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霍去病一直待在漢武帝身邊從未上過戰場,為何一上陣就戰功赫赫?

用戶4474643705


霍去病的成功,首先應該承認他非凡的智慧和過人的膽識,其次是得益於姨母的搭橋、姨父的培養和舅舅的指路。



霍去病是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出生在公元前140年。母親衛少兒是平陽侯府的女奴,父親是平陽縣小吏霍仲儒。不過這二人並不是正式夫妻,而是私通生下的霍去病。霍仲儒差滿回到平陽,與在長安平陽府的衛少兒失去聯繫,霍仲儒只得作罷,後來娶妻成家生下兒子霍光。因此霍去病不知道自已的生父是誰。

衛少兒與霍仲儒失去聯繫後,曾經和曲逆侯陳平的曾孫陳掌私通。公元前139年,漢武帝從霸上祭祖回來,順便看望姐姐平陽公主。在平陽公主家,那麼多秀女都看不上,唯獨一眼看中了歌伎衛子夫。

從公元前138年起,衛子夫受到漢武帝特別寵幸,衛氏一族跟著沾光:衛子夫長姐衛君儒得嫁太僕公孫賀;二姐衛少兒因與陳掌有私,武帝召見陳掌使其顯貴,陳掌藉機娶了衛少兒;衛子夫兄長衛長君升為侍中;弟弟衛青封建章監,並加侍中。這一年,霍去病才兩歲。如果不是有個漂亮又賢慧的姨媽,這輩子就是奴僕的兒子,甚至會被罵為野種,想要飛黃騰達,比登天還難。現在情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出生豪門,享受不同尋常的文化資源--習文練武,為今後的崛起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漢武帝喜歡任人唯親,特別是有了衛氏外戚後,更加重用。元光五年(前130),匈奴興兵南下,進攻上谷(今河北懷來)。江都王劉非請求率兵出戰,武帝不準。漢武帝派車騎將軍衛青、騎將軍公孫敖、輕車將軍公孫賀、驍騎將軍李廣,各率一萬騎兵,分別從上谷、代都、雲中、雁門出兵迎擊匈奴,其中兩路失敗,一路無功而返,只有衛青一路取勝。衛青首戰告捷,扭轉了自高祖劉邦以來被動挨打的局面。衛青因功被封為關內侯,這一年,霍去病10歲,當漢朝上下對衛青交口稱讚的同時,作為外甥的霍去病可能做起了英雄夢,這一點以他“從小善騎射”可佐證。


元朔元年(前128)秋,以衛青為車騎將軍出雁門率騎兵三萬,長驅直入,斬首虜數千人。

元朔二年(前127),匈奴又犯上谷、漁陽,攻破遼西,劫掠百姓兩千多人。漢武帝派李息率軍從代郡出擊、衛青率大軍進攻匈奴盤據的河南地區〈河套地區),衛青不正面猛攻,而是釆用迂迴側擊戰術,繞到匈奴軍的後方,迅速佔領高闕,切斷白羊王和樓煩王與與單于王庭的聯繫。而後,衛青又率精騎飛兵南下,進到隴西縣,形成對兩王的包圍。活捉敵兵數千人,奪取牲畜數百萬之多,此戰控制了河套地區,居功至偉。

元朔三年(前126)夏,數萬匈奴攻代郡,殺太守共友,虜走千餘人。同年秋,攻入雁門關,殺掠千餘人。

元朔四年(前125),匈奴又使各三萬騎攻入代郡、定襄、上郡劫掠。

元朔五年(前124)春,漢武帝派車騎將軍衛青,率三萬騎兵從高闕(今杭錦後旗)出兵,乘其不備,直搗右賢王駐地。右賢王做夢也不會想到,晚上衛青大軍會將他包圍。他趕緊率幾名愛妾和幾百個精壯隨從突圍而去,此戰俘獲右賢王的小王十餘人,男女1.5萬人,牲畜千百萬頭。衛青因功被漢武帝封為大將軍,加封食邑6000戶,三個兒子都封列侯,均食邑1300戶。



此時,霍去病16歲,深受漢武帝喜愛,在漢武帝身邊擔任近臣侍中。漢武曾想教他《孫子兵法》,而霍去病認為用兵重在靈活機動,可見他已經掌握了兵法精髓。霍去病不想待在宮廷幹事,他的理想是像舅舅一樣馳騁沙場,建功立業。從他以後作戰的戰術來看,基本上承襲了衛青的策略,即快速機動,千里奔襲;迂迴包抄,避實擊虛;取食於敵,借敵打敵。當然,在實戰中,他更大膽地進行了創造性地發揮,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史書中,我們沒有見到衛青如何教外甥打仗的記載,但我們可以推理,在好學上進的外甥求教下,舅舅能不傳授他嗎?



元朔六年(前123),在17歲的霍去病的強烈要求下,漢武帝任命他為票姚校尉,隨大將軍衛青征伐匈奴。

在這一次戰爭中,霍去病率800名騎孤軍深入幾百裡,斬獲敵人2028人,包括相國、當戶等高級官員,同時斬殺單于的祖父輩籍若侯產,俘單于叔父羅姑比。春、秋兩戰,兩奪冠軍侯。

受漢武帝派遣,19歲的霍去病兩次指揮河西之戰。殲滅、招降匃奴人近10萬人;直擊匈奴聖地祁連山,獲匈奴祭天金人。從此絲綢之路得以開闢,匈奴人唱起了哀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在漠北之戰中,率軍北進2000多里,越過離侯山,渡過三閭河,消滅匈奴左部主力7萬多人。又乘勝追擊至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舉行祭天封禮。在姑衍山舉行祭地禪禮,兵鋒逼至北海(俄羅斯貝加爾湖)。經此一戰,“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終上所述,霍去病是不是得益於姨母衛子夫搭橋、姨父漢武帝的培養和支持、衛青舅舅指路呢?當然,自身勤奮好學、勇敢頑強的精神永遠是第一位的!


春秋風雲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點出了霍去病能夠建功立業的本質。他的過人成就其實與他的出身和經歷是有很大關係的。

1.霍去病出身顯赫,他年僅一歲的時候,他的姨母衛子夫就得寵於漢武帝,衛氏一門正式崛起。相比於舅舅衛青,霍去病可以說是從小生於豪門,長而貴胄,一生顯赫,沒有經歷過任何的艱苦歲月。但是這種生活在當時卻給予了他其他人無法企及的優勢條件。在西漢時期,文化與知識的獲取非常有限。普通人基本都不識字,更不要說學習文化和兵法。而對於外戚出身的霍去病而言,他可以很容易的掌握到知識文化和兵書戰冊,浸淫其中長達十數年。這就形成了他和普通人之間不可逾越的文化差距。他的舅舅衛青年輕時雖然是奴僕,但是在發跡後近十年中也是跟在漢武帝身邊學習積累,才成為一代名將,可見文化的重要。西漢中期不同於開國初年,幾乎所有的名將都不是從基層士兵開始一步一個腳印上升的,不是公侯顯貴就是文臣轉任。比如平定七國之亂的周亞夫是太尉周勃的兒子。李廣的先祖李信是秦朝名將,曾率軍擊敗燕太子丹。李廣家族世代接受僕射這一官職。漢武帝后來甚至想親自教授霍去病兵法,但霍去病卻說:“行軍打仗要隨機應變,不可以拘泥,常常要行非常之舉。”這看似狂傲,但實際上已經領悟了兵法的精髓,霍去病正是以其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戰略才能夠直搗匈奴王庭。

2.霍去病出身豪門,身上有很重的紈絝子弟習性,在這一點上他不如舅舅衛青。漢武帝賜給他的食物,他寧可腐爛變質也不分給捱餓的士兵。軍中糧草不繼,但是他只知道踢球取樂。他在軍事上的勝利很大程度上是仰賴於漢武帝的寵愛。漢武帝幾乎是傾全軍之力來扶持霍去病。霍去病的精騎是在整個漢軍之中精心挑選的,可以說是萬里挑一。各種後勤補給和武器裝備自然不必說肯定都是最好的,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才能一擊命中。如今很多人說霍去病是天才,筆者卻不敢苟同,霍去病在上層享受最優質的文化和資源長達十數年,總年數甚至要超過當年的衛青。鶴立雞群,一枝獨秀是當然的。他備受聖寵,手握精銳中的精銳,能夠大破匈奴也是在情理之中。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他只是採用閃電戰直搗匈奴王庭,將匈奴人趕走打散,並沒有完全根除匈奴大患,所以還要辯證的看待霍去病。


經典守望者


霍去病作為皇后衛子夫和大將軍衛青的外甥,十七歲就展露出他傑出的軍事才能,即便霍去病年僅二十三歲就英年早逝,卻成為當之無愧的著名民族英雄。至於為何霍去病一上戰場就如此驍勇,其實原因有很多。

十七歲的熱血兒郎,怎不叫匈奴惶恐?

首先,有舅舅衛青這樣的榜樣,年少的霍去病縱然沒有什麼作戰經驗,也很難不滋生出一種出人頭地的渴望。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恰恰是因為霍去病從未上過戰場,他尚且沒有多少對戰爭的害怕與恐懼,只是一心想著建功立業,才能不辜負衛氏家族的名望。

彼時的霍去病或許並沒有什麼高超的作戰技巧,但他也沒有很多老將會有的顧及,只是一心殺敵的他,必然英勇如天神。試想一個奮不顧身的年輕校尉,遇神殺神,遇佛殺佛,縱使是野蠻的匈奴人,也會心生畏懼。和一個不要命的輕狂少年郎拼命,心理上就已經敗了。

天賦卓然,耳濡目染,見解獨到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霍去病)幸,為天子侍中。善騎射。


霍去病少年時期就得到了漢武帝的青睞。武帝將他封為近臣,甚至想要親自教授兵法,卻被拒絕了。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天子嘗欲教之孫吳兵法,對曰:“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

我們幾乎可以想象得到,這該是怎樣一個侍才放縱的少年郎,武帝親身傳授這是怎樣的殊榮,可人家霍去病根本不在乎,甚至口口聲聲兵法有什麼的好學的,打仗靠的是謀略。可見,霍去病是真的就是打仗的這塊料子,而且他還不循規蹈矩,對於打仗,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自成一套,這在他後來領導的戰役中也可以窺見一斑。

霍去病的舅舅衛青就是一代名將,再加上他成為漢武帝的近臣,年少的霍去病其實已經有了一個極度良好的,令人豔羨的學習環境。

兵貴神速,用兵靈活,屢出奇招

後來的霍去病也的確按照年少時的想法,指揮作戰,並且屢獲奇勝。

他在對於軍隊的管理上,確實有自己的方法。很難想象,這個少年將軍的部下個個都對他又敬又怕,可見霍去病在為將時絲毫沒有少年的青澀與靦腆,反而顯得獨斷狠辣,但正是這種強硬的風格,使他的部隊紀律嚴明,整齊劃一,具有高度的配合作戰能力。

霍去病不太願意遵循兵法,卻又自成“兵法”。他作戰時擅長迂迴縱深,突擊包圍,再將敵人一網打盡,實現了對漢軍戰術觀念的革新。他還很有想法,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反常地取食於敵,既打擊了匈奴生產力,又節省了國資,一箭雙鵰。

漢朝中期的強盛,亦讓霍去病無後顧之憂

漢武帝劉徹執政時期,無疑是漢朝最強盛的時期。

其實這個時候的霍去病即便沒有出色的軍事才能,也很難會把這一副好牌打爛,要知道,一戰封侯的第一戰漠南之戰中,也是有衛青等一眾大將在的,不過漠南之戰疑點重重,在此就不過多講述了。

總之,強盛的大漢朝給了霍去病一個很好的施展才能的平臺以及優渥的戰時儲備,這也是霍去病獲勝的一個客觀條件。當然,很明顯,霍去病的這些勝仗確確實實是靠他的主觀因素才能完成得如此之漂亮。


春風簪予你


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衛青自小是平陽公主府的家奴,姐姐衛子夫得寵後,衛青也得到漢武帝的賞識,跟在皇帝左右,後憑藉自己的戰功,屢獲封賞,位極人臣。而霍去病正在此期間出生,所以他的童年和少年過的是相當富足和恣意。

01

霍去病出生貴胄,小姨衛子夫和舅舅衛青是他顯貴的依託和保障,從小霍去病就過著人上人的生活,所以普通人不能享受的,他都能享受,除了物質上富足,還有就是精神上的富足,受舅舅衛青的影響,霍去病從小飽讀詩書,尤其是兵書,尤善騎射。

這些薰陶對霍去病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談吐令武帝非常喜歡,武帝就把他帶在身邊做了近臣侍中,還想親自教授霍去病《孫子兵法》 。

司馬遷的《史記》中這樣記載,驃騎將軍為人少言不洩,有氣敢任,天子嘗欲教之孫吳兵法,對曰:“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

意思是霍去病平時話不多,卻有勇氣敢作敢當,武帝曾想教他兵法,他說打仗要有謀略,要隨機應變,不要拘泥於兵法。

這正是說明了霍去病已經領略了兵法的精髓,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戰略戰術。

02

年少的霍去病就看到舅舅衛青在戰場上豐功偉績,少年兒郎自有一股子想建功立業的衝動,雖沒上過戰場,俗話說的好,“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霍去病以其特有的用兵之法,和一股子“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一招致勝,直搗匈奴王庭,速戰速決,令匈奴人聞風喪膽。

霍去病一上戰場就立了大功,漢武帝非常高興,17歲時被封票姚校尉,率領八百騎兵深入大漠,兩次功冠全軍,封“冠軍侯”。19歲時指揮兩次河西之戰,殲滅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萬人,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匈奴聖地祁連山。

少年得志的霍去病,從小就過上上流社會的生活,典型的紈絝子弟形象,生活上比較奢靡,不懂得愛惜士兵。

司馬遷是這麼評價霍去病的,其從軍,天子為遣太官齎數十乘,既還,重車餘棄粱肉,而士有飢者。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驃騎尚穿域蹋鞠,事多此類 。

意思說,霍去病去行軍打仗,皇帝給他準備了好多食物,他吃不完另可讓食物變質變壞也不分給飢餓的士兵吃。軍中士兵糧食不夠,他不想法給士兵弄糧食,而是踢球玩耍取樂,像這樣的事還有很多。

03

除了霍去病自己的能耐外,漢武帝給了他很多支持,每次霍去病出徵打仗,武帝都是挑的最精銳的部隊給他,糧草也備的充足,從不讓他在這方面有所擔憂。

霍去病和衛青在武帝執政期間的中期,對穩固武帝的政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後霍去病由於積勞成疾,於23歲就去世了,但他短暫的一生,卻有著輝煌的戰績,除了舅舅衛青能與之抗衡,沒有人能比擬。

在霍去病和衛青相繼去世後,漢朝也從最鼎盛時期逐漸走向衰落,這是每個朝代的必經之路。

綜上所述,霍去病之所能一上戰場就戰功赫赫,跟他從小的耳聞目染有著很大的關係,再加上武帝對他的器重,天時,地利,人和,所以成就了他短暫而輝煌的一生。

我是【史料未及爾】,歡迎留言,討論,一起探討歷史人物,事件。

史料未及爾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戰爭中學習戰爭!二十歲左右就已嶄露頭角的青年將領古今有之。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誰能想到他竟岀在二千多年前一位僅十八歲的青年將領之口,他就是霍去病!


衛、霍一門在漢武帝時曾顯赫一時。這不僅因為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衛子夫,是衛青的姐姐、霍去病的姨母。主要還是二人在武帝北擊匈奴的幾次戰役中立下的赫赫戰功。

衛青、霍去病是漢武帝姐姐一一平陽公主府中的家生奴。有時一個人的命運改變,可成就整個家族。

一個偶然的機會,漢武帝在姐姐平陽公主府看上了歌姬衛子夫。帶回宮中,竟得獨寵,乃至後來被立為皇后。

愛屋及烏,衛青、霍去病才先後被漢武帝發現並重用。

十七歲之前的霍去病從無離開過公主府。自幼隨舅舅衛青習武,練就了一身本領,弓馬騎射樣樣精通。他在武帝身邊呆的時間不長。(主要在後來)

十八歲那年隨舅舅衛青出征,獨率八百輕騎,千里奔襲,直搗匈奴王庭。斬敵幾千,殺死了匈奴相國,活捉了單于的叔父。初上戰場就表現出了卓越超群的軍事才能和驃悍勇猛的戰鬥作風!被改武帝封為二千五百戶的冠軍侯。

之後,兩次出擊河西,打通了河西走廊,鞏固了大漢的版圖,殲滅匈奴軍三萬多,得勝班師回朝,被拜為驃騎將軍,與舅舅衛青的大將軍基本相同。

元狩四年(前119年),做為北擊匈奴東路軍主帥,親率5萬漢軍,出塞兩千裡,和衛青一塊夾擊匈奴,取得了決定性重大勝利!從此匈奴大漠以南再無王庭。霍去病因大功晉封為大司馬。


天妒英才,霍去病竟在二十三歲那年突然病逝。漢武帝異常痛苦。即便後來巫蠱事件使衛氏幾乎滅門(含太子劉據),唯霍氏未受牽連。



霍去病死後陪葬於漢武帝的茂陵。有此殊榮,歷史上沒有幾人。他墓後是祁連山的造型,彰顯出這位二十三歲的青年將領四年中對大漢王朝做出的功績,供後人憑弔和追憶。


晚亭與落霞同暉


古往今來有許多有大作為的人,在史上留下了屬於自己的一段佳話。那麼這些人們往往都有著非凡的能力,儘管有的時候看起來好像是運氣。可是我們不如把運氣看成是天時,若是此人沒有實力,怎麼會有運氣的光臨?那麼霍去病從未打過仗,為什麼可以上戰場救功冠全軍,是運氣還是天賦?


第一,一舉成名。

儘管霍去病從小的時候就非常善於騎射,但是他一直都只是漢武帝身邊的一名近侍,也從來沒有過帶兵打仗的機會,但是他17歲時第一次參加漠南之戰就取得了無上的戰績,他也是因此被漢武帝封為冠軍侯。


第二,果斷。據說當年霍去病在指揮作戰的時候,他的身上有一股強大的威壓,這種威壓讓所有軍人都不得不服。那麼他為什麼會如此自信?說明他是有實力的,若是沒有實力的人怎麼會如此自信,怕是隻有心虛了吧。所以說霍去病靠的是自己的實力。


第三,速戰速決。

在古代的時候,主要是用冷兵器進行作戰。那麼這個時候拼的就是速度了,力量雖然也佔很大一部分,但是誰快誰就贏了。比如雙方互相把刀架到了對方的脖子上,那麼誰的手快誰就可以獲得生存的機會。霍去病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特點就是動作迅速,非常靈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