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張利:見福便利店,螞蟻雄兵的野蠻生命力

張利:見福便利店,螞蟻雄兵的野蠻生命力

福建便利店的NO.1、全國便利店門店數排名第14名、門店規模接近1500家……這幾組數字足以證明見福在便利店行業中舉足輕重的地位。2006年,張利開始籌建第一家門店,歷經“長達7年的虧損”,如今,他掌舵著見福這艘7000人的大船揚帆而行。

本土便利店搞加盟制,張利無疑是跑得最快的那幾個人。他是如何做到的?如何平衡速度與單店模型?

在與億歐的交談中,張利語速驚人,時而冷不丁說出幾個金句:“夜路走得太多會遇到鬼”、“貓不要羨慕狗的生活”、“本土便利店就是10多歲的孩子,我們穿著草鞋,甚至可以像小孩一樣站在牆頭撒尿。外資便利店個個西裝筆挺,不過他們已經老了”。57歲的張利言語間充滿了活力,讓人忍俊不禁,他表示自己還要再幹10年才考慮退休。

1980年,張利考入了陝西科技大學(原西北輕工業學院)玻璃製造專業,畢業後被分配到銀川玻璃製品廠,一路提拔到主管技術的副廠長。1992年,他受命來到廈門,擔任廈門銀城啤酒廠副總經理。1996年,張利下海創立廈門市雪津啤酒瓶裝經營部。2003年,張利被廈門大學MBA課程中的“微笑曲線理論”吸引,“製造業最有價值的環節在於產業鏈的兩端,要麼做研發,要麼做營銷。”44歲他決定正式進入便利店領域,做起了彎腰撿鋼鏰的生意。

张利:见福便利店,蚂蚁雄兵的野蛮生命力

見福便利店發展大事年表

2006年:開業5家;

2007年:11家門店,運作模式初步建立

2008年:19家,開始推出內部承包制

2009年:27家,第一家加盟店成立

2010年:50家,門店形象升級

2011年:100家門店,物流揀貨、信息系統升級

2012年:150家門店,見福商學院人才培育計劃啟動

2013年:280家門店,剛剛開始盈利,花費500萬元籌建ERP系統

2014年:實行擴張策略,3000萬元收購臺資品牌廈門悅士便利店

2015年:500家門店,自建物流體系;整合廈門我愛我家便利店、晉江好的佳便利店

2016年:800家門店

2017年:1000門家,獲紅杉資本2.4億元投資;投入5億元建立現代化物流中心、鮮食工廠,總面積11萬平米,可以承載未來見福3000家以上門店體量的配送;同年進入江西

2018年:1500家門店,進入成都

2019年:實現2000家門店的目標

目前見福的1500家門店裡,20%為直營,其餘近1200家為特許加盟。隨著門店數呈倍數的增長,帶給見福的挑戰卻是呈指數級的。“門店50家以內,重點摸索商業模型;50家-100家,考慮物流體系、商品配送頻率;100家-200家,重點強化信息化系統;500家門店,規範組織結構,探索商業模式的可複製性、企業文化、規範化管理;1000家以上,需要向製造型零售商轉型,細化鮮食開發、工廠化運作。”張利在接受採訪時一步步覆盤自己走過的路。

在擴張策略上,見福選擇農村包圍城市的打法,廈門當地做到足夠密度後再跨區域擴張。這樣的原因在於,只有門店密度足夠大,才能擁有一定的規模、品牌優勢,進一步降低履約成本,滿足便利店多次少量進貨的訴求。見福的路徑是從廈門向龍巖、泉州、漳州、莆田等城市擴張,2017年開始呈包圍之勢進入福州,隨後進入江西、成都等新市場。

一、對人的關注

張利是數字化堅定的簇擁者,工科背景出身的他,更容易理解科技帶給企業的便利。“數字化是企業未來的必經之路,企業必須得走。”2017年5月,見福首次與微軟Microsoft Azure合作,率先嚐試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的便利店,這件事在行業內引起了不小轟動。測試後的數據顯示,20%的顧客創造了80%的利潤,那麼有什麼理由不對老顧客更好呢?2018年,見福牽手瞳門科技,通過建立數字會員系統,根據用戶消費行為分析,為用戶提供更精準化的會員推薦服務。店員使用瞳門科技的設備算法,在收銀時,以口頭銷售的形式精準推薦商品,實現了推薦商品銷售額提升146%、商品活躍程度提升了44%的成績。

张利:见福便利店,蚂蚁雄兵的野蛮生命力

瞳門科技的攝像頭識別用戶信息,收銀員根據系統推薦,口銷商品

便利店是個勞動密集型的行業,經營的好壞跟人有著直接關係。顧客、員工、加盟商、供應商以及一切的人,是張利最關心的。在他看來,經營零售的本質就是經營人心。“員工上班重要還是照看生病的小孩重要?當然是後者重要。”坦誠相待、以心交心是他的處事原則。

二、向製造型零售轉型

便利店的火爆從2017年開始。根據CCFA發佈的《中國城市便利店指數報告》,2015年平均每3466個上海人才擁有一家便利店,北京地區平均每7185人才擁有一家便利店。而這些數字遠高於日本平均一家便利店覆蓋的2248人。

衡量單店是否盈利的重要標誌是日銷/租金比以及來客數和客單價。國內便利店和日系便利店7-11主要差距是來客數。日系便利店平均在1000人/店/天以上,國內便利店平均在400-500人/店/天。

差距的核心就在於商品結構,最重要的產品就是熟鮮。“熟鮮屬於流量型商品,一定不是高利潤的,增加的是鏈接顧客的概率。很多人講鮮食高毛利,那是錯的。”

隨著社會發展,老齡化、小家庭化、少子化甚至無子化成為新的人口結構趨勢。張利認為,熟鮮(包含便當、烘焙、咖啡、包子、燉煮)在內的即食性商品,更符合未來消費趨勢。

张利:见福便利店,蚂蚁雄兵的野蛮生命力

見福鮮食

零售行業基本經歷四個階段:租賃型零售(百貨公司),批發型零售(沃爾瑪等)—品牌設計型零售(耐克、阿迪達斯等)—製造型零售(ZARA、優衣庫等)。見福便利店的下一步,將由批發型零售進化到製造型零售,包括自己生產產品以及一部分OEM自有品牌。

在熟鮮的工藝方面,上新頻率、口味配比、成本結構、價格帶設置,都是需要攻克的難點。去年底,見福與宏茂飲食簽署中央廚房合資協議,以更加規模化、標準化的餐飲體系運作。同時見福便利店打造了集科技、檢測、生產、研發、物流為一體的國內現代服務平臺,建築面積達11萬平米,包括烘焙廠、常溫配送中心、研發樓、信息指揮中心、熟鮮工廠、冷鏈倉庫、常溫倉庫,預計2019年全面完工。中央廚房日生產力有望達3萬份,輻射到全省的見福便利店。未來,見福也會考慮將供應鏈開放給其他商家,“前提是我們要做得足夠好。”

张利:见福便利店,蚂蚁雄兵的野蛮生命力

見福現代化物流中心

三、螞蟻雄兵的野蠻生命力

見福便利店開店的成本較低,是其得以快速擴張的生命力所在。開一家見福便利店,總體走低成本路線,投入不會超過30萬元。其中裝修小於10萬元,設備小於10萬元,貨品小於10萬元。這一套組合拳,張利稱作“鋼筋混泥土製”。

張利曾經仔細研究過7-11,他通過建立時間、門店數、事件三維座標軸,研究7-11在特殊的時間節點上,到底做對了什麼事。“不要研究7-11的現在,要研究7-11的以前。為什麼日本7-11們能服務這麼多老年顧客群體,原因很簡單,7-11活得足夠久,直到原來那批年輕顧客變老。在實現規模化之前,7-11也曾面臨著鉅額虧損。日本7-11背靠伊藤洋華堂集團、香港7-11背靠牛奶公司、臺灣7-11背靠統一集團,泰國7-11背靠正大集團,哪一家不是熬過來的?”

見福開業前5家店盈利,但是開到50家店反而不盈利。為此,張利向臺灣專家請教,對方告訴他,要等7年,200家店才能盈虧平衡。果不其然,張利7年磨一劍終於開始盈利。

“要有富人的夢想,別過富人的生活方式。如果我們表面上都學7-11,早就破產了。”

見福的成功在於張利摸索出了一條民營特色的便利店之路。張利在多項事務上注重創新、敢為人先,比如見福是福建首家開放衛生間的便利店;率先引入人臉識別系統;動車票取票點;將食品採購系統同食藥監督局打通同步監管;開設食物銀行,提供臨期食品給需要幫助的人……張利在選擇創新方向時,在意選擇的邊界。面對如今社區團購等火爆的新玩法,見福並不親自參與。“社會分工是有邊界的。連我們的互聯網都叫局域網,貓不要羨慕狗的生活。”目前見福物流中心,週轉平均天數為7天,物流費用只佔總成本的5%。門店週轉天數7-15天,已連續5年盈利。

有沒有一個詞可以形容見福的特色?張利認為,見福領先不是隻在某一方面領先,而是多板理論的結果。高密度開店、高效的物流體系、智能化的信息系統、獨特的商品、認知客戶、團隊的成長,六個要素缺一不可。

张利:见福便利店,蚂蚁雄兵的野蛮生命力

關於未來的便利店行業會如何發展?張利有三點判斷,未來行業:1、熟鮮當道;2、中國便利店科技應用層面超過日本,但在精細化零售方面,至少需要追趕日本10年;3、兼併整合,寡頭壟斷在未來一定會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