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对越反击战,高平战役打得不顺利,因为把敌人兵力少算了一倍

“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十大军事原则之一,是毛主席军事思想的精髓,是我军一贯遵循的作战指导思想。为了实现歼灭战,必须集中优势兵力。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中,

广西方向高平战役在集中优势兵力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失误,由此导致战役时间延长、投入兵力增多、歼敌效果未达预期。

对越反击战,高平战役打得不顺利,因为把敌人兵力少算了一倍

歼灭高平地区的越军346师及其地方独立团队,是广西方向自卫还击作战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为了达此目的,广州军区前指决心集中41军、42军、43军129师及加强部队,采取大胆穿插、包围迂回战术,速决全歼高平地区之敌。41军和42军集中主力分别从念井和布局方向出击,南北对进,向高平实施穿插突击,首先关门,包围高平地区之敌,尔后分割歼灭该敌。

广州军区前指确定以2个野战军共7个陆军师,加上其他兵种部队遂行高平战役,参战总兵力为12万人左右,司令部预计我军兵力可以达到8倍于敌。确定这一兵力对比的依据是:越军在高平战区有1个步兵师(346师)8500余人、3个独立团(123团、199团、852团)3000余人、5个独立营和1个特工营2000余人、11个武装公安屯1000余人,敌人总兵力约为15000人左右。从这些数据上看,我军占据了绝对优势,完成作战任务是没有问题的。

对越反击战,高平战役打得不顺利,因为把敌人兵力少算了一倍

可是在战役发起之后,军区前指仍然觉得兵力不够用,颇有捉襟见肘之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战前计算敌我兵力对比时,只考虑了越军的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也就是正规军,而没有把越南的准军事组织,也就是民军的力量计算在内。

越南的国家武装力量体制师从于我国,实行主力部队、地方部队、民军三结合的方式,重视民军这一群众性武装力量的建设。越南民军结合劳动、生产单位编组,分布面广、线长、编制杂乱,极不统一。在指挥体制上,民军由各县(市)军事指挥部直接指挥,由省军事指挥部统一领导。

对越反击战,高平战役打得不顺利,因为把敌人兵力少算了一倍

越南民军的最高建制为营,主要在规模较大的城镇、厂矿、乡组建,每个营约300到400人,装备接近正规军的水平。而农场林场以及较大的村则组建民军连,每个连50到70人不等,装备有半自动步枪、冲锋枪和60迫击炮。

这股武装力量的优势在于规模庞大,熟悉地形民情,在各级军事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按县、乡、村逐段逐片地区分了防守任务。战斗中凭借有利地形节节阻击我军进攻,主要袭击我军交通线、指挥所和后方。担任徒步穿插任务的41军121师,沿途经历的几十次大小战斗,多数是打越南民军阻击和袭击。

对越反击战,高平战役打得不顺利,因为把敌人兵力少算了一倍

特别是2月18日晚22时,走错了路的该师预备指挥所和后勤前梯队在返回通农的途中,于魁剥山谷遭到山上敌人预有准备的伏击,加上混入民工队伍的越军特工趁机捣乱,队伍失去控制被动挨打,蒙受了重大损失。部队伤亡116人,民工伤亡200余人,所携带的物资损失殆尽,丧失了对部队的保障能力,直接导致121师战斗力严重削弱,减员率偏高。而实施这次伏击的,就是附近一个铁矿的越南民军。

整个高平战区究竟有多少民军?据我军调查,8万人口的广河县,就有民军1万多人,组成了62个连队。即使和其他县市相比,这个县的民军在当地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保守估计高平战区8县1市的民军的数量也要超过越军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的总和。而广州军区前指战前计算敌我兵力对比时,没有把这样庞大的一支武装力量计算在内,是一个严重的失误。

对越反击战,高平战役打得不顺利,因为把敌人兵力少算了一倍

除了忽视越南民军这个主要原因之外,我军进入敌国作战,为了维护交通运输线,掩护指挥机关、炮兵阵地和后勤单位,应对突发情况等等,需要使用兵力的地方还有很多。所以,随着战役的进展,我军又先后投入了来自武汉军区和成都军区的4个师的战役预备队(20军58师、50军150师、54军160师、162师),才基本上满足了完成作战任务的需要。

高平战役在兵力使用方面的严重教训,警醒我们在计算敌我兵力对比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以便能够保持强大的,足够的作战兵力,来夺取和掌握战场的主动权,这样才能有把握地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真正实现歼灭战!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