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 這個人為了 報仇,挖了皇帝的陵墓

中山國是中國古代北方狄族所建的國家,其疆域大致是現在的河北保定和滿城縣南部到石家莊地區的南部。在公元前314年,中山國曾將乘燕國之危,討伐燕國,奪得“土地方數百里,城池數十座”,戰利品更是無數。公元前296年,趙國、齊國、燕國聯合滅掉中山國,中山國的大部分地區為趙國吞併,北部一些地區歸燕國統轄。三國軍隊按慣例對失敗者“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公開盜掘、毀壞了中山國的王陵。

這個人為了 報仇,挖了皇帝的陵墓

這種明火執杖的報復行為在當時還被認為是理所當然、正大光明的。

這種報復手段不僅出現在國與國之間,而且也見於臣民和殘暴的國君之間

公元前522年,楚平王廢太子建立少子珍,遭到大臣伍奢反對,於是起了起除掉伍奢一家的歹念。密謀之下,楚平王誘殺了伍奢及其大兒子伍尚。小兒子伍員(即伍子胥)為報父仇而逃到吳國,不久,他幫助吳王闔閭奪取了王位,取得信任,被封為大夫。

公元前506年,吳國以孫武為主將、伍子胥為副將,發兵六萬討伐楚國,這時楚平王已死,伍子胥聽到以後捶胸大哭,有人對他說:“平王乃子之仇人,聞死當稱快,何反哭之?”伍子胥說:“非哭平王也,恨吾不能梟彼之頭,以雪我恨。”可見覆仇之心切、強烈!

這個人為了 報仇,挖了皇帝的陵墓

打敗楚國後,吳王大群臣、奏樂舞,只有伍子胥不已,打敗楚國後,吳王大宴群臣、奏樂歌舞,只有伍子胥痛哭不已,闔閭問他何故,他說:“今平王已死,昭王復逃,臣父兄之仇尚未報萬分之一也。乞大王許臣掘平王冢墓,開棺斬首,以洩臣之恨。”闔閭就批准了他。

伍子胥帶人訪知楚平王之墓,即帶兵前往,只見平原衰草,湖水茫茫,不知墓之所在。這時有一老人對他說,平王自知多怨,恐人發掘其墓,故殺了造墓工匠,他是唯一逃出來的工匠,伍子胥請他帶到楚平王墓前,掘墓開棺,只見平王衣帽卻不見屍體,伍子胥不禁對天長嘆,老人說:“不忙,此疑棺也,真棺尚在其下。”伍子胥命人拖開空棺,果然下面有一棺,伍子胥即令毀棺拽屍,怒氣沖天,手持九級銅鞭,鞭之三百,肉爛骨折,遂斷其首,棄骸原野,方洩心憤。

這個人為了 報仇,挖了皇帝的陵墓

伍子胥的這種行為就連他的老朋友申包胥也接受不了,指責他太過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