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8 “整理”人生的三重境界:空間、情緒、思考力

“整理”人生的三重境界:空間、情緒、思考力

文章來源:思小妞的犄角旮旯(sixiaoniu523)

當我們整理房間時,不僅僅是在整理空間和環境,更重要的是在整理自己的心情和生活,讓它們更順暢,而這也在無形之中塑造了自己的性格,能夠讓自己變得更有規劃和調理。

有一年,表弟暑假來上海玩。那時我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經常一週有三四天晚上都在上海的各大高校做講座和公開課,到家晚上10點以後是常有的事,週六正常工作、週日在家也要工作。

在表弟的想象中,我的房間應該亂象叢生、慘不忍睹。可來到住所後,他大吃一驚,“姐,沒想到你住的房子這麼整潔啊,太意外了。”

其實,我知道不少人在一個人住的時候的確都是這種亂糟糟的狀態,被子不疊,反正也沒人來;衣服東一件西一件到處都有;外賣飯盒堆到好幾個一起扔;洗手檯和馬桶上也存了不少汙垢,實在看不過去在大概清潔一下吧。我曾經租房時也經歷過這樣的階段,後來一件小事改變了我的住宿習慣。

有一天真的是倒黴到家,工作中出了點差錯剛好撞上上司心情不好,我被批了個狗血淋頭,然後準備了兩週要見的客戶下午被臨時“放鴿子”,好不容易加班結束回家結果大腦停工搭反了地鐵,在地鐵上又差點和一位大媽吵起來,下了地鐵走了十五分鐘後到家,被上海的七月熱溼了全身。

裝著這些糟心事兒,回到家打開門,看見屋裡一片狼藉:沒丟的垃圾、有灰塵的寫字檯、堆在床上的衣服……一天的情緒全部爆發了,瞬間大哭。

“整理”人生的三重境界:空间、情绪、思考力

冷靜下來我開始分析,在這一天的不順遂中,有一些是我無法避免的,比如炎熱的天氣、被客戶“放鴿子”、和我“槓”上的大姐;但還有一些是我能避免的,比如打造一個乾淨整潔的住所,讓它成為我溫馨的避風港,而不是火上澆油的“亂葬崗”。

從那以後,我就特別注重對房間的清潔和整理工作,再忙再累(其實我們真的不至於忙累到抽不出一點時間清潔房間),我都會定期收拾房間。

有個偷懶的訣竅:如果你沒有嚴重的潔癖,其實不必把房間打掃的一塵不染,只要維持整潔就已經能夠給自己帶來好心情了。我對房間的整理工作要遠多於清潔工作,整理是每天隨手都會做的,清潔則看視心情和時間,短則三天,長則一週。

也因此,市面上已經形成了與“整理”有關的產業,從家政公司到工作、讀書、筆記“整理術”,包羅萬象。

說到“整理”術,我們首先會想到日本。日本人讓“整理”這個行為成為一門藝術。從著名的“斷舍離”概念的創始人山下英子,到憑藉“怦然心動”登上《TIMES》評選的“世界最有影響力的100人”的近藤麻理惠,還有以超級整理術聞名的廣告圈大師佐藤可士和,以及擅長利用整理術處理工作的男性整理家小山龍介……整理術有很多的各門各派的掌門人,大部分都是來自日本。

“整理”人生的三重境界:空间、情绪、思考力

不僅有這些整理達人,在日本還有許多傳授居住智慧的民間組織,比如Housekeeping,心動整理協會,Home&Life研究所等。有些機構會為整理收納諮詢師頒發證書,持證會員,即可從事上門整理指導工作,把整理發展成為一項職業。

整理術最開始源於房間的整理。因為日本的房屋通常都比較狹小,所以日本的主婦們總在琢磨如何能在有效的空間裡打造一個整潔、溫馨的家,由此便產生了空間整理。

空間整理方法

01

物品要少

無論是“斷舍離”、還是讓自己“怦然心動”,抑或經久不衰的簡約風,保持物品少是原則之一。

想一想,如果你的住所本來就不大,還有一大堆東西和你一起擠在這個空間裡,心情很難不壓抑。而且東西越多我們越難維持秩序,也會讓我們把自己真正需要的、最重要的東西淹沒掉。

所以,無論你的房間多大,都請在不影響正常生活的情況下盡最大努力縮減物品,減少累贅。

02

固定位置

其實惹怒我們、讓情緒崩潰的通常都是壓死駱駝最後一根稻草的一些小事。比如,快遲到了本來就很著急,臨出門時死活找不到鑰匙;或者已經夠沮喪了,一不小心還被牆角的花盆絆倒。在有限的空間裡除了維持物品少之外,很重要的一點是一定要給物品固定好位置,尤其是越小、越雜的物品,越應該有自己專屬的地方。

鑰匙用完隨手就放回包裡或者放在門廊的架子上開闢出一個專屬位置給它;

衣服拖下來就掛在掛鉤上,沙發椅子和床都不是它們該待的地方;

硬幣和小額零錢,能放在存錢罐裡就不要到處亂撒;

書、本、碗、筷、各種杯子和調味品都應該放在專屬的位置,不要輕易改變或隨便一扔,用時方恨找不到。

03

定期檢查

平時整理的再好,如果不定期檢查也很難維持長久的整潔度。總是越來越多的衣服、文具、書、以及衝動消費下購買的小玩物等,不知不覺就會侵佔你的空間。定一個時間,比如每月一號、每三個月一次,定期檢查物品,不常用的、不用的、壞掉的、不喜歡的都可以收起來、送人、捐掉或丟掉,讓自己的使用空間總是舒適。

“整理”人生的三重境界:空间、情绪、思考力

整理術雖然針對的重點是空間,但絕不止步於此,由空間整理延伸出來的是對情緒的整理。

我們為什麼要整理情緒?為了能夠更正常、順暢的生活。

回憶一下當你情緒失控時曾說出的那些傷人、傷己的話、做過那些讓人難堪的事情,等到情緒平復時恐怕大多數時候都是後悔懊惱的吧。如果一個人的情緒毫無波瀾,那這個多彩的世界對他將是毫無意義,同樣,一個人的情緒如果總是大起大落,那他也會被情緒矇蔽“心眼”,錯過這個有趣的世界。

對情緒的整理並非只是一味控制,雖然這是現在非常流行的做法——“控制情緒才能掌控人生”的標題和說法到處充斥,整理情緒還意味著釋放,控制與釋放兼容。

但更重要的是,要時刻、儘可能的讓自己的情緒和心境處於平穩的狀態。“刺激”很爽,但維持平穩才有可能讓我們更正常、更有質量的去生活,因為這個時候,理智是佔上風的,它能防止我們做錯事和蠢事。

“整理”人生的三重境界:空间、情绪、思考力

我是個急性子的人,這也意味著整理情緒是我終身要學習的課程。美國人最常用也最簡單的調整情緒的方法是深呼吸,在美劇和電影裡我們經常看到主人公遇到重大變故時會說“First of all, deep breath.(首先,請深呼吸。)”現實中的美國人也是如此做的,而且這個方法的確能緩解情緒。除此之外,還有幾點我自己的心得,也在此分享給大家。

保持情緒平穩的tips

01

避免刺激

我們的情緒被“點燃”——無論是激動還是暴怒——都始於刺激。如果你想維持理性、避免情緒波動,最直接的做法是滅掉源頭、躲開刺激。

思考一下讓自己情緒失控的雷區通常會有哪些,然後試著去避開或改變。

比如,我的雷區之一是受不了慢,無論是自己還是別人,只要稍微慢一點——行動慢、說話慢、回覆慢等等——我心情就會開始變差。瞭解這點後我採取的作法是把Deadline儘可能運用於所有的事、如何涉及與他人的合作,我也會讓對方明確知道我的Deadline或請對方給我一個Deadline.

“這份約稿最遲週五晚上我會給你。”

“合同能否在週一上班的時候發給我?我會在週日的晚上發信息再提醒你一下。”

在Deadline範圍內我的急性子就能維持正常,如果超過時間限制還沒回復,去追問對方也不會讓對方覺得過於push、不禮貌。

02

避免混亂

心境和情緒的混亂很大程度上源於環境的混亂。比如亂七八糟的房間、凌亂的辦公桌、打開電腦密密麻麻混亂的文檔,這些混亂都會引起我們情緒的波動,所以做好外部的整理能在很大程度上減緩我們情緒的失控。

佐藤可士和曾說過:“把環境中的干擾因素清理到最低限度,這是在對人的情緒進行整理。”我非常認同。

做好情緒整理是為了進行最高級的整理——思考力整理。

“整理”人生的三重境界:空间、情绪、思考力

大腦混亂是,理清思路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將腦海裡看不見的信息語言化、書面化。簡單的一支筆和一張紙,或者一頁word文檔,把自己所想到的信息變成文字,也可以說出來錄音。能讓自己的大腦清晰很多。

樹狀圖、泡泡圖、橋圖……都是不錯的理清思維的邏輯圖。

“整理”人生的三重境界:空间、情绪、思考力

想要思維不混亂,除了我們自己大腦清晰外,也要減少接收和解讀信息的誤差,這時,建立假說、大膽向對方/自己提問就成為必須的。

整理出對方的言論後試著置換成自己的語言,反問對方:“你的意思是這樣嗎?”反覆審視紙張上的信息,反問自己:是否想表達的是這個意思?想要的是這個結果?如果不是,差缺在哪裡?

最後,思考時對於別人的事情儘量“視如己出”。

佐藤可士和說,將模糊不清的事物當成信息,還要從中找出問題點,加以解決,如果不發掘跟自己的接點,不但無法湧現真實感,目標遠景亦將變得空洞。

佐藤受邀為某化妝品牌護膚產品設計包裝,但他幾乎不用化妝,一開始很是苦惱,無從下手。但佐藤發現,自己雖然不化妝,但每天還是會進行刷牙、洗頭這類儀容保養。於是找到了這個“每天保養”的觀點,產生了共鳴,設計出方便好用的包裝。

整理的三重境界:空間整理、情緒整理、思考力整理,其實就是我們對自己生活和人生的整理。

-END-

“整理”人生的三重境界:空间、情绪、思考力

分享每一份收穫

“整理”人生的三重境界:空间、情绪、思考力

本文系“趙民微分享”公眾號轉載文章,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果分享內容侵犯您的版權或者非授權發佈,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