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本草博物志

本草博物志 | 貪官與胡椒

古代胡椒多仰賴進口,價格不菲,因而成為“貪官”標配。 (資料圖)

(本文首發於2019年11月28日《南方週末》)

椒姜茱萸是本土調味品,椒指花椒,有蜀椒、秦椒、蔓椒不同品種,但都是芸香科花椒屬Zanthoxylum的植物。胡椒、海椒則從域外傳入,因為也有辛辣味,便借用“椒”字命名,前置“胡”“海”表示來歷,《本草綱目》釋名說:“胡椒因其辛辣似椒,故得椒名,實非椒也。”

胡椒是胡椒科植物Piper nigrum的果實,進入中土時間較早,《續漢書》謂“天竺國出石蜜、胡椒、黑鹽”,《博物志》並記有胡椒酒的做法。唐代胡椒作為藥物載入《新修本草》,有云:“主下氣溫中去痰,除藏腑中風冷。生西戎,形如鼠李子,調食用之,味甚辛辣。”

直到唐宋時期,胡椒都完全仰賴進口,所以特別珍貴。《新修本草》別載山胡椒,“所在有之”,也“主心腹痛中冷”,其形狀“似胡椒,顆粒大如黑豆,其色黑,俗用有效”。這其實是樟科植物山胡椒Lindera glauca的果實,也有辛香味,應該是普通人家使用的胡椒代用品。

至於達官顯貴,當然享受“特供”。比如唐代宗的宰相元載,權傾一時,“外方珍異,皆集其門,資貨不可勝計”,事敗伏誅,籍其家,竟抄得鍾乳五百兩,胡椒八百石。一時間輿論大譁,皆以為罪有應得,而胡椒之珍貴,由茲可見一斑。

宋以來,詩人常用此典故。劉克莊《雜詠一百首·元載》直白如話,卻刻骨銘心:“三千兩鍾乳,八百斛胡椒。不悟口中襪,猶貪掌上腰。”據《資治通鑑》說,元載被賜自盡,因懇求主事者給一個痛快,主者道:“相公須受少汙辱,勿怪。”乃脫穢襪塞其口而殺之。

馬援的薏苡與元載的胡椒,清濁如涇渭,形成對比,徐似道的斷句即用此:“胡椒尚殺元丞相,薏苡猶疑馬伏波。”蘇東坡感嘆陶淵明事,也拈元載之貪墨作比,有句說:“云何元相國,萬鐘不滿欲。胡椒銖兩多,安用八百斛。以此殺其身,何啻抵鵲玉。往者不可悔,吾其反自燭。”

南宋丞相賈似道也是大貪官,性好風雅,藏法書名繪甚多。清代厲鶚題賈似道玉枕蘭亭詩有句:“元相胡椒八百斛,賈相蘭亭八百匣。權幸雖同嗜好殊,簿錄當時有常法。”兩個貪官居然以嗜好之雅俗來區分高下,實屬比擬不倫。賈似道籍沒之時,家中果子庫搜出糖霜數百甕,同樣也是貪得無厭者。所以周密在《齊東野語》中歷數貪官王黼、蔡京、童貫、賈似道事,感嘆說:“胡椒八百斛,領軍鞋一屋,不足多也。”

明代南方地區開始引種胡椒,《本草綱目》集解項李時珍說:“胡椒,今南番諸國及交趾、滇南、海南諸地皆有之。蔓生附樹及作棚引之。葉如扁豆、山藥輩。正月開黃白花,結椒累累,纏藤而生,狀如梧桐子,亦無核,生青熟紅,青者更辣。四月熟,五月採收,曝幹乃皺。今遍中國食品,為日用之物也。”

儘管如此,胡椒價格依然不菲,兼以貯藏罕有蟲黴損耗,所以仍然是炫富和囤積的上佳物事。《天水冰山錄》是權相嚴嵩的抄家帳,書末附錄抄沒錢寧的賬目,其中竟然也有胡椒三千五百石,比元載尤有過之。

明代孫緒《沙溪集·無用雜談》對此有一段議論:“唐元載胡椒八百斛,黃金五千兩,當時駭異,以為贓賄狼藉,今古無與為比。以今觀之,劉瑾、錢寧、江彬輩,固已萬倍於是。”古今一揆,是真可發一嘆者。

王家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