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轉載|教你讀懂企業財務報表的“三張表”

本文轉自得到專欄香帥的北大金融學課,有刪改,未獲得授權,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那麼要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健康,就需要有體檢表。財務報表就像一個企業的體檢報告,從中你可以看出關於企業健康狀況的信息。

這張“企業的體檢表”一般分為三張表,叫做資產負債表、利潤表,還有現金流量表。

一、資產負債表

首先是對企業的財富狀況和負債水平做一個整體評估,叫資產負債表。一個企業健康與否,很容易在這個表上面看出端倪來。

這張表特別容易理解,下面這張圖的右邊就是錢的來源,我們把它稱為負債或者權益,左邊是錢的去處,我們把它稱為資產。

轉載|教你讀懂企業財務報表的“三張表”

1.資產

先看資產。資產包括什麼呢?像住宅、商鋪這些叫房產,還有股票、債券、理財產品、黃金,還有現金,還有一些就是你可能投資了的一些項目。

在資產這邊怎麼排列呢?正確的排列順序是按照資產的流動性來排。你把現金放在最前面,依次排下來。然後到房產這種最不容易變現的固定資產排在後面。

排在最後的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資產,叫做無形資產。無形資產就像你的個人聲譽、才華、技能等等,這都可以算作你的無形資產。你看要是鋼琴家郎朗,這一項可能價值很高。而我們普通人,可能這一項的價值相對就會低得多了。

看公司的財務報表也是一樣,現金、銀行存款、金融資產、廠房機器、商譽,都屬於企業的資產。

這麼多資產,到底我們在關注企業的時候,應該關注哪一項呢?

其實不同的企業會有完全不一樣資產類型。比如,如果是一個製造業企業,它可能有廠房、機器這些東西,它的固定資產的比例很有可能會比較高。而對於那些互聯網企業,可能是人力資本、知識產權這些無形資產會比較高。一個企業輕資產或重資產運營,其實就是通過看資產負債表看出來的。

2.負債

要記住一個原則,就是資產負債表一定是配平的。也就是說所有資產一定會和所有的負債權益是恆等的。

你可以把所有的資產拆解開,看看買下這些資產的時候,錢是從哪裡來的。如果是自己攢下來的,我們就把它算作權益類。如果是從銀行、信用卡里借的,這就是負債類。同樣對應在公司上,一個公司如果是發行股票或者自有資金,就屬於權益類。如果是銀行貸款,或者發行債券,就屬於負債類。

同樣地,你可以按照負債的緊急程度,最急著要還的那些錢,像短期負債,把它放在前面。

什麼樣的負債率對一個企業就是合適的呢?

沒有一個絕對合適的負債率。但你有兩點你要記住。

第一點,要看一個行業平均值,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負債率。房地產這種行業,因為抵押品比較多,所以負債經營的可能性比較高,負債率較高。但是像那些輕資產運營的服務型企業,它們的負債率相對會比較低,所以要跟它的行業平均值來比較,這是第一點,橫向看。

另外一點要縱向看,就是要區分經濟上行期還是經濟下行期。在經濟上行的時候,錢也比較“便宜”,這時候增加負債率,其實是對自己的公司有好處的。經濟下行的時候,企業經營會比較困難,這時候,負債率過高就會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3.資產規模幻覺

很多企業、家庭,都有一種幻覺叫資產規模幻覺,特別喜歡看到自己的資產規模有一個很大的數字。但是他們往往只關注了自己的資產。就像有的人,數了數自己有五套房子。但是忘了,這些房子裡面絕大部分都是來自於銀行貸款,說不定你的銀行貸款佔到了你的房款的70%、80%,這時候可能真的就是一個資產規模的幻覺,因為你的債務壓力非常地大。這一條,對企業也是同樣適用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說,我們要把資產負債表作為一個整體來看。

二、利潤表

第二張表,就是利潤表,也叫損益表。

轉載|教你讀懂企業財務報表的“三張表”

1.淨利潤

這張表反映的,就是這段時間你的收支狀況,收大於支,就是利潤,否則就是虧損。

收入我們可以把它拆分成,主營業務收入,還有營業外收入。對應在家庭裡面,主營業務收入就像工資收入,營業外收入就像房租收入、投資收入等等。

支出我們也可以把它再細分,支出可以分為成本,比如說工資、原料、銷售費用等等,還有營業外支出。那麼從家庭角度怎麼拆解這個支出呢?家庭的必須支出,比如房貸、車貸、伙食交通費、孩子學費,這些算主營業務支出。像奢侈品消費、旅遊、娛樂,這些可以算作營業外的支出。

淨利潤,既總收入減去總支出,數字為正,這個企業自然處於一個不錯的財務狀態。如果這個數一直為負,就意味著在“坐吃山空”。

2.收入支出結構

這一張表除了看淨利潤這個數以外,其實最重要的,是看它的收入和支出的結構。收入和支出的結構,對於家庭和對於企業有完全不一樣的指導作用。

從家庭的角度來講,我們總喜歡說一個人要追求“財務自由”,你可以用這張表來測算一下,你和你家庭的財務自由狀態。假設說你們家的主營業務收入,也就是你的工資收入,佔家庭總收入的比重非常非常之大,那可能你還沒有實現財務自由。或者說你們家庭的必需支出佔你們家總支出的比重特別大,也意味著你們家還沒有實現財務自由。所以就是說,財務自由度越高,這兩個比例會越低。

那麼把這個比例放在企業上,就是完全不一樣的結果。什麼是好企業呢?那種主營業務非常“乾淨”的企業,也就是說它的收入和支出主要都是來自於主營業務的。那種營業外收支佔比很大的企業,從財務的角度講,一般都是多少有點貓膩的。像A股市場上,當然有很多出問題的企業,都是呈現出營業外收支比較複雜的趨勢。

三、現金流量表

第三張表就叫現金流量表,就是這段時間內,對你的家庭,或者說企業的流動性的檢測。

轉載|教你讀懂企業財務報表的“三張表”

這張表和利潤表有著密切的聯繫。比如說你已經拿到手的工資收入,就會在這張表裡記入經營活動的現金收入,而付出去的錢,相應地記入現金支出裡。

但是,利潤表和現金錶有一個很不一樣的地方,利潤表實施的是權責發生制——即使是沒有實際發生的金額,也會被計入到利潤裡面。現金流量表不一樣,它要求一定是實際發生的金額。說白了就是,現金流量表不管你賬面的利潤是多少,它只管你到手的錢是多少,出去的錢是多少。

所以一個企業,或者說一個家庭,淨利潤為負,你可以借債,你也可以吃老本,撐一下。但是一個企業或者家庭,現金流為負就麻煩大了。舉個例子,比如說一般租房的時候,我們都是押一付三,所以你每個季度初得準備一筆錢,付出去。所以在這個月的時候,你的現金流量表就很難看,會感到日子很難受。後面兩個月,因為你不用再付房租了,所以你的現金流一下子就變得寬鬆了,日子就好過很多。但這些情況不會反映在利潤表裡,因為在利潤表上,你每個月的房租還是一樣的,沒有受到影響。

所以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都是關於流量的,側重點不同。一個重點討論的是經營能力,一個側重考慮的是流動性。

所以在理想狀態下,一個主業很單純,應收或者應付賬款也很適度,也不追求過度擴張的企業,現金流和利潤應該呈現出高度相關或者一致的局面。那麼如果利潤表和現金流出現大規模背離的情況,這種企業就值得我們大大地打一個問號了。

劃重點:

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是存量概念,是對財務狀況的整體描述;現金流量表和利潤表是流量概念,它描述的是企業的收支平衡和流動性。

這三張表一定是連續的,自洽的,平衡的。所以表上的任何異常點,都值得我們重點關注。

理解了這三張表,也就是理解了企業的整體財務狀況,企業動態的收支平衡狀況和企業的流動性。把這三點把握好,一個企業到底值不值得投資,基本上你就心裡有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