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 禍起蕭牆——看從秦始皇起到乾隆皇帝年間發生的那些文字獄事件

文字獄是因著文作字而獲罪的政策。文字獄古已有之,專制統治者往往從文人百姓的文章話語中摘字取句,斷章取義,強加上種種罪名,對作者施加迫害,以達到消滅異端、鉗制思想、維護專制統治的目的。歷史上,因文字獄獲罪的案件屢見不鮮,但歷代文網的疏密有所不同,尤其是明清兩代,迭興大案,因文字而得禍者,比比皆是。

秦始皇時期

提到製造文字獄,還要從秦始皇說起。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一位朝廷的高官淳于越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要求根據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駁斥,並主張禁止“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燬;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稱讚過去的而議論現在政策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這種措施引起許多讀書人的不滿。第二年,許多方士、儒生攻擊秦始皇。秦始皇派人調查,將460多名方士和儒生挖大坑活埋。歷史上稱這些事情為“焚書坑儒”。“焚書坑儒”雖然對維護鞏固秦朝的統治起了很大作用,但也開創了鉗制思想,摧殘知識分子的先例。

禍起蕭牆——看從秦始皇起到乾隆皇帝年間發生的那些文字獄事件

秦朝以後,歷代的封建王朝也不斷地製造文字獄。這是極權政治的特色之-一,不過都是一些偶發事件。直到14世紀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才把文字獄作為一種合法的謀殺手段,明、清兩代的“文字獄”嚴酷而荒唐。那時候文人的一本書,一-篇文章,-一首詩,一句話,甚至一個字,都有可能構成褻瀆帝王、誹謗朝政的大罪,招來殺身之禍,甚至株連九族。

禍起蕭牆——看從秦始皇起到乾隆皇帝年間發生的那些文字獄事件

明太祖朱元璋時期

明太祖朱元璋登上寶座之後便大興文字獄。因為他當過乞丐式的和尚,又出身於被封建統治者稱為賊寇的農民軍,自己雖然當了皇帝,也感到不大理直氣壯,所以,對“賊”、“寇”、 “光”、“生”等字眼都非常敏感。一些讀書人在寫文章的時候, 無意中用了這兩個字,朱元璋就認為是諷刺他,便下令殺掉這此人。有一次遇上朱元璋的喜慶日子,讓人們呈表祝賀。這些賀表都出自各地學校的名儒之手。由於賀表裡有“則”和“生”,分別與“賊”、 “生”讀音近似,他也不能容忍。最典型的是,有一個賀表頌揚道: “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富於聯想的朱元璋,聽罷雷霆大怒,斥道:“這個腐儒競敢如此侮辱我!”他認為,“生”者,“僧”也,罵他當過和尚; “光”者,禿也,說他是禿子;“則”者,賊也,罵他做過賊。結果這些人都倒了大黴,丟了性命。

禍起蕭牆——看從秦始皇起到乾隆皇帝年間發生的那些文字獄事件

清朝統治者製造的文字獄更多,更殘酷,滿族貴族人關後,總擔心漢族官僚地主和知識分子看不起他們。總是疑心人們用文字來諷刺自己,只要在文章中找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話就大興文字獄。許多人往往只因一兩字被疑心是影射清政府,不是被流放充軍,就是被殺頭。甚至還株連到老婆孩子,親戚朋友,就連刻書、賣書、買書的人也都難逃懲罰。有一位老先生因為他做的詩裡有“清風雖細難吹我,明月何嘗不照人”這樣兩句,就被官府扣上影射清朝的罪名殺了頭。還有個人寫了“清風不識字,何得亂翻書”的詩句,也被說成是攻擊清朝當權者不懂文化,判了死罪。

康熙朝時期

康熙朝最出名的文字獄是明史案和《南山集》案。當年浙江有個叫莊廷鏰的人刻印了一部《明史》,書中有一些指斥清人的言語,稱努爾哈赤為建州都督,用南明年號而不用清朝年號。-一個叫吳之榮的小官告到了北京,鰲拜等人對此大感興趣,頒旨嚴究。這時候莊廷朧剛好死去,清政府就把死人挖出來,開棺戮屍。參與刻字、印刷、校對、裝訂者、售書、購書、藏書以及閱讀此書的無一倖免, 伏法牽連遭禍者達三千餘人。後來,翰林院編修戴名世著的《南山集》中提到南明弘光帝及其年號,又揭露了康熙帝殺掉明太子的真相,康熙五十二年以大逆罪被處死,受牽連的子孫親朋師友達三百餘人。

禍起蕭牆——看從秦始皇起到乾隆皇帝年間發生的那些文字獄事件

雍正朝時期

到了雍正朝( 1726年),發生了文字獄史上流傳最廣泛的大案“查嗣庭試題案”。禮部侍郎查嗣庭到江南某省主持科考,試題出的是“維民所止”,出自《大學》。但這句話卻被人送到雍正面前,說“維止”是去掉了“雍正”兩個字的頭,是要殺雍正皇帝的頭。雍正輕信讒言,一怒之下將查嗣庭斬首。後來,又發生了呂留良案。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呂留良的著作中某些觀點被湖南兩個書生利用,到處進行謀反活動,影響甚廣。雍正大怒,把死去幾十年的呂留良開棺鞭屍示眾,將他的後代、學生以及為他刻書藏書者連同家屬一律處死。

禍起蕭牆——看從秦始皇起到乾隆皇帝年間發生的那些文字獄事件

乾隆朝時期

乾隆即位之初,曾一度下詔停止文字獄。但自乾隆十六年( 1751年)波及全國的“偽孫嘉淦疏稿”事件開始。當時社會,上流傳著一份署名孫嘉淦的疏稿,批評皇上失德,有五不可解、十大過。孫嘉淦是乾隆的重臣,乾隆知道此事跟孫嘉淦無關,對他“寵遇益隆”,一面加緊追查偽造疏稿之人。乾隆十九年,終於查明江西的盧某是偽疏的作者,便將他處死,文字獄開始重現,並在乾隆中後期達到高峰。乾隆年間共發生文字獄案件一百多起,大大超過前朝。

禍起蕭牆——看從秦始皇起到乾隆皇帝年間發生的那些文字獄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