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你們都想錯了,康熙皇帝對廢太子胤礽才是真愛!

你們都想錯了,康熙皇帝對廢太子胤礽才是真愛!

很多人在評價歷史上的君王時,總喜歡把他們看成理性無情的政治人物。事實上,他們在面對自己家人的時候,也不過是個普通人罷了,畢竟人都是需要感情寄託的。比如今天要說的康熙,太子胤礽對於他來說就是父子親情的寄託。相對於其他人,康熙對胤礽真的算是真愛了。

在這裡,要先替太子澄清一件事:不是草包!不是草包!不是草包!!

在很多清穿文裡四爺多是冷酷中帶著柔情,八爺是溫文爾雅,君子如玉,十三是豪爽仗義的俠王,十四是桀驁不遜霸道專情,就連其他阿哥也有力挺的粉絲,只有太子十篇有九篇都是反派,不孝不仁,驕縱荒淫,還是草包。使得很多人都以為歷史上真實的太子就是這麼無所作為。

事實上,太子胤礽自幼聰慧好學,文武兼備,不僅精通儒家經典、歷代詩詞,而且熟練弓馬騎射,成人後代康熙祭祀,並數次監國,治績不俗。值得關注的是,胤礽還具有一定的開放眼光,對西方文化比較欣賞,為人又喜結交賢才,確屬古今不可多得的皇帝好苗子。

呃……偏題了,繼續說說康熙對胤礽滿滿的愛~

你們都想錯了,康熙皇帝對廢太子胤礽才是真愛!

太子生母赫舍里氏十三歲時嫁給康熙,雖說是政治婚姻,但婚後兩人感情非常好,赫舍里氏溫柔嫻淑又頗具才幹,與康熙共同度過了鰲拜專政的日子,而且後宮治理井井有條,可謂“賢內助”。康熙對之感情頗深,赫舍里氏生胤礽當天就因難產世了,年僅21歲。康熙愛屋及烏,立胤礽為太子,愛護非常,並親自教導。

愛護到什麼程度呢,胤礽四歲時不幸得了天花,天花在當時為不治之症,一旦出痘便使人無比恐慌。出於愛子心切,康熙帝下旨將奏章全部送到內閣,自己則全心全意看護在兒子身邊,陪伴太子度過病危期。

六歲那年,出於對胤礽的疼愛,康熙特地為他建造了專門用於培養太子、皇子的地方,賜名毓慶宮,以供胤礽生活起居和讀書學習。

十三歲以前,胤礽都是在康熙皇帝的身邊度過的,每天都是按部就班地起居、飲食、讀書、學習。康熙幾乎每天都要關心胤礽的讀書學習,教導他功課,聽他背誦古文,談讀書心得,臨字、作文、寫詩。並親自作胤礽的文化老師,向他傳授儒家經典。

康熙二十四年,康熙皇帝對身邊的大臣說,他每天必定要做的,有兩件重要的事情:一件是清晨之時,前往太皇太后宮中問安。二是召見太子,親自為太子講書。皇帝日理萬機之餘,親自為太子啟蒙讀書,教授文化,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少有的。

可喜的是胤礽也沒有辜負康熙的期待,不僅聰明聽話,而且悟性極高,所作的詩文都文采斐然。胤礽的天賦,讓康熙十分欣喜也十分欣慰,於是更加用心的教導他。每次出行狩獵、巡遊,康熙總要把他帶在身邊,讓他跟隨在自己的左右,形影相隨。連乘輦出行的時候,胤礽也跟隨在御輦之旁。

你們都想錯了,康熙皇帝對廢太子胤礽才是真愛!

就比如說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去鄂爾多斯巡視,把太子留在京城坐鎮。分隔兩地,難免要寫些書信,在一些滿文書信中康熙把路上所見所聞事無鉅細的都寫給了胤礽,就像普通的父子一樣滿滿的溫馨。

人總是有兩面性的,有好就有壞。胤礽自小就身處高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性格上可能確實有缺陷,史料上對於廢太子前的胤礽描繪的簡直十全十美,對於廢太子後的胤礽卻一貶再貶,彷彿是一個十惡不赦之人。其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我們不去追究,還是要講康熙在廢太子期間對胤礽的表現。

康熙一廢太子後, 一連六日"未嘗安寢",對諸臣談起此事,"涕泣不已"。十月二十三日,因為思念胤礽,病倒在南苑。當天晚上,他匆忙回宮召見胤礽。“召見一次,胸中疏快一次”。由此可見,就算後來復立太子是無奈之舉,也絕對有理由相信父子之情也是原因之一。

二廢太子後,康熙曾對大臣們說:“朕於二阿哥 並無間隔,即拘禁處,朕常遣內監往視,賜物賜食。”他認為“ 此皆為父子私情,不能自已,所謂姑息之愛也”。

康熙也是凡人,犯錯的又是親自養大的孩子,又怎麼可能一下子斷絕感情。由此再對比其他兒子,果然還是親自養的更親。當然這不是說康熙對其他兒子不聞不問,其實他對孩子都挺好的,只是對胤礽感情更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