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醫生警示:燙 傷,你平時的治療方法和方式是錯的

燙 傷

一、概述

其臨床過程可分為三期:

體液滲出期;

急性感染期;

修復期。

體液滲出期:

一般持續36~48小時,大面積燒傷者若搶救不及時或不當,可能發生體液喪失,進而發生休克,此期的關鍵是休克的防治,根本問題是如何改善血管通透性,減少或防止滲出;

急性感染期:

如果患者全身情況較好或燒傷面積較小、較淺,局部感染經適當治療後可被控制,3~5天自行消退,否則,感染可繼續發展,引起膿毒症狀、甚至菌血症,因此,此期的關鍵是感染尤其是全身性感染的預防;

修復期:

包括創面修復與功能恢復,所需時間因燙傷嚴重程度而異,促使創面早期癒合是本期的關鍵。

醫生警示:燙 傷,你平時的治療方法和方式是錯的

二、臨床表現與分度

Ⅰ度燙傷:

紅斑性,皮膚變紅,並有火辣辣的刺痛感;

Ⅱ度燙傷:

水皰性,患處產生水皰;

Ⅲ度燙傷:

壞死性,皮膚剝落。

醫生警示:燙 傷,你平時的治療方法和方式是錯的

對局部較小面積輕度燙傷,可在家中施治。在清潔創面後,外塗京萬紅、潤溼燒傷膏(美寶)等。

(1)鎮痛、鎮靜

輕傷員可口服止痛片或肌注哌替啶、嗎啡等,重傷員多采用靜脈滴注哌替啶或與異丙嗪合用。有腦外傷的患者可使用地西洋。

醫生警示:燙 傷,你平時的治療方法和方式是錯的

(2)補液

輕中度燒傷:

可口服燒傷飲料(每片含氯化鈉0.3g,碳酸氫鈉0.15g,苯巴比妥0.03g,糖適量,每片衝開水100ml)或含鹽飲料;

重度燒傷:

應予以靜脈補液(血漿或血漿代用品、平衡鹽液和等滲鹽水等)。

(3)注射破傷風抗毒素(皮試陰性後)和使用抗生素

四、用藥注意事項與患者教育

(1)燙傷後緊急處理:應立即脫去熱液浸溼的衣物,並立即用冷水或冰水溼敷或浸泡燙傷區域20~30分鐘,可以減輕創面損傷的深度並有止痛效果。

(2)創面的保護:應注意對創面的保護,防止再次汙染。可用紗布、三角巾、中單或清潔被單、衣服等進行簡單包紮。切忌用塑料布包扎或覆蓋創面,因其不透氣,致使創面發生浸漬而加速感染。

醫生警示:燙 傷,你平時的治療方法和方式是錯的

(3)創面不可塗有顏色的藥物:如紅汞、甲紫。

(4)鎮痛、鎮靜時應慎用或不用氯丙嗪。

(5)小兒、老年人和有吸入性損傷或顱腦損傷的患者,應慎用哌替啶和嗎啡(抑制呼吸)。

可用地西泮、苯巴比妥或異丙嗪等。

(6)補液時不宜喝白開水或無鹽飲料(以免發生水中毒)。

醫生警示:燙 傷,你平時的治療方法和方式是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