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對越反擊戰,高平戰役打得不順利,因為把敵人兵力少算了一倍

“每戰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四面包圍敵人,力求全殲,不使漏網。”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十大軍事原則之一,是毛主席軍事思想的精髓,是我軍一貫遵循的作戰指導思想。為了實現殲滅戰,必須集中優勢兵力。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中,

廣西方向高平戰役在集中優勢兵力方面,出現了嚴重的失誤,由此導致戰役時間延長、投入兵力增多、殲敵效果未達預期。

對越反擊戰,高平戰役打得不順利,因為把敵人兵力少算了一倍

殲滅高平地區的越軍346師及其地方獨立團隊,是廣西方向自衛還擊作戰第一階段的主要任務。為了達此目的,廣州軍區前指決心集中41軍、42軍、43軍129師及加強部隊,採取大膽穿插、包圍迂迴戰術,速決全殲高平地區之敵。41軍和42軍集中主力分別從念井和佈局方向出擊,南北對進,向高平實施穿插突擊,首先關門,包圍高平地區之敵,爾後分割殲滅該敵。

廣州軍區前指確定以2個野戰軍共7個陸軍師,加上其他兵種部隊遂行高平戰役,參戰總兵力為12萬人左右,司令部預計我軍兵力可以達到8倍於敵。確定這一兵力對比的依據是:越軍在高平戰區有1個步兵師(346師)8500餘人、3個獨立團(123團、199團、852團)3000餘人、5個獨立營和1個特工營2000餘人、11個武裝公安屯1000餘人,敵人總兵力約為15000人左右。從這些數據上看,我軍佔據了絕對優勢,完成作戰任務是沒有問題的。

對越反擊戰,高平戰役打得不順利,因為把敵人兵力少算了一倍

可是在戰役發起之後,軍區前指仍然覺得兵力不夠用,頗有捉襟見肘之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戰前計算敵我兵力對比時,只考慮了越軍的主力部隊和地方部隊,也就是正規軍,而沒有把越南的準軍事組織,也就是民軍的力量計算在內。

越南的國家武裝力量體制師從於我國,實行主力部隊、地方部隊、民軍三結合的方式,重視民軍這一群眾性武裝力量的建設。越南民軍結合勞動、生產單位編組,分佈面廣、線長、編制雜亂,極不統一。在指揮體制上,民軍由各縣(市)軍事指揮部直接指揮,由省軍事指揮部統一領導。

對越反擊戰,高平戰役打得不順利,因為把敵人兵力少算了一倍

越南民軍的最高建制為營,主要在規模較大的城鎮、廠礦、鄉組建,每個營約300到400人,裝備接近正規軍的水平。而農場林場以及較大的村則組建民軍連,每個連50到70人不等,裝備有半自動步槍、衝鋒槍和60迫擊炮。

這股武裝力量的優勢在於規模龐大,熟悉地形民情,在各級軍事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按縣、鄉、村逐段逐片地區分了防守任務。戰鬥中憑藉有利地形節節阻擊我軍進攻,主要襲擊我軍交通線、指揮所和後方。擔任徒步穿插任務的41軍121師,沿途經歷的幾十次大小戰鬥,多數是打越南民軍阻擊和襲擊。

對越反擊戰,高平戰役打得不順利,因為把敵人兵力少算了一倍

特別是2月18日晚22時,走錯了路的該師預備指揮所和後勤前梯隊在返回通農的途中,於魁剝山谷遭到山上敵人預有準備的伏擊,加上混入民工隊伍的越軍特工趁機搗亂,隊伍失去控制被動挨打,蒙受了重大損失。部隊傷亡116人,民工傷亡200餘人,所攜帶的物資損失殆盡,喪失了對部隊的保障能力,直接導致121師戰鬥力嚴重削弱,減員率偏高。而實施這次伏擊的,就是附近一個鐵礦的越南民軍。

整個高平戰區究竟有多少民軍?據我軍調查,8萬人口的廣河縣,就有民軍1萬多人,組成了62個連隊。即使和其他縣市相比,這個縣的民軍在當地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是最高的,保守估計高平戰區8縣1市的民軍的數量也要超過越軍主力部隊和地方部隊的總和。而廣州軍區前指戰前計算敵我兵力對比時,沒有把這樣龐大的一支武裝力量計算在內,是一個嚴重的失誤。

對越反擊戰,高平戰役打得不順利,因為把敵人兵力少算了一倍

除了忽視越南民軍這個主要原因之外,我軍進入敵國作戰,為了維護交通運輸線,掩護指揮機關、炮兵陣地和後勤單位,應對突發情況等等,需要使用兵力的地方還有很多。所以,隨著戰役的進展,我軍又先後投入了來自武漢軍區和成都軍區的4個師的戰役預備隊(20軍58師、50軍150師、54軍160師、162師),才基本上滿足了完成作戰任務的需要。

高平戰役在兵力使用方面的嚴重教訓,警醒我們在計算敵我兵力對比時,必須充分考慮到各方面的因素,以便能夠保持強大的,足夠的作戰兵力,來奪取和掌握戰場的主動權,這樣才能有把握地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真正實現殲滅戰!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