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一場“狂風驟雨”向樓市襲來,房價還能否扛得住?

雖然已是夏末秋初,空氣依然難掩悶熱。正如當前的房地產市場一般,雖然已經經歷了將近兩年的嚴厲調控,但不少熱點城市的房地產市場依然亂象不減,難掩熱度。正因為如此,住建部等部門已經在年內多次表態要堅持樓市調控不動搖和不放鬆。

在筆者看來,只有堅持調控政策不放鬆才能保護來之不易的調控成果。不過,如果要進一步達到穩定房價,甚至遏制房價上漲的目標,最根本的是要加強對購房者、開發商等相關群體的預期管理。那麼問題來了,該如何扭轉大家對房價繼續上漲的預期呢?

一場“狂風驟雨”向樓市襲來,房價還能否扛得住?

筆者認為,這不僅需要堅持目前的調控政策不動搖和不放鬆,而且還需要從以下兩點著手:從短期來看,需要熱點城市繼續升級加碼調控內容,而且從長期趨勢來看,更需要房地產稅、空置稅等輔助措施的出臺。正如7月底的高層會議所傳遞出來的強勁信號那樣,要“下決心解決好房地產市場問題”。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房地產市場不可避免的要迎來一場“狂風驟雨”。

昨天,一則消息已經重重砸向了房地產市場,各大房企的心肝兒估計又顫抖了起來。根據中國證券報報道,部分信託公司暫停了房地產業務。何為房地產信託呢?舉個簡單例子:A先生將自己的資金委託給了信託公司,為了某些特定利益和目的,以自己的名義投向房地產領域,這是當前房地產融資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場“狂風驟雨”向樓市襲來,房價還能否扛得住?

在筆者看來,這一年多以來,在樓市調控政策頻出和金融監管逐步加強的大環境下,傳統的銀行信貸方式已經大大受限,而且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房企們的融資渠道都被收緊,“錢荒”是不少房企面臨的共同問題。在這樣的時刻,房地產信託自然成為了不少房企為數不多的“救命良藥”。

根據統計,2017年行業發行的集合房地產信託規模4622.83億元,同比增長134%,而今年前兩個月房地產信託規模接近650億,同比增長同樣超過了100%。房地產信託的快速增長顯然已經引起了監管層的注意,這與當前控制金融風險不無緊密關聯。筆者認為,此次雖然只是部分信託公司暫停了該業務,但傳遞出的信號不容小覷,而且大家已經對房地產市場的風吹草動變得異常敏感,多少會給各方預期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

一場“狂風驟雨”向樓市襲來,房價還能否扛得住?

現在不光是購房者關注著房價,監管層和相關部門同樣盯著房價,而近期“約談”的頻繁出現恰恰也說明了這一點。繼5月份,住建部約談了西安、成都、哈爾濱等12個城市以後,時隔3個月,住建部再次約談三亞、海口、煙臺等5個城市。其中,海口、三亞已經是第二次被約談的對象。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自從4月份以來,三亞和海口的房價漲幅一直處於“領頭羊”的位置,被頻繁約談自然不奇怪了。在剛剛過去的7月,三亞新房環比上漲3.7%,在70個熱點城市中居於首位。

筆者認為,被多次約談的城市如果依然出現房價上漲明顯的問題,下一步自然就面臨著問責的可能了。本月初在瀋陽召開的會議上,住建部已經表態樓市調控不力將被堅決問責。至於究竟誰會成為率先被問責的城市呢?這些“領頭羊”不得不小心了。此外,值得關注的是租房市場也出現了收緊信號,北京住建委已經約談了自如等中介機構。

一場“狂風驟雨”向樓市襲來,房價還能否扛得住?

通過這三次約談來看,重點針對的都是房價和房租上漲比較明顯的問題。筆者認為,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三個趨勢:第一,約談或者問責或許會成為下半年監管的重要手段之一;第二,治理樓市亂象已經成為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要想實現房價和房租的平穩,惡意炒房、炒租等行為必然會進一步遭到嚴厲打擊;第三,穩定樓市的前提需要預期的穩定,預期管理或成為未來政策關注的重點。

我們可以預見的是,這場狂風驟雨顯然不會隨隨便便就結束了,房地產稅等政策也已經箭在弦上。“房住不炒”的實現不可能一蹴而就,未來還需要花大力氣解決這些阻礙前行的荊棘。筆者認為,實現住有所居最根本的還是確保房價和房租在居民可承受的範圍之內,而通過這場密集的狂風驟雨來看,房價恐再無力大反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