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你們的感情有多“虛偽”?——心理學說

你們的感情有多“虛偽”?——心理學說

顧城有首詩:

你,/ 一會看我,/ 一會看雲。

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

你們的感情有多“虛偽”?——心理學說

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和最親密的伴侶在一起時,雖然不離不棄也從不爭吵,卻難以真正建立一種深刻的、自由的、能夠互相響應的聯結,總是“好像差點什麼”的感覺。

真正的親密關係,是能夠看見彼此真實的樣子,能夠滿足彼此真正的需求,在真實的基礎上能夠建立共情,這份關係能夠帶給彼此真實的滋養、滿足和愉悅。

你們的感情有多“虛偽”?——心理學說

但有很多關係,可能表面上維持了很多年,形式上甚至生活在一起,但事實上,卻在關係中看不見真實的彼此、忽略掉對方真實的需求、無法建立真正的聯結。

而假性的親密關係,只會帶來消耗、不滿足感,甚至痛苦。

你們的感情有多“虛偽”?——心理學說

這未必是一段關係走太久後的疲憊,而有可能是“假性親密關係”(Irrelationship)。

有點拗口地講,就是有意地“在關係中逃避關係”(hiding fromrelationship in relationship)。

很多時候,我們害怕“真的在乎一個人”,或者“讓別人對我們來說變得重要”。

因為真正的親密關係代表著相互關心,彼此共情及情感付出。

你們的感情有多“虛偽”?——心理學說

這些是需要承擔情感投入的風險的,在乎一個人,我們就有可能因此受傷。

真正的親密關係代表著相互關心,彼此共情及情感付出。

這些是需要承擔情感投入的風險的,在乎一個人,我們就有可能因此受傷。

假性親密關係就是為應對這樣的風險出現的:我們懷著對失控的恐懼,所以不敢投入,迴避了彼此情感的付出。

你們的感情有多“虛偽”?——心理學說

因此,它是一種

防禦機制(defensive mechanism),是兩個人一起在防禦那種“需要雙方一起創造的真正親密狀態”。

很多時候,我們害怕“真的在乎一個人”,或者“讓別人對我們來說變得重要”,因為真正的愛和關心一個人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讓我們有一種被傷害、被拒絕、被拋棄的脆弱感。

這使我們恐懼和焦慮。

而這樣的一種防禦機制則可以幫助我們抵抗這樣的恐懼和焦慮。

待在這樣一段關係裡,對我們來說是“安全”的,因為這段關係從表面上看非常穩定,有著精心構建的規則,不會出現不可預測的危機。

你們的感情有多“虛偽”?——心理學說

我們在這段關係中將會得到的情緒反應都是在自己控制中的、可以完全預測的。假性親密關係使我們從真正的親密關係帶來的複雜性中得以解脫。

有心理學家認為,在假性親密關係中,我們處於一種“情感禁閉”(Brainlock)的狀態,即雙方不自覺地達成了協議——共同保持情感上的麻木。

這種禁閉的狀態,看起來雙方是在一起,但卻拒絕進行深刻的情感聯結,在實質上卻是一種分離

假性親密關係在情感上最大的盲區,在於無法給雙方穩定的情緒價值,只能靠其他方面的價值來彌補。

你們的感情有多“虛偽”?——心理學說

《失戀33天》裡黃小仙問富二代,為什麼要娶一個只在乎虛榮的女人?富二代說,因為她很好懂,只要滿足她的虛榮心,她就不會離開我。

情感上的不安全感只能靠物質上的付出來彌補,就像河壩一樣,只能堵住不安全感的洪水,無法合理疏導,不安全感會隨著時間越積越多,物質付出也必須越來越豐厚。

一旦物質付出斷了,情感鏈接便搖搖欲墜,所以假性親密關係的夫妻,非常容易在一方失去經濟來源時分崩離析,不安全感的洪水會從崩裂的物質河壩上噴湧而出,一發不可收拾。

你不願意種花 ,/你說/我不願看見它一點點凋落。

/是的,/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顧城《避免》

你們的感情有多“虛偽”?——心理學說

用自己所有的,去換自己需要的,只要兩方需求達到平衡,這種生活拍檔模式就得以成立:我們有默契,有對話的技巧,有避免衝突的方式,但無論我們多合拍,總覺得哪裡少了點什麼。

TA每天給我煮飯,我其實並不感動。

該過的節日TA都有禮物,我其實並不感動。TA照料我的家人,我其實並不感動。

TA彈吉他給我聽,我其實並不感動。

而那個TA是什麼感覺呢?

越付出越失望。

當關系中的兩個人都“自以為是”的付出,這些付出僅僅基於自身而非建立在願意瞭解接納對方的基礎之上時,這種失望,繼而憤怒,是無可避免的。

你們的感情有多“虛偽”?——心理學說

漸漸的,這場“交換”的天平就開始失去平衡,美好的模式就開始瓦解了。

誰都想建立真正親密的關係。

“每個人都很孤獨。

人生在世,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

稀罕的是遇到了解。”——廖一梅

我想,這段話能夠廣為流傳,就是因為,關係裡面,誰都想要被瞭解,被真實地看見吧。

可是,在你想要得到對方,讓對方滿足自己之前,可曾想過TA的需要是什麼?

你又是否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呢?

你們的感情有多“虛偽”?——心理學說

如果你失去了你自己,你忽略了你自己的感受,而試圖去真正扮演好哪些角色:妻子、丈夫、父母、朋友……都是不可能的。

而那些人,只會被你愛的很痛苦。

因為一個失去自己的人,是分裂的。

一個分裂的人,沒有愛、不懂愛的人,怎麼能給出健康的愛?

你們的感情有多“虛偽”?——心理學說

沒有一個尚且不能看見自己的人,能真正感受到別人,看見別人。

關係是一面鏡子。

如果關係讓你痛苦,那麼,真正讓你的痛苦的,其實是你自己。

人之間的假性親密關係,是身在迷局之中不自知,還是自知又不說穿,亦或是對於這種關係駕輕就熟,雙方三緘其口,具體屬於哪一種,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你們的感情有多“虛偽”?——心理學說

戀愛的時候,感受一下,你是希望兩人用行為上的多次互動,來營造出一種兩個人很親密的關係,還是更期望兩個人靈魂上深層次交流以達到真正意義的親密。

這種自省方法,可能對於判斷和理解兩個人的感情具有一定的意義。

你們的感情有多“虛偽”?——心理學說

行為上的親密關係是靈魂上深入交流的基礎和前提。

如果兩個人的親密關係一直體現在形式上(吃飯和睡覺等)的在一起,而沒有深層次的交流,這恐怕就意味著兩個人的感情還有待進一步發展。

假性親密關係就是一群人的表演,同時大家又都是觀眾,只要演員演得好,觀眾不揭穿,如此相處下去,也是一種最好的方式。

你們的感情有多“虛偽”?——心理學說

如何化解

要避免這樣的狀況,我認為最主要的一點還是兩人在一起要有預防意識,兩個人都是獨自生活幾十年的成年人,性格和情感上肯定有很多差異,在一起需要磨合,需要去探討“當你這樣表達的時候,你真正在表達的是什麼?”,以及“當你這樣的時候,你最希望我怎樣做?”這樣的問題。

拆掉假性親密關係的牆,我們才能真正走進對方的世界,才能收穫真摯的感情。

你們的感情有多“虛偽”?——心理學說

瞭解自己

如果不瞭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就很難在情感裡感到滿足,包括想要怎麼活著,想要實現什麼。

最好還能分得清“表層的想要”和“深層的需要”。

比如,我想要TA記得關於我的紀念日,因為這樣我會覺得他足夠重視我。

記得紀念日是“表層的想要“,而重視才是自己“深層的需要”。

所以,當面對自己所愛之人,請不要患得患失,讓我們勇敢地大聲對他/她說:“來吧,相互傷害吧!”

要避免這種結果發生,就要勇敢去愛,即使心懷恐懼,仍然向前。

你們的感情有多“虛偽”?——心理學說

五歲的時候,你可以為捕捉一隻蝴蝶,而跑到一公里外的郊外;

十歲的時候,你可以為一個玩具,跑遍大街小巷的商店;

十七歲的時候,你可以為喜歡的人,奔赴陌生的城市;

現在,你也要勇敢,向家人/愛人/朋友分享你真實的感覺,真正去愛他們。

不要怕,我很喜歡勇敢而真實的你。

你們的感情有多“虛偽”?——心理學說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塔羅牌占卜師、行星能量頌缽療愈師,自由碼字人,培訓師。

體會愛的老靈魂,人生路的探索者。

以有限文字,寫無限可能!

倡導以愛為本質的精神生活,一起感悟生活的真諦,生命的真意!

我遇見你,然後遇見我自己!——實用心理學

如需心理諮詢、塔羅牌占卜、商務合作,請私信!

添加幸福分析師V♥ :31578935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