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阿司匹林和拜阿司匹靈是同一種藥嗎?

MM的想說話


這個問題是困擾很多朋友的問題,有時候醫生說阿司匹林,有時候開的藥是拜阿司匹靈,到底是不是一種藥呢?讓很多人不容易分辨。

一種藥物,通常會有通用名稱,也會有商品名稱,同一種藥物,可能會有不同廠家生產,就會有不同的商品名,但藥物的通用名稱和主藥成分是相同的:正如阿司匹林就是藥物的通用名稱,而拜阿司匹靈,是阿司匹林的原研品公司拜耳公司生產的阿司匹林腸溶片的商品名,因此,阿司匹林和拜阿司匹靈確實指的是同一種藥。

市面上的阿司匹林除了拜耳公司的“拜阿司匹靈”以外,還有很多國產品種的阿司匹林腸溶片,那麼是不是這些藥物都完全一樣呢?也並不是的,雖然都是阿司匹林腸溶片,國產阿司匹林和拜阿司匹靈之間還是有一定差異的:

1. 拜耳公司的產品,目前在國內上市的規格只有100mg的,而國內產品則有25mg,40mg,50mg,75mg,80mg,100mg等多種規格,因為對於腸溶片來說,掰開服用會破壞腸溶片的腸溶包衣,加大阿司匹林的胃黏膜刺激性,因此是不能掰開服用的,所以在口服日劑量的靈活選擇上,國產阿司匹林的選擇性要優於只有100mg規格的拜阿司匹靈。

2. 拜阿司匹靈質量上,優於國產腸溶片。作為阿司匹林這個藥物的原研公司,拜耳公司對於阿司匹林製劑的研究應該說是最全面,最深入的。阿司匹林之所以製作成腸溶片服用,就是為了讓藥物在腸道中溶出吸收,減少阿司匹林這個藥物對胃黏膜的直接刺激。在腸溶包衣質量方面,拜阿司匹靈比起國內的腸溶片來,要略勝一籌。根據《中國藥典》規定,阿司匹林腸溶片,在模擬胃液中應儘量的少溶出,溶出量應少於10%就算合格,而拜阿司匹靈可以在模擬胃液中做到2小時內零溶出,因此,從腸溶片的質量上來說,服用拜阿司匹靈,更能夠有效的減少阿司匹林對胃黏膜形成的直接刺激。

對於長期服用阿司匹林,首先明確一點,對於是否需要預防性服用阿司匹林,減少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風險,要進行適應症的充分評估,並不是所有的中老年人,或者僅僅是有一定的高血壓或高血脂問題,就一定要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只有符合評估要求,具有相關適應症的患者才考慮長期服用阿司匹林。

另一方面,長期服用阿司匹林之前,還要進行胃腸道出血風險的評估。如果有胃腸道出血風險的患者,應當充分的評估服用阿司匹林的健康獲益和導致胃出血的風險對比,才能確認是否能長期服用阿司匹林。

對於選國產還是選進口的拜阿司匹靈,對於沒有胃腸道出血風險的朋友,其實差別並不大,如果從用藥經濟性和用藥劑量選擇靈活性上來說,國產的阿司匹林則是更好的選擇,價格便宜,用藥劑量可選擇性高;而如果是對於有一定胃腸道出血風險的朋友,又確實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情況,一方面可以在服藥初期,服用奧美拉唑等胃黏膜保護劑,保護胃黏膜,另一方面,選擇治療更好的拜阿司匹靈腸溶片,也是更好的選擇。


李藥師談健康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告訴您,什麼叫阿司匹林。其實,這個名字是音譯而來的,外文名稱為“aspirin”。

阿司匹林的歷史淵源是這樣的。

早在百餘年前,阿司匹林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處方藥物之一,它與青黴素、安定兩者並駕齊驅,被譽為世界醫學史上的三大經典藥物。

在數千年前,人們發現將柳樹磨成粉末後能輕微緩解頭痛。直至十九世紀初,醫學家發現柳樹皮能緩解疼痛的原因在於它含有一種叫做“水楊苷(Salicin)”的活性成分。1828年,法國和意大利科學家成功將其分離提純,因為它的酸味,亦被稱為水楊酸。1897年,德國拜耳公司的化學家費利克斯·霍夫曼給水楊酸分子加了一個乙酰基,即乙酰水楊酸,這就是現在的阿司匹林。

1899年3月6日,阿司匹林通過了發明專利申請。

真正改變阿司匹林在防治心臟病領域地位的里程碑式研究,是由NIH在1983年開始組織的內科醫師研究。該研究原本定為8年的時間,但卻在第5年時被提前終止,原因是阿司匹林卓越的心臟保護作用。當時的結論證明:阿司匹林能降低44%的心肌梗死風險,首次致死性心肌梗死發生率下降66%,糖尿病人群首次心肌梗死發生率下降61%。1988年,該研究發表在美國《新聞週刊》上,轟動了整個醫學界。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阿司匹林,基本都是阿司匹林腸溶片。因為普通的阿司匹林能讓人發生明顯的胃部不適的症狀。研製成“腸溶片”後,會胃的刺激性明顯減弱。而拜阿司匹靈,其實是商品名,是德國拜耳公司生產的阿司匹林腸溶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