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這本書我在高中就開始看了一點,一直到今年,期間無數次我想讀都放棄了,唯一的原因就是我不想知道故事的結局,便擱置了。前段時間不知道為何沒多想便讓我爸把最後一本書寄了過來。我在我爸那裡瞭解到這本書是寫農村生活的,並且他對此書評價非常高。於是,在10個夜晚,我安安靜靜地坐在床上看完了最後一本書。我沒有落淚,我已經不習慣為感動而流淚,但我卻被書中的人物給牽絆了,也明白了我爸為何對這本書愛不釋手。

我也是農村長大的,十六歲為了生存離開了農村來到了城市,比起書中的農村生活,不論是時代還是地區差異,我都無法完全感同身受,但我還是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動著。要說書中人物的悲慘,慘不過餘華筆下的《活著》,相反,在貧窮的生活下,作者給讀者展現了無數積極、勵志的形象,書中幾乎所有的人都是頑強而又充滿鬥志的,少平、少安、潤葉、潤生、海霞、向前、蘭香、蘭花、……你能想到的所有角色都是勵志的,每一個角色都讓我感動。像我爸說的,他那一代人真是窮怕了。我沒有經歷過那樣貧窮的生活,但我也曾在農村長大,回想起來有些艱難的日子,卻是溫暖的。書裡的少平少安,再辛苦再貧窮,一想起自己有個溫暖的家,就值了。

書中最讓我感到惆悵的莫過於是少安和潤葉的感情了,讀完書一直在為這個問題糾結,少安為什麼不選擇潤葉,而且連前兆都沒有就這麼突然的結婚了,後來,結合自己的故事,我知道了答案,古今中外盛行了這麼久的門當戶對雖然聽起來很殘酷,但現實似乎更殘酷。在那樣一個年代,農民和教師這樣兩個身份幾乎就是不可逾越的鴻溝,而少安又是一個很早就在生活中被迫成熟起來的人,他深深的看到兩人之間的差距,也不願因為自己而使潤葉重新過回農民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少安心裡過不了自己的坎,他倆不是一類人,或是說不是一個精神層次的人,可能現在提精神層次有點封建思想,不過確實是這樣的,在潤葉身上我們可以看見她脫離了世俗的偏見,敢於追求自己的愛情,潤葉並不認為門第有多重要,在她看來,“門當戶對不如兩個人有情意”,所以她並不介意孫少安貧寒的家境,更沒有看不起孫少安的農民身份。正因如此,她主動向孫少安表白,告訴少安自己願意一輩子跟他好,哪怕吃苦也願意。但孫少安偏偏又是一個極為理性的人,他明白彼此之間有不可逾越的障礙和巨大的反差,所以即使潤葉到少安結婚當天去“搶人”,少安仍然選擇了秀蓮。少安要的是生活,潤葉要的是愛情,看似不衝突的兩樣其實是矛盾的。所以在潤葉知道少安結婚之後,她也聽從家裡的安排嫁給了一個自己並不愛的。

這就是現實。這就是作者想表達的現實作品——《平凡的世界》孫少安和田潤葉,被封建餘毒毀掉的一份最真摯的愛情。

再講講少平和曉霞,他們兩人之間門第和社會地位有很大的差別。我在想,作者之所以把曉霞寫死是對世俗的妥協吧,因為沒有結果才是最好的結果。

書中有一句話“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個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為他生活的那個世界而奮鬥。”可能路遙內心有兩個世界,一個現實世界,一個虛擬世界,現實當中的無奈造就了他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虛擬世界。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