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評價“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唐伯虎的書法成就?

詩夜城主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明代著名書畫家,唐寅與沈周、文徵明、仇英被稱為“吳門四家”,至於唐伯虎的“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稱號如何來的?其實是唐伯虎自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那麼唐伯虎的書法成就如何呢?



自古以來在人們的印象中,都認為唐伯虎的繪畫造詣卓越超凡,其實唐伯虎除了繪畫水平高之外,書法造詣也不容小覷,但是相對於繪畫來說,唐伯虎的書法早已為畫名所掩蓋,也就是所唐伯虎的畫作名氣要比書法名氣還要大,話又要說回來,既然唐伯虎可以和文徵明等人並稱“吳門四家”,可見其書法功底還是有的,


唐伯虎書法主要學習趙孟頫,我們都知道趙孟頫是楷書“歐顏柳趙”四大家之一,在元代更被稱之為“書壇盟主”,足以可見唐伯虎的書法眼界高遠,像高人學習,更受李邕影響,唐伯虎字體俊逸挺秀,富有書卷氣,唯筆力稍弱,結構亦略趨鬆散,



其代表作《落花詩卷》,作於唐伯虎52歲時。吳中好友詩文唱和,沈周首唱,文徵明、徐禎卿、唐伯虎等和之,《落花詩卷》中的30首詩,是唐伯虎的和詩,詩中流露出濃重的感物傷懷的情緒,此卷筆墨酣暢,筆勢飛動,觀之真如落紅滿地,寄寓著無限的惜春、嘆春之情;其《自作詩卷》點畫腴潤,風格婉約,表現了以韻制勝的特點。


詩夜城主


唐伯虎雖然自詡為“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但真實的唐伯虎與影視作品中的形象真的是大相徑庭,特別是周星馳的“唐伯虎”形象更是讓人大跌眼鏡。

唐伯虎出身於江南蘇州城的一個酒肆商人家庭,也有傳言說是一個沒落家庭。他在《與文徵明書》中說:

“計僕少年,居身屠酤,鼓刀滌血,獲奉吾卿周旋。”

唐伯虎從小就聰明過人,16歲參加府學生員考試就“唐童髻中科第一,四海驚稱之。”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唐伯虎和文徵明結交了。

說到這裡不得不說文徵明的父親,真是一個高人,文徵明的父親給文徵明的信中說起唐伯虎:

“子畏之才,宜發解,然其人輕浮,恐終無成。”

結果還真被他說重了,後來去京城考試的時候,唐伯虎因為徐經賄賂主考官的家童竊取試題而被牽連入獄,後被罷為吏。受了這樣的打擊之後,唐伯虎再無意官場了,從此就醉情翰墨,以詩書畫終其一生。

唐伯虎的書法受其畫名影響,不是很大,其實他的書法造詣還是很厲害的。早年因為科舉考試的緣故,受趙孟頫影響很深。後期也是走的趙孟頫學書法的路子,師法晉唐。唐伯虎的書法傳世作品都是行書,從他的行書中可以看到他師法《集字聖教序》和唐李邕行書的風格。唐伯虎的書風與畫風一樣,保持了相對的獨立,因此書畫史上並沒有把他列為吳門書畫派系。

唐伯虎的書法,師出名門,卻又能變化出自己的面目,縱觀他的代表作《落花詩冊》,揮運縱橫,舒展豪放,唐伯虎在創作的時候已經進入到了心手兩忘的境界。

“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下眠”,自詡才華絕頂的風流才子唐伯虎,可惜的是一生懷才不遇、無人賞識。但他的書與畫,成為人們世代相傳的美談。就像他的偈語所說:

“我問你是誰?你原來是我。我本不認你,你卻要認我。噫!我卻少不得你,你卻少得我。你我百年後,有你沒我。”

翰墨今香


唐寅(1470-1524)字伯虎,現江蘇蘇州人。唐寅的書法不及繪畫、詩文出名,但也能稱得上書法大家。

評價唐伯虎的書法成就分以下幾時期。30歲以前的作品有《黃茅渚小景圖卷》,雖末成唐氏風格但還是認真工正。30-36歲是唐寅書法成唐氏風格時期,此代表作品有《落花詩冊》,也是唐寅的書法代表作,用筆圓轉妍美,玉骨豐肌,溫文爾雅,風流瀟灑。37-45歲以趙體為基礎加入了其他書法的元素,使筆法更加遒勁,章法佈勢更靈動端美,代表作《七言律詩軸》。46-54歲,此時期書法加入了米芾求意取勢的書風。使作品更進一步,結體及筆法皆富於變化,揮灑自如,變化無窮的境界!





劉萬鈞書法


唐寅(1470一1524),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明代畫家,書法家,詩人。書法奇峭俊秀,取法趙孟頫。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稱為"明四家″。

唐伯虎三十六歲書《落花詩冊》。(如下圖)。嚴謹有書卷氣,飄逸自然,結構勻稱,字體優美,字形變化不大,線條粗細有變化,比較明顯。用筆精美,乾淨利落,牽絲精細。(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神韻軒書法


一部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讓風流才子之名聲名遠播。他的所謂“風流”,實則是憤世疾俗狂傲性格的體現,現實中的他,卻是一生坎坷,54歲時即窮困潦倒而死。

《落花詩冊》

唐寅唐伯虎博學多才,吟詩作對,能書善畫,其詩文、繪畫成就更在書法之上。

他的書法主要學趙孟頫,更受李北海影響,俊逸挺秀,嫵媚多姿,行筆圓熟而灑脫,但筆力稍弱,鉤挑牽絲綿軟,結構亦略趨鬆散。

他的書風,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

《跋宋王詵江山疊翠圖》

第一時期是30歲以前,他與文徵明交往較多,兩人相互影響,書畫均很接近,書法都從趙孟頫入手,結體端麗,用筆秀潤,唐寅的《高人深隱圖》上款字,就極似文徵明。

第二時期是30歲至36歲,唐寅科場被黜,妻子離異,無奈以詩文、書畫謀生。其時書法上追唐人,力求規範,尤宗尚顏真卿的楷書,用筆凝重,圓碩多肉,結體偏於長方,雄強茂密,點畫橫細豎粗,並吸納隸法,橫筆收尾似“蠶頭”,捺筆收筆中途之頓近“燕尾”,極富力度,如唐寅作於弘治乙丑(1505年)36歲時的《落花詩冊》。


《花下酌酒歌扇面》

第三時期是37歲至45歲,唐寅正值壯年,專心創作,藝術達到頂峰。其時書法重又歸返趙孟頫,並上追唐代李邕,形成了自身的成熟風貌,以結體俊美婉媚、用筆娟秀流轉的趙體為根基,並融入了李邕斜長的字姿、有力的筆法和生動的佈勢,於秀潤中見遒勁,端美中見靈動。

這類風格作品甚多,如作於正德元年(1506年)37歲的《七言律詩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30餘歲的《山路松聲圖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上款等作品,均呈趙孟頫與李邕相融合的面貌。


《自書聯句詩》

第四時期是46歲至54歲去世,已屬唐寅晚年,他進一步看透了世事,思想更加消沉,行為也更頹放,書法亦變為率意,並吸取了米芾求意取勢的書風,用筆迅捷而勁健,沉著而痛快,八面出鋒,率真自如,追求力量、速度和韻味;同時又融諸家筆法於一體,使結體、用筆均富於變化,並達到了揮灑自如、神機流走的境地。

代表作品有50歲以後作的《西洲話舊圖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上款題、《看泉聽風圖軸》(南京博物院藏)上款題等。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唐伯虎,又名唐寅,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自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明朝蘇州人,他才華橫溢,但又玩世不恭,與祝允明、文徵明、徐徵卿並稱,江南四才子。

唐伯虎的書法,不如他的詩畫聞名,當然他的書風也奇峭俊秀,看似,軟,實則勁,獨特的風格就是勁骨於內,美形於外,字中筆畫粗細變化不大。

唐伯虎真正擅長的是描繪山水、人物、花鳥,因為他在年幼時曾隨周臣學畫,後來又師法李唐、劉松年。他的畫山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佈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他的人物畫多為仕女或歷史故事,他師承唐代傳統,線條清細、色彩豔麗、清雅,人物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他的繪畫作品如《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秋風紈扇圖》《王蜀宮妓圖》等,都是相當有名的。他創立了自己的風格,博採眾長,他的畫藝,已超過了同時代的一些吳門畫家。

另外他在文學上也非常有成就,他的詩作大多表達出其狂放,孤傲的性格以及對世態炎涼的感慨,他的詩多通俗易懂,語言淺白,但又語義雋永,所以耐人尋味!🐴🌺🌺





飛天ZY漫雪


唐伯虎,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他不但畫畫的好,而且書法也是頂呱呱的!

唐伯虎的書法,多以行書見長。細觀唐伯虎的書法,用筆老辣,結體優美,書寫流暢,若行雲流水般,點畫精道有力度,技術含量高,神韻十足,高雅可品。

唐伯虎的行書,字字中無不顯露著書聖王羲之、王獻之行書的影子。大家知道,王羲之的行書是師法劉德升的行書,而王獻之的書法大多是師法王羲之的行書。據說,唐伯虎學習行書,臨摹的就是《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和王獻之的字。除此之外,唐伯虎還潛心研習過《智永真草千字文》,並從中汲取了一定的“營養”。就唐伯虎的行書水平來說,完全可以與趙孟頫的行書比肩。

有人說,唐伯虎學書法是師法趙孟頫,我認為這個只是個傳說,各位看官仔細想想,難道唐伯虎就不知道取法乎上的道理?傳說就是傳說,大家不必當真。

不知道什麼原因,唐伯虎的書法在中國書法史上記載較少,但是,這並不能說明唐伯虎的書法藝術成就不高。

唐伯虎的書法,完全可以成為人們學習臨摹的範本。


中州耕牛堂主


唐伯虎的書法成就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豐潤靈活、俊逸秀挺,代表作品是《落花詩冊》。

《落花詩冊》是唐伯虎唱和沈周的詩作,收入30首,內容是詠物言志,表現文人士大夫的閒適幽雅,物我不竟的感傷情懷。

作品形式為行書,第一眼印象就是肥,——豐胰,主要是因為結體開闊,中宮寬鬆,兩邊收緊。這一點有顏魯公風範,如果說顏魯公是大將軍坐帳雍容威嚴,那麼唐伯虎就是貴婦簪花細膩可人。



筆畫上橫豎勁挺,粗細變化有致,連帶映送自如,鉤趧瀟灑,因而顯得流麗甜媚。

既富態又活絡,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靈活的胖子”。

章法上粗細相間,採取粗粗粗細粗粗的排列法。整幅作品既有文人墨客的清雅又充滿煙火氣息的流俗。

這一點與唐伯虎身世非常相像,29歲考中應天府解元,北京會試因科舉案牽連入獄,解元的功名被罷黜。次又被反王南昌寧王賺去做幕僚,因裝瘋扮癲才得以脫身。回鄉後雖與當時名士沈周、文徵明、仇英、祝允明、徐禎卿等唱和,研討詩文書畫,但無奈家道中落,生活時有困頓,流落底層。此等生活情景,無一不在書畫上表現出來。其書法既雅又俗就不奇怪了。




唐伯虎是藝術天才,只可惜從活了54歲,特別在書法上,雖然已經很了不起,一頗有境界,但未能達到成熟老辣的“人書俱老”的境界,殊為可惜。倘若假其以壽,完全可以進入頂級的書法境界,今傳世只得畫名蓋書名,也是因緣際會吧!

以上一家之言,我是學習書法的顏二,歡迎批評討論,謝謝!


書法顏二


唐寅書法代表作有行書《落花詩冊》30首,以及行書《集賢賓》、《錦衣公子》、《山坡羊》三組曲牌共24首等作品。

翻開唐寅《落花詩冊》書法作品,首先給人面目一新的感覺。他的書法整體沿革、吸取王羲之、顏真卿、趙孟頫行書的秀美之處,溫潤雅緻,暢快流麗,富有韻味。雖然內容上描寫落花景象和心態,但書法呈現上仍然能讓人看出書者對春天的嚮往。

從書寫佈局上看,詩冊講究行距行氣,字間間距合理,結字大小錯落,善於飛筆相連。詩冊保持詩間隔離,有時一行僅留下一二字,更使畫面透氣生動。作品用墨豐盈飽滿,濃淡相宜。

從運筆特徵上看,該詩冊字體結構嚴謹,落筆俊秀瀟灑。筆畫多呈蘭竹花鳥意味,頓鉤乾淨利落,撇捺飽和風動。詩冊整體篇幅較長,尚能做到一氣呵成,保持首尾一致,是一件流傳較
廣、雅俗共賞的佳作。


大帽山書法


唐伯虎~一個五百年來倍受“道外人”提及的名字;一個才氣橫溢、性情桀驁、際遇跌宕、結局淒涼的悲劇人物;一個塑造了公眾對風流倜儻、狂放不羈所有想象的大才子。

唐寅詩書畫俱佳,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下同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號稱“吳中四才子”,是名噪一時的“江南第一風流才子”。



唐寅身後雖然風光無限,但身前經歷坎坷。年少早具才名,中歲科場案被貶為吏,遂絕進取,晚年境遇淒涼,貧病而終。


唐寅留給人們的,除了眾多膾炙人口的風流韻事及傳說外,還留下了許多讓人們雅俗共賞、遐想無限的書畫作品。

餘下早年便傾慕於唐寅書畫,曾花大力氣臨摹其畫作,後感其書法的倜儻瀟灑,因此也有所涉獵。給我總的感覺是:書不如詩、詩不如畫。但三者結合,卻又是絕配無雙。


(小編早年的習作)

唐寅的畫是那種讓人瞥一眼便有的驚豔感覺,外行人會感其景物可居可遊,卻又意境高遠、深遠之致;內行人會感其筆墨精緻,可觸而不可及的高妙。小子雖已臨摹多年,如今提筆敘舊,仍是力所不逮,頹然浩嘆,拜服於他奇賦天縱和與年齡不符的功力。

唐寅書法不足銘世,不敵文徵明、祝枝山,畫名又排於沈周之後。但在民間,他的聲譽卻遠勝諸賢,鬻畫賣文之時,求畫者應付不暇,甚至請他老師周臣代筆。曾有人問周臣,為什麼畫不及學生,周臣答:“唯少唐生數千卷書”。說明在文學修養上不如唐寅的緣故。的確,唐伯虎富藏書,博學強記,善駢文,能作詩詞、曲子,畫上大都題著他自制的詩篇詞句。雖然其中有些是“率爾成章”,但也不乏清麗可誦的作品。








給我的感覺,唐寅題畫詩的書法要遠精於他流傳下來的一些詩稿墨跡。以《秋風紈扇圖》上題跋為例:筆法精麗,結體開合有度,氣韻流動,不亞於文徵明的精熟,又兼有趙孟頫濃厚的文人氣息。而反觀他的《落花詩帖》,結體寬泛,似有顏體餘味,少文氣;筆法時有粗率,力度也常有露怯之處。


然而和古代許多文人一般,有的重詩輕書,有的重書而輕於畫,詩書畫具精的畢竟是少數。唐寅重畫而略輕於書,並不是說明他的書法成就差許多,只是因地制宜,精粗相間而已。因此世人對他書法譭譽參半也不足為奇了,也決定了他的書法地位。

唐寅書法是與詩畫相映成趣的,因此我們學習與欣賞他的書法,也要與此結合,才更能體會他書法中那種風流倜儻、那種俊邁軼群濃濃的才子風度。我們還要記住他自己對書法的體會:“工畫如楷書,寫意如草聖,不過執筆轉腕靈活耳。世之善畫者多善書,由其轉腕用筆之不滯也。”在這三言兩語中,道出了他作畫心得和書、畫相通之理;而他所畫作品的運筆靈活,毫不泥滯,應是這段話最好的印證。

[臨池管窺]謝謝閱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