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水滸傳》中,石秀為什麼緊盯楊雄老婆不放,他這閒事管得過火嗎?

我是李明皇


我是你的朋友夜航船!請聽聽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答:《水滸傳》中,石秀為什麼緊盯楊雄老婆不放,他這閒事管得過火嗎?

我認為石秀內心深處是一個心理扭曲的賊人

拼命三郎,是一個梁山好漢裡令人眼前一亮的綽號。四個字彷彿畫出一個莽撞後生的形象來。石秀拼命是真,俠義也不是虛名,這是檯面上有著英雄氣概無愧於好漢稱號的石秀。他結識楊雄是魯達式的俠客舉動,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原著也有詩讚他:

“匣裡龍泉爭欲出,只因世有不平人。旁觀能辨非和是,相助安知疏與親。”

而後加入梁山,在盧俊義事件裡他孤自一人一刀,從樓上跳下要劫法場,其勇敢豪邁,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氣概,也是梁山好漢裡的翹楚。

然則,這就是拼命三郎石秀的全部嗎?一個莽撞漢子?一個俠義好人?一個道德模範?

許多《水滸》的著名評語裡,對石秀的評論經常出現一個詞:可畏。

施蟄存先生的短篇小說《石秀》,用了佛洛依德的理論來解讀他,塑造了一個心理變態的顛覆形象。作家王路不久前也發佈過一篇《石秀之惡》,表達出對石秀更強烈的厭惡。金聖嘆批本里更是多次批道:“石秀可畏,我惡其人”、“石秀可畏之極”、“石秀節節精細, 節節狠毒,我畏其人”。

就說金聖嘆的這些批註,在金本水滸裡是很罕見的現象。即使是他非常不喜歡的宋江,也只是表達出厭惡看不起的態度,未曾有像對石秀這樣畏懼。那麼,看似光明磊落的石秀,究竟可怕在哪兒呢?

令人畏懼的精細

石秀第一令人細思恐極的,就是他超乎常人的精細心思。

在路見不平相助楊雄之後,戴宗、楊林勸住石秀,邀他到店裡喝酒順便勸他入夥。這時候楊雄跑回來尋他,戴宗楊林等見人多走了。

當下楊雄又問石秀道:“卻才和足下一處飲酒的客人何處去了?”石秀道:“他兩個見節級帶人進來,只道相鬧,以此去了。”

這話一出,就不能把石秀當成魯達來看了。這句巧妙帶過的謊言,也揭開了石秀在水滸裡不同於所有好漢的形象塑造。武松、林沖也精細,但誰也不會像石秀一樣算計得那麼長遠,這在後來潘巧雲裴如海之事裡表現得淋漓盡致。

只見那婦人從樓上下來,不敢十分穿重孝,只是淡妝輕抹,便問:“叔叔,誰送物事來?”石秀道:“一個和尚,叫丈丈做幹爺的送來。”那婦人便笑道:“是師兄裴如海…………(省略),叔叔,晚間你只聽他請佛唸經,有這般好聲音。”石秀道:“原來恁地。”自肚裡已有些瞧科。

只因為女人誇讚一句唸佛好聲音,石秀就肚裡瞧科懷疑有姦情,這是一般人絕無可能產生的思路。而後石秀冷眼觀察一路在自己內心坐實潘巧雲的姦情,在潘巧雲去報恩寺之時,書中描寫石秀的心理活動是:

石秀自肚裡已知了。

不過是看見潘巧雲和和尚說笑了,石秀肚裡就知道了什麼?我們站在寫作者的上帝視角看這件事,因為知道潘巧雲通姦是實,難免發現不了石秀這番心理活動的可怕之處,然而只需轉換角度,換位至書中人物的位置,就不免覺得不寒而慄了。

石秀的精細就可怕在這裡。他算計得太遠了,太自信了。你的一舉一動,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被他窺伺出最隱秘最原始的東西來。

人性的陰陽光暗

我們再對比下武松。石秀和武松的差別在哪裡呢?武松也並不莽撞,在為兄長報仇的過程中,武松也是步步冷靜細緻,但我們看武松和石秀,是全然不同的感受。

因為石秀是理解“慾望”的,石秀是理解潘巧雲和裴如海的。不然他不可能從潘巧雲的語言和笑容裡就提煉出情慾和姦情,他看出來了,因為他自己也理解這一切。

武松則不然。武松至報仇殺死潘金蓮為止,也未曾深究和理解過潘金蓮慾望層面上問題。

武松還未曾理解人性的陰陽、光暗之分。他簡單地把人區分為好人和壞人,道德和淫婦,在潘金蓮雪天調戲之前,武松竟然不曾察覺潘金蓮的情慾。

石秀則不同,他深切地理解每個人都有陰陽兩面,陰是私心貪慾,陽是道德倫理,兩者平衡,與人無礙。他認定潘巧雲的慾望已經蓋過了道德。我們甚至可以這麼推測,如果換個角色是石秀第一眼看到潘金蓮,他一定就能察覺到潘金蓮慾望層面的不滿。

甚至在這之前,和潘公開肉鋪一事已經體現過石秀對人際關係的期望有多低:

……只見鋪店不開。卻到家裡看時,肉店砧頭也都收過了,刀杖家火亦藏過了。石秀是個精細的人,看在肚裡便省得了,自心中忖道:“常言:‘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哥哥自出外去當官,不管家事,必然嫂嫂見我做了這些衣裳,一定背後有說話。又見我兩日不回,必有人搬口弄舌,想是疑心,不做買賣。我休等他言語出來,我自先辭了回鄉去休。自古道:‘那得長遠心的人?’”石秀已把豬趕在圈裡,卻去房中換了腳手,收拾了包裹行李,細細寫了一本清帳。

這段鋪墊說明了石秀性格里對人心涼薄的預判看法。肉鋪關門早了,石秀就推斷出嫂子在背後說閒話疑心自己。我想石秀混跡江湖這些年,恐怕是感受過太多人心不古,世態炎涼了。這極大地影響了他對人的態度和預設。

石秀之狠

如果石秀止步於殺死裴如海,直接投奔梁山,倒也算不上狠毒可畏。他最令人心生寒意的就是對潘巧雲和迎兒的報復。

在殺死裴如海後,石秀這樣對楊雄說:

石秀道:“哥哥只依著兄弟的言語,教你做個好男子。”楊雄道:“賢弟,你怎地教我做個好男子?”石秀道:“此間東門外有一座翠屏山,好生僻靜。哥哥到明日,只說道,我多時不曾燒香,我今來和大嫂同去,把那婦人賺將出來,就帶了迎兒同到山上。小弟先在那裡等候著,當頭對面,把這是非都對得明白了,哥哥那時寫與一紙休書,棄了這婦人,卻不是上著?”

明明是說了一紙休書,然而實際上在翠屏山上,石秀是如何挑唆楊雄的呢?注意加黑處:

石秀“颼”地掣出腰刀,便與楊雄說道:“此事只問迎兒,便知端的。”

迎兒說罷,石秀便道:“哥哥得知麼?這般言語,須不是兄弟教他如此說。請哥哥卻問嫂嫂備細緣由。”楊雄揪過那婦人來,喝道:“賊賤人!丫頭已都招了,便你一些兒休賴,再把實情對我說了,饒了這賤人一條性命。”那婦人說道:“我的不是了。你看我舊日夫妻之面,饒恕了我這一遍。”石秀道:“哥哥含糊不得,須要問嫂嫂一個明白備細緣由。”

石秀也把迎兒的首飾都去了,遞過刀來說道:“哥哥,這個小賤人,留他做甚麼?一發斬草除根。”

那婦人在樹上叫道:“叔叔勸一勸。”石秀道:“嫂嫂,哥哥自來伏侍你。”

石秀在翠屏山上無絲毫讓楊雄休妻,饒恕潘巧雲性命的意思。甚至到了最後潘巧雲求饒時,石秀說的:嫂嫂,哥哥自來伏侍你,竟是一句帶著玩笑語氣的嘲諷之語!

石秀之狠,報復心之重,在這座翠屏山上揭示得徹徹底底。

那個路見不平的好漢,跳樓從天而降劫法場的勇者是石秀。

這個在翠屏山上面帶寒笑,血腥報復的也是石秀。

這就是拼命三郎石秀的光與暗。

歡迎關注-你的朋友夜航船,和你共同在文史的海洋裡流淌


那般良夜


因為楊雄的老婆(潘巧雲)太風騷了,而且太美、太豐滿了。

按書中所寫,這個地痞出身的拼命三郎就沒見過這麼美的女人。

(石秀住楊雄家的原因按下不表,書中自有詳細)

有一次,潘巧雲一掀門簾走出了內室,石秀看見後,眼冒慾火,哈喇子頓時淌了下來,但見潘巧雲:

黑鬒鬒鬢兒,細彎彎眉兒,光溜溜眼兒,香噴噴口兒,直隆隆鼻兒,紅乳乳 腮兒,粉瑩瑩臉兒,輕嫋嫋身兒,玉纖纖手兒,一捻捻腰兒,軟膿膿肚兒鞥部長,翹尖尖腳兒,花簇簇鞋兒,肉奶奶胸兒,白生生腿兒。更有一件窄湫湫、緊皺皺、紅鮮鮮、黑稠稠,正不知是甚麼東西……摘自巜水滸傳》(這段已被正版刪除)。

經此撞懷後,石秀便暗戀上了潘巧雲,並揹著楊雄,她走到哪,他都偷偷尾隨偷窺。

不巧,這一尾隨竟被他發現了一個驚天秘密,原來潘巧雲在與一個和尚私通,而且苟且之事被他“全程目睹”,火撩撩的心再也不能放下。

過了一天,正巧揚雄不在家,他就在潘巧雲面前開撩,卻又不敢放開手腳(書中暗表,可能裝一下正人君子,等著潘巧雲主動勾引),這一切被潘巧雲看在眼裡,正欲萌動,石秀又害怕了(可能吧)躲躲閃閃。正當口,楊雄回來了。心虛的石秀不自然的離去後,潘巧雲氣得便下了舌,說石秀怎麼怎麼著欲對她心懷不軌。楊雄聽後很生氣,便將石秀起出了家門。

沒想到石秀離開楊雄家後,心理開始極度扭曲,想著她與那和尚苟且的場景,再想著楊雄與她那種嘻耍,羨慕嫉妒恨由心而生。本來惡毒心起,卻為了澄清自己,競把事捅給了楊雄。並以和尚為餌,將潘巧雲騙至山上殘忍殺掉。

楊雄深知石秀的心理,把潘巧雲屍身的衣服當著石秀面剝去(這段正版也刪除了),並一起給肢解了,然後一人“悻悻”掛著淚花離去,很久不待見石秀。

徵方臘時,石秀死狀最慘,身中數箭後又被大石頭砸成肉泥,楊雄死的也慘,身體被砍得七零八落。

以上所述,這事兒本來跟石秀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他管得過火的原因看似兄弟之情,其實是看不得楊雄的福份,所以,他這是變態。施公把他寫成那種死法,就說明了一切。


驍勇34


石秀是一個狗攬八堆屎的無賴形象,楊雄遭遇石秀,也算倒了八輩子黴了,可以說石秀直接讓楊雄家破人亡,沒有石秀的出現,楊雄依然家和萬事興。

楊雄怎麼著也是吃官飯的公務員,相當於現在的公安局長,在當地也算有頭有臉的人物,曰子紅紅火火.,因感謝石秀的相助,收留了這個四處漂泊的小混混,又給開了店作生意,此時的石秀有飯吃,有錢賺,比以前日子好過多了,本應該安於本份,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然而這個不知道輕重的傢伙,真把自己沒當外人,直接干涉人家家事,人家老婆偷不偷人,都不是你應操的心,就憑楊雄官場的職位,應該是非常聰穎敏感,不會對老婆紅杏出牆木訥到這種程度,潘巧雲與裴如海的姦情,並非一日之事,在石秀來之前已經存在了。在說有家人家丁,鄰人族人都會傳遞信息給他的,確切的說,楊雄對老婆的偷人,心知肚明,只是這張紙沒有被捅破,石秀的告密讓楊雄顏面無存,羞憤之極,巧借老婆誣陷石秀無禮之言,將石秀趕出家門,.息事寧人。

而此時的石秀應該自知自明的消失掉,但這傢伙隱藏數日,將姦夫殺死在楊宅後門,將這個秘密公佈於天下,讓楊雄無地自容,無法混跡官場,無顏面對鄉鄰,接著石秀又劫持潘巧雲上山,當面逼問姦情,讓楊雄痛下殺手,而此時的楊雄仍然心存戀念,讓潘巧雲悔過自新。若非潘巧雲求死用話激怒楊雄,楊雄不會殺死老婆的。

從潘巧雲的話,”跟你作三年夫妻,不如跟和尚作三天夫妻”。上分析,楊雄身患性無能生理病,有夫妻之名,無夫妻之實。潘巧雲殉情而亡。

而石秀一步步把楊雄逼迫到家破人亡的地步,不僅毀了家,丟了官,成了被通緝亡命天涯逃犯。真夠慘的。

真是交友不慎呵!





厚土高天識君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涉及感情戲的不多,除了宋江,盧俊義,就是楊雄了。三人的婦人,都出了軌,宋江稍微特別,戴了綠帽子之後,選擇了自我安慰,認為非明媒正娶,隨她去吧。盧俊義屬於大意,被自己的管家給綠了,家產女人都歸了李固,從大獄被救出後,回家手刃了仇人。楊雄有些自身問題,估計是生理方面的,無法滿足巧雲,使其長期壓抑,當遇到和尚裴如海時,乾柴烈火,得到從沒有過的滿足,覺得此生無憾了,這一猜測,從楊雄拷問翠雲,即將殺之之前,巧雲聲嘶力竭喊出與裴兄一夜,勝汝十年,此生無憾可以得到證實。



回到正題,石秀為何揪住巧雲不放,原因很多,公認的應該是:這體現了梁山好漢重兄弟情的主線。但這裡,我想從另一個角度去分析。

石秀大街上打抱不平,幫了楊雄,自己又沒有合適安身之所,從而進了楊雄的家。楊雄確實把石秀當成了兄弟,發揮他的特長,讓其掌管肉鋪買賣,不顧男女授受不親之古訓,讓石秀能夠隨時接觸到自己的夫人。這一點和武松進入大哥家情節上有類似的地方,結果不同,武松義薄雲天,堅決搬出大哥家,並對武大郎巧妙提醒,石秀是否被楊雄夫人撩撥過,我感覺是肯定的,不然石秀怎麼會這麼快就發現巧雲的破綻?石秀估計也是拒絕的,但未必很徹底,不能明著看,只能暗中欣賞巧雲了。巧雲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過程,石秀絕給不了,潘巧雲只好轉向了,趕上了好色和尚裴如海,放縱中迷失了自我,既沒有顧及楊雄的面子,也忘卻了石秀的感受,不遭到石秀的報復很難從情理上說得過去!



石秀是心細如麻的小人,做事講究“穩準狠”,不急不躁的找證據,準確判斷巧雲偷情各項細節,甚至採用跟蹤,蹲點等刑偵手段,或應被稱為現代狗仔隊的鼻祖,一切就緒後,開始行動,殺裴如海,向楊雄告密,為楊雄策劃行動方案,逃跑路線圖等!楊雄也許未必想殺了巧雲,畢竟自己有工作,有地位,有錢,另外也考慮到畢竟夫妻一場,但石秀為了洩憤,堅決慫恿楊雄下手,最後沒辦法,斬殺了巧雲,分屍處理。

這一切被石阡看到,一番周折後,三人共同上了梁山。因三人的事蹟被其他好漢知曉,大家深為不齒,在梁山,石秀,楊雄,時遷混的並不如意!

歡迎留言評論,喜歡我的觀點敬請互關,不食言!


家常理短708


比較楊雄、石秀、潘巧玉、裴如海;武植、武松、潘金蓮、西門慶。

這兩件淫婦被殺事件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在評論員金聖嘆的眼裡,石秀不如武松。有三點原因:

(一)武松殺嫂是迫不得已,當時武大郎已經被三個賊子迫害而死,武松先去報官被搪塞回去,這才起了殺心,這是一起報仇雪恨的事件;石秀和楊雄殺潘巧玉還有小丫鬟迎兒沒有必要,首先潘巧雲沒有害楊雄,害他的情況是石秀想的,非真實發生。

(《水滸傳》影視劇石秀)

(二)潘金蓮也誣陷武松,但是武松沒有屢次澄清而是默然不語;潘巧雲誣陷石秀,石秀屢次澄清催逼,雖然人是楊雄殺的,但是這起事件,石秀是頭,楊雄是手。

(三)武松為人處世雖然精細,但是闊達;石秀精細,但是偏狹。

我再補充一條武松和石秀不同的地方,那就是行兇,供參考,優劣自辨。記得武松鴛鴦樓殺了人之後寫的什麼嗎?“殺人者,打虎武松也!”,而之前第一次殺人則直接自首了;石秀在殺裴如海和那個報信的頭陀時,偽裝了現場,讓本地官認為此二人是互相傷害,二次結果潘巧雲時則直接想好了梁山泊這條退路。

(《水滸傳》潘巧雲和裴如海)

不過我看施耐庵對於潘巧雲和裴如海的厭惡要超過潘金蓮和西門慶,在原著中,對潘巧雲的稱呼是一口一個淫婦,對裴如海則是一口一個賊禿。潘巧雲是二婚,在第一任丈夫亡故左右的時間,就和海和尚結識了,後來才和楊雄結的婚。潘巧雲在丈夫那祭奠前夫,這是非常荒唐的事,而由於裴如海的特殊身份,施耐庵更厭惡之。

(《水滸傳》潘巧雲和楊雄)

不過我覺得石秀精細除了性格原因還有就是他的哥哥不是親哥哥,所以務必要說清楚。石秀的確是個愛管閒事的,結拜楊雄為兄後有了穩定的職業,也處處為楊雄考慮,綱常混亂石秀看不慣,又想報恩,所以就忍不了潘巧雲。

還有一條剛才也提到,石秀是為了自己辯白,他不能允許別人的汙衊。潘巧雲誣陷石秀,楊雄間接給他趕了出去,二人相互沒見面,只是互相留一個面子。石秀暗地調查,才有了殺害裴如海和楊雄殺妻的事件。

但是誰能知道潘巧雲日後會不會萌生殺死楊雄的心呢?


泊圖泊途


雖然石秀自稱“拼命三郎”,但是他可不是什麼好鳥。

他這個人自私、忘義,嫉妒心還強,不要被他表面所迷惑,他很有可能原來就是“採花淫賊”。

我們看一下石秀和楊雄的相遇。

楊雄是個衙役,當街和軍頭起了衝突,戴宗在一旁都不敢出聲。這石秀居然挺身而出,幫楊雄解了圍。然後被楊雄帶回家中,拜把子結為兄弟。

這一點很可疑,要知道一般人是不敢和官府、軍隊的人,發生衝突的。

那“鎮關西”雄霸一方,見著魯智深,還不是照樣讓剁肉餡就剁肉餡,讓切臊子就切臊子。

還不是因為魯智深是軍嗎,一般人惹不起。要不“鎮關西”能忍那麼久,一開始就提刀上了。

再說那潘巧雲花容月貌,雖是“二嫁”之身,但是漂亮就夠啦,這就足夠讓楊雄心愛不已。

這石秀一定是提前就知道潘巧雲的美貌,這才故意“搭訕"楊雄,和他攀交情,其實是為了潘巧雲而來。

來到楊雄家,見著了心想的”小云雲“,石秀的心中那個癢啊。

可是這楊雄是個直漢子,一心想和石秀切磋武藝。石秀心中暗罵,切磋個屁啊,咱睡覺成嗎?

正愁無處下手之時,好巧不巧,正好讓石秀撞見潘巧雲和和尚勾搭。

石秀心中哪個樂啊,和尚用的,我也用得。

於是當夜就去潘巧雲“苟合”,不料被潘巧雲拒絕。於是才有了石秀大罵潘巧雲那一段,這完全是石秀偷吃不著之後的羞憤之言。

既然吃不著,那就讓誰也吃不成。這是每個嫉妒心旺盛的人,心中最想說的那句話。

石秀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他將潘巧雲和僧人勾搭的事情告訴了楊雄,並極力勸說楊雄殺死潘巧雲。

其實宋朝人面對“綠帽子”問題,也不是非要殺人不可。宋江面對閻婆惜的“偷人”,也不過是憤怒離開而已。

而且當時的法律是有對“不忠”的懲戒的,完全不用這麼極端。

可是石秀偏偏讓楊雄殺人,可見心胸之狹窄。還有石秀為什麼不對潘巧雲動強,可能他下半身有暗疾,很有可能是以前“採花”失手留下的。

尤其是他接近楊雄那一段,表現的就是個老手,由此可以推斷石秀以前就是“採花大盜”。

到這,我們漸漸明白,石秀根本就不是多管閒事,而是“吃不著葡萄,就說葡萄酸”,得不到就要毀去的危險人物。


老蟲


問石秀為什麼盯上潘巧雲的姦情前。要問問潘巧云為什麼要先去召惹石秀。潘和海和尚兩人有奸,嫌石秀礙事於是象楊雄汙告石秀非理。把石秀趕了出來。要知道石秀不只是楊雄的朋友,他同時還是楊雄的員工。石秀原是個浪客,在楊雄和人打鬥時出手幫了楊雄,楊雄感恩生錢給他開了個肉鋪,掙的錢兩人分。而且楊雄並不太過問肉鋪的經營。這等於石秀掙的錢自己說了算。

放在今天,一個打工仔救了一個老闆,一步登天變成了店長。老闆還對他十分信任。這不就是傳說中的人生顛峰嗎?可正在這時,老闆娘為了偷和尚,把自己趕了出來,自已努力的一切一夜歸零,不歸零還要糟,如果說不清楚,自己的名聲毀了。今後如何立足?還有誰會信任自己。

所以,石秀這樣作,我認為是基於三點:1,報復。2,保護名譽。3,保楊雄的恩。

潘巧雲的問題是,她太小看石秀了。在她看來一的一個打工的外來者,能幹什麼?可她忘了,正是對方一無所有,幹起事來才無所顧及。擋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小馬公


面對好兄弟頭上的一片大草原,到底該管不該管呢?放在現實社會中,想必大部分人都不會多管閒事,但是在《水滸傳》中,石秀這閒事管的不算過火,原因有二

01.謀害親夫多起於偷情

自古以來偷情的都是瞞著丈夫,這個偷字,就是掩人耳目。不過長此以往,總會覺得自己的丈夫礙眼,如若在得到姦夫甜言蜜語的哄騙,偷情女子很容易就會聽從指揮,謀害親夫。潘巧雲的本家潘金蓮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

楊雄在翠屏山殺死潘巧雲的時候也曾說過:“久後必然被你害了性命。不如我今日先下手為強。”

楊雄有這種想法也是難免,只因為潘巧雲之前已經死過一任丈夫,這前任究竟怎麼死的也說不明白,惡意揣測下難保不是被潘巧雲謀害的,因此楊雄也是暗暗後怕。

02.潘巧雲偷情明目張膽

石秀初始覺得潘巧雲與和尚眉來眼去,只是心中暗自生疑,起了提防之心。後續在看到兩人在法事上肆意嬉笑、拉拉扯扯,全然不把石秀放在眼裡,忍了一肚子氣的石秀覺得這事非得管到底不可。

再後來潘巧雲與和尚兩人更是明目張膽的登堂入室,還在外面放了一個頭陀打更報信,抓住實證的石秀決定把事情告訴楊雄,好讓楊雄有個防備。誰知楊雄酒後醉話,讓潘巧雲得知,更是反咬一口石秀調戲於她,石秀被楊雄趕出家門。

石秀離了楊家後,心中卻不惱怒,只是擔心楊雄。書中交代:“楊雄與我結義,我若不明白得此事,枉送了他的性命。”之後石秀便蹲守楊府,伺機殺害了偷情的和尚與報信的頭陀。

得知此事的楊雄也知道錯怪了石秀,之後在石秀的安排下,在翠屏山得知了真相,最後親手結果了潘巧雲主僕二人的性命。

很多人說是石秀攛掇楊雄殺妻,其實不然

第一、楊雄得知錯怪石秀後,曾與石秀有言,要殺害潘巧雲,出口惡氣。反被石秀勸住,只是讓楊雄查明真相後休了潘巧雲。

第二、翠屏山時,楊雄得到潘巧雲主僕的口供後,親手把潘巧雲綁住,並且對石秀道:“兄弟把刀來,我自動手。”

第三、楊雄殺妻也是為了給石秀賠罪,因為楊雄聽信了潘巧雲的話,誤會了石秀,所以在殺妻時候說道:“一者壞了我兄弟情分,二乃久後必然被你害了性命。”


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這是《水滸傳》裡的主旋律;在兄弟情比天大的水滸世界裡,石秀這麼做確是算不上管閒事過火。

不過現實世界中,遇到這些事情,還是睜隻眼閉隻眼吧,畢竟現實不同於水滸,不要最後做不成好人,反倒落得埋怨。



三點文墨


石秀的這個閒事兒,管的倒是沒錯,然而卻是非常過火的。

先說石秀和楊雄的關係,不過是萍水相逢,然後石秀幫助楊雄打敗了惹事兒的軍漢,由此兩人結拜為弟兄而已,並不是結識很久。

石秀之所以能夠在楊雄的家裡長久的住下去,還得多虧了楊雄的岳父潘公。

潘公聽說石秀以前做過屠戶,而自己以前也是以此為生的,只是因為如今自己老了,做不動這樣的買賣,才停的手,而且,潘公也喜歡石秀的“英雄長大”,以後會是自己女婿的好幫手,所以就為石秀新立了一個屠宰作坊,還給他安排了住處,這樣,石秀才得以常住在楊雄的家裡。



退一步講,如果不是潘公的成全,楊雄每日裡在衙門裡值班,石秀還能夠在楊雄的家裡獨自一人,長期的白吃白住嗎?

石秀是個精細人,不久就發現了楊雄的老婆潘巧雲出軌了。他曾經向楊雄控訴過這件事,並且還為楊雄定下了捉拿姦夫的計策,只是楊雄這人有點兒沉不住氣,喝多酒後,把自己的懷疑透露給了潘巧雲,最後反被她告了石秀的黑狀。

楊雄的智商低,就體現在這個時候了,他居然相信了潘巧雲的話,暗地裡給石秀下了逐客令。



石秀自然是個明白人,立即就收拾好了自己的包裹告辭了。按理說,作為一般的朋友,石秀的善意提醒,已經是做到了仁至義盡,其他的,是人家楊雄兩口子之間的事情了,自己是沒有必要非得在中間硬插一槓子的了。

再說了,石秀和楊雄之間的兄弟之情,看來也不是多牢固的。你看潘金蓮就曾經在武大那兒告過武松的黑狀,武大信了嗎?沒有吧!

雖然說一個是親兄弟,一個是結義兄弟,可是關係的遠近,也決定著幫這種忙的程度的深淺啊!

然而石秀沒有考慮這一點,自己住到了客店裡,找機會把姦夫斐如海和那個報信的頭陀都殺死了,還製造了他們自相殘殺的假象,這樣的話,在衙門裡工作的楊雄就全都明白了。

楊雄去大街上找石秀,可石秀卻是在楊雄的後面喊住的他,由此可見,石秀也在尋找楊雄。

石秀進一步為楊雄設計了計謀,把潘巧雲和侍女迎兒賺到了翠屏山上,在石秀的步步誘導之下,楊雄殘忍地殺死了潘巧雲和迎兒。

潘巧雲在臨死前,還曾經天真的向石秀求救:“叔叔,勸一勸!”然而石秀卻回答她說:“嫂嫂,不是我。”

試想一下,如果石秀在殺了姦夫斐如海之後停手的話,以楊雄的脾氣性格,大不了一紙休書休了潘巧雲,也不至於到最後自己落得手中有了人命官司,不但丟掉了工作,而且還得後半生做了刀頭舔血的強梁。

或者,不知道石秀在誘導楊雄殺死潘巧雲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潘公對他的知遇之恩,潘公可是隻有潘巧雲這一個女兒啊,有必要一定要殺死她嗎?

所以說,石秀為楊雄幫的這個忙,是非常過火的。


煙雨江南話紅樓


獅子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看石秀的名字就可以知道,石秀的綽號叫拼命三郎。

石秀之所以有拼命三郎這個名字,就是因為看不慣不平事,說白了就是愛管閒事。石秀遇到陌生人還要幫助一下,更何況這是自己的結義兄弟。


我們都知道,石秀的社會地位其實挺低的。在認識楊雄之前,他只是一個以賣柴為生的下層人物。因為看到楊雄受到無賴的欺負,所以出手相助。

楊雄覺得石秀是一個非常講義氣的人,跟自己很投脾氣。所以兩個人就結拜成了異姓兄弟,而且還讓石秀跟自己回家。

因為石秀之前是殺豬的屠戶,正好楊雄的岳父也是屠戶。所以楊雄他們就商量一起開一個肉鋪,石秀跟楊雄的岳父一起幹。

這樣一來石秀有一個無家可歸的人變成了一個小老闆,石秀是一個普通人,楊雄作為一個公職人員,能夠這麼看得起自己,所以石秀對楊雄非常感激。



我們從石秀跟楊雄的相識經歷可以明白,當石秀髮現潘巧雲跟和尚有姦情的時候,石秀肯定是不能容忍的。石秀對陌生人都能仗義相助,自己的兄弟戴了綠帽子,肯定不能坐視不管。

所以於公於私,石秀都要幫楊雄看住自己的嫂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