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果國內企業繼續採購美國的玉米、大豆,國內市場會如何變化?

2536771


皆大歡喜,中美貿易達成初步協議。同時,中方預計會採購美國農產品。實際上,採購農產品本身就是一個願買,一個願賣的事。國內不會因為採購農產品而發生變化,2017年我國進口大豆9554萬噸,2018年我國進口大豆8803萬噸,2019年1到7月我國進口大豆4690.5萬噸。實際上今年大豆總體進口和去年應該會大致持平。相對來說我國玉米進口不多,2018年為310.7萬噸。


為什麼要進口大豆?

很多人並不理解這裡的難處,核心的目的,進口大豆是為了保障糧食安全。眾所周知,我國耕地面積不高,總共12593萬公頃,一公頃15畝,那麼就是188895萬畝,都知道我國有18億畝耕地紅線,這也是我國餵飽全國人民的根本基礎。可以說,養活全國人民,一方面靠地,另一方面靠袁隆平。

那麼,土地有限,必有取捨。我國要保護主糧,也就是稻穀、小麥和玉米。進行儲備,提高糧食的安全性,那麼就必須捨棄掉一些次要的糧食品種。這裡所說的就是大豆,大豆是很重要的農產品,但是他不是主糧,其蛋白含量高,但是熱量比例不高。如今雖然從豆油,到豆漿,到醬油和豆製品,再到飼料裡面重要的豆粕都和大豆有關,但是米麵在我國還是保持了一定的價格低廉。萬事有取捨。這是正確的選擇。

17年我國大豆產量1536萬噸,需求1.1億噸,進口占到我國需求量的8成,18年11月產量1528萬噸。產量基本持平狀態。而相對換來的,我國大米產量1.418億噸,小麥1.3143億噸,玉米2.573億噸。我們可以調整結構換種大豆,但是這個世界很多事情,都是等價交換,因為,土地,永遠這麼多。要感謝袁隆平們對土地的貢獻,大大的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但是這種提升,畢竟是需要時間的。

為什麼要進口美國的大豆?

理由只有一個,量大便宜。2019/20年度美國大豆產量預計為35.71億蒲,有所減產,而在2018/2019年度,美國大豆產量預計45.86億蒲式耳。1噸大豆=36.90蒲式耳,大約1.24億噸大豆。大豆產量方面,中國排名第四,前面是美國,巴西和阿根廷。巴西2018年大豆產量8400萬噸,阿根廷5030萬噸。我國總需求1.1億噸。你看,這個數據好在是大豆,如果換成是大米或者小麥,這個反差是不是更加不讓人省心。所以,進口美國大豆,讓他們形成價格競爭,從而避免單一國家進口導致更高的成本,這也是符合商品邏輯的。

為什麼還有進口豬肉?

如果中國人不養豬,全世界養豬場供應中國,都不夠。美國養豬數量在6000萬存欄,他已經數量世界第二了,如果中國採購,美國存欄就會逐步增加。而我國常年存欄豬在4億以上。這導致前段時間非洲豬瘟對我國影響巨大。任何一個百分點都不是開玩笑,何況5月農業農村部的消息是,存欄少兩成。在這個方面,不但要從美國進口豬肉,還要通過進口,培育一些國外產能。來保障國內老百姓的肉類需求。畢竟,我國的老百姓吃豬肉,有歷史文化因素。

從全球整體看,是不是養豬越多,我們消費豬肉的國家越有利?當然了,我們要培養美國的產能,讓他們也養上更多的豬,然後我們自給為主,進口為輔。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滿足我們的需求,那麼我們反過來看,在豬肉上面,我們沒有達到安全性。況且,最近日韓有非洲豬瘟跡象,只有通過需求培育了全球的市場供給,才有利於我們,才讓我們有更多的話語權。如果我們不要美國豬肉,如果美國的產能有好幾億頭,那麼就會對他形成壓力。而我們豬肉供需,則更加安全。

綜上,萬事皆有取捨,不能一概而論。再說了,如今是過剩的商品社會,客戶才是上帝,有需求才有話語權。這也是我國最大的優勢,巨大的市場縱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