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清朝推行的“剃髮令”,始作俑者居然是一個漢族人!

說起清朝的“剃髮令”,想必大家都有所瞭解,推行時,有很多漢族人因此喪命,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提出“剃髮令”的,居然是一個漢族人,他踩著所有的漢族人的脊樑骨位極人臣。

這個人就是孫之獬。

清朝推行的“剃髮令”,始作俑者居然是一個漢族人!

孫之獬起初是一名秀才,1622年舉進士,在明朝翰林院當差。當時正值魏忠賢當權時期,孫之獬便討好魏忠賢一派,著實過了一段好日子。魏忠賢倒臺後,孫之獬也被崇禎罷官回鄉了。

1644年,滿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並擊敗李自成農民軍。孫之獬見風使舵,自己帶頭與全家男女老少一起剃頭留了辮子,換上了滿清服裝,一心一意在山東等待清軍的到來。極盡所能地討好自己的新領導。正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當時清廷為了收攬人心,便讓孫之獬做了禮部侍郎。

清朝推行的“剃髮令”,始作俑者居然是一個漢族人!

清朝軍隊剛進北京時,戰亂還沒有平息,明朝的降臣們上朝時還穿著明朝的官員服飾,只是滿、漢大臣得各站一班。可是這個孫之獬為討歡心,不但剃了發,留了辮,還改穿了滿族官吏的服裝。當大臣們步入朝堂站班時,他很親切地走進了滿族大臣的行列,而滿族大臣都自謂高人一等,哪能容忍漢人孫之獬與之同班?便將他逐出了班外。孫之獬自討沒趣之後,悻悻然走回漢班,漢臣恨他過於逢迎求寵,也是不讓他入班,徘徊於兩班之間的孫之獬進退不得,異常狼狽。

為了邀寵的孫之獬,絞盡腦汁,終於想出了一個計劃,給攝政王多爾袞上了一個奏摺,提議所有的漢族臣民都應該剃頭,作為臣服的標誌,如果誰不願意剃頭,誰就是心懷故國,意圖不軌。

清朝推行的“剃髮令”,始作俑者居然是一個漢族人!

為了更好的治理天下,多爾袞採納了他的建議,順治二年(1645年)六月間,多爾袞正式向全國下達剃髮令,並規定:十天之內,不剃髮易服的軍民,格殺勿論。令出行隨,到處可見兵勇帶著剃頭匠,挑著擔子巡行在城鎮鄉村,擔子上掛著“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令牌。

幾千年來漢人深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觀念的影響,對滿清頒佈的這一措施是極不認可的,對於他們來說,剃髮就是背叛祖宗,是大不孝,因此“剃髮令”的強制執行,遭到了以漢族士紳和知識分子為首的漢人的激烈反抗。甚至連大漢奸吳三桂也因此與多爾袞發生激烈的爭吵。

清朝推行的“剃髮令”,始作俑者居然是一個漢族人!

但是當時的清朝八旗戰鬥力可是和蒙古的騎兵有一拼的。士大夫鄉紳的抵抗在清朝的鎮壓之下很快銷聲匿跡了。無數有骨氣有血性的人在這場浩劫中丟掉了性命。隨後,整個清朝便統一發型了。

後來,孫之獬衣錦還鄉,剛好碰到當地得農民起義,最後落得個一命嗚呼的下場。孫之獬被殺的消息傳開後,天下士民無不拍手稱快。最後連清廷也顧忌民聲,不願給這個立下“大功”的人以任何撫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