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鶴唳華亭》:一部穿宋朝衣服用明朝背景講唐朝故事的歷史大雜燴

話不多說,先吐槽一下《鶴唳華亭》這四個字的名字,讀起來是真的拗口,作為一名長年跟文字打交道的歷史創作者,光是記這一個劇名就費了好大的勁,估計該劇只要一完結,名字必然立刻忘掉九霄雲外。

《鶴唳華亭》:一部穿宋朝衣服用明朝背景講唐朝故事的歷史大雜燴


能想出這樣一個名字的作者,想必不是學富五車也是才高八斗之高高手,在下佩服佩服佩佩服!

我追劇追的比較晚,目前更新到23集,寫文章之處剛追到了第五集,感覺前四集是全劇的鋪墊,對人物關係的一個介紹,也算是第一個小高潮,目前來說還算不錯。

從劇情上來說,雖然節奏快了一點,給人的體驗不是太舒服,感覺就是,做好人實在是太難了,還是做壞人舒服一些,想要怎麼壞你就怎麼壞,還有保護傘,真香。

當然,從整部劇來看,還是能夠看出製作方還是充滿誠意的,無論是在場景、道具、還是演員陣容上,都是一部誠意之作,如果電視劇都能這麼拍,至少還是向上發展的。

在這裡還要說一下這個演員陣容,請的都是經典爆火電視劇裡面的老戲骨:

皇上蕭鑑是《大明王朝1566》裡面的清官海瑞

《鶴唳華亭》:一部穿宋朝衣服用明朝背景講唐朝故事的歷史大雜燴


中書令李柏舟是《人民的名義》裡漢東省政法委書記高育良

吏部尚書是《破冰行動》裡面的塔寨村主任林耀東

女主是李一桐是新《射鵰英雄傳》裡面古靈精怪的黃蓉

女主的父親陸英是於正版《神鵰俠侶》裡面的絕情谷主公孫止

雖然老戲骨“海瑞”“高育良”“林耀東”等人的演技都十分到位,但是缺點也不是沒有,而是標籤化太嚴重的演員,看著看著總給人一種出戏的感覺。

歷史古裝劇到底需不需要夯實的歷史內容作為背景?

在演員角色方面的大雜燴並不是該劇的硬傷,真正的硬傷是在歷史智商方面的大雜燴,作為一名喜歡從歷史常識的角度解讀影視劇的創作者,對於一部歷史劇的歷史背景更為看重。

隨著《鶴唳華亭》的熱播,很多同學都問我,這是一部講述哪個朝代的戲,縱橫由於事先沒有看,只是大概看了一下服裝,感覺更像宋朝時期的,現在看了四集,感覺坑了不少人。

《鶴唳華亭》:一部穿宋朝衣服用明朝背景講唐朝故事的歷史大雜燴


現在的古裝劇喜歡架空歷史,這沒毛病,畢竟只要你說出哪個朝代,就會遭受各種各樣的質疑,甚至在歷史常識方面被吊打,比如新《水滸傳》中出現大量的玉米鏡頭(明朝之後才傳入中國,水滸的背景是宋朝),儘管後來劇方一直在掩飾,想要找一處高粱地來打鬥,實在找不到,只能是玉米地來湊了,但是農家時不時的出來一大堆的玉米“掛件”實在是表明劇方的歷史顧問還是有欠缺的。

當然,也有一些歷史劇給人比較亮眼的感覺,今年七月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就嚴格以唐朝為北京,展現唐代各個方面的樣貌,讓人們看到,這就是唐朝!縱橫感動的是老淚縱橫,在熱播期間,連續創作了七萬字的解讀內容(原著三十萬字)。

當然,畢竟不是每部劇都敢像長安這樣直剛真正的歷史,但是還有一些仿朝代劇也是比較好的,比如馮紹峰、趙麗穎飾演的《知否》就是一部架空歷史的仿宋劇,這個方式也比較有意思,劇方不說是哪個朝代,但是使用的元素基本都是宋朝時期的,給人一看就知道這就是宋朝的,但是主創團隊也加入了一些其他朝代的東西,可以說是打著架空歷史的旗號,給人呈現了宋代的盛世華年。

《鶴唳華亭》:一部穿宋朝衣服用明朝背景講唐朝故事的歷史大雜燴


當然也有古裝劇是完完全全的架空了歷史,這樣的創作手法也並不少見,比如正午陽光的《琅琊榜》就在其列,《琅琊榜》雖然是完全架空歷史,但是以皇帝姓蕭,北面還有敵國,基本肯定是參照了南北朝時期南朝的梁國的歷史背景,當然,這部劇的厲害之處不在於其在歷史方面的知識儲備,而是能夠獨創一套世界觀,這種腦洞還是比較大的。

《鶴唳華亭》中大臣敢於跟皇帝叫板,以哪個朝代為歷史原型?

《鶴唳華亭》作為一部歷史古裝劇,很明顯是沒有想要按照一個朝代來,就目前我看這幾集來說《鶴唳華亭》的主創也沒有能夠搭建一套價值觀體系的能力(類似漫威宇宙那樣,特立獨行的世界體系)。

比如在服裝上來說雖然看起來很華麗,很多衣服有點像現在網紅的漢服,但是元素感依然是宋朝的,很多創作者也分析到,劇中出現的書信、奏章用的也都是宋朝的“瘦金體”。

在第五集中出現的科舉考試,更是在隋朝時期產生,在唐朝逐漸完善,看劇中科舉體制運轉的樣子,至少在宋朝之後才有這個樣子。

如果主創能夠憑空編一套故事出來,也算厲害,實際上我看主創壓根就沒有這個想法,在故事的選擇上,基本上借鑑了各朝代都比較典型的故事。

《鶴唳華亭》:一部穿宋朝衣服用明朝背景講唐朝故事的歷史大雜燴


《鶴唳華亭》開劇就將,以吏部尚書盧世瑜為首的清流大臣集體上奏請皇上為太子行冠禮,這種大臣敢於公然威脅皇帝,最常發生的朝代是宋朝,宋朝開國就確立了“以文治國”,北宋時期基本沒有殺一個文臣,所以,宋代文人地位最高,但是宋朝很少有大臣為太子的事這樣跟皇帝叫板。

另一個大臣敢於跟皇帝叫板的朝代就是明朝了,很多人都以為,明朝建立了強大的特務體系,朱元璋以屠殺功臣最為著名,明朝的大臣怎麼敢跟皇帝叫板?

有明一朝,皇權絕對是無法挑戰的權威,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明朝中葉之後,由於皇帝大多惰政,尤其是嘉靖朝和萬曆朝,皇帝長達二三十年不上朝,皇權就逐漸下放,內閣的權力逐漸提升,萬曆初期,內閣首輔張居正擁有的權力甚至已經威脅到皇權。

儘管皇帝還是能以杖擊的方式來對付文臣,有些大臣在得罪皇帝后甚至被杖擊而死,然而明朝的清流士大夫並不畏懼皇帝,甚至往往以這種方式能夠快速得到朝廷群臣的認可,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官員,為博取關注甚至故意嚴厲批評皇帝,就求皇帝的板子,搞得皇帝很是無奈,畢竟天下不怕死的文臣太多。

《鶴唳華亭》:一部穿宋朝衣服用明朝背景講唐朝故事的歷史大雜燴


以此來看,本劇的背景應該是以宋和明朝時的君臣關係為原型。

《鶴唳華亭》中群臣逼皇帝為太子行冠禮,原型為明朝的國本之爭

《鶴唳華亭》中盧世瑜的人設是太子太傅,也是清流領袖,其主持科舉考試,本身就是文官之首,因此,盧世瑜帶領群臣請求皇帝為太子行冠禮,壓根就是明朝時期文官對皇權衝擊的表現。

在劇中,太子蕭定權已經成年,皇帝遲遲不肯為太子行冠禮,原型其實就是明朝萬曆年間,萬曆皇帝遲遲不肯立太子的國本之爭。

萬曆皇帝早年的時候,與宮女發生關係生下長子朱常洛,這讓年輕萬曆皇帝感覺十分不光彩且沒面子,因此不願承認,後來在求子心切的太后的嚴厲審問下,才被萬曆皇帝承認,此子即位朱常洛。

《鶴唳華亭》:一部穿宋朝衣服用明朝背景講唐朝故事的歷史大雜燴


當然,萬曆皇帝卻並不喜歡朱常洛,以及朱常洛的母親後來被封為王恭妃的宮女,相比之下,萬曆皇帝更寵愛鄭貴妃,鄭貴妃很會討萬曆皇帝的喜歡,鄭氏於萬曆十四年生下朱常洵後就被萬曆由淑嬪提拔為貴妃,想要立朱常洵為太子的意圖也很強烈。(對應劇中,皇帝寵愛齊王的母親)

明朝實際上是對嫡長子繼承製執行最為乾脆的朝代,一直按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基本很少發生庶子奪嫡的事情,萬曆的這種情況,按照慣例就是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但是當人們看到萬曆立鄭氏為貴妃的時候,是十分震驚,因此文臣集體上表萬曆皇帝,要求萬曆皇帝按照祖制立朱常洛為太子。

但是萬曆皇帝就是不肯立朱常洛為太子,一直就是拖著,有些大臣言詞激烈,甚至將禮部尚書廷仗六十後,削為平民,很多大臣都遭到驅逐。

但是那些清流卻並未被皇帝所嚇到,反而一直進行爭取,形成皇帝與文臣的長期對峙。

從萬曆十四年開始,一直到萬曆二十九年,在皇長子朱常洛已經二十歲的情況,萬曆皇帝才在太后的干預下,不得已立朱常洛為太子,朱常洵為福王。

《鶴唳華亭》:一部穿宋朝衣服用明朝背景講唐朝故事的歷史大雜燴


但是在這期間,朱常洛的處境也並不好,遭遇各種打壓,出閣讀書的時候,太監都不給他生火取暖,基本和劇中蕭定權的處境差不多,爹不稀罕就這個下場。

福王仗著鄭貴妃的寵愛,萬曆皇帝遲遲不讓其赴封國,也就是劇中齊王不肯就藩的原型,於是大臣再次上書,要求按照祖制,讓福王就藩,一直到萬曆四十二年,福王才離開北京。

《鶴唳華亭》的歷史背景是南齊?蕭定權的原型是蕭長懋?

看了縱橫上面的解讀,估計大家也能夠看出來,這《鶴唳華亭》的開局跟萬曆國本之爭很像啊!

但是要說這部劇就是講朱常洛的事,這又是不對的,前面已經說到明朝實行嚴格的嫡長子繼承製,皇帝和儲君之間的關係早就是明確的,在明朝沒有任何一個儲君可以形成對皇權的衝擊。

正因為如此,皇帝和儲君之間,沒有那麼多的故事,類似劇中那樣的父子關係,在明朝是絕無僅有的,即使蕭定權的事蹟跟朱常洛有點像,但是從本質上卻是不一樣的。

另外從結局上來說也不一樣,在《鶴唳華亭》小說中,蕭定權最後是死了的,雖然朱常洛最後也離奇去世,但是卻是登基後才死的。

《鶴唳華亭》:一部穿宋朝衣服用明朝背景講唐朝故事的歷史大雜燴


因此,可以說《鶴唳華亭》絕對不是講明朝的故事,套用現在網絡用詞,這就是“融梗”,而且是“融史梗”,融了明朝國本之爭的梗。

關於這部劇設定的歷史,我認為還是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更靠譜一些,在劇中出現的中書令為當朝宰相這個情況來看,至少應該是唐朝之前的事情,宋代以後中書令就已經成為擺設。

中書令最為顯赫的時期應該是在南北朝時期,儘管三省六部制是在隋朝開始創立的,但是隋朝是繼承南北朝的政治體制,南北朝時期已經有中書令,而且位高權重。

另外,從皇帝的姓氏來看,蕭性皇帝是在南朝的齊和梁,而根據角色設定來看,可能跟南齊更像一些,劇中皇帝的原型可能是蕭賾,蕭賾曾經對太子蕭長懋寄予厚望,但是他36歲的時候就突發重病而死。

歷史上蕭長懋忠厚仁孝,處事幹練,跟蕭定權的人物性格比較像,但是不一樣的地方在於蕭長懋深受蕭賾的喜愛和群臣的擁戴,這一點就跟劇中爹不疼的關係相背離。

《鶴唳華亭》:一部穿宋朝衣服用明朝背景講唐朝故事的歷史大雜燴


其實學歷史的都知道,南朝的歷史本身就是一團糟,由於時間短,還比較動盪,因此並沒有留下多長的歷史,南齊政權只存在23年,君臣故事既不經典,也不突出,並沒有很多的故事可以挖。

因此,雖然在設定上打算仿《琅琊榜》將朝代背景設立在南梁,將朝代設立在南齊,但是從本質上來說《琅琊榜》他講的不是歷史而是故事,《鶴唳華亭》講不出自己的故事,只能靠“融史梗”。

《鶴唳華亭》整部劇的核心都是在講述太子之難,原型在唐朝!

經過縱橫論證,太子蕭定權的原型並非朱常洛,即使其原型可能是蕭長懋,但是蕭長懋的故事並不足以撐起劇情,放眼整個歷史,儲君如此艱難,必然是非唐朝莫屬的。

要說最難的,縱橫總結的:中國儲君誰最難?唐朝太子李承乾!

在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的宮廷政變都沒有唐朝更為頻繁,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弒兄逼父”奪取皇位後,此後,宮廷政變就沒有停止過,在這樣的政治氛圍下,皇帝與儲君的關係最為緊張,殺兒逼爹更是屢屢發生。

《鶴唳華亭》:一部穿宋朝衣服用明朝背景講唐朝故事的歷史大雜燴


其中最出名的當屬唐玄宗李隆基一日殺三子,當時李隆基寵幸武惠妃,而他們兩人的孩子李瑁並沒有被立為太子,當時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都十分厭惡武惠妃,經常背地裡說一些話,後來更是被武惠妃構陷,帶兵甲入宮,最後的結局就是這三人都被唐玄宗所殺。

由李瑛可見唐朝太子多難當,後來他的弟弟李亨當太子後,也是遭受各種刁難,實在是太難了。

當然,要說最難的,還是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應該也是本劇借用最多的原型。

劇中皇帝獨白的時候講到,皇帝對蕭定權的母親還是有一定的感情的,而歷史上唐太宗也深愛李承乾的母親長孫皇后,從史料上來看,長孫皇后的去世對唐太宗和李承乾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長孫皇后去世後,唐太宗對李承乾逐漸不滿,而更寵幸魏王李泰,唐太宗對李泰的賞賜規格甚至超過太子李承乾,在唐太宗的默認下,也讓李泰產生了奪嫡的念頭,這讓李承乾十分傷心,更引發朝臣的不滿。

這與劇中,皇帝縱容齊王奪嫡,來遏制太子是一樣的套路,最為相似的是,李泰雖然被封為魏王,遙領七州軍事,唐太宗卻捨不得他去封地,故意留在宮中。

李承乾本身嬌生慣眼,在如此重壓之下,最後走上極端,先是派人刺殺李泰,失敗後不得已的情況下選擇了造反,準備重演玄武門之變,逼唐太宗退位,只不過事情敗露,李承乾並沒有得逞,雖然唐太宗沒有處死李承乾,而是將他判為充軍。

另一方面,蕭定權的舅舅擁兵自重,擁有一定的勢力,其實李承乾的舅舅長孫無忌更是當朝宰輔,在唐初的時候,權勢滔天。

《鶴唳華亭》:一部穿宋朝衣服用明朝背景講唐朝故事的歷史大雜燴


這段歷史,與本劇劇情應該十分相像了吧!雖然現在才看到第八集,趙王蕭定楷出來只有一兩次,但是我可以斷定,他應該是太子與齊王鬥爭後,漁翁得利的那一個,其歷史原型應該就是唐高宗李治。

史論縱橫從歷史角度給出的吐槽

綜上,《鶴唳華亭》就是一部設立南齊為歷史背景,用宋朝的服裝道具,以明朝的君臣關係,講述唐朝的太子之難!

擁有眾多歷史元素並非一件壞事,如果能夠將其打碎整合到自己的劇中,也不失為一種創作方式,但是沒有歷史硬核作為基礎,必然是失衡的歷史構架,從這裡融一下,那裡借一下,最後只能是喪失歷史邏輯,讓觀眾感到眼花繚亂,甚至是誤導觀眾的史觀,看完之後,不止是片名《鶴唳華亭》記不住,就連內容也一點記不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