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九個麵包專業名詞解釋(一)烘焙小白一步跨入麵包的神祕世界

不做麵包,表強調您愛對烘焙還有愛……山東國民烘焙學院這次帶來九個麵包領域的專業名詞解釋,讓您考試無憂,當上CEO~哈哈,逗你的,且看——

九個麵包專業名詞解釋(一)烘焙小白一步跨入麵包的神秘世界

“後油法把麵糰揉到完全階段”“麵糰終溫保持在24°~26℃”……看到麵包製作課件裡的這些句子,專業人士耳熟能詳啦,可是剛剛踏入烘焙門檻的小白們,是不是有點頭大?下面小編就來帶大家深挖一下面包界的入門級術語,希望看了這篇文章,讓您在看配方做麵包的路上不辣麼難過~

名詞解釋一:後油法

九個麵包專業名詞解釋(一)烘焙小白一步跨入麵包的神秘世界

啥?後油法就是在剛開始攪拌麵團的時候,除了黃油以外的全部材料先進行混合攪拌,直至有了彈性再繼續放入黃油。

為啥呢?

如若剛開始就加入黃油,它會讓麵粉無法吸收水分;所以要在麵粉完全吸收水分,形成了一些麵筋大網且麵糰有了一定的彈性之後再加入,黃油會更輕鬆地沿著麵筋“大網”組織滲透到麵糰中去,使麵糰攪拌也更方便

名詞解釋二:高筋麵粉

九個麵包專業名詞解釋(一)烘焙小白一步跨入麵包的神秘世界

啥?麵粉中蛋白質含量在11.5%-14.5%之間的稱為高筋粉。

為啥呢?小麥中特有的蛋白質(麥谷蛋白和麥膠蛋白)與水混合後用力攪拌就會產生面筋,它的結構會形成一張灰常漂亮的大網,把想要“逃逸”的二氧化碳小氣泡牢牢鎖住在麵糰內。就是這些不平凡的麵筋大分子蛋白的分子結構鍵相互作用,為神奇的小麥麵糰帶來無限活力,鼓鼓脹脹軟軟的麵包組織,全靠它哩~

名詞解釋三:擴展階段

九個麵包專業名詞解釋(一)烘焙小白一步跨入麵包的神秘世界

啥?麵糰表面光滑,基本不粘手,可以拉出較為堅韌的薄膜,薄膜上可看到一些紋理,用手指捅破,破洞處為鋸齒狀,而不是光滑的圓形,此刻的麵糰狀態,就是謎一樣的擴展階段啦。

為啥呢?到了這個階段,基本上離蓬鬆與理想的狀態灰常近啦,只是麵筋小盆友並沒有“完全擴展階段”(見下)時產生辣麼多,延展性(下文名詞解釋之一)也相對差一些。這時的麵糰適合製作克數較小、對延展性要求沒那麼高的法式麵包類

名詞解釋四:完全擴展階段

九個麵包專業名詞解釋(一)烘焙小白一步跨入麵包的神秘世界

啥?達到擴展階段的麵糰繼續攪啊攪~還得要頻繁觀測,看看是否達到夢想的完全擴展階段——光滑、柔軟、白皙、細膩~良好的彈性和延展性~可以輕鬆地拉開堅韌不易破的薄膜,用手捅破薄膜後,破口圓滑,這種狀態就是大家都追求的手套膜狀態。

為啥呢?完全擴展階段的麵糰不論是製作大咖or修行路上的小白,都頗為期待。這樣的麵糰烤出來的成品鬆軟細膩,口感佳,保水性佳。吐司或者軟歐包常常需要把麵糰攪拌到完全擴展階段。不得不絮叨一句,為啥繼續攪打過程要頻繁觀測麵糰呢?答曰:小面童鞋要是被過度攪打,導致強大的麵筋骨架斷裂or混亂的話,結果您懂得~答對否?

九個麵包專業名詞解釋(一)烘焙小白一步跨入麵包的神秘世界

以上就是小編給您帶來的全部內容~啥?您說——還差五個嘞??嘻嘻,還有五大專業名詞,請看下回分解~國民烘焙傾情奉獻給您~專業知識小科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