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港珠澳大橋80後副總工程師:攻克技術難題,創造多項世界第一,被央視點贊!

他參與完成曾有“華南第一橋”美譽的廣州珠江黃埔大橋

,又“十年磨劍”,把最好的青春和滿腔熱血獻給了港珠澳大橋。他是衝鋒在一線的技術專家和能手,曾多次化解建設過程中的重大風險,被交通運輸部授予“交通運輸青年科技英才”稱號。他就是長安大學優秀校友、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總工程師——景強。

港珠澳大橋80後副總工程師:攻克技術難題,創造多項世界第一,被央視點贊!

景強,男,1980年12月生,長安大學橋樑與隧道工程專業1998級校友。博士研究生學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就職於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任副總工程師,全程參與了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建設。2009年獲得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2012年獲得廣東省海員工會 “金錨獎”榮譽稱號;2015年獲得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二等獎;2017年獲得海洋工程科學技術二等獎;2019年獲得交通運輸部授予的“交通運輸青年科技英才”稱號。

港珠澳大橋80後副總工程師:攻克技術難題,創造多項世界第一,被央視點贊!

臨危受命,攻克難題,創造世界第一

2008年12月,經過層層面試和考核,景強加入當時僅有40人的港珠澳大橋前期協調小組辦公室。由於人手短缺,科班出身的他承擔了珠海現場指揮部的籌建、後勤保障、對外收發文等日常工作。同時又參與了港珠澳大橋的初步設計,並根據初步設計階段確定的方案開展施工方案調研、整體施工規劃編制等工作。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成立後,面對港珠澳大橋規模空前的近40萬噸橋樑鋼結構的加工製造任務,景強及團隊先後編制了《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海中橋樑鋼結構加工製造及鋼材採購總體方案建議書》、《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海中橋樑施工管理規劃》,為招標文件編制、施工準備及施工管理明確了方向。這兩份文件超過15萬字,資料詳實、數字精確,彙集了行業精華,是一本科學易行的“實操手冊”。

港珠澳大橋80後副總工程師:攻克技術難題,創造多項世界第一,被央視點贊!

同時,景強全面主持完成了港珠澳大橋22.9km海中主體橋樑的建設工作,他帶領參建單位攻克海上埋床承臺、長大鋼結構海上裝配、大規模鋼結構生產和混凝土構建預製等多項技術難題,實現120年耐久性保障成套技術、減隔震支座等多項重大科技成果轉換,化解2600噸“海豚塔”海上整體安裝、“中國結”高空精確拼接、海上超百米鋼管複合樁施工等

多項重大施工風險創造多項國內乃至世界第一,為22.9km海中橋樑的順利建成做出了突出貢獻。

港珠澳大橋80後副總工程師:攻克技術難題,創造多項世界第一,被央視點贊!

填補國內空白,成果國際領先

在景強主持完成的多項科研攻關項目中,“海洋工程不鏽鋼鋼筋應用關鍵技術研究”成果獲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科技

二等獎,形成的《南海海洋工程不鏽鋼鋼筋應用技術規範》填補國內空白;“採用新型鋼圓筒圍埝進行外海橋樑墩柱預製幹法施工成套技術研究”,在成功實現搭積木式的裝配式海上橋樑施工的同時,為海上埋床基礎施工提供了一種全新工藝,研究成果獲得2015年度中國水運建設科學技術二等獎;他參與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港珠澳大橋跨海集群工程建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的研究工作,取得的科技創新成果達國際領先水平,並已推廣應用至國內外多條跨海通道建設

港珠澳大橋80後副總工程師:攻克技術難題,創造多項世界第一,被央視點贊!

在港珠澳大橋設計、科硏及應用的基礎上,景強主持編制《跨海鋼結構橋樑大節段安裝控制技術規範》、《埋置承臺設計及施工技術標準》等多項廣東省地方標準,為跨海橋樑建設提供技術指導,加速了跨海橋樑的標準化進程。同時,他還在國內外多部知名期刊發表論文十餘篇,多篇論文被SCI、EI、CPCI檢索,在國內橋樑學術領域獲得了廣泛認可。2016年,景強憑藉突出的專業技術能力,成為廣東交通系統屈指可數的“80後”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19年1月,交通運輸部授予他“交通運輸青年科技英才”稱號。他的事蹟多次被中央電視臺、廣東電視臺、南方日報等媒體宣傳報道,在《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及《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樑工程貫通現場直播》作品中都有他在工程一線的身影。

港珠澳大橋80後副總工程師:攻克技術難題,創造多項世界第一,被央視點贊!

在港珠澳大橋風雨兼程、艱苦卓絕的建設路上,景強始終牢記使命,以勤勤懇懇的工作態度、不斷進取的創新思維、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帶領團隊攻破一項項技術難題,書寫了一個個建造奇蹟。2017年7月13日,長安大學工科試驗班師生暑期赴港珠澳大橋參觀學習,景強化身“導遊”,詳細介紹了港珠澳大橋的設計理念、工程特點、施工方案等,並帶領大家參觀了江海直達船航道橋、九洲航道橋和青州航道橋。他鼓勵學弟學妹們要有長遠規劃,努力學習、刻苦鑽研,腳踏實地,立足崗位做貢獻。

港珠澳大橋80後副總工程師:攻克技術難題,創造多項世界第一,被央視點贊!

延伸閱讀:

科學技術部以戰略的眼光簽署科交合作協議,將港珠澳大橋納入“中國人工智能專項”技術應用示範的典型領域。作為港珠澳大橋年輕的技術負責人,景強帶領技術團隊積極推進研發籌備,編制實施方案,成立省級研發機構“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建設智能維養與安全運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港澳高校及科研機構簽訂合作協議,開展三地數據、成果共享及科研合作與人才交流。目前“港珠澳大橋智能化運維技術集成應用”已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綜合交通運輸與智能交通”。

注:文章部分素材來自長安大學官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