一個面龐黝黑還穿著沾滿溼泥土布鞋的男人衝進了辦公室。

“齊叔,您先別急,到底出啥事兒了,慢慢說。”正在埋頭完善貧困戶信息的馮剛立馬起身走到齊佔祥身邊說。

齊佔祥,延川縣關莊鎮劉家圪塔村出了名的貧困戶,村裡人都習慣喚他一聲“齊叔”。今年55歲的齊佔祥照顧著患有智力肢體殘疾的老伴兒,由於妻子身體不便,齊佔祥無法外出務工,家裡日子過得拮据,他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養的4頭牛上,現在他的牛死了一頭,自然是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他能想到最好的辦法就是來到村委會,找第一書記馮剛。

“齊叔,您放心,這頭牛的損失我一定幫您降到最低。”馮剛瞭解情況後說道。短短的一句話,但對於齊佔祥來說像是吃了一顆定心丸。隨後,馮剛立即聯繫關莊鎮民政站,說明了齊佔祥的特殊情況,在馮剛的幫助下,齊佔祥成功申請到了臨時救助,他握著馮剛的手激動地說道,“你可真是個好後生啊!”

“不會用電腦找馮書記,不會填表找馮書記,不瞭解貧困戶信息找馮書記,牛死了還找馮書記,馮書記好像無所不能似的,他一點也不像書記,倒像是我們村的‘勤務員’。”今年剛當選為劉家圪塔村村委會主任的黨永濤說道。

一個煥然一新的村風貌

剛到劉家圪塔村,村子道路硬化沒有完成,村民沒有娛樂場所,村幹部沒有辦公設備……看到這一切,馮剛積極協調縣水利、交通等部門,完成了村子4.5公里長的道路硬化工程,並在道路兩旁安裝了60盞太陽能路燈,新修了1座過水橋,解決了村民出行問題。

同時,陸陸續續地,喇叭、音響也進了村子,衛生室也建了起來,村上還多了個大廣場,多了個涼亭。不僅如此,馮剛還召開全體村民動員會,動員全體村民參與到改善村子人居環境的工作中。

就這樣,馮剛和村民們在廣場上開闢了花壇,並撒上了格桑花種子,這個時節,花開得正盛。“我們村的人居環境現在改善了不少,每天下午的村委會廣場是村裡最熱鬧的地方,有跳廣場舞的,有在花壇前照相的,有在亭子裡下棋打牌的……”說到村裡的變化,村長黨永濤的眼睛一下子充滿了光。“我們村這些婆姨,之前還笑話人家城裡人跳廣場舞,現在啊,自己跳得可上勁兒了,每天晚上,音響一放,一邊跳一邊笑,比花壇裡的格桑花還好看。”

一個因地制宜的產業規劃

要想讓村民真正脫貧致富,產業發展是必不可少的。鑑於劉家圪塔村是典型的黃土高原溝道村,作為劉家圪塔村的第一書記,馮剛對當地的地形進行了多次勘察,整合村裡土地資源,新建了1000畝核桃產業基地,此基地共涉及劉家圪塔69戶村民。

同時,針對村民產業發展技術短板問題,馮剛積極協調農業局、畜牧局對在村群眾進行技術培訓,累計培訓4期187人次,有效解決了群眾產業發展技術短板。並幫助15戶產業戶發展養牛產業,幫助養殖大戶李國清新建圈棚……

“雖然工作很辛苦,但每當看到我們村的人過得和城裡人似的,我就打心眼裡高興,希望可以通過我的付出,讓村子變得越來越好,讓我們村的村民廣場舞一直跳下去,讓我們的村委會一直熱鬧下去。”馮剛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