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讀《皮囊》有感

人們顛沛流離的心酸和身體之外的皮囊、殘忍的病痛,出乎意料的死亡,夢想破碎的絕望……這卻是現實!


《皮囊》是一本好書。作者蔡崇達通過成長的痕跡串起一個個故事,對自己小時候的追憶與後來工作中的九年發生遇見、別離和反思,毫不掩飾地寫下了他要告訴人們的話語,以及追尋皮囊之下的靈魂。

蔡崇達正少年時代,經濟來源的短缺導致貧窮,十一歲那個年紀已經在思考人生的方向,總想有一天能夠改變家庭的困境和自己的命運。

讀《皮囊》有感


改變命運,我們要竭力反省和調整自己,做真誠的人,求真,求實,求力度,去華而不實的東西,去浮囂的東西。與此同時,在我們青少年時代,一定要緊密注意身邊的朋友 與一個優秀、上進的同齡人在一起會受到親密影響,甚至勝過父母的說教。它好比是你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鹽,增加你骨骼的鈣質成分,也保證了你血液的純度。因此,有幾個像李大人這樣的朋友,是幸運的,也是值得珍惜的。他聰明而不過分自負,有膽略而不莽撞衝動,傲氣而能厚道待人。


人活著要做個有皮囊的高尚人,沒有皮囊也要留下令人尊敬的靈魂。


九年的時間:工作狂好友陳剛因心臟病突然猝死,追夢者文展自殺,阿太、父親紛紛離去……

阿太曾說:“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

阿太幾次把舅公扔進水裡,逼著他學會游泳。還將一隻沒有割中動脈的雞摔死。她說:別讓這肉體再折騰它的靈魂。阿太堅硬的像塊石頭。

讀《皮囊》有感


纏過小腳的阿太九十二歲還攀到屋頂要補一個窟窿,一不小心摔了下來,躺在家裡動不了,兩週以後她倔強地想落地走路,然而沒走幾步又摔倒了。後來,阿太終究因為歲數大了,一天不如一天直到死亡。

死前阿太還丟下一句話——死不就是腳一蹬的事情嘛,要是誠心想念我,我自然會去看你。因為從此以後,我已經沒有皮囊這個包袱,來去方便多了。阿太她愛自己的生命,但並不怕死的精神是蔡崇達一輩子尊貴的遺產。

母親為了家庭默默埋頭苦幹。拼命地平復內心的波瀾。父親生病後,母親實在熬不過選擇去死。她將面前擺了一碗瘦肉人參湯,這是她最喜歡吃的湯。可是這一次機敏的兒子發現這碗湯與平常濃稠得不一樣,他猜出了大概,那是一碗放了老鼠藥的湯,並走上前去把湯端走倒進下水道里。母親嚎啕大哭:“我還是不甘心,好不容易都到了這一步了,就這麼放棄,太丟人了。”那一晚,深藏於母親和我(蔡崇達)心裡的共同秘密被揭開了:父親得病和家庭困難想一死了之的念頭在纏繞著母親。

讀《皮囊》有感


父親得病、在病痛中掙扎,家庭的癱瘓令一個歷盡滄桑的少年一夜長大,困境使蔡崇達過早的成熟。他想早點走出去改變家庭的困境,或者寫一本暢銷書,或者拼命工作賺錢帶父親去美國治病……


阿太、母親讓我想起馬爾克斯筆下的老祖母——烏爾蘇拉。原本很務實、很有上進心的布恩迪亞婚後很快就變了,變得異想天開,不務正業。烏爾蘇拉看著嗷嗷待哺的孩子,她只能用自己瘦弱的臂膀撐起這個家。所有的母親幾乎都是這樣吧。


文展讓我想起了布恩迪亞——精明而勤勞的烏爾蘇拉還學會了商業貿易,把生意做得欣欣向榮。把家裡添置了鋼琴、維也納傢俱、水晶玻璃器皿……家就像宮殿一般富麗堂皇。而這邊布恩迪亞整天想入非非,夜不成寐,食不下咽,最終精神崩潰……


流淚、流血、結痂、留下疤痕,然後依然敏感著,讓每一次疼痛和跳動都如同初心;一顆活著、醒著、亮著的心無法拒絕皮囊,皮囊標誌著生命的限度,生活的限度,生命和生活之所以值得過,也許就因為它有限度,它等待著、召喚著人的掙扎、憤怒、鬥爭、意志、慾望和夢想……

讀《皮囊》有感


我們憧憬人生前景,是金色的,是燦爛輝煌的,但人力畢竟不敵天命,終究逃不過未來命運的兇險,這是我們無法估計的。


文中文展屬於早熟的,成績也好,對未來也有著清晰的目標,可有些夢想必須打下紮紮實實的基礎。比如:音樂會展,你起碼要有十年以上的專業知識,以及苦練精神,而你的團隊也必須都是很精煉能幹的人;更不是隨便找一個閒人來抽熱鬧。最後屢戰屢敗,兩次失敗以後,他的毛病還在於掩耳盜鈴,不聽勸阻,一份工作還是父親託人找關係得來,最終是因思想壓抑而自殺身亡。

文中香港阿小和追逐阿小的少年們,奮不顧身追求不現實的夢想,最終難逃背離初心,改變不了命運卻迷失道路的方向。這是對幼稚、迷茫、執著致命的打擊,也是給青春懵懂期的所有少年照鏡子。往往我們缺少獨處,安靜地思考和看清自己與現實的關係,從而被格格不入的外部環境撞得頭破血流,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追夢者的失敗,提醒我們出發就要考慮結果,把握好自己的人生需要冷靜思考。透過故事我們該用一雙慧眼看人生。你是怎樣的人,眼中就有怎樣的世界和未來。

與同齡人相比較,作者是成熟穩重的。他遠離孩童間的喧囂,固守一個人中,默默地構建著自己的思想。成熟穩重,體現了一個內涵獨特的中國式文人。為了理想,他和那些夥伴漸行漸遠,他孤獨地不斷努力,不斷前行,直到理想實現。他用疼痛換取生命的價值。

張美麗一意孤行地追求愛與事業,文展執著想讓自己成為一個偉大的人,阿小的香港夢,厚朴的世界夢……以及蔡崇達自己孤獨地離開家鄉抵達遠方苦於找不到儘管終其一生,飽嘗逆流而上的阻力和痛苦,卻落得事與願違的結果。

蔡崇達用文字就是要告訴、提醒我們,也是陳大人所說得一席話:

人在年輕的時候,需要領受一些必須要的教育。比如有關人生經驗:這樣的教育一部分來自於我們命運中所遇到的朋友或長輩。因為缺失了這樣一些人生教育,我們會走彎路,或者就像文中的那些沒有管理好慾望的那幫少年,最後終生受影響。


我們生命中總能遇見像李大人那樣善良而用心的人,精神之父的形象。在文學中永遠充滿一份私密的魅力:勇敢而堅毅,智慧而果決。他像一座山,受人尊敬,可以仰望,可以給你視野的高度,也可以為與你說話毫不掩飾一針見血,給你指引方向。另一部分在於冷靜思考和觀察,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現實中沒有多少奇蹟出現。

讀《皮囊》有感


我們在人生經歷中幸福夾雜著痛苦,得到又夾雜著失去,掙扎、後悔與糾結……徘徊在理想與現實中的萬分無奈,文展,厚朴,一一如此。


《皮囊》是生命極度珍貴極度卑微脆弱的反抗寫照。作者蔡崇達把每一個人性的特點,進行細膩的描寫、解剖——通過對生命個體的審視、追憶過去、記錄現在、映照未來,以飄逸的形態引導讀者感知;審視生命的真切。讓我們思考那些生命中能夠握住的碎片和該珍惜的部分。


阿太走了,但是沒有皮囊的阿太她的靈魂終身將影響到他。愛與我們的生命是一種共存的體態。肉身是一種生命的依附,愛是生命神態的延續,愛對於生命有著貫穿全部過程的意義,愛能使我們生命有著厚度和深度;因此,愛是永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