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三體》中的執劍人羅輯為什麼不被人們喜歡?

一週娛樂咖


作為四大面壁者之一的羅輯,他從一開始就是最不被人們理解和愛戴的。

他是唯一的一位,作為普通人入選的面壁者計劃。

原因也很簡單:只是因為三體人想要加害他,並且葉文潔見過的最後一個人也是他。

當然到了後來,我們都知道了不管其他三位面壁者做了多少龐大的計劃,但是最終得出“宇宙黑暗森林準則”的還是羅輯,最終成為“執劍人”,讓三體人害怕,並且拯救了人類的,還是羅輯。

羅輯對於人類來說,剛開始一直都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面壁者,人類更多的是一直把羅輯當成一個笑話。

他作為面壁者時,向187J3X1恆星發出的詛咒,理論上需要100年才能知道結果。

但是100年後,人類早就遺忘了這個詛咒。

一個偶然的機會,幾位艦隊聯席會議中對局勢絕望的人,想從歷史中找到一些什麼,這才想到了羅輯的詛咒,於是就去觀測了那個恆星,非常驚奇的是,這顆居然真的消失了。

消失的原因竟然真的是被摧毀的。

於是,羅輯自然而然的就從被人類遺忘的人,又重新恢復了面壁者的身份,成為了“人類的神”,“人類的代言人”,“正義的天使”。

接著羅輯就成為了可以調動人類任何資源的“執法者”。

但是隨著“雪地計劃”太過龐大,時間也太長,人類也再次對羅輯失去了耐心和信心。

隨之而來的是有些天文學家,甚至認為那顆恆星的爆炸只是一次偶然事件。

而羅輯隨之,也被越來越多的人類認為是騙子,作為面壁者的權利也被回收得差不多了,他再一次由“執法者”變成了普通人。

甚至不時有人來到他居住的小區,對他怒罵,向他扔石子。

其實此時的他,早已看破了世間的一切,沒有了老婆與孩子,他已經心如止水,不懼生死了。

於是,他來到了葉文潔的墓地旁,為自己挖墓,也開始了與三體人最後的決戰。

但是作為“執劍人”,他開始了以犧牲地球文明與三體文明為代價的史上最大的豪賭,最終他贏了,“三體人”屈服了,人類也暫時獲救了。

在後來羅輯的演講中,曾提到人類之所以遲遲沒有發現“宇宙黑暗森林狀態”,是因為人類太有愛了。

的確,正是因為人類的有愛,才會犯了致命的錯誤,將下一個執劍者的位置,交到了“聖母”程心的手中,進而導致人類文明遭到了滅頂之災。

羅輯作為“執劍者”來說,他是非常成功的。

正是因為他的存在,三體人才不敢對地球文明有所行動。

但是人們為什麼又不會喜歡他呢?

這正是他將毀滅地球文明當做威脅三體人的武器,就好像所有歸屬於地球文明生物的生命都握在羅輯的手中。

對於這位能夠主宰自己命運的“執劍人”,一個特別冷酷的人,一個隨時可以不要命,甚至連累所有人類都會沒命的人,我相信沒有一個普通人會喜歡的。

這就是我所體會到的原因。

如果你喜歡我的講解,請點擊關注,還有更多的相關內容供你查閱觀看。


宇哥帶你讀原著


誰說人類不喜歡羅輯?

末日之戰後,有關部門觀測到187j3x1恆星被摧毀的時候有人跪下去吻了羅輯的腳。

難道忘了嗎?

至於後來為什麼人們說他犯了滅絕世界罪,而且還要審判他?

這就是人類的本性啊,人類總是在某個時間段喜歡他們所喜歡的,討厭他們所討厭的

就如同三體文明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變化一樣。

開始的時候三體人是可恥的入侵者。見到水滴的時候又敬佩三體人的200輪文明輪迴,有人為三體流淚。末日之戰後又痛恨三體人,有些傻逼還怪羅輯當初為什麼不把三體星系當成詛咒目標。威懾紀元的與三體建立的外交關係又讓人類忘了自己是個什麼東西,又開始崇拜三體的溫良恭儉讓,甚至還讓水滴參與追捕藍色空間號的行動,我呸。威懾解除後接著移民澳大利亞,人類又恨不得跑到三體的老家挖人家祖墳。

人性就是這麼複雜的東西,每每看到人類的這些劣根性,我就忍不住給葉文潔,伊文斯以及廣大ETO成員們一個大大的贊



你看我好像一條狗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當初在看小說的時候我經常會陷入沉思。人類究竟需要一個什麼樣的領袖?

是如羅輯,章北海,維德這種獨裁者般的還是像程心這種聖母型的?

從我們閱讀者的第三視角來看,顯然程心這個領袖是非常不合格的。她愛民如子卻葬送了整個太陽系。但是大家要知道,她做領袖當初可是全人類自己的選擇啊!

我知道你們不願意承認,我只想問問大家,在你工作單位裡,你喜歡程心這樣的領導還是羅輯和維德這樣的?

答案顯而易見對吧?

你們一邊罵著小說裡的聖母一邊卻在擁護生活中這樣的人。

真實歷史上羅輯,章北海,維德這樣具有獨裁氣質的領袖很多,而像程心這樣的領袖幾乎沒有。

為什麼?

因為他們根本撐不到當領袖的那一天。

那麼程心是如何成為領袖的?說起來你們可能會陷入沉思----她是民主選舉上去的。

那麼你們也看到了,程心並不是領袖,她代表不了自己,她代表的是全人類的意志。

全人類有意志嗎?沒有!從來沒有所謂的全人類的意志!意志只能屬於個人。一大幫子人在一起只有意願。他們需要程心替他們做這個做那個做一切滿足他們需求的事情。而程心正好也知道他們需要什麼。所以程心上去了,努力做成他們想要的那個樣子。

所以毀掉人類和太陽系關程心什麼事?是人類毀了自己!

反過來再看看羅輯和維德以及章北海這樣的角色。歷史上最不缺乏的就是他們這種領袖,包括從古至今的那些曾經的領導人們。他們成為領袖是因為有自己的意志和高於老百姓的視角。

按照維度來說就是真正的領導人看待問題是三維的,而普通老百姓看問題是二維,只會從自己的利益考慮問題。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們的理念和行事方法必然不會被老百姓所接受。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羅輯和維德只會在人類存在危機的時代才會被推崇。這不是人類的健忘,而是人自己本身善於趨利避害的本能所決定的。


愛家小廚神


我個人很喜歡邏輯,但我也不討厭程心。

人類本質是善變的,每個人都可以獨立思考,並且思維是不透明的,可以說謊!正是因為這個,所以人類科技可以爆炸發展,三體人會害怕,才會派智子封鎖科技,這些是優點;缺點是,當生存沒有壓力的時候,就容易吃飽了閒的想搞事情,因為害怕自己當前擁有的被人奪走;

執劍人羅輯,掌握兩個文明生死的開關,當人類的生存明確受到三體人的威脅,即將要滅亡的時候,人類需要羅輯;當人類生存不受威脅,這個執劍人就會被人類想象成獨裁者,因為執劍人的權利太大了,人們會想,執劍人會不會用手中開關威脅兩個文明為他做事,人類是不是生活在他的陰影下?這樣的事情,其實現在就有,例如吃飽了噴袁隆平,人掛了就醫鬧,有一點影響力了就質疑警察等,當一個人權利大,可以掌控他人時,這個人肯定會被人質疑,推翻的。這個人,是不是羅輯都沒關係,是任何一個可能按下按鈕的人,都不會被人喜歡,而程心,就是因為她不會按下按鈕,人們才選她,所以後來程心選擇不按下按鈕,其實是人類自己選擇不按下按鈕,程心不過是人類的代表,並且她始終如一,她就是這樣,智子才會說全人類裡面,最無辜的就是程心!


追33699641


正如葉文潔所提出的: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當人類面對無比強大的三體人時,毫無疑問自己本身的生存權利受到巨大威脅,當技術文明無法拯救自己時,便迫切需要一個救世主。而掌握著地球與三體共同命運的執劍人羅輯理所應當的充當了救世主這個角色。

“猜疑鏈”同樣適用於地球文明,當威懾紀元建立,人類短暫的滿足生存權利,便開始慾望擴大,想進一步鞏固自己的生存地位,而此時,在三體與地球文明互幫互助、和諧友愛的表象下,羅輯的身份成為一個隨時都有可能爆炸的定時炸彈。

“他會不會頭腦發昏按下按鈕?”

“他會不會不小心按到按鈕?”

沒有人喜歡這種擔驚受怕的感覺,所以社會輿論迫切的想要用另一個“世界之主”聖母程心來替代羅輯。生存權利不受威脅的時候,沒有人會喜歡獨裁者。哪怕自己的生存權利是獨裁者犧牲自由、忍受孤獨、經受輿論和自己內心考驗爭取來的。

世界其實說到底就是理性的世界,強者為尊,弱肉強食亙古不變。世界資源有限,能量守恆,在個體生存權利面前,沒有對錯,人類可以為了發展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宏觀來講是偉大的,理性的,但細化到個體來說對於他們確是毀滅性的。


千葉142221952


即便他為人類文明殫精竭慮,羅輯從未受到主流文化或者說大眾的接受和認可。

一開始,羅輯不過是個毫無作為,終日混日子的偽文學青年。但羅輯這個人有一個優點,就是他的思維非常活躍,而且他對人性也有所瞭解,因此當葉文潔指點他研究宇宙社會學的時候,還是在他心裡掀起了點點漣漪。羅輯人生的最大轉折,自然就是與葉文潔的相遇,而他們之間的對話其實也反映了葉文潔一生思維的結晶,葉文潔雖然對人類社會深惡痛絕,但她還是借這次對話給人類社會留下了一個希望。

可惜這個希望,被三體人偵查到了,不想留下一絲隱患的三體人絕命先下手為強,羅輯便光榮的成為了三體人下令要殺的唯一人類。也因為這個原因聯合國選定羅輯作為面壁者之一。

當時的人類社會,恐慌的氛圍正在蔓延開來,面壁計劃是人類最後的希望,當羅輯被宣佈成為最後一位面壁者時,全體人類都譁然了,這麼一個普普通通的年輕人,肩負著人類的命運,並享受著至高無上的權利。本來大家就對這事不甚瞭解,而羅輯接下來的行為更令人們憤怒,他放肆的利用這個機會享受生活,甚至利用一切資源去尋找自己心中的完美女人,心裡完全沒想過拯救地球這件事兒。

這樣的人,地球人若是能對他有好感,那才真是奇怪了。

但是,無奈的是,面壁計劃的其他三位都失敗了,僅存的羅輯居然成為了唯一的希望。而比時的羅輯,心態也發生了變化,他開始思考葉文潔的話,最終他領悟了黑暗森林法則。

於是,他向一顆星星發出了詛咒,在不經意間,他成功的消滅了一個世界。

這時候的羅輯,成為了人們最後的希望,但這並不代表人類認同他,而是因為人類已經別無選擇,而且羅輯在成為救世主的同時也成為了毀世罪人。

羅輯成為了執劍人,他在地球人眼裡成為了最具威懾力的人,只要他稍一不慎,地球文明與三體文明就會同歸於盡。

在此後的日子裡,羅輯成為了地球上最具權勢的人,也令地球人談之色變,而地球人在這種威懾中終日惶恐不安,於是程心才橫空出世。

選擇程心意味著人類無法在壓抑中繼續生存,因為在黑暗森林中一切美好都已不復存在。而羅輯本人正是這足以摧毀一切的黑暗森林的發現人!他親手揭開了宇宙的神奇面紗,也令地球人明白死神才是永生的。


快客騎手


倒覺得這是在寫國情與正治。

一開始,面壁人就不被普通人所接納,而且聯合國也知道這是必然的,面壁者為了全人類,或許有一天,會被人類送上斷頭臺。面壁者擁有特權,甚至可以獨裁。

然而,國家危難之時。這卻是一種理性選擇。現實世界,臨危授命的都是這種情況,認命一個果決而有能力的人。

要維持這種狀況,就必須提醒大眾,國家還在危難之中,這是現實中強硬派的做法。但只要三體人示弱,就造成了一種和平的幻象。這種狀況就保持不下去了,人們是因為恐懼忍受了獨裁,一旦恐懼消失,獨裁者會被送上斷頭臺。現實中,並非沒有前車之鑑。

老實說,邏輯如此,羅輯應該提前就知道,強硬派應該有所作為。但後期變得越發困難,執劍人在和全宇宙作對,不管是人民,還是三體人。

想象一下,真實世界有這麼一個人,你會不會感到害怕?其實是真有的。有的已經被人民所推翻。有的在被人暗暗的罵,會隱隱有些害怕……

這說的是,獨裁的價值,和民主的弱點。


烏有鎮


其實,大家都忽略了一個細節,就是科技爆炸(指一些面臨生存威脅的小國家反而會在大國博弈之間出現科技上的飛速發展,比如現在的朝xian,這也是“亡國論”的延伸,從西方國家工業革命出現和中國長期處於封建社會也可以看出,具體在這裡不說了),三體是一個更高級的文明,但也面臨著生存威脅,我們都以為到了侵略至威懾紀元之後會是人類的科技爆炸,但事實卻是三體世界在短短几百年達到了科技爆炸,智子、水滴、近光速戰艦,甚至創造小宇宙都可以印證,三體在威懾紀元達到了人類難以企及的高度。

迴歸到羅輯身上,就如他名字“邏輯”一樣,全人類只有他清楚的認識到黑暗森林的實質,也同樣知道三體人文明從來沒有放棄入侵地球的本質,和三體人沒有和平之說,他實際上是人類的守護者,從最後二向箔展開後他對程心的解釋和最後的關愛責備就可以看出。而人類始終是一個大的群體,被欺壓的恐懼到和平假象,甚至看低三體,最後還是因為瀕臨滅絕時太陽系外的“偶然”,才讓三體沒有真正佔領地球。

根本上說,羅輯必須保持他的“邏輯”,必須冷酷,這也是三體人分析他90%左右威懾力的原因,三體人一直處於科技高但生存壓力大的情形,人類一直屬於幾方思想的集合,就看哪一類佔主導,而這些思想中,安定保守,悲天憫人等一些我們稱為人性的因素居多,所以,“邏輯”對於全人類來說,行不通,也造成了羅輯從英雄到罪人的轉變。


23克拉85202504


羅輯的使命,前期是尋找如何抵抗三體人的入侵(其實算是啥也沒找到,就是玩了很久的死神來了真人版),中期算是尋找為啥三體人害怕他(也就是黑暗森林法則),後期則是把握住廣播的發射器,維持這地球唯一的抗擊,同時也是同歸於盡的手段,他的使命中從始至終就不包含被人喜歡,他是威懾,連自己人都威懾不住,哪裡能威懾住爭奪生存環境的三體人。也就是他理性,冷酷,才能在他作為執劍人的時期,三體人沒敢亂做什麼。而他一卸任,聖母程一上臺,三體人立刻進行了一波突擊。


我非帥哥


羅輯並沒有被人不喜歡,而是經歷了多次變化。這不是由於羅輯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決定的,是由人類的價值觀決定的。

羅輯在地球人的心目中的地位經歷了幾次變化。

1、最開始他被選為“面壁者”的時候,受到了地球人的尊敬,因為他是僅有的四個面壁者之一。

2、羅輯濫用“面壁者”的權力享受生活的時候,人們對他感到失望。

這兩個階段並沒有描寫普通人對羅輯的評價,但是從聯合國政府的態度可以看出來。

3、三個“面壁者”陸續被“破壁”,只剩下羅輯。人類的太空艦隊被摧毀,人類希望破滅,而羅輯的“咒語”生效,人們看到了希望,於是重啟“面壁者計劃”,羅輯成為人類的救世主。

4、羅輯參悟了“黑暗森林”法則,但是地球向宇宙發射信息的能力已被鎖死,他只能做一些看似無用的工作,於是地球人開始對他感到憤怒,他從“救世主”變成“大騙子”,他被剝奪了“面壁者”的所有權力,甚至被小區居民趕出自己的家。

5、羅輯向三體發出威懾警告,迫使三體艦隊轉向,地球進入威懾紀元。同時,羅輯成為執劍人,承擔起保護人類的重任。他再次成為人類的救世主。

6、羅輯作為“執劍人”威懾三體60年後,程欣接棒,羅輯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在威懾期間,人類進入和平生活,出現對羅輯的批評,認為他在驗證“黑暗森林”法則時毀滅了一個恆星系是一種罪行。

羅輯在地球人心目中的地位,經歷了三次起落。但在三體人心目中,卻一直保持著高度的敬意和警惕。智子離別前曾讓程欣轉達“請代我向羅輯博士表達三體世界的敬意,他是一個強大的威懾者,偉大的戰士。”我相信,這是一個人能從對手那裡獲得的最高級別的敬意了。

在羅輯身上,可以看到人類最優秀的個體特徵:理智、感性、剋制、冷靜。這些卻是一個群體抗拒的特徵,就像《烏合之眾》所說的:群體太好衝動,太多變,因此它不可能是道德的。群體觀念沒有邏輯上的相似性或連續性。羅輯的完美使他很難融入到人類這個群體中,必然會引起這個群體的抗拒。

在佔領地球后的一次會面中,智子告訴程欣,三體人用“人格分析系統”進行過模擬,羅輯的威懾度高達90%,而程欣只有10%左右,另一個更讓人討厭的執劍人候選人托馬斯維德高達100%。執劍人是需要高度理性和一定感性的。程欣太過感性,不能形成威懾,而維德缺少感性,威懾力大到對兩個文明都形成威懾,只有羅輯保持高度理性的同時,也有人類的情感,所以羅輯得到了三體人的敬意。事實上,我認為三體人認為羅輯是最像三體文明的,也認為這樣的文明要高於人類文明。

從羅輯個人得到的評價和人類的興亡來看,可以引發一個關於“獨裁與民主”的討論。但是無論哪種方式更優,不可否認的是,過度民主所帶來的民粹主義對群體的傷害更甚於獨裁。面壁者計劃、光速飛船計劃、執劍人選舉都無不反映出人類這個大群體缺乏足夠理性。現實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這個例子,米國川總統不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