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科學家怎麼知道接收到的光是來自13億年前產生的光子呢?

喵星小小懶


實際上就是測距離,摸個天體距離地球的距離,13億年前的光子,不算上宇宙膨脹,那就是13億光年的距離。算上膨脹也好算好,知道哈勃常數就行。

測量的方法有很多,對於在太陽系周邊的天體來講,三角視差法是經常使用的,當然這種方法的歷史也是最悠久的,也很簡單,就是利用不同月份,分別去觀察要測量的天體,幾條視線就會形成一個三角形,通過計算出夾角還有一邊的長,就能算出距離天體的距離。這個大家在網上一搜資料很多的。

還有一種就是通過天體的亮度,主要是恆星之類的,我們知道亮度隨著距離的變長而變小,這個是有公式去計算的。當然通過對光譜線的紅移量的分析,也能得出,這個主要是對河外星系的距離做計算,因為由於宇宙膨脹的關係,所有星系都在不停的互相遠離,所有光的多普勒現象就會產生,在具體計算時候,將紅移量以及哈勃常數算上,便能算出距離。那麼就能給測量的這束光定上年齡嘍。


賽先生科普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的一百三十多億光年之外的星系圖片,在所有被拍攝到的星系實況照片中,它們在誕生之後向宇宙太空幅射的一切光子早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射向整個空間世界,假設說這些星系從誕生之日到今天為止以經有五百億年的時間歷史,那麼它們的光子以經在宇宙空間飛行了大約是它們誕生的全部時間,按照這個時間去推測早以飛過地球幾倍的距離之遙,所以說哈勃望遠鏡拍攝到的東西是早以存在的光子射線途中影像的真實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