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曾經滄海難為水”真正的意思到底是什麼?

甲殼蟲1


另類君開講^_^

此詩句通俗易懂又飽含哲理,所以常常被人以“高大上”的名義搞得雲裡霧裡,另類君斗膽言簡意賅的講述出來,力求人所盡知O(∩_∩)O哈哈~

字面的意思:曾經領略過大海的波濤洶湧,以後見到江河湖泊這種尋常的水域,就沒啥感覺了。

學術派通常倒推典故,說作者元稹引用孟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用來加強元稹此詩的意境深遠,另類君認為大可不必。

這首詩是悼亡詩,是悼念元稹夫人韋氏的,後半句“除卻巫山不是雲”大意相當,意思是見識過巫山雲雨的風采,再看其他的雲彩就沒有意思了。

元稹此詩悼念忘妻,意蘊低沉卻猶如長號端走,彷彿綿延不絕的水波逆流而上,雋永清澈,雖然字面意思對今人來說有些拗口,不過通篇詩作煥然天成,讀起來朗朗上口,讓人心神為之一震!

不過年輕的孩紙們領會起來確實會有難度,在這裡用一句直白的俗語註釋一下吧,“大風大浪都過來了,怎會在小陰溝裡翻船?”

就是這麼個意思,只是把“小陰溝”換成“平常的水流”就好了……


另類文史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曾經滄海難為水”出自於唐代詩人元稹,全詩內容如下: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全詩的意思

全詩的意思就是,親愛的呀,自從看到了你片大海,世間上所有的水對於我來數就都不是水了;親愛的呀,自從看到了你這朵巫山上的雲彩,世間上就再也沒有云彩能夠讓我留戀的了(我的心裡只有你);就算把我扔到那美女如雲的花叢之中,別的姑娘我也懶得看她們一眼了(因為有了你),這是因為,一半的原因是我要修養自己的品德,另一半的原因在於我有了你。

表達的情感

這很明顯是表達了對一個姑娘的熾熱的愛意,表達的非常優美,也非常地動人,以至於成為了流傳千古的佳話、情話。

我曾經看到過一些說法,是元稹寫這首詩是為了表達對亡妻的悼念,但是按照全詩的意思來說明顯不是這樣的。如果只看前面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或許有這麼個意思在裡面,但是如果看後面兩句,“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就肯定不是寫亡妻的了。因為後面兩句很明顯,他和這個姑娘正在熱戀之中,不可能是逝去的妻子。

寫作的背景

寫作的背景是在唐代,也是我國在文化上最為包容和開放的時代,那個時代的女性也是非常熱情而開放的,往往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愛意。


當然,唐代也不像我們現在,有手機可以聊微信,也可以看視頻或者去夜場酒吧啥的,沒這麼多的娛樂活動,基本呆在家裡除了繡花之類的就只有讀詩了。唐代也出了很多好詩,出現了詩歌流行文化,唐代長安城裡的青樓女子都以能夠得到李白的一首親筆詩而自豪,自然也會為她增加許多的價碼。當時只要是有命的詩人,在煙花柳巷是非常受歡迎的,經常可以不花錢白吃白喝外加白...呵呵。

詩為誰而做?

作為明星級的詩人,歡迎程度不亞於現在的當紅明星。

元稹當時的這首詩迷遍了不知多少少女。自然這首詩也自然是傳遍大江南北了。那麼這首詩是為誰而做呢?今天已經無從考證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是在追求當時一位當紅的青樓女子,如果不當紅,那麼元稹就不會費這麼大力氣去追求了,如果不當紅,估計元稹也沒興趣去追求了。可惜的是,元稹估計是把人追到手之後,沒多久就移情別戀了。

實際上元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渣男“。

《西廂記》的原型實際上就是元稹,當然《西廂記》是大團圓的結局,張生和崔鶯鶯有情人終成眷屬,而現實中的張生卻是始亂終棄。


老威觀史


我們來一起聊聊這個問題吧,這是元稹給大家蒙上的一層面紗,我麼會一起來揭開!


公元779年,一個把愛情寫的淋漓盡致的渣男,出生在了洛陽。他是北魏鮮卑族的後裔,一個標緻得混血兒,他叫元稹。

公元799年,二十歲的元稹被朝廷安排到山西永濟當個小官,當時的永濟不太平啊,經常有散兵遊勇搶掠平民,但是這一切都跟元稹沒關係,他優哉遊哉的當著小官,沒事牽個狗在大街上遛彎。

一天,他遛彎到當地的一個寺廟,看見一群大漢圍著一堆百姓,正準備下手搶錢。他本來只是想站在那裡看看熱鬧,但是看著看著,忽然,就在人群中看見了一個美女!很美很美的,美女!

是的,只是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記你容顏。

不行!我要救她!元稹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衝回縣衙,找他的好友搬救兵,要去演一場英雄救美。

現實有時候真的很狗血,元稹一個年輕的小帥哥,帶了一隊官兵,從天而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驅散了大漢,救了美女。美女也兩眼冒著小星星,跟他回了家。

元稹在家裡一問,呦呵,這個美女還挺不簡單,是個妥妥的富二代,地主家的女兒,出來玩不小心陷入了人群中,幸好得到元稹的搭救。而且,還跟自己有著八竿子打不著的遠方親戚。她叫崔鶯鶯。

自此,崔鶯鶯張口一個哥哥,閉口一個哥哥的稱呼著元稹,元稹也妹妹前,妹妹後的獻殷勤。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接下來的情節發展就很簡單了。

哥哥——男朋友——老公。

一個窮屌絲,迎娶了有房有車有存款的白富美。

看著過程很長,但是這都是在一年之間發生的事,因為一年後,元稹就走了,徹底離開了崔鶯鶯。

公元800年,與崔鶯鶯相識一年後的元稹上京考試,這次考試,考好了就是仕途一片明媚,考不好就只能繼續蜷縮在這個小縣城吆五喝六。考試拼的不僅是才學,還有人脈關係。元稹只有與崔鶯鶯的男女關係,他應該是沒有任何希望的。

但是天無絕人之路,當時的大官韋夏卿很欣賞他,但是還到不了為他出頭的程度,僅限於看他順眼而已。元稹也不認識別人啊,就想在韋夏卿這裡突破,他知道韋夏卿有個沒嫁人的女兒,就展開了迅猛的攻勢。

寫情詩,送鮮花,天天在閨樓下面轉悠,就為了吸引韋叢的注意。

待字閨中的純情少女韋叢,怎敵得過花叢老手元稹的套路轟炸。沒過一段時間就傾心於這個混血渣男了。接下來,元稹不知道使用了什麼招式,竟然讓朝廷大員韋夏卿答應把女兒嫁給他這個窮酸小官。

於是,京城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很多人根本不能理解的婚禮,元稹就是其中的男主角,這個聲稱自己單身的男主角。

至於崔鶯鶯,早就被在洞房之中的元稹忘到了十萬八千里之外。

多年之後,元稹又想起了崔鶯鶯,可能覺得有些對不起她,便寫了一本書《我的初戀》,學名《鶯鶯傳》。在這本書裡,他叫張生,崔鶯鶯就叫崔鶯鶯。在這本書裡,他為自己始亂終棄找到了一個合適的理由。

他說,鶯鶯是天下之"尤物",認為自己"德不足以勝妖孽",只好割愛。

這個理由實在是讓我捉摸不透。

元稹與韋叢的婚姻就是活脫脫的政治的產物,是元稹為了上位才費盡千辛萬苦迎娶了這個妻子。

但是兩人卻恩愛的異常,這可能是渣男元稹這輩子作為丈夫最稱職的時候。他下班就回家,從不在外應酬,不看一眼外面的鶯鶯燕燕,甜言蜜語只說給妻子聽,還搶著幫妻子做家務。韋叢雖然出身富貴,但卻對元稹微薄的俸祿毫無怨言,每天過著清苦的生活,洗衣做飯,相夫教子,兩人如膠似漆,真是一對恩愛的神仙眷侶。

很快,元稹就在老岳父的隱蔽下,連升幾級, 三十一歲的元稹已升任監察御史,幸福美好的日子馬上就要開始了。

但是老天總是那麼的殘忍,809年,韋叢因病去世,年僅二十七歲。這個時候,正是元稹剛剛升任的時候,眼看著生活馬上變好了,妻子撒手離去,元稹痛不欲生,傷心欲絕,寫下了三首《遣悲懷》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常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這三首詩,可謂是:字字真摯,聲與淚俱。

很難想象出元稹寫這三首詩會是怎樣傷心欲絕的狀態。可能是某個晚上,淚流滿面的元稹看著妻子的遺物,抱頭痛哭,涕泗橫流,狼狽不堪,著實可憐。但是仔細查閱了以下元稹的生平紀事,讓我知道了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809年三月,也就是韋叢病重時期(韋叢七月去世)。元稹作為監察御史,公幹出差到蜀地。

他到蜀地第一件事不是去察看官員,而是直奔當時才名豔名冠絕一時的薛濤而去。

兩人在梓州相會,一見面就摩擦出了激情的火花。

就連薛濤這個四十二歲的風月老手,都敵不過三十一歲元渣男的風騷攻勢。來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出軌姐弟戀。

他們兩個,馬上就

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

更忙將趨日,同心蓮葉間。

(薛濤《池上雙鳥》)

兩人每天不分你我,朝朝暮暮都纏綿在一起,元稹回京之前,薛濤竟然陷得不能自拔,還寫了一首《送友人》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可恨的是,家中妻子病重的元稹,竟然還回贈了薛濤一首

寄贈薛濤

錦江滑膩峨嵋秀,幻出文君與薛濤。

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

紛紛詞客多停筆,個個公侯欲夢刀。

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

這種渣男,世所罕見!

元稹與薛濤纏綿沒幾個月,元稹就被調離四川,回去洛陽。從此,再也沒跟薛濤見過面。

這段感情中,薛濤是可憐的,元稹走後薛濤極為思念元稹。這個風月了一輩子的女子,深深地陷了進去,不能自拔,這可能是她唯一動心的的一次。她每天給元稹寫情詩,還手工做了流傳千古的“薛濤箋”。但是什麼箋,什麼詩都沒有得到元稹的回覆。她知道自己是一個風塵女子,跟元稹在一起只會影響他的仕途,於是,她留下了一首《春望詞》毅然遁入空門。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

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攬草結同心,將以遺知音。

春愁正斷絕,春鳥復哀吟。

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

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

那堪花滿枝,翻作兩相思。

玉箸垂朝鏡,春風知不知。

你以為元稹的渣男生涯就這樣結束了,不,這些還不足以讓他“渣”一千年。

元稹離開薛濤之後,韋叢去世,但就在他的守制期間,竟然又納了一個小妾,叫安仙嬪,安仙嬪跟了元稹三年,同樣因病去世,中年又喪妻,這個渣男,有時候又那麼讓人心疼。

但,很快,他又娶了第三任妻子,裴淑。這個妻子陪伴了元稹一生,直到元稹去世之後,她才去世。

裴淑也是名門女子,大家閨秀。但是她跟元稹的愛情,卻不像韋叢一樣甜蜜。自從裴淑嫁給元稹之後,元稹就開始了頻繁調動的生活,往往很長時間見不到一次面,見面也很快就會分別,她獨守空閨,十分苦寂。元稹寫詩安慰她說:

窮冬到鄉國,正歲別京華。

自恨風塵眼,常看遠地花。

碧幢還照曜,紅粉莫諮嗟。

嫁得浮雲婿,相隨即是家。

但是詩寫得再好,還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元稹的渣男本性再次暴露了。

在元稹任浙東觀察使時,遇到了與薛濤同是唐朝四大女詩人之一的劉採春。劉採春不僅會寫詩,歌還唱的特別好,她的歌聲名動江南。元稹當時作為有婦之夫,遇到了已經有丈夫的少婦劉採春,一如既往,元稹輕輕鬆鬆就贏得了劉採春芳心,他寫道

贈劉採春

新妝巧樣畫雙蛾,謾裡常州透額羅。

正面偷勻光滑笏,緩行輕踏破紋波。

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迴秀媚多。

更有惱人腸斷處,選詞能唱望夫歌。

不知道元稹有什麼魅力,劉採春也被他迷得神魂顛倒,竟毅然決然離開了自己的丈夫,要跟元稹生活在一起。殊不知,幾年後,元稹調離江南,也像拋棄薛濤一樣,丟下了劉採春。

而劉採春的選擇,卻不是遁入空門。她為了元稹,離開了疼愛自己的丈夫,離開了本來甜蜜的,無憂無慮的生活,最後卻換來了無情的拋棄。她覺得世上已經沒有什麼值得她留戀的了,在當時那個封建的時代,她也再沒有顏面活在這個世上。

元稹走後,劉採春投河而死。

崔鶯鶯,韋叢,薛濤,安仙嬪,裴淑,劉採春。與這六個女人的愛恨糾纏貫穿了元稹的一生。

很難想象得出,悼亡詩寫的讓人聲淚俱下的一個詩人,居然是如此的渣男一個。

陳寅恪先生的一句話我覺得是對元稹最貼切的評價:

“然則微之乘此社會不同之道德標準及習俗並存雜用之時,自私自利。綜其一生行跡,巧宦固不待言,而巧婚尤為可惡也。豈其多情哉?實多詐而已矣”。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這個渣男,用這兩句詩,渣了一千年。


每天讀詩詞


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從全詩來說,斷章取義不能體會詩的意境和作者寫詩的目的,毛主席曾說過“詩言志”,就是這個意思的。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巧比曲喻:用水、用雲、用花比人。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曾經滄海難為水”,暗喻,是從孟子“觀於海者難為水”《孟子·盡心篇》脫化而來的。

曾經觀看過茫茫的大海,對那小小的細流,是不會看在眼裡的。意境雄渾深遠。

“除卻巫山不是雲”,是宋玉《高唐賦》裡“巫山雲雨”的典故。除了巫山上的彩雲,其他所有的雲彩,都不足觀。

妙用“朝雲”典故,比心愛女子,除此女子,縱有傾城國色、絕代佳人,也不能打動他的心。感情熾熱,又含蓄蘊藉。

取次花叢懶回顧,是用花比人。半緣修道半緣君,揭開謎底,看破紅塵,餘生修道。比喻,曲折地表情,層層遞進,結句畫龍點睛,審美價值極高。

詩人運用“索物以託情”的比興手法,“滄海”、“巫山”,是世間至大至美的形象,詩人引以為喻,從字面上看是說經歷過“滄海”、“巫山”,對別處的水和雲就難以看上眼了。

“難為水”、“不是雲”,情語也。“難為”“不是”,誇張,隱喻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因而除愛妻之外,再沒有能使他更美好的!


百花亭雜談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是相接的兩句,單拿出一句都不能表達作者的感情。本身就是上下呼應的兩句話。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出自唐代是人元稹的《離思五首.其四》而元稹的這句詩詞是從《孟子.盡心》篇中的"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演化而來的。"滄海""巫山"是世間大美的象徵。滄海者,無比寬廣,因而使別處的水相形見絀。巫山者,有云朝峰而來,俯視長江。

元稹以"滄海""巫山"為引喻,從字面上來看說的是經歷過"滄海""巫山"之後,對於別處的山水就看不上眼了,此時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實際上是元稹用於隱喻夫妻之間的感情有滄海和巫山一樣深濃。感情的美好是世界其他東西所代替不了的。除了他的妻子,他是不會在喜歡其他的女子。"難為水""不是雲"好比情話一樣。這首詩詞主要是表達了元稹對妻子的愛與感情。把與自己與妻子之間的感情用至博至大的形容詞變現出來,的確是世間少有。



而且這首詩詞主要也是詩人元稹表達對亡妻的懷念以及愛之深痛之切。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支持一下。


方圓論壇


曾經滄海難為水”,這句話的意思是:曾經到過滄海,看到別處的河流也就不足為顧了。以後多用於比喻對愛情的忠誠,說明非伊莫屬、愛不另與。

“曾經滄海難為水”出自元稹《遣悲懷》

離 思 五 首

——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這是元稹為悼念亡妻韋叢之作。詩人用“索物以託情”的比興手法,以精練的詞句,讚頌了他們夫妻之間的恩愛,表達了他對韋叢的忠貞與懷念之情。

“難為水”、“不是雲”,這是元稹對妻子的偏愛之詞,但象他們那樣的夫妻感情,也確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懷》詩中有生動描述。因而第三句說自己信步經過“花叢”,懶於顧視,表示他對女色絕無眷戀之心了。

詩的首二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從《孟子盡心》篇“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變化而來的。


D東哥


曾經滄海難為水,出自唐代詩人元稹的《離思五首.其四》。

全詩為: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曾經滄海難為水,是引用了《孟子》中的典故:“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千百年來,作為一首經典的愛情詩,被人不斷吟誦;千百年來,因為元稹和多名女性的情愛關係,被人稱為渣男。

然而,一個渣男詩人的一句愛情詩,如何能被後世後人不厭其煩的引用,以致成為也許是被人引用最多最廣泛的一句唐詩呢?

如錢鍾書《圍城》把“婚姻”形容成海。

"誰?孫小姐?我看你關心她得很,是不是看中了她?哈哈,我來介紹。""胡鬧胡鬧!我要結婚呢,早結婚了。唉,'曾經滄海難為水'!"鴻漸笑道:"誰教你眼光那樣高的。孫小姐很好,我跟她一道來,可以擔保得了她的脾氣--""我要結婚呢,早結婚了,"彷彿開留聲機時,針在唱片上碰到障礙,三番四復地說一句話。

如矛盾《子夜》把五卅運動形容成“海”。

我是親身參加了五年前有名的五卅運動的,那時——噯,‘The world is world,and man is man!’噯——那時候,那時候,群眾整天佔據了南京路!那才可稱為示威運動!然而今天,只是衝過!‘曾經滄海難為水’,我老實是覺得今天的示威運動太乏!”

試想錢鍾書矛盾這樣的大文豪,在作品中把這句詩信手拈來,顯然不能說元稹的詩僅僅是悼念女性。吾國曆代詩詞大家的作品能流傳千古,一定是觸到了人們的痛點,引發了人們的思索——也許元稹當初寫作這首詩的初衷是悼念亡妻韋叢。

但是,詩言志,歌詠言。

吾國詩詞作者都善用典故,這句詩直接引用《孟子》中的典故,可見其的弦外之音除了悼念亡妻,是抒發其個人的志向抱負。

因為元稹不但在男女關係上幾多坎坷,在經濟仕途上也是命運多舛,乃至在悼念亡妻詩中,觸景生情,由一己小我之情感,昇華為人生之哲理,以致後人讀了這首詩,感嘆世間萬事的虛妄,常常情不自禁的引用這句詩,或解嘲或打諢或自慰,勸人不要囿於眼前的困境,要放眼未來。

就如朱熹在其《孟子集註》所作的註釋:“所見既大,則其小者不足觀也。”——大意就是見識領略過滄海即大風大浪以後,其他的微水波瀾都稱不上水了。

因此筆者以為“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句詩的真正意思,是形容經歷過大起大落、悲歡離合的人,是不會困頓於眼前的逆境自暴自棄。

這也許是這首詩千百年來被人們傳頌,用以激勵人生,堅持奮鬥的緣故吧。


白話石說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兩句詩,十四個音節,千百年來擊中太多人的心。縱觀唐代詩人元稹的創作生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兩句已經是他的藝術巔峰。如果沒有極深的真情實感,斷然不會有這樣的穿透人心。

這兩句詩出自元稹的《離思五首·其四》,全詩如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因為太過有名,千百年來廣為傳頌。

但問題是,它到底是寫給誰的?有人說是寫給妻子韋叢,也有人說是寫給初戀崔鶯鶯。真相,到底是什麼?

一切都要從元稹22歲那年說起。那年元稹見到17歲的表妹崔鶯鶯後,動了心了,赤裸裸的表白情詩一首接一首,但漂亮聰明的崔鶯鶯,就是默不作聲。

實在沒辦法了,元稹於是乾脆一哭二鬧三上吊,放了個絕食一週的大招——決心如此之大,女孩子哪能受得了這樣的攻勢?

崔鶯鶯終於回覆了一首約會詩:“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一開始還半推半就,但因為有丫鬟紅娘的牽線搭橋,兩個人很快把該辦的事都辦了。

這樁不倫之戀是來得如此艱難,所以也就不難想象兩人當時海誓山盟、死去活來的情形。正因為來之不易,元稹對這份愛,也就極為珍視。

然而,崔鶯鶯的家庭並非官宦之家。

對唐朝文人而言,科舉功名才是他們一生中最大的事。再加上當時文人士子都有和高門大戶聯姻的風氣,

元稹最終忍痛割愛,另攀高枝,娶了權貴之女韋叢。

拋棄摯愛是殘忍的,對於自己而言,同樣痛苦不堪。崔鶯鶯後來自認眼瞎另嫁他人,元稹竟然還以表哥身份去主動相認,結果可想而知,紮實地吃了碗閉門羹。

時光遠去,久久難以釋懷的元稹把所有的情感都聚集在筆頭,寫成了足以使他文名不朽的作品——《鶯鶯傳》。想都不用想,如果沒有長時期繾綣難忘的情懷,元稹不可能寫出這麼有感染力的作品,畢竟它還是著名戲劇——《西廂記》的前身。

元稹對崔鶯鶯始終舊情難忘是真,那麼他對韋叢呢?

雖然是為了升官發財而娶韋叢,但不能說元稹對韋叢沒有感情。官二代韋叢本來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嫁給元稹之後,雖然每天縫衣下廚,清茶淡飯,但從無怨言。

所以,元稹也是各種寫詩來秀兩人的恩愛,其中就包含了著名的《遣悲懷三首》。據統計,他有可能是古人中寫詩給妻子最多的一位,而且還經典名句頻出,比如:

“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又比如:“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我們明顯看到,元稹最高水平的愛情婚姻詩,幾乎都是與崔鶯鶯和韋叢有關。

對崔鶯鶯念念不忘,於是有傳世的《鶯鶯傳》。對韋叢情意深重,於是有不朽的《遣悲懷》。所以,幹嘛分得那麼清?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我寧願相信元稹在吟誦詩句時,腦海既想起了亡妻韋叢,也閃過了初戀崔鶯鶯的樣子。

女人要求男人專一到老沒錯,但現實,卻常常事與願違。

如果所有男人都可以把前任忘得一乾二淨,那麼這世上,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掙扎糾葛與分分合合。

你說呢?


舍爺說歷史


【如何解讀“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古來歌頌愛情忠貞的美好詩句之一,出自唐代詩人元稹的七絕《離思五首》其四,全詩如下: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離思五首》是詩人元稹追悼亡妻韋叢所作。韋叢(783年-809年),韋夏卿之女,賢惠端莊、通曉詩文。韋夏卿時任太子少保,因欣賞元稹的才華,相信他將來有好前程,於貞元十八年(802年),將女兒韋叢下嫁元稹。韋叢二十歲時嫁給元稹。雖然家中一直貧困,但是夫妻恩愛,感情甚篤。韋叢先後為元稹生下了五子一女,元和四年(809年)因病去世,年僅二十七歲。韋叢去世當年,三十一歲的元稹升任監察御史。一起熬過了困難的生活,在生活轉機之時,愛妻去世,元稹的悲痛可想而知。韋叢下葬之時,元稹寫了《遣悲懷三首》悼念亡妻,《離思五首》是後來元稹追悼韋叢所作。

元稹以上這首絕句,有著巧妙的譬喻,而且抒情意味濃厚,雖然言情但是並不落入俗套,有著悲壯情感但卻並不低沉,由此,也被後人認為創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

前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其中,“曾經滄海難為水”,化用了《孟子.·盡心》篇中“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難為言”的語句,“除卻巫山不是雲”,用的是宋玉(高唐賦》中巫山之云為神女所化的典故:“朝為行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上”。意思很明瞭:曾經見過滄海的壯觀,則別處的水就無需再看了,因為再好也不會好過滄海;而如果看過了巫山,就無需再看別處的雲彩了,因為那些根本無法與之相比。也就是說,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猶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是世間無與倫比的,因而除愛妻之外,再沒有能使自己動情的女子了。此兩句其原意本在表對曾經熱戀之人的讚美與追懷,本已是高華的麗詞綺語,但在流傳的過程中,在歷代讀者的審美再創造中,卻獲得了關於人生的某種遭逢與境界的普遍意義,更成義有多解的千古名句。

後兩句“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進一步說,他總在花叢中懶得回頭看,這緣由,一半是因為修道人的清心寡慾,一半是因為曾經擁有過的你。這裡的“花叢”也被很多學者解釋為“世間的美麗女子”。

元稹則是唐朝一位名副其實的風流才子。說才子,他十五歲明經及第,後來是中唐“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之一。其長篇敘事詩《連昌宮詞》與白居易的《長恨歌》差可比美,世稱“元白”。宮人常誦其詩,稱為“元才子”。論風流,他年輕時遊山西蒲州普救寺,作傳奇《鶯鶯傳》, 託名張生寫自己的豔遇,為後世《西廂記》之張本,成為家喻戶曉之故事。娶韋叢為妻之後,在以監察御史出使劍南東川時,與女詩人薛濤有情,在韋叢去世不足一年與薛濤開始了一段姐弟戀(薛濤大他十一歲),之後又極為欣賞江南歌妓劉採春,關係暖昧,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五代後蜀韋縠選唐詩為《才調集》,自序其選詩標準為“韻高而桂魄爭光,詞麗而春色鬥美”,他選元稹的豔情詩與悼亡詩多達五十九首,其中包括《離思五首》。國學大師陳寅恪在《元白詩箋證稿》一書中,認為此詩是眷戀追憶“雙文”(即元稹《鶯鶯傳》中之鶯鶯)之作,所謂“又微之自言眷念雙文之意,形之於詩者……”。如果屬實,始亂終棄而復作如此纏綿悱惻之好詩,那元稹就真是薄行與薄倖但良心尚未完全泯滅之才人了!


遊通天下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看過大海以後再看其他的水,都不是水了。

出自唐朝詩人元稹的《離思五首》中的第四首。

多說一些吧,我們先看下這首詩。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這裡面牽扯到兩個典故,、

“滄海水”出於《孟子·盡心》

“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巫山雲出自宋玉《高唐賦》序雲:

“昔者先王嘗遊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遊高唐,願薦枕蓆’。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以上兩句用滄海水和巫山雲來形容愛得至深,說句白話,我的心裡只有她。

後兩句意思是在美女如雲的地方都懶得看一眼,因為你我已經心灰意冷。

這首詩是元稹所有詩中最廣為人知的一首。但元稹為何而作確有不同的看法,第一種說法是此詩是回憶蒲城之戀,而詩中“半緣修道半緣君”的“君”指的就是雙文。陳寅恪先生就是這種看法,它在《元白詩箋證稿》中說:

“微之自言眷念雙文之意,形之於詩者”

還有種說法是悼念亡妻所作,君指的是他的亡妻“韋叢”,宋人的《全唐詩話》就是這樣說的

公先娶京兆韋氏,字蕙叢。韋逝,為詩悼之曰:“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這裡我們要需要介紹下元稹這個人

元稹生逢亂世,幼年喪夫,家中一貧如洗但祖輩藏書比較多加上他天賦極高,15歲就在長安應試明經科及第。與白居易成了同事,與白居易關係極好,曾在詩中以夫妻相稱,並稱“元白”,他死了以後,白居易也極度傷心,曾寫詩悼念。元稹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人和代表作家之一,他寫作新樂府詩早於白居易。其樂府詩現存四卷,五十餘首。他的傳奇小說《鶯鶯傳》是唐傳奇中的優秀之作,對後世說唱文學影響較大。

摘錄一段

元稹還是著名的愛情詩人。貞元十五年(799)冬,21歲的元稹寓居蒲州(今山西永濟),與其母系遠親崔姓之少女名“雙文”者(即後來傳奇小說《鶯鶯傳》中的崔鶯鶯)戀愛。然而貞元十九年在長安入秘書省任校書郎後,與太子賓客韋夏卿之女韋叢(成之)結婚,蒲城女子遂被拋棄。婚後六載,韋叢病故。不到兩年,納妾安氏。後又續娶裴淑(柔之)。他以自己的愛情和婚姻體驗,寫作了一些愛情詩和悼亡詩,現存八十餘首。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雲:“微之自編詩集,以悼亡詩與豔詩分歸兩類。其悼亡詩即為元配韋叢而作。其豔詩則多為其少日之情人所謂崔鶯鶯者而作。微之以絕代之才華,抒寫男女生死離別悲歡之情感,其哀豔纏綿,不僅在唐人詩中不可多見,而影響及於後來之文學者尤巨”(第四章《豔詩及悼亡詩》)。的確,在元稹以前,中國正統文人的詩歌較少寫自己的愛情。愛情詩往往出自民歌,如《詩經》的“風”詩,兩漢、南北朝的樂府民歌。在唐代,元稹是李商隱之前唯一一位大量寫作愛情詩的詩人,也是唐代唯一一位既大膽寫自己的戀愛生活,又寫夫妻愛情及悼亡之情的詩人。然而後人對其愛情、婚姻生活與其愛情作品的關係問題,也多有批評。

無論為誰而作已經不重要了,這句話的確被很多引用,而且不止用於描寫愛情,從上面可以看出來元稹是個比較多情的人,而且用現在的詞來說比較“渣”,不過詩寫的還是不錯的。

下面摘錄《離思》裡的其他幾首,供大家考證吧

自愛殘妝曉鏡中,環釵謾篸綠雲叢。須臾日射胭脂頰,一朵紅酥旋欲融。
山泉散漫繞階流,萬樹桃花映小樓,閒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
紅羅著壓逐時新,杏子花紗嫩麴塵。第一莫嫌才地弱,些些紕縵最宜人。
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枝葉度殘春。

再摘錄幾段名人寫的文章裡引用這句話的片段,以供參考

川嫦見這人容貌平常,第一個不可理喻的感覺便是放心。第二個感覺便是嗔怪她的情人如此沒有眼光,曾經滄海難為水,怎麼選了這麼一個次等角色,對於前頭的人是一種侮辱。

——張海玲《花凋》

(這裡用來形容川嫦這個女人長得一般,對她情人的前任是侮辱,說明她情人的前任不是“海”)

"誰?孫小姐?我看你關心她得很,是不是看中了她?哈哈,我來介紹。"
"胡鬧胡鬧!我要結婚呢,早結婚了。唉,'曾經滄海難為水'!"
鴻漸笑道:"誰教你眼光那樣高的。孫小姐很好,我跟她一道來,可以擔保得了她的脾氣--"
"我要結婚呢,早結婚了,"彷彿開留聲機時,針在唱片上碰到障礙,三番四復地說一句話。

——錢鍾書《圍城》

(這裡把“婚姻”形容成海,有了婚姻不能再看水了)

我是親身參加了五年前有名的五卅運動的,那時——噯,‘The world is world,and man is man!’噯——那時候,那時候,群眾整天佔據了南京路!那才可稱為示威運動!然而今天,只是衝過!‘曾經滄海難為水’,我老實是覺得今天的示威運動太乏!”

——矛盾《子夜》

(這裡把五卅運動形容成“海”,其他運動就是都是水了)

最後,希望對我的回答滿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