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棚戶區改造有哪些補償方法?

日月47618


您好,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一、棚戶區改造的補償標準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8條規定,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需要,以及由政府依照城鄉規劃法有關規定組織實施的對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後等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的需要,確需徵收房屋的,由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而“棚改”就屬於前述“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項目。故棚戶區改造雖為改善民生、提升居民居住條件的“大好事”,也必須嚴格依照590號令的規定開展。

另外,如果涉及到國有土地,該條例還規定了被徵收房屋的價值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

二、補償方式

在補償方式上有如下三種:1、房屋安置,就近地段最低拆一平還一平;2、貨幣補償,房屋構建成本價+宅基地補償起步;3、遷建安置,審批宅基地,同時補償房屋構建成本。

點擊頭像關注北京京平律師事務所頭條號,獲取更多徵地拆遷相關知識,如需諮詢,點擊頭條號首頁,首頁底部可以諮詢。(作者:京平麗)


京平律師事務所


棚戶區改造的拆遷補償計算,要分兩種情況。

第一,集體土地上房屋。


這類房屋是按照當地的徵地拆遷政策文件計算補償,通常是結合被拆遷戶的房屋產權證以及戶口性質來認定房屋的有證面積,然後按有證面積x房屋補償單價得出房屋補償價,另外還有住房貨幣安置補貼、簽約獎、過渡費、誤工費、搬運費等這一些項目都加起來構成了房屋的整體補償方案。


第二,國有土地上房屋。


可以選擇房屋產權置換和貨幣補償兩種補償方式,而產權置換操作性不強,通常採用貨幣補償。首先要由被拆遷戶投票選出評估公司,如果投票數沒有達到法定數量比例則投票無效,需要在公正機關的見證下抽籤選出評估機構。

評估機構對房屋所在地塊的地類、經濟區位、周邊房價等做一系列的調查,綜合形成評估中的參考系數,最終就可以得出房屋拆遷的補償單價。

然後,拆遷工作人員會上門登記房屋內所有的裝修,只要是搬不走的都要登記,牆漆、開關、吊燈、吊頂等都在列,然後通過登記內容對裝修進行計價。


其次,還有誤工費、搬家費、拆遷獎勵等。

另外,小區的公共設施部分的拆遷補償,可以分配給業主。

所以,國有土地上的房屋拆遷的構成是:房屋基本補償(評估價*權證面積)+室內裝修補償+其他雜類(獎勵、誤工等)+公共區域設施補償平分+車庫或地下室補償。


ONE見


我統計了下淮海經濟區10多個市和縣的棚戶區拆遷計劃,總結起來大概分為3種。

1.給錢。

2.給房子。

3.異地補償。

首先要強調一點,這個棚戶區並不是所有區域,而是特指市中心區域,縣中心區域,具體範圍我就不說了。主要類型有:15年以上老小區,民房(瓦房,平方,樓房),至於小高層和10層以上的不計入其中。新建的都不算棚戶區,當然當地也有對應的評判標準,具體可以去詢問街道辦或者動遷辦。其次來詳細說下這個補償方式?

個人傾向於官方說法:

1.給錢補貼的學名是貨幣補償。每平方給多少錢,院子給多少,瓦房給多少,牛棚給多少,瓷磚給多少,廁所給多少,空地給多少等等。主要分為居住區和輔助區以及上面的附著物建築。

因為每次拆遷都是根據前幾年的面積,區域人口戶口來劃定補償標準,飛機航拍加上現場測繪等工作核定過的。所以偷蓋的,違章的基本上都是不給與補償的,當然也有漏網之魚,也有眼紅舉報的,也有合法擴建的,具體需要地方去判斷。


補償這邊許多地方都是鼓勵先搬也會有對應的激勵措施。對於老賴這樣的也是有考評的。小編家鄉前幾年出現過,半夜突擊拆房,把老人往外面一架,挖掘機咔咔咔,等天亮了,房子已經沒了。這種是非常粗糙的手段,損害的除了自己還有地方形象。現在好多了,大多談,至於耍無賴漫天要價的多半不會允許的。2.給房補貼的學名是房產置換。有的直接現場置換,一平米換一平米,多退少補。也有給你拆遷證,你自行選擇周邊蓋好區域的房屋。說到這個置換,現在多少還是存在許多問題。小編的家鄉層出現過村委侵吞財產,數據塗抹,瞞報少報等問題,後來也都被一一揪出來整治了。現在少很多,畢竟拆遷都是公開透明的,本人簽字確認的。老一輩人不識字,家中兒女可是個個懂,這種事情未來會越來越少,還有一方面是作風轉變了。基層管理者把帶領村民致富等問題作為當前目標,訛詐欺凌之路行不通。所以未來生活會越來越好。



3.異地補償,這個基本涉及的是國家政策方面的,像河道,水源地周邊,三峽區,運河改道,高鐵幹道,以及其他劃為指定區域,限制開發和其他規劃區域。土地復墾,工礦轉移等。地面資源開發等等。


至於每個地方賠償多少錢,哈哈,我也不清楚,也不願意去說,畢竟比較敏感的話題。現在國家也開始行動針對高房價,野蠻拆遷等做出許多具體規範的措施。我相信未來會更美好。

(城鎮那些事)


宿遷朝牌餅


總有一些朋友問棚戶區是什麼,被納入棚戶區改造範圍,棚改補償標準是什麼,參照什麼標準執行。下面我就為大家簡單說一下棚戶區如何界定及如何補償。

"棚戶區"一般指簡易房屋和棚廈房屋集中區,也即城市中結構簡陋,抗災性差即抗震、防火、防洪性差,居住擁擠,功能差、居住環境差、無道路、無綠化、無公共活動場地、採光通風差的房屋集中的地方。這是對棚戶區進行的事實描述。主要包括城中村、廠中村等,總體上都是在城市中尚未開發建設的地區。它屬於城市自身發展過程中遺留的歷史問題,其特點:環境髒亂差,周圍各類機構少,市政基礎設施不足,危舊平房集中,居民總體收入偏低,流動人口相對聚集等。棚戶區房屋破舊擁擠,基礎設施不健全,有的甚至存在安全隱患。為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及居住條件,兼顧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環境,從2008年開始,中共中央啟動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了棚戶區改造步伐。《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棚戶區改造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各地區要進一步摸清待改造棚戶區的底數、面積、類型等情況。區分輕重緩急,結合需要與可能,按照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實施。

隨著棚戶區改造的進行,其中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安置棚戶區中的居民,怎樣才能保障拆遷人的合法權益,實現棚戶區改造目的和初衷?

首先,棚戶區改造實行實物安置和貨幣補償相結合,由棚戶區居民自願選擇。各地區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製定具體安置補償辦法,依法實施徵收,維護群眾合法權益。棚戶區改造涉及集體土地徵收的,要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做好土地徵收、補償安置等前期工作。各地區可以探索採取共有產權的辦法,做好經濟困難棚戶區居民的住房安置工作。屬於集體土地上的房屋,棚戶區改造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靠近市區,因此實踐中棚戶區改造集體土地上的房屋補償可以參考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的標準,即可以參考周邊的房地產的市場價格。《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集體土地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2條第2款規定:徵收農村集體土地時未就被徵收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進行安置補償的,補償安置時房屋所在的區域已經納入城市規劃區的,那麼土地權利人請求參照執行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標準的,人民法院一般應當支持,但應當扣除已經取得的土地補償費。

其次,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實行原地和異地建設相結合,以原地安置為主,優先考慮就近安置;異地安置的,要充分考慮居民就業、就醫、就學、出行等需要,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範圍內,安排在交通便利、配套設施齊全地段。


楹庭專業企業徵拆律師


棚戶區改造有哪些補償方案?全國各地棚戶區改造正在緊張有序的進行中,由於區域不同,拆遷補償方案也是不同的。根據目前當地的棚戶區改造政策,有貨幣補償和安置房兩個方案。

自棚戶區改造以來,拆遷牽動著很多人的心,也關係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每天很多人都也在關注著棚戶區改造的各種信息。棚戶區改造是城市的發展需要,有些人幾輩子都是生活在這裡,突然拆遷了,不管給你多少錢或者房子,很多人都是有點捨不得,更是不習慣住小區樓房。

拆遷補償方案貨幣補償方案和房屋安置方案,有些人選擇貨幣補償方案,拿到錢自己想去哪買房就去哪買房,有些人選擇了房屋安置,自己出去租房子,等拆遷房下來再搬回去。

根據目前的棚戶區改造政策,下半年的貨幣補償要收緊了,儘量房屋安置,但由於房子數量有限,無法達到需要,也只能先拆遷,騰出地方再建安置,很多拆遷戶可以回遷到原來的地方,唯一改變的是住高樓大廈了,棚戶區在很多拆遷戶的眼睛,老房子將成為了一輩子的記憶,也成為了歷史。

如果你現在有房子住,可以選擇貨幣補償,如果沒有房子,就先租房子住,等待安置房建好後回遷過來。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也歡迎你和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瞭解更多的拆遷政策信息。





周口視窗



首先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或集體土地房屋徵收法律法規)的規定,在棚改時,必須要依法給出合理的補償安置條件。房屋拆遷補償應該參照房屋本身的市場價值。


其次,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的規定,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



北京市凱諾律師事務所


您好,通過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整可以看出,此前幾年棚改鼓勵貨幣化安置對“房地產去庫存”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但另一方面也導致了三四線城市的房價瘋漲,特別是部分城市房地產泡沫日益嚴重,加劇了潛在的金融風險,不利於調控房價。對被徵收人而言,面對棚改徵收項目,首先是應當享有選擇安置方式的權利,即選擇貨幣補償或者房屋產權調換的權利。在此前棚改貨幣化及中央去庫存的大背景下,許多地方的棚改項目採用一刀切的貨幣化安置政策,或是通過獎勵金等各種名義強行鼓勵被徵收人“選擇”純貨幣補償或者不太好使的“購房券”。這首先是剝奪了被徵收人選擇補償安置方式的權利,其次,由於多方面的原因,相同情況下被徵收人獲得的補償款並不能滿足其購置同等條件的住房需求。這種情況下,等於是在迫使被徵收人加槓桿幫助地方政府去庫存,導致被徵收人的生活水平因棚改徵收而降低,這顯然是與國家徵收政策背道而馳的。當然,也有地方政府會為被徵收人提供安置方式的選擇,或者直接進行房屋產權調換的安置,但這樣的安置在實踐中同樣存在問題。首先是安置房的交付問題,這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回遷項目,因為拆遷工作進行不徹底,導致回遷房屋遲遲無法動工,安置房的交付一拖就是幾年甚至更長時間,一些被徵收人乾脆沒能“熬住”,在週轉過渡中就去世了;二是開發商方面的問題,由於資金鍊斷裂或者其他原因導致開放商跑路,政府也無力承擔相關費用,因此安置房屋遲遲無法交付,甚至部分地方還出現了領取了房本但房屋沒有動工的現實版的“空中樓閣”現象。


楊在明徵地拆遷律師


從總的政策上講,棚戶區改造涉及兩類土地,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

因此,補償標準主要有兩種:按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進行補償,主要補償4方面的價值: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因徵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有些還有獎勵費。不過一般比較少,最主要的還是房屋的價值、土地的價值。

按照集體土地進行補償,主要補償:土地補償款、安置補助費、青苗費、地上附著物等等。

但是有一種情況比較特殊,那就是如果已經劃入了城市規劃區,如果按照具體土地補償,周圍房價都上萬了,可能連房都住不起了,這種情況,則應當按照國有土地的標準補償,並且最高法已經通過案例的形式認可這樣的一種標準。


王衛洲律師


您好,《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8條規定,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需要,以及由政府依照城鄉規劃法有關規定組織實施的對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後等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的需要,確需徵收房屋的,由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而“棚改”就屬於前述“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項目。故棚戶區改造雖為改善民生、提升居民居住條件的“大好事”,也必須嚴格依照590號令的規定開展。


楊念平律師


關於棚戶區改造,本質上也是拆遷補償的問題,故棚戶區改造補償也分為兩類:現金補償和房屋置換。房屋置換的補償含三種,一就是1:1.5的面積置換;二是房屋重置成新價格,就是把被拆房屋折算成價格,這個和房屋的新舊、裝修、結構都有關係;三是其他的搬遷獎勵,過渡費,搬遷補助等。關於面積認定,當地的房屋徵收辦法一定明確規定了這個,一般是按照某一年的土地分配額定的,就是有個上限。大方向還是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來進行賠償,具體的依據當地所制定房屋徵收補償安置辦法來確定。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祝您生活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