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曹操在其“知天命”之年達到了權力的巔峰,卻不稱帝,這是怎麼回事?

Blue_square


曹操為什麼一直沒有稱帝呢?

曹操終其一生皆為漢臣,讓後世很多人對曹操敬佩有加。

曹操自黃巾亂起便領兵作戰,董卓進京之後更是孤身刺殺董卓,再邀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聯軍解散後 大破黃巾軍得其精壯三十萬,有了爭霸的資本。隨後再破袁術,官渡敗袁紹,逐漸蠶食袁紹三子勢力,攻滅呂布,追殺劉備,鴆殺劉琮不費一兵一卒得荊州之地。 自此曹操已有鯨吞天下之勢,唯有益州劉璋,漢中張魯,西涼韓遂 還在苟延殘喘。曹操兵鋒直指江東,欲一戰而平。 然而赤壁之戰的失敗讓曹操失去了最寶貴也是唯一一次能夠統一全國的機會。

赤壁之戰後的曹操雖然依舊強大,但是卻要疲於應付來周邊敵人的騷擾。曹操雖然依舊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當對手只剩下 蜀漢和東吳的時候,挾天子已經沒有什麼用了。

在三方勢力僵持不下的時候,曹操完全可以稱帝,因為此時說實話 獻帝已經毫無作用了。

我認為曹操不稱帝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1.曹操說:若世上無孤,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 曹操一生征戰無數,攻滅大小勢力 諸侯不計其數。但是終其一生不過是與蜀漢,東吳三分天下。與其做一個小國的皇帝,還不如當一個為大漢蕩平寰宇的丞相。

2.周邊少數民族的威脅。 當時雖然在國內,有識之士均歸附於 劉備 曹操 孫權等人的勢力之下,但是在對外的戰爭中 書寫有 漢字的軍旗卻是必須要攜帶的,兩漢時期漢軍楊威塞外,打造了漢軍的無敵神話,曹操若是貿然稱帝 無異於公然宣佈 漢朝滅亡,華夏大地勢力割據,狼煙四起,屆時塞外異族又將會頻繁劫掠邊疆。

3.曹操在朝堂之上擁有絕對的話語權,曹操麾下一部分忠於漢室的臣子,理想已經由匡扶漢室剷除曹賊,變成了只要獻帝不死便行的想法,所以曹操既然已經有了絕對的權力又何必去刺激這幫老部下呢


愛尚寵物家


主要還是稱帝的條件不成熟。曹操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朝代之一。當時漢朝皇帝失勢,而天下的軍閥們實行割據,各自為政。表面上遵從皇帝權威,實際上只是表面上遵從罷了。演義中所說的十八路諸侯討董卓,便是當時的諸侯割據的表現。董卓也是一路諸侯,在曹操之前,控制了皇帝為首的中央政府,在曹操之前已經“挾天子以令諸侯”了。只不過董卓沒有實行成功,反而因為其自行廢立,遭到了天下諸侯們的強烈反對,所以才有了十八路諸侯討董卓。而曹操便是十八路諸侯之一。

最終董卓失敗,被誅殺。董卓失敗後,諸侯們互相攻伐,而曹操先下手為強,“搶”到了皇帝,再一次上演“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了天時。隨後以天子名義,陸續滅掉了諸侯袁紹、呂布、馬超等。曹操吸取董卓的教訓,是以賢相自居的。所以諸侯們沒有形成合力,來個十八路諸侯討曹操。雖然劉備和諸葛亮多次罵他“名為漢相,實為漢賊”,但其終生沒有稱帝,還是保住了漢臣而不是漢賊的聲名。曹操到死,也沒有消滅劉備與孫權,這是他的心腹大患。實際上此時,除了劉備與孫權,東北還有一個政權公孫度。在沒有實足的把握稱帝情況下,有董卓的前車之鑑,梟雄曹操是不願稱帝的。所以他有一句著名的話,“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審時度勢,他將自己的理想,定位於“周文王”。他一直是為兒子最終稱帝打天下的。而孫權勸他稱帝,他說孫權是將自己放在火爐上烤,是不懷好心的。

春秋史社,專注於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


歷史春秋網


作為一個三國迷來說。個人認為:曹操一輩子最偉大的成就不是問鼎中原,而是見利止欲,剋制住了自己稱帝的慾望,正是這一克制,讓曹操的人生在後世的評價中加分不少。

那麼話說回來,曹操為什麼不稱帝呢?個人覺得,有以下幾方面。

1,天下未平,仍有劉孫等據存在,九州形式主要呈三分之態。如果貿然稱帝,那就等於向當時的其他勢力宣佈,漢朝滅亡,天下已經沒有共主,所有人都可以當皇帝了。

2,漢君雖弱,但想做漢臣的人勢力依然不小,很多為曹操出力的官員,都是心中向漢的,只是因為漢獻帝在曹操勢力中,這些人才心存幻想,不得不全力為曹操賣命,以保漢室延續。而且這些官員的能量是不可小覷的,當時在科舉未出現之前,能出來為官的都是士族世家,這些家族門閥傳承久遠,能量巨大,曹操要想一統天下,必須要得到這些人的支持。

3,不是皇帝,勝似皇帝。從曹操的生平可以看出,曹操是一個重實、務實之人,比起皇帝虛名來說,其更看重的是皇帝的權力。不稱帝可以100%行使皇帝的權力;稱帝后,行使皇帝權力會被掣肘,曹操是聰明人,所以選擇了前者。而且曹操知道,只要他這一生打好基礎,天下必會姓曹,到那一日,他作為皇朝奠基人,不論是他兒子還是孫子做皇帝,他這個高祖皇帝的追封,肯定是跑不掉的。既然活著的時候能享受皇帝的權力,死後還有皇帝的名分,幹嘛要急著稱帝呢?

以上觀點,是在下的一點拙見,希望有不同觀點的朋友們在評論區踴躍討論,一起學習進步,謝謝。


秦畔散人


很簡單,稱帝弊大於利,漢獻帝在自己的手中,雖不稱帝卻是實際上的皇帝,曹操如果稱帝,以當時天下的形勢,必然會有很多人稱帝,曹操手中的皇帝沒用了,也失去了皇帝之實,還有當時天下人心仍然向漢,曹操既不願擔篡漢之名,也不願失天下人心,


思琪商城


因為時機不成熟,政治上有漢獻帝的存在,他沒有大義號召天下;軍事上有劉備、孫權掣肘,無法統一中原;經濟上爭戰多年,早已內庫空虛,稱帝不能給他任何實質上的幫助,還得罪天下漢朝死忠,所以不能稱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