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一個公務員過年必被問到的問題

一個公務員過年必被問到的問題

每逢過年過節,親戚朋友歡聚一堂,所有的人應該都會被問到:

今年收入怎麼樣啊?

有對象了沒啊?

什麼時候打算結婚啊?

什麼時候要孩子啊?

什麼時候要二胎啊?

……

除了這些大家都會被問到的問題,公務員一個關注度向來比較高的職業,自然會有一些專屬問題,而且絕大多數人都會被問到,那就是:

公務員,好不好?

因為年關一過,全國各地將陸續開始組織“省市縣鄉四級聯考”,同時,高校畢業生的求職季也即將到來。

作為關注度比較高的公務員考試,很多父母希望子女去試一試,但是近幾年的公務員群體中出現了太多認為薪資低、待遇差、晉升難等聲音,

公務員往日的風光在不斷的被沖淡,於是公務員金飯碗的地位開始動搖。

一個公務員過年必被問到的問題

同時動搖了父母們逼迫子女考公務員的決心,於是乎,這些父母們逮住一個公務員就會問:

現在的公務員,到底好不好啊?

……

看似簡單的問題,可不是好回答的。

你說公務員工作比較穩定,挺好的;有的人會說,年輕人不要貪圖穩定,作公務員不好!

你說公務員的收入還可以;有的人會說公務員掙那點錢只能夠喝西北風的!

所以,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往往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

為了為各位同志同仁分憂解難,讓各位輕輕鬆鬆過好年,小編簡單的囉嗦囉嗦,說說這公務員到底好不好!

到時候遇到了不停逼問公務員好不好的親戚朋友了,懶得回答的話,那不如拿出手機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他們,雖然不能說是全國最權威的解讀,但足以解答這些心切阿姨們的問題。

當然,不足或者不對的地方,還請各位路過的公務員同志們留言指正,共同編輯一篇能夠給畢業季的弟弟妹妹們解惑的帖子。

一、公務員好不好,這個問題很難回答,首先因為這支隊伍太龐大了!

根據人社部發布的《2015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實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止2015年底,全國共有公務員716.6萬人,而且人數只包含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不包含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716.6萬人是什麼概念?

是員工人數全球第一的沃爾瑪集團的3倍多,是用工人數巨無霸的富士康集團的6倍,是阿里巴巴集團總員工數的84倍;

對數量如此龐大群體的生活、工作狀況等微觀方面進行概括,顯然是非常的不科學也不現實。

二、公務員好不好,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其次,因為機構單位的設置也太龐大了。


如果有人問,去沃爾瑪工作好不好?薪資待遇怎樣?

是不是很難回答?

因為你不知道他要去沃爾瑪哪個部門工作,出任什麼職務。

是去集團總部?還是海外的分公司?

是去做銷售?還是做行政?

是去當超市的售貨員?還是去分公司老總?

你都不知道,所以沒法負責的回答。

沃爾瑪太大了,不同的部門、不同的級別、不同的職務,對應的工作狀態、薪資待遇、假期福利、升遷境遇等,都是不一樣的。而公務員這個群體,機構設置更加的龐大、複雜。

一個公務員過年必被問到的問題

三、所以瞭解公務員好不好,首先要從單位設置上談,而單位設置可以從縱向和橫向兩個面來說:

縱向來講,是中央、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區)、市、縣(包括縣級市)、鄉,五個大行政級別。

橫向來講,主要是“四大班子”,即:中共X市黨委,X市人民政府,X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X市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常委會。(共青團、消費者協會、工商聯等社會團體也有公務員職位,但這些單位公務員人數、單位數量佔比較少,暫時不做贅述。)

每一個縱向的單位都會對應這橫向的四大班子,如:X省黨委、政府、人大、政協;X市黨委、政府、人大、政協;X縣黨委、政府、人大、政協;X鄉(鎮)黨委、政府、人大、政協。

而每個班子都下設各種和自己職能有關的單位。

黨委的主要職能是執行上級組織的指示和同級組織的決議,像是一家企業的管理層,只負責大面的事兒,如組織學習某會議精神,宣傳某會議精神、監督各單位落實某會議精神。所以組織部、宣傳部和紀委絕對算得上黨委的三大部門。因為是專做管理的單位性質,往往對具體某一項的專業技能要求不高,對人才的要求更加側著政治素養。

政府就是做具體工作的了。

比如:城市建設與規劃,有住建局、城建局等單位;管理空氣、水等資源的汙染,有環保局。還有司法局、教育局、水利局等單位,單看單位名字就能看出來這些單位的主要工作任務是什麼,所以這些單位的公務員在招錄、實際工作中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專業技能。同時,政府也是公務員人數最多的國家機構。

人大常委會是組織召開人大會、選舉、立法和執法監督的機構,所以政府、監察委、檢察院、法院,都是向人大負責的,每年兩會期間,大家都會看到市長、檢察院的檢察院等幾個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向人大全體大會做報告,接受人大代表監督。人大常委會下設單位也是圍繞這些主要工作開展工作。

政協的運轉是靠其常委會,是組織社會各界民主人士參政議政的,對本地區內的各方面問題提意見的,通俗講,他們是經常做調研、寫報告的工作。

不同的級別、不同的崗位,工作環境、忙碌程度、出差頻率等方面自然是不一樣的,所以,想知道公務員這個工作好不好,首先得從橫向、縱向瞭解公務員所在單位的情況。

一個公務員過年必被問到的問題

四、那問到公務員好不好,必提的當然是薪資待遇了。

公務員全年各種工資獎金績效的總收入大體上是比辦公所在地的社會人均收入平均水平略高一點的,咱們不能拿十八線小縣城的收入和北上廣的白領比啊,所以問人公務員工資的時候,只問月薪是有點片面的。

公務員的工資主要構成:職務工資、級別工資、基礎工資(有的地方叫生活津貼、補貼)、工齡工資(有的地方叫工作津貼、補貼)、津貼、補貼。

前兩項(基礎工資、工齡工資)全國範圍內都差不多,即各地有所差別,但差的不會太大。

很多公務員工資差的比較多,就差在後兩項(津貼、補貼)上了。

當然,這不是所謂的亂髮錢、灰色收入等違規情況,而是根據國務院1993年頒發且沿用至今的文件【國發[1993]79號】要求:建立地區、特殊崗位津貼,同時進行年度考核,對根據年度考核成績可以發放績效考核獎。

這就是大家同是七百萬公務員中的一員,張三和李四工齡一樣、職級一樣、學歷學位一樣,工資還是能差不少的主要原因。

比如:

不同地區造成的收入差異:經濟發達且公務員數量少的地區的公務員,工資肯定比經濟落後地區公務員的工資高,畢竟生活成本不一樣,讓長三角的同志們拿著和冀南地區一樣的收入,估計吃飯都是問題了。

職務性質不同造成的收入差異:24小時待命的刑警、三班倒的獄警們,肯定比常年坐辦公室的同志們工資高。

此外還有一些特殊性質的崗位,比如司法改革後的檢察官和法官;新疆、西藏的邊境地區;需要支援的落後地區,等等,都會造成收入的差異。

當然,發錢這事,國家允許不允許是一碼事,地方財政能不能發的起,又是另一碼事。

各種合法合規的津貼,能不能發下來,這得看所在的地方政府有沒有足夠的財力。

大多經濟發達的地區,只要政策允許發的錢,讓發多少就發多少,能發多少就發多少;經濟落後的地區能不發就不發,出差能不報銷就不報銷,有的同志們為了幹好工作不僅出力,還得出錢,墊付交通費、通訊費的情況很常見,很多地方的公務員每年只能拿到基本工資,其他津貼一分錢沒有,畢竟地方財政沒錢的話,即使允許發,也發不下來,俗話說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嘛。

不同薪資待遇、薪資發放能力以及單位所在地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也是導致公務員考試不同崗位報考人數差別巨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說完薪資,就得說說公務員福利待遇休假了。

有的同志們有一年365天裡其中360天都在加班,也有工作兩三年沒有加過一次班的,但大多單位都能保障國家法定節假日的。

通常各級黨委、政府辦公室(廳)、紀委監察委、一線鄉鎮的黨政部門,還有幾乎所有單位的筆桿子們,都是很忙很辛苦,壓力還大,加班自然是家常便飯。

還有突擊任務、階段性忙的,比如現在的扶貧攻堅,多少扶貧的幹部已經在扶貧路上累病、累垮甚至失去生命了,比如徵管體制改革中的稅務局,一些相關部門加班加點也是習以為常了。

哪些單位輕鬆呢,哼哼~略過。

所以,想衝著輕鬆清閒去考公務員的,報崗位之前一定得了解清楚了,公務員也是有忙有閒的,不要試圖幾句話概括七百萬人的工作狀態,這是不科學的。

一個公務員過年必被問到的問題

六、說完薪資、福利,再說說日常工作環境,或者叫做團建情況。

在加入公務員之前,去企業工作過的同志們可能有比較明顯的感受,雖然單位可能會有一些另類,但大多人營造的的工作環境還是比較和諧的,同志們也比較好相處,至少都比較客氣。

這也是公務員這個工作性質決定的。

因為區縣一級的公務員佔全國公務員總數中極大的比例,這也導致了大多的公務員會分散在全國各地的一個小單位裡,多的幾百人、少的十幾人,而這些人,大多人會接觸一輩子,從年輕時參加工作開始一直到退休,大多人都是從小張、變成張哥(姐)、再變成老張,一輩子就過去了。

大家在這裡接觸一輩子啊可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但近鄰人還搬家呢,而同事們不會走,所以大多人都會盡力維護著一個和諧的工作環境,誰也舒心點。

有的同志們會說,同事們可能會升職調走啊,怎麼就是接觸一輩子了呢?

但實際情況是,絕大多數的同志們都在區縣級的單位裡,不信你們可以在留言區說說,看看有幾個人是市級省級中央的同志?在這一級單位的同志們,大多人沒有機會升任需要異地上任的職務,也沒有那麼多有能力調走的人。

大多人是科員到副科長、科長,然後平靜的退居二線,等待退休,生活圈子固定、工作圈子固定、升職路線清晰、工作內容不涉及巨大改革也非常固定,真的是非常平淡無奇的一生,這也是大家說咱們公務員一輩子能看到頭的原因。

所以體制內的很多人,對自己待了一輩子的單位、朝夕相處幾十年的同事都有著極深的感情,這一點,大多體制外是做不到的。

好了,四千字的長文從公職架構體系、薪資、休假和工作環境都講清楚了,我想七大姑八大姨對於公務員好不好心底應該有數了,是不是省了自己不少口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