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選調回家鄉工作後,領導職位都不要了,當回了一名普通幹部,對此你怎麼看?

鑑水濤聲


很正常!現在不想當領導的大有人在

八項規定出臺以後,國家對公務人員的管理趨緊,緊箍咒一道一道,老虎蒼蠅一個個倒下,對體制人員的思想衝擊還是比較大的。現在當公務員,體制內的人普遍的共識是,責任重,風險大,稍不留神,可能就會遭遇重創。有時候,甚至還會躺槍。以致於在體制內產生了寧願少幹事,幹小事,也不願意擔責任,冒風險的氛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地方幹事創業的環境。

去年底,小公和我們這裡的一個縣委書記吃飯,他就講了一件事,說這兩年他先後收到了六七個行局局長辭職申請,要求從主要領導崗位退下來,擔任主任科員這樣的二線非領導職務,原因就是因為壓力太大,“只讓馬兒跑,不給馬吃草”。對於這些要求,他都沒批,但客觀上也反應了當下公務員的心裡狀態。

所以,如果經濟條件還可以,不當領導,能夠多點時間陪陪家人,在當下的政治環境下,並不見得是壞事。你說呢?

我是小公,專注公務員考試、任用、提拔等體制類問答,感興趣或有疑問諮詢的,可以關注私信我,我將提供全方位的權威解答


80後小公


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追求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愛錢,有的人愛權,而有的人愛自在生活。

能夠在行政單位上班,在目前的中國是很多人羨慕的事情,尤其是30歲以上年齡人的心中,公務員仍然是很有吸引力的工作行業。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一部分公務員升遷無望,家庭分局以及懷念家鄉等感情以及現實的因素,促成有的公務員離開原有工作崗位,回到親人身邊。這些人當中不乏有一些已經成為領導幹部的。

我認識一個人,在鄉鎮上經過了將近10年的打拼從一名普通幹部提拔為副鎮長,工作兩年後毅然決然的辭職,去市裡做起了某品牌的區域經理;還認識一位領導,已經是鄉鎮正職了,調到市裡成為一名普通幹事。

在有些人眼裡可能覺得不可思議,但我能理解他們的做法。

每個人的追求是不同的。

可能在你眼裡想法設法去追求的東西,在別人的身上卻是負擔。權雖好,用起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用的那麼舒心,很多時候,雖然有一定權力,要用好權不想常常會把自己也繞進去。離開領導崗位,去做一名普通幹事,在你看來真沒有什麼出息,但對好些已經成為領導幹部的人來說,不用承擔責任的自由確實非常寶貴的。

領導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做的。

要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領導,會很辛苦。沒錯,成長為領導的過程就是鍛鍊的過程,這個過程讓好多人放棄,但當你真正坐到領導崗位上的時候,又會發現,真正的困難才剛剛開始。事情總是越來越多,時間總是越來越少,煩惱總是怎麼也忘不了。

家永遠是溫馨的港灣。

中國人大多都是戀家的。在中國古代的時候,士大夫做官總是攜帶家眷一起奔波,每日忙完公務,總有後衙是自己的親眷,基本能夠享受溫馨的家庭生活。而當今的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人們出了忙完工作,和家人在一起相聚的時間越來越少,更何況那些兩地分居,長時間見不到老婆孩子和父母的人呢?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我們是平凡的人民群眾中無足輕重的一員,人生如白駒過隙,轉眼即逝,什麼對你是最重要的,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杆秤。對於題目中所說的這位朋友,無疑家庭的溫馨和自由自在的生活對他是最重要的。

支持他!


四為公務員


人生是一場奇妙的旅程,經過城市我們可以看到繁花似錦,走過鄉村我們可以欣賞山清水秀。工作上也是如此,身處領導崗位,我們有更大的平臺為社會服務;但身為家鄉的普通幹部,我們也可以更好地承擔對於家庭的責任。我覺得選擇本身並沒有什麼好壞對錯之分,心之所願就是自己最好的選擇。

而且,我們應該往前看。在外地上班能夠憑藉自己的能力成為領導,那麼現在重新回到普通幹部這個最初的起跑線,我們就比其他普通幹部擁有更廣闊的視野,更成熟的心智,更豐富的工作經驗,雖然我們現在是普通幹部,但只要我們沒有超過提拔的年齡上限,我們依然有很大的機會再次踏上領導崗位。而且是在我們自己的家鄉,這對於家庭來說無疑是一件令人喜悅的幸事。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我們超過了提拔的年齡限制,沒有再進步的可能。那我們也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我們也有了更多的時間來照顧家庭,履行好對於家庭應該承擔的責任。也許,我們還能在家庭上找到另一番成就呢。

俗話說:“在不同的山頭唱不同的歌”,在不同的崗位做不同的事,我覺得工作就是工作,我們首先是一個人,有自己的思想意識,然後才有工作,工作永遠是我們實現自己目標的方式,而不是凌駕於我們個人之上的存在,只有我們自己主導工作,才能活得自在舒服。


基層小哥


工作到了一定年齡段,無論主動還是被動,免職只享受待遇,不擔任領導職務,這種情況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非常普遍。被動免職,是指年齡在55歲(女50歲)以上,被組織退居二線,不擔任領導職務,任虛職或者非領導職務,在新《公務員法》後就只能享受相應級別待遇,騰出領導職務。退居二線人員一般都會有一些照顧,比如分工,比如待遇,比如調整到福利待遇好的單位等。沒有了實職,不用擔責,對年齡大精力不濟,身體條件不好的老同志來講,也是一件好事情。騰出來的職務,還可以讓年輕力壯的領導幹部擔任,更能發揮職能作用。無論對公對私,都有益處。

主動退下來,也是年齡50歲左右以後,因身體原因,或者家庭原因,或者是發展前途等因素,不願意再擔任實職,單位有也需要騰退出職務,可以自行申請免職,只享受相關待遇。這種情況下免職,單位也會給予照顧,要想調整到家鄉某個單位等退休,也是非常容易的。

工作到了一定程度,對前途發展已經看得非常淡。如果因為身體原因,或者家庭原因,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如果能夠主動或者被動退居二線,對個人、單位來講,都是兩全其美的事情。單位可以空出崗位,給年輕人發展的機會。對於個人來講,也有利於身體健康,或者有時間和精力照顧家人,避免因私事影響個人精力,造成工作上的失誤,眼看退休在即,因重大失誤給單位和個人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