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 “禍福無門,唯人自召”,賈迎春真的是自作自受嗎?

賈迎春是賈寶玉的堂姐,是賈府中的二小姐,或稱二姑娘。春回大地,迎春花凌寒盛開,率先宣告著春天的來臨,春意盎然,喜氣洋洋。然而,我們在這位賈家二小姐的身上,感受到的卻是徹骨的寒冷,她悲涼悽苦的命運不由得讓人為之同情落淚。賈迎春的悽苦人生與其名字的寓意完全相反,她根本就沒有迎來什麼陽光燦爛的春天。


“禍福無門,唯人自召”,賈迎春真的是自作自受嗎?

通常,人們在《紅樓夢》仕女圖上,看到迎春的畫面,多是一隻惡狼撲向迎春;或是一個美女,低頭看書,手持著《太上感應篇》書卷。這樣一位金枝玉葉、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卻被惡狼撲殺,象徵著她險惡的人生遭遇。

而她手裡拿著的那部《太上感應篇》,於她又意味著什麼呢?

(一)《太上感應篇》的啟示

《太上感應篇》是道教的經典著作之一,被譽為“古今第一善書”,旨在勸人為善,簡稱《感應篇》。“太上”指道教至尊,“感應”指善惡報應。全篇一千二百多字,主要借太上之名,闡述天人感應和因果報應的道理。由於這本善書言簡意賅,流傳廣泛,上至朝廷,下至民間,刊印傳播者眾多。後來又有人為之作注、闡釋,添補案例、故事,增加了書本的可讀性。到清代時期,《太上感應篇》與《文昌帝君陰騭文》及《關聖帝君覺世真經》合稱為道教“三聖經”。


“禍福無門,唯人自召”,賈迎春真的是自作自受嗎?

《紅樓夢》第七十三回,描寫賈迎春因為丟失了攢珠累絲金鳳首飾,屋裡媳婦丫頭吵的一塌糊塗,迎春“勸止不住,自拿了一本《太上感應篇》去看”。迎春對事關切身利益的尖銳衝突,置若罔聞,淡然處之,表明她的生存哲學已經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太上感應篇》在此時顯現,出自於作者曹雪芹的精心安排。道家宣揚的無為而治,順天應命,善惡有報,正是賈迎春抱定的人生理念。

《太上感應篇》開篇第一句即雲:“太上曰: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天地之間有司過之神,有三臺北斗神君,有三尸神,還有灶神。舉頭三尺有神明,神明無處不在,隨時隨地記錄著每個人的善惡,並且還會根據世人的所作所為,給予相應的獎懲。人算不如天算,好自為之吧。整日奔波忙碌,斤斤計較,有什麼用呢?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每天做到語善、視善、行善。如此堅持下去,必然會得到好報,甚至轉禍為福,永保平安。

曹雪芹描繪賈迎春道:“肌膚微豐,閤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膩鵝脂,溫柔沉默,觀之可親”。真的是秀外慧中、高貴典雅。而且她待人輕言細語、和藹可親,虔誠奉行著與人為善的宗教信仰。按理,這樣一位知性善良的美女應該具有完美的人生吧?答案是否定的。賈迎春的命運實在是讓人慘不忍睹。不是說好人有好報嗎?不是說“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嗎?賈迎春到底做了什麼孽,最終給自己召來了如此悲慘的結局? 

(二)她把自己修煉成為了“算盤”和“棋子”

《紅樓夢》中,迎春基本上處於“配角”的地位。她的故事,主要集中在第七十三至第七十七回。賈迎春出生在錦衣玉食之家,看似幸福風光,但她從小親身母親就去世了,父親賈赦、繼母邢夫人都不疼愛她,哥哥賈璉對她也很冷漠,她是一個缺愛、可伶的孩子。如此也養成了她懦弱、沉默的性格,她痴迷於道教的學說,希望從中尋求到心靈的慰藉。

“禍福無門,唯人自召”,賈迎春真的是自作自受嗎?

迎春的悲劇命運可以說是毫無懸念。《紅樓夢》第五回,太虛幻境“薄命司”的金陵十二釵正冊上面,畫著一匹惡狼,追撲一位美女。“金閨花柳質”的賈迎春死於中山狼孫紹祖之手,這是上天早就註定的結局。忘恩負義的中山狼,得到迎春後,一味的淫蕩,把千金小姐當作了洩慾的工具,稍不如意,就拳腳相加,直到折磨至死。這幅圖以及後面的《喜冤家》曲辭,重點描述的都是中山狼孫紹祖的荒淫無恥,對賈迎春的人生反而沒有多少正面的剖析。這就是所謂的“夫為妻綱”了,遇上什麼樣的男人就決定了古代婦女的歸宿。

賈迎春的悲劇命運還在她自己的詩句中有所流露。第二十二回,元宵節,迎春作了一首詩謎:


天運人功理不窮,有功無運也難逢。

因何鎮日紛紛亂,只為陰陽數不同。

謎底是“算盤”,賈政猜中後,心中鬱悶憂愁。他聯想到迎春的人生如同算盤,“打動亂如麻”,乃是不祥之兆。

賈府的四位小姐,曹雪芹分別用“琴棋書畫”的意象來比附她們。迎春鍾愛下棋,她的丫頭一曰繡橘,一曰司棋,取名都來自下棋。可見下棋與她的生活朝夕相伴、息息相關。迎春的人生就如同一盤充滿搏殺的棋局,步步為營,一招出錯,滿盤皆輸。

“算盤”、下棋,都是精於算計的象徵。然而,被人稱為“二木頭”的迎春不但不會算計別人,連她自己都被當成了任人擺佈的棋子。關心迎春命運的賈政,由“算盤”首先想到的是迎春的“被打亂”,可見賈府上下都清楚,這位二小姐根本就沒有什麼心計。當然,沒有心計,並不代表愚笨,迎春成為“算盤”和“棋子”,恰恰是她自己主動的選擇。她在紛亂的世事中看到了天運、人功,而有功無運、陰差陽錯乃是常態,既然如此,就讓一切順其自然、聽天由命吧。

“禍福無門,唯人自召”,賈迎春真的是自作自受嗎?

當那些媳婦丫頭們在她屋裡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迎春乾脆不聞不問,還說:“問我,我也沒什麼法子。她們的不是,自作自受,我也不能討情,我也不去苛責就是了”、“你們若說我好性兒,沒個決斷,竟有好主意可以八面周全,不使太太們生氣,任憑你們處治,我總不知道。”這就是迎春的心聲,那些亂七八糟的事,結果該怎樣就怎樣,我也懶得去搭理。

真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迎春面對一團亂麻的生活,把《太上感應篇》當作她安放心靈的一方淨土,可惜,她把《太上感應篇》給讀偏了。包括作者曹雪芹在內,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他用《太上感應篇》作道具,當成了掩蓋迎春悲慘命運的遮羞布,甚至成為他暗自取笑迎春的一種反諷。《太上感應篇》宣講的大道理在迎春身上似乎失靈了。

《太上感應篇》雖然宣揚了命由天定、善惡有報的觀點,但我們也要看到其中積德行善、改變命運的積極主張,這往往容易被人忽略。迎春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味容忍退讓,甚至漠不關心,結果是助紂為虐,遭受報應的最終受害者正是她自己。所謂“禍福無門,唯人自召”,的確是千年驗證、顛撲不破的真理。

“禍福無門,唯人自召”,賈迎春真的是自作自受嗎?

(三)對自己都不負責,何談為他人負責?

賈迎春一心向善、息事寧人,應該是大觀園裡最規規矩矩的姑娘家了,可是老天偏偏不長眼,倒黴事接踵而至,都降落到她的閨房之中,讓她陷入是非漩渦,丟盡了顏面。

第七十三回,賈母嚴查賭局,查出三個帶頭的莊家,其中就有迎春的乳母。賈母決定重處參賭人員。骰子牌全部燒燬,贓款充公散與眾人;帶頭的每人打四十大板,攆出去,永不錄用。寶釵、黛玉、探春眾姐妹懇請賈母,看在二姐姐的情面上,放過乳母。賈母沒有答應,她正要“殺雞給猴看”,剛好讓迎春的乳母給撞上了。反觀迎春此時的態度,她默不作聲,也不向賈母求情,只是覺得沒有意思而已。

迎春乳母的確是罪有應得,她竟然私自偷走了迎春的累金鳳首飾,做了賭資抵押。迎春乳母的兒媳婦王柱媳婦趕來,央求迎春向賈母討情,放她婆婆一馬。她和繡橘、司棋吵作一團。迎春仍然默不作聲,若無其事地拿起《太上感應篇》倚在床上看了起來。

緊接著,第七十四回,王夫人下令抄檢大觀園。鳳姐帶領人馬,四處翻箱倒櫃,查找淫穢物品,結果把迎春的丫鬟司棋給查了出來。司棋被關押看守,等候發落。司棋平時忠心為主,待迎春如姐妹,她乞求迎春能出面死保,赦免自己的罪過。然而,迎春還是語言遲慢,耳軟心活,不能作主。司棋絕望了,哭道:“姑娘好狠心!哄了我這兩日,如今怎麼連一句話也沒有?” 迎春流淚答道:“想這園裡的人大都要去呢。依我說,將來終有一散,不如你各人先去罷。”司棋無法,只得含淚與迎春磕頭,和眾姊妹告別。後來,可憐的司棋脾氣剛烈,不肯屈服父母安排的買賣婚姻,最終殉情而亡。

抄檢大觀園事件打破了大觀園的平靜安和,撕裂了賈府的表面繁華。賈迎春在這一系列的事件中,顯得麻木不仁,缺乏人情味,暴露出冷酷無情的一面。這顯然不是她熟讀《太上感應篇》帶來的後果。

賈迎春在是非衝突面前,明哲保身,可嘆她自私封閉,自毀前程而不自知。這兩次事故,讓迎春失去了最親近的乳母,也失去了常常為她打抱不平、親如姐妹的丫頭,就如同失去了左右二膀。在她即將被父親賈赦出賣給孫紹祖這個虎狼的關鍵時刻,竟然無人伸以援手。精明如狐狸一般的賈母,眼睜睜看著孫女掉入火炕,也一聲不吱。賈母曾經為了一個丫鬟鴛鴦,衝冠一怒,嚇得兒子賈赦知難而退,忍氣吞聲,暫且忘掉非分之想。此刻,如果有老資格的乳母求情,替迎春向賈母說說好話,或許賈母就會大發慈悲,出面阻止這段惡姻緣。

迎春的悲劇是賈府惡劣的生存環境使然,也是她自身逆來順受、怕擔責任的修為使然。“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自己種下的苦果自己吞,迎春註定是黑暗舊制度的犧牲品。

“禍福無門,唯人自召”,賈迎春真的是自作自受嗎?

(四)虎狼屯於階陛,尚談因果

那天,在迎春乳母受到懲處之後,寶釵、黛玉、寶琴、探春等姐妹相約來安慰她。走至院中,就聽見兩三個人在爭吵。探春從紗窗內一看,只見迎春倚在床上看書,若有不聞之狀。探春就笑了。隨後,迎春向大家解釋自己漠不關心、置身事外的理由,眾人聽了,都好笑起來。黛玉笑道:“真是‘虎狼屯於階陛,尚談因果’。若使二姐姐是個男人,這一家上下若許人,又如何裁治他們?”迎春笑道:“正是。多少男人尚如此,何況我哉。”。

一般認為,這是林黛玉在批評賈迎春沉溺於《太上感應篇》的因果報應說教,是非不分,太過迂腐。細想,又覺得不是。林黛玉是來勸慰迎春的,自然不會諷刺她,更何況迎春還表示了贊同。“虎狼屯於階陛,尚談因果”這句話實際上是林黛玉在嘲笑那些挑起家族內部紛爭的小人,也是她對賈府當前危急狀況下的總體評價。你們還在爭來吵去、高談闊論個什麼?不知道危機已經如狼似虎般地集於門前了嗎?這是林黛玉對身處懸崖邊的賈府的一記當頭棒喝,醒醒吧,醉生夢死的人們!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明朝走向滅亡的末世時期,大敵當前,虎狼橫行,那些手握重權的朝廷士大夫們卻還在誇誇其談,爭執於所謂的道德良知,陷於黨爭而不能自拔,最終導致了明帝國的滅亡。教訓何其慘烈!林黛玉無疑是清醒的旁觀者,她放眼賈家上下,竟找不出一個能夠重振家業、解決當前家族危機的男人。而迎春也認為,自己作為一個弱女子,不是隻有聽天由命嗎?

“禍福無門,唯人自召”,賈迎春真的是自作自受嗎?

賈迎春嫁給孫紹祖之後,如同落入虎狼之口,這個虐待狂一味好色,好賭酗酒,家中所有的媳婦丫頭將及淫遍。迎春被折磨得死去活來,她回到賈家,向王夫人哭訴:“我就不信我的命這麼不好,從小沒了娘,幸而在嬸子這裡過了幾年心靜日子,如今又是這樣的結果!”她不甘心,她要控訴,然而“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她哪裡還有什麼可以依靠的孃家?迎春一邊說,一邊哭得嗚嗚咽咽,王夫人及並眾姊妹無不落淚。真應了那句“千紅同窟(哭),萬豔同悲”的讖語。迎春的悽慘下場,預示著賈氏家族離敗亡的末日已經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