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清朝妃嬪們的月俸祿有多少?如果放在現代是什麼水平?

野說趣史


一入侯門深似海,從此銅雀鎖嬌娃!皇宮之中最講究尊卑禮儀,皇帝的後宮有佳麗三千,她們各有各的名份,各有各的等級,並有配套的工資可領。清朝的後宮等級與數量分別為:皇后一名,皇貴妃一名,貴妃二名,妃四名,嬪六名,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也就是說清朝後宮中身份最高貴的是皇后,其次是皇貴妃,再其次是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共分了八個等級。後宮嬪妃的俸祿分兩種,也就是年俸與平時皇帝的賞賜,年俸的數量並不多,關鍵還在於皇帝平時的賞賜。清朝後宮的嬪妃不可能是富可敵國的大富翁,但是作為百萬級的富翁並不困難,她們算得上是中產階級!

以皇后為例,制度規定的年俸祿如下:白銀1000兩,蟒緞2匹,補緞2匹,織金2匹,妝緞2匹,倭緞4匹,閃緞2匹,金字緞2匹,雲緞7匹,衣素緞4匹,藍素緞2匹,帽緞2匹,楊緞6匹,宮綢2匹,潞綢4匹,紗8匹,裡紗8匹,綾8匹,紡絲8匹,杭細8匹,綿綢8匹,高麗布10匹,三線布5匹,毛青布40匹,粗布5匹,金線20綹,絨10斤,棉線6斤,木棉40斤,裡貂皮40張,烏拉貂皮50張。當然還有每日的糧食蔬菜供應:豬肉16斤,羊1盤、雞、鴨各1只,新粳米1升8合,黃老米1升3合5勺,高麗江米1升5合,粳米粉1斤8兩,白麵7斤8兩,蕎麥麵8兩,豌豆3合,白糖1斤,盆糖4兩,蜂蜜4兩,核桃仁2兩,松仁1錢,枸杞4兩,幹棗5兩,豬油1斤,香油1斤,雞蛋10個,麵筋12兩,豆腐1斤8兩,粉鍋渣1斤,甜醬1斤6兩5錢,清醬1兩,醋2兩5錢,鮮菜15斤,茄子20個,王瓜20條,白蠟5支,黃蠟4支,羊油蠟10支,羊油更蠟1支,紅籮炭夏10斤、冬20斤,黑炭夏30斤、冬60斤。從以上來看,皇后每年的收入可以算是當今社會的百萬富翁級別,如果再得到皇帝的其它賞賜,則當千萬富翁也不是難事。

皇貴妃年俸白銀800兩,貴妃年俸白銀600兩,妃年俸白銀300兩,嬪年俸白銀200兩,貴人年俸白銀100兩,常在年俸白銀50兩,答應年俸白銀30兩。以妃的年俸白銀300兩,加上其它財物、飲食計年收入3000兩。清朝時平均1兩相當於現在的35.05克,現在每克白銀的價格是3.44元人民幣,則妃子的年收入約3000*35.05*3.44=361716元,也就是36.17萬元。這麼看,清朝後宮的嬪妃法定收入現當於現在的國有企業中管;皇后的收入則相當於國有企業的高管!當然她們都是不納稅的,還不包括皇帝的其它賞賜收入!


大秦鐵鷹劍士


先以皇太后為例,從多個角度來分析一下。

皇太后的年薪:金20兩,銀2000兩;

1兩金子等於10兩銀子,那麼皇太后的年薪共計是2200兩銀子。

通過大米價格換算的方法來考究銀子的價值,結果是:1兩銀子等於200人民幣。但是這樣的方式不嚴謹,那時候的生產力不如現在,自然災害多,糧食的價格會比現在高出許多。

所以我們將銀的價值稍稍提高,假設:1兩銀等於300人民幣。

那麼得出皇太后的年薪約:66萬元,月薪約:5.5萬元。

放在今天的一線城市,月薪5萬以上的不算少,但他得吃飯,得花錢養家生活。

皇太后的這份工作不僅包吃包住,從首飾到布匹綢緞,從豬牛到油鹽,全給你包了!一般來說最大的開銷就是給太監侍女發小費。

根據資料考究,皇太后的太監侍女約70名,分佈在各個部門,他們的小費收入往往超過了工資,這90名太監侍女的一個月的工資共計約3萬元。

這些小費當然不是由皇太后一人所付,但我想也並不少。

下面列出其他嬪妃的月薪,以1兩銀等於300人民幣計算。

皇后:2.5萬元

皇貴妃:6666元

貴妃:5000元

妃:2500元

嬪:1600元

以上所列,除去薪資皆有各色布匹綢緞和肉菜油鹽。

在清朝百姓無安寧的背景下,能有如此待遇,是這些女子們的幸運。

放在今天,你覺得值得嗎?


參考文獻:清朝後宮嬪妃的開銷和俸祿;清朝後宮制度;

三三得九呀


今天金兔來聊聊清朝妃子們的待遇。


清朝的嬪妃分為八個等級,不同等級之間的人數、待遇、薪酬都有較大差異。後宮的嬪妃們實行年薪制,換算成月薪的數據會比較雜亂,這裡就以她們的年薪為例。清朝嬪妃們具體的年收入如下:

1.皇后:年薪白銀1000兩

2.皇貴妃:年薪白銀800兩

3.貴妃:年薪白銀600兩

4.妃:年薪白銀300兩

5.嬪:年薪白銀200兩

6.貴人:年薪白銀100兩

7.常在:年薪白銀50兩

8.答應:年薪白銀30兩

這些只是底薪,不包括皇帝平時賞賜給嬪妃們的金銀珠寶。那麼,清朝嬪妃們的收入換算成人民幣,又是什麼水平呢?


不同時期,一兩銀子的購買力是不同的。以康乾時期為例,按照《清會典》的記載,當時一兩銀子是1000文錢,而每升大米的價格為10文錢,清朝的1升相當於1.5斤,1兩銀子能購買100升大米,即現在的150斤大米。

按照1斤大米2元計算,康乾時期,1兩銀子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300元左右。

再說回清朝嬪妃們的收入,皇后年薪大概是30萬人民幣,月薪差不多有2.5萬。最慘的是答應,年薪只有1萬左右。

而如果對比同時期大臣的收入,那麼入宮當妃子實則是高薪職業,也可以理解為當妃子其實就是成功嫁入了豪門,只是豪門中的競爭太激烈。我們來看看同時期大臣的收入:

除了年收入,清宮中妃子們其他方面的待遇也不錯。當然,待遇的好壞同樣和妃子們的等級有關,等級越高待遇自然越好。

比如:


這裡資源的分發量,不僅僅是某個嬪妃一人使用,而是包括了伺候她的宮女太監。每名嬪妃有14個伺候她的太監,其中,12個太監負責幹雜活,兩個是首領太監。

而宮女的數量則和妃子的等級掛鉤,等級高的嬪妃伺候她的宮女自然更多。比如皇后有10個照料她的宮女;而皇貴妃和貴妃都有8個照料她們的宮女,到了答應則只有2人。

總的來說,嬪妃是一種高風險、高回報的“職業”,需要各種心機手段。


金兔歷史


在清宮劇裡面,後宮嬪妃們一個個不愁吃不愁穿,打扮得花枝招展,競相爭奇鬥豔,獲取皇帝的歡心。其實,這些後宮嬪妃,上到皇后娘娘,下至答應,都是要靠領工資過活的。



按照清朝的後宮制度,在康熙時期趨於完善,有皇后1人,皇貴妃1人,貴妃2人,妃4人,嬪6人,貴人/常在/答應若干(無定數,全靠皇帝喜好)。不同的等級,決定著不同的待遇。

等級最高的自然是皇后,為後宮之主,東西十二宮中可以任意選一宮居住,是為中宮。按例,皇后每年的工資為1000兩白銀。清朝1兩白銀的購買能力大概相當於現在的200-300元人民幣,也就是說皇后一年多工資大概相當於現在20萬到30萬之間,至少相當於中產階級了。

除了皇后之外,皇貴妃的年薪是800兩,貴妃600兩,妃子300兩,嬪200兩,貴人100兩,常在50兩,答應30兩。按照這個工資,貴妃的年薪還能有個十幾萬,但是到了妃和嬪這個級別,年薪已經不足了十萬了。最慘的是答應,年薪已經降到1萬以下。

但是,這些年薪可以算是純收入了,因為這些後宮的嬪妃,都是包吃包住的。

皇后住的是中宮,皇貴妃、貴妃、妃這個三個級別的嬪妃,都可以住在東西十二宮的主宮之中,而嬪、貴人、常在、答應這幾個級別的嬪妃,雖不能住主宮,但是同樣可以住在東西十二宮的偏院中。

而每日的食物,也是按照各自的級別分發的 。比如說皇后每日可以領到豬肉16斤,羊肉1盤,雞鴨各一隻,米4升,面9斤,其餘蔬菜水果也是應有盡有。當然,像級別低的答應,每日就只能領到1.8斤百米了。


吃的有了,住的有了,接下來就是穿的了。以皇后為例,每年可以領到各種綢緞綾紗90匹、布60匹、貂皮90張,另外還有各種絲線若干等。而級別最低的答應,則只有絲織品8匹。

除了這些固定的收入,後宮嬪妃還能不定時的獲得皇帝的賞賜,最簡單就是給皇帝生孩子。比如說皇后生一個孩子,在嬰兒滿月時顆獲得白銀1000兩,衣物100匹;答應生孩子,嬰兒滿月時也有白銀50兩,衣物10匹的賞賜。

另外,在逢年過節,皇帝也會給嬪妃們進行賞賜。萬一皇帝心情一好,也會給嬪妃們進行賞賜。當然,所有的賞賜,都是和嬪妃的等級相關的。所以後宮的嬪妃們一個個想要往上爬,並不是虛榮心作怪,而是關係到她們的切身利益。


小鎮月明


據網上資料,清朝妃子年收入,按照品級,從上往下,分別是:皇后銀1000兩、皇貴妃銀800兩、貴妃銀600兩、妃銀300兩、嬪200兩、貴人100兩、常在50兩、答應30兩。


清朝一兩銀子放到今天大概等於200—300元之間。也就是說,即使是皇后,一年最多也就拿到30萬元(按300算)。而最低的答應一年不過9000塊。

哇,這麼一看,妃嬪們的工資不高呀。連後宮之主皇后,一年才30萬,這比現在的我當然好點,但是!隨便一個開餐館的收入都要超過清朝堂堂皇后。

但是,妃嬪們雖然工資不高,但人家工資基本不動!吃的穿的住的都不要錢!淨收入!

而且,妃嬪們除了基本工資,福利更多!

各種節假日、生日、生孩子、滿月,按照慣例,皇上都會另行賞賜。例如,皇后的生日,皇帝會賞賜,黃金90兩、白銀900兩、上等綢緞45匹、蟒緞9匹、寧綢9匹、緞9匹、宮綢9匹、春綢9匹、紗9匹、綾9匹。

生孩子或者是孩子滿月,皇帝會發紅包:皇后白銀1000兩、幣300端、皇貴妃500兩、幣200端、貴妃400兩、幣100端、妃300兩、幣70端、嬪200兩、幣40端、貴人100兩、幣20端、常在100兩、幣20端、答應50兩、幣10端。

除了這些固定工資與福利,誰如果把皇上伺候舒服了,龍顏大悅,隨時都會得個大“紅包”,這些可能是年例的好幾倍呢。

當然,品級高,除了工資多,也會吃得更好,穿得更好,住得更好,誰會嫌待遇好呢?自己沒處用,不還可以拉拔一下娘屋裡麼?


所以,妃嬪們還是會爭的,尤其那9000一年的答應,為奔小康也得使把勁兒。


錢多多讀文史


宮中等級森嚴,尊卑十分明顯,首先我們要搞清楚清朝嬪妃的等級,因為不同的等級,待遇差距很大,只有分清等級才能算出這筆帳。

清朝後妃制度

清朝入關之前沒有建立后妃制度,妻妾一律統稱為“福晉”,努爾哈赤的16個妻子都叫“福晉”,皇太極的時候,就相對講究了。

清朝12帝的后妃數量表

順治入關之後,后妃數量也增多了,如何加強後宮的管理就顯得格外重要了,通過不斷的完善,終於建立起了相對成熟的後宮嬪妃制度。

清朝的后妃共分為八個等級,不同 的級別在宮中的膳食、冠服、頭飾、禮節、遇喜(生育)儀仗各方面都享有不同的待遇。

八個等級: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還有最小的官女子,就是可以陪皇帝過夜的宮女,不在等級之內。)

通常情況下,皇后設一名、皇貴妃一名、貴妃兩名、妃四名、嬪六名、貴人、常在、答應和官女子沒有固定的數額。

皇后由10名宮女侍奉、皇貴妃由8名宮女伺候、貴妃也由8名宮女伺候、妃由6名宮女伺候、嬪也有6名宮女伺候、貴人由4名宮女伺候、答應由3名宮女伺候、常在由2名宮女伺候。

皇后的年例,白銀1000兩;

皇貴妃的年例,白銀800兩;

貴妃的年例,白銀600兩;

妃的年例,白銀300兩;

嬪的年例,白銀200兩;

貴人的年例,白銀100兩;

常在的年例,白銀50兩;

答應的你年例,白銀30兩。

當然,這些只是年例錢,各種節假日、生日、生孩子、滿月,按照慣例,皇上都會另行賞賜。

例如,皇后的生日,皇帝會賞賜,黃金90兩、白銀900兩、上等綢緞45匹、蟒緞9匹、緞9匹、寧綢9匹、宮綢9匹、紗9匹、春綢9匹、綾9匹。

生孩子或者是孩子滿月,皇帝會發紅包:皇后白銀1000兩、幣300端、皇貴妃500兩、幣200端、貴妃400兩、幣100端、妃300兩、幣70端、嬪200兩、幣40端、貴人100兩、幣20端、常在100兩、幣20端、答應50兩、幣10端。

除了這些固定的收入,如果把皇上伺候舒服了,龍顏大悅,隨時都會發“紅包”,這些可能是年例的好幾倍,所以,就不難理解紅宮嬪妃花樣百出爭寵了,因為直接和經濟利益掛鉤。

那麼,她們的年例相當於我們現在多少錢呢?我們只能根據當時的購買力來做一個粗略的對比,因為通貨膨脹等各種原因,不可能太精確。

那時候的一兩銀子大概相當於人民幣300元,一兩黃金相當於3000元,按照這樣算的話,皇后的年例大概是30萬左右,而最下等的答應只有9000元,當然,再加上其他的收入,就會更多一些

我們看到的清宮劇中,這些後宮嬪妃錦衣玉食,衣著華麗,個個都是有錢的主,根本不用考慮錢的事兒,事實上真是這麼回事兒嗎?

當然不是,雖然吃飯、住房不用花錢(從皇后到答應,每天的吃喝用度另有一個分配方案,因為太過於複雜,這裡就不詳細表述,我們就知道她們吃飯不花錢就行了),我們也知道,除了吃穿住行,還有人情世故,對於後宮嬪妃們,這才是大頭。

這麼多人跟著你,逢年過節都要賞賜;買貴重首飾、漂亮衣服,打扮的光鮮些都要自己花錢;想接近皇上,把自己的牌子放到最顯眼的地方,同樣要賄賂管事的太監;皇上來了,做一點拿手好菜,留著皇上的胃,也要花錢。再加上國家發生個三災六難,皇帝為了裝面子,來個後宮帶頭節儉,年例說扣就扣;等級低的貴人和常在、答應,工資拖欠你幾天也很正常,而且,物價上漲,後宮的規矩卻多年不變,同樣影響收入。


所以,後宮的生活並不像電視上演的那樣,品級低的後宮嬪妃,往往不夠花,還要孃家補貼,而且還要自己動手做針線活,補貼用度,一年下來,其實剩不了多少錢,因此,到了危急的時候,不得不變賣首飾救急。

而品級高的皇后、皇貴妃和貴妃們來錢的門路多,皇上賞賜的也高,而且可以運用自己的能量對皇帝的決策、官員的升降帶來一定的影響力,所以,雖然外臣不準結交內宮,但是,千絲萬縷的聯繫根本無法隔斷,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通過各種途徑向後宮輸送利益也就非常正常了。但是,級別高,花銷用度也就相應增大,賞賜下人也就水漲船高,有時候,皇后的一個賞賜比答應的年例都多。

其實,現實中的後宮雖然沒有影視劇中那樣光鮮亮麗,但是,級別、寵幸直接和經濟利益掛鉤,和生活水平相關,後宮女子們為了上位各顯神通也就不難理解了,而後宮就是一個縮小版的官場,為了獲得地位,就必須有付出,侍奉好皇上、處理好與上級的關係,這樣才能一點點的爬上去,也就能獲得相應的待遇,這樣才能對得起自己的付出。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讀有趣的歷史!


葛大小姐


作為皇帝的女人,在大家的心中應該是過著神仙般的生活,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今天就來算算賬。

基本工資

皇后銀1000兩、皇貴妃銀800兩、貴妃銀600兩、妃銀300兩、嬪200兩、貴人100兩、常在50兩、答應30兩。清朝一兩銀子放到今天大概等於200—300元之間。也就是說,即使是皇后,一年最多也就拿到30萬元(按300算)。而最低的答應一年不過9000塊。看到這裡很多人肯定覺得也就那樣,最高的皇后才年薪30萬元,別急咱們接著往下看。



補貼工資

我們就拿等級比較低的常在來說:大卷八絲緞1匹,大卷五絲緞1匹,雲緞1匹,衣素緞1匹,藍素緞1匹,春綢1匹,宮綢1匹,紗1匹,綾1匹,紡絲2匹,棉花3斤。 每月:小牲口5只,羊肉15盤。 每日:豬肉5斤,陳粳米1升2合,白麵2斤,白糖2兩,香油3兩5錢,豆腐1斤8兩,粉鍋渣8兩,甜醬6兩,醋2兩,鮮菜6斤,茄子6個,王瓜5條,一兩五錢重黃蠟2支,一兩五錢重羊油蠟1支,黑炭夏例10斤、冬例20斤。我不說多了,就一天五斤豬肉,以現在的物價來說怕是要百來元了。這相當於什麼啊,不但每個月有高額的工資,你的古馳衣服、LV包包、香奈兒口紅、人參營養品也全包了。而這些都還是清朝後宮的儉省舉措推行後的工資和福利,很難想象前朝會有多麼的奢靡。看到這裡大夥有點羨慕了吧,別急,繼續往下看。


獎金和績效

當然除了這些外,每逢生日、節日、或者懷了龍種,都會有額外的補貼。即便把皇帝伺候得好好了,也會有額外的紅包。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嬪妃們的生活水平。居住在有錢都買不到的豪華別墅裡面、坐著頂級勞斯萊斯、吃著山珍海味,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有時還能陪皇帝到處訪問順便旅旅遊,每年還能領上萬工資,放在現代那絕對是過的人上人的生活。


雁城流浪僧


做皇上的嬪妃是有月例錢的,因為雖然她們吃飯穿衣都供著,房子也免費住著,但是平時也需要零花錢,比如打點身邊的宮女,太監,買點自己需要的小東西。

清朝的嬪妃們月俸祿有多少?他們的年俸祿除以12就行了。下面是清嬪妃級別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年收入。

皇帝身邊的女人,從皇太后到妃的最低級的妃子”答應”共有九級,級別不同,年收入也不同,皇太后是20兩斤加上2000兩銀,皇后是1000兩銀、皇貴妃是800兩銀、貴妃是600兩銀、妃300兩銀、嬪是200兩銀、貴人是100兩銀、常在是50兩銀、答應是30兩銀。

對比清朝一品大員,他的年俸在一百八十兩銀,只是相當於後宮中“嬪”的年俸,甚至還不夠,還差一點。



當時清朝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200—300元之間,皇太后年收入最高大約在100萬左右,皇后在30萬元左右,皇貴妃年俸是24萬,貴妃是18萬,妃子是9萬,嬪6萬,貴人3萬,常在1萬5,而答應只有9000塊。

皇帝身邊的女人也分一個三六九等,特別在工資的體現上,所以除了身份的象徵之外,金錢上也是有巨大的區別。所以清朝妃子在皇上翻綠箭牌的時候,也是拼命的打點太監,讓太監把自己的綠箭牌放在上面,以獲得被皇上選中的機會,雖然打點太監要花錢,但是如果得到皇上的雨露,能誕下皇子,那麼錢就更多了,級別也會往上走。

當然,妃子們的吃穿用度都不用花錢,還有實打實的物質的收入,皇后每年可的布品如下:

蟒緞2匹,補緞2匹,織金2匹,妝緞2匹,倭緞4匹,閃緞2匹,金字緞2匹,雲緞7匹,衣素緞4匹,藍素緞2匹,帽緞2匹,楊緞6匹,宮綢2匹,潞綢4匹,紗8匹,裡紗8匹,綾8匹,紡絲8匹,杭細8匹,綿綢8匹,高麗布10匹,三線布5匹,毛青布40匹,粗布5匹,金線20綹,絨10斤,棉線6斤,木棉40斤,裡貂皮40,烏拉貂皮50。



皇后每日肉品有如下標準,豬肉16斤、羊肉一盤、小牲口2只。當然青菜也少不了,連蘿蔔、白菜等等,都有具體的數目。

即使一位妃子一天的豬肉的供應量也有9斤之多,按如今15元一斤計算,一天就是豬肉消費135元,一個月也要4000元。

宮妃們還能收到各種的“例錢”、“賜俸”。 逢年過節工,產子、祭祀、生日這些特殊的日子裡,皇上也會賞賜。 如皇后的生日,可得到如下的賞賜,

皇帝會“恩賜皇后金90兩、銀900兩、上用緞紗等45匹、蟒緞9匹、緞9匹、寧綢9匹、宮綢9匹、紗9匹、春綢9匹、綾9匹”。

皇后生日這個賞賜可真不少,光90兩金子就是年工資中金子數量的4倍還多,值150萬左右。

平常,皇帝心情高興時,也會賞賜給嬪妃們精美的衣料、珠寶,甚至是金瓜子,這些就是“賜俸”。

特別是后妃生孩子,皇上龍顏大悅,更會發紅包:皇后白銀1000兩、皇貴妃500兩、貴妃400兩、妃300兩、嬪200兩、貴人100兩、常在100兩、答應50兩。她們得到的紅包的數量也是從上往下逐漸遞減,和個人年收入相差不是多大,基本持平。




但是即使這麼多錢,大多數人還是囊中羞澀不夠花呀。因為在後宮裡要想額外買點東西,那價格是非常的貴,有統計一個雞蛋要10兩銀子。而且主要服侍自己一屋子的宮女和太監,打點他們,花費也特別的多。

有些貪官就是想法設法的去賄賂皇帝身邊的女人們,甚至皇后也被賄賂,比如盜墓的那個傢伙,後唐節度使溫韜來賄賂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的皇后劉玉娘,所用的都是盜來的寶貝,價值連城。

而光緒皇帝的珍妃後期也通過賣官來發財,一次賄賂就收4萬兩白銀。

清朝妃子們的,雖然有年收入,但是有的還要幫助孃家人,所以他們的日子並不是過得多麼舒服,對於一般的妃子來說,也就是能過得去吧。


歷史漫談君


清朝後宮是有定額的,一般是皇后一人,皇貴妃一人,貴妃二人,妃四人,嬪六人,貴人、常在、答應不計數,如果死了或廢黜了可以補上,當然,這個定額看皇帝遵不遵守了,像康熙皇帝就大大超數了。

道光的佟佳皇后。

後宮等級森嚴,以皇后為尊,妃嬪們跟皇后既是妻妾關係,又是君臣關係,各個等級的妃嬪,從大到小,甚至小細節,都有區分,比如名號、服裝、宮殿、吃食、待遇、出行、喪葬等等,都有劃定。

嘉慶的鈕祜祿皇后。

皇后,一年俸銀1000兩,綾羅綢緞90匹,布60匹,貂皮90張,金銀飾品、小到毛線、棉花,都有配給;皇后一個人,每天吃的,豬肉25斤,羊肉一盤,雞鴨各一隻,米4升,面9斤,水果、蔬菜不限;皇貴妃往下遞減,最低的答應,一年俸銀30兩,綾羅綢緞8匹,每天豬肉1斤8兩。

圖為乾隆的富察皇后朝服像。

皇后配10名宮女服侍,皇貴妃往下遞減,最低的答應為2名;皇后如果生孩子,滿月了獎勵1000兩,皇貴妃往下遞減,最低的答應為50兩;妃嬪們穿的衣服等級極為細分,從頭到腳,從大褂到小飾品都不同,比如皇后冠上珠子302顆,皇貴妃192顆,妃180顆,嬪172顆等;皇后乘鳳輿,多到16個人抬,妃們乘翟轎,8個人抬。

咸豐的原配妻子,薩克達皇后。

清廷內務府有掌管後宮起居飲食及一切雜事的機構,非常齊全,茶膳房,吃喝拉撒的,掌關防處,用水取暖等雜事的,敬事房、藥房等,下設50多年機構,供職人員最多時達3000人,滿足一切生活所需。所以對於妃嬪來說,根本不需要銀錢,花不出去,頂多攢下送給家人,或者賞給奴才們,再說俸祿的價值,清宮裡最差的宮女,月俸也有2兩,這相當於中產階級的收入,是很可觀的,生活是很富足的。


圖文繪歷史


世人只知如今的百姓需要通過辛苦工作每月領取工資,卻不知道其實在古代,作為皇帝的妃嬪,那些女子也是有月俸的,但是這筆月俸的數額看起來卻是不太起眼。

妃嬪們領月俸的傳統其實流傳的時間也不久,從明朝時期,才開始有了妃嬪們領取月俸這一傳統,而清朝時期,無疑是將這一傳統發揚過大了,古代的妃嬪分為數個等級,每個等級的妃嬪自然不能有同等的待遇,不同等級的妃嬪在月俸上的差距其實還是挺大的。

皇帝的妃嬪大多分為八個等級: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這八個等級的妃嬪享受到的待遇自然也是天差地別。

皇后貴為皇帝的正室,雖然不理朝政,但在朝廷中的地位絕對是僅次於皇帝的,而貴妃們的待遇大多也都不錯,也都是被皇帝極為寵愛的女子。

根據地位的差別,月俸自然也是逐層遞減,而最高的皇后,月俸換成當今的錢財,也不過一年三十萬,三十萬在普通人看來絕對是一筆鉅款了,但是那可是一國皇后呀,一年才領這沒點俸祿,顯得確實太少,而地位最低的答應,一年甚至是隻有差不多一萬塊的俸祿,這些可都是皇帝的女人,俸祿這麼少真的好嗎?

其實月俸對於這些女子來說也不過是九牛一毛,她們真正來錢的手段並不是靠領死工資,清朝時期的不少官員都不願意將自己的女兒送入宮中,畢竟宮中的危險太多了,如果混的好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但如果混得差了,那可就是隨時可能滿門抄斬。

在宮中如果混的好了,得了皇帝的寵幸,隨時都可能得到大筆的封賞,別看月俸才這點,往往皇帝隨手的封賞都比她們月俸的幾倍還要多。

其實在宮中的女子,並不需要為錢財發愁,她們的生活用品都是皇宮直接分配的,平日裡想要找用錢的地方都難,往往都是拿著錢財但是找不到用的地方。

其實古代的皇宮裡雖說偶爾也有一些齷齪事發生,但卻絕對不像現在的很多影視劇中那般,步步驚心,雖說伴君如伴虎,但如果老老實實的,也很少會招惹禍患,影視劇中將那些女子都神話了,好像肚子裡沒點筆墨都不好意思嫁出去了,而這些女子,往往不需要爭權奪利,生活條件本來就已經很不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