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震撼清廷的滑縣李文成起義(三)

震撼清廷的滑縣李文成起義(三)

在起義軍取得勝利的歡呼聲中,李文成自稱“大明天順李真主”,以牛亮臣為軍師,宋元成為元帥,起義軍打開倉庫,沒收官吏豪紳的財產分給貧苦農民。並且積極擴大起義隊伍。李文成在大好形勢下“分眾守城,聯絡各處,據守要塞”,並乘勝進軍,佔領滑縣重鎮道口。進圍浚縣,準備西進北上。與此同時,山東、北京等地的天理教也紛紛舉行起義。特別是林清指揮京畿附近的起義軍直搗清朝皇帝居住的老巢——紫禁城。

按原定計劃北京起義是要等到滑縣援軍到達後再行動的。但因滑縣各地天理教被迫提前起義,受到清軍圍攻,無法派兵北上。林清不知道滑縣被迫提前起義,仍按原決定,於嘉慶十八年九月十五日,派200餘人分兩路進攻紫禁城,起義者以“白帕其首為號”③,攻入清廷皇宮,時嘉慶帝正在熱河圍獵,宮內驚惶萬狀,臨時由他八子寧(即後來的道光帝)調火器營入宮班擊,起義軍與清兵在隆宗門前展開激戰,以至現在隆宗門匾額上,還保存著一支當年起義軍射向清朝統治者的箭頭。但終因力寡勢孤而失敗,林清也在京郊黃村被捕遇害。

攻打皇宮的起義雖然沒有成功,卻使清廷大為震驚,嘉慶皇帝哀嘆說:“從來未有事,竟出大清朝”,派那彥成、楊遇春為正副欽差大臣,並急忙從河北、山東等地調精銳兵馬,日夜兼程馳赴河南,妄圖將起義軍一口吞掉。

由於清軍從四面八方向滑縣一帶撲來,起義軍停止了對浚縣城的攻打,把主要兵力集中在滑縣城和道口鎮一帶,準備同敵人展開新的鬥爭。十月二十七日晨,那彥成分兵七路向道口鎮進攻,天理教主要首領徐安國率領起義軍2萬人英勇迎戰,激戰兩天一夜,擊潰了清軍多次進攻,但由於援軍被阻,傷亡過大,徐安國只得率領餘部突團撒退到滑縣城裡。

道口鎮的失陷,使起義軍的大本營滑縣失去了屏障,直接暴露在清軍的攻擊之下。清軍攻陷道口鎮之後,立即將滑縣包圍,妄圖使起義軍“抓城致斃”,整個局勢對起義軍極為不利。在這危急時刻,十月初一李文成決定立即改變戰略方針,扭轉被動局面。由牛亮臣等堅守滑縣城等待援軍,他與另一首領劉國明率1000多起義軍,挺進太行山區,聯合山西、河北的天理教擴大軍事力量,再回頭接應滑縣,合力粉碎清軍的圍剿。

等經過河南的長垣、封丘、延津、陽武、新鄉、獲嘉向太行山區進發,沿途群眾踴躍投奔起義軍,這支隊伍到達輝縣境內已發展到4000多人,後因在清軍的追擊堵截下,被迫晝夜奔馳,佔據了輝縣西北60裡侯兆川的險要據點司寨,但由於缺乏戰鬥經驗,在司寨北邊的白虎崗中了清總兵楊芳的埋伏,3000多名起義軍除少部分突出重圍退回司寨外,絕大部分都在同敵人搏鬥中犧牲。

白虎崗血戰一結束,清軍軍就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向司寨發起猛攻,寨內800多名起義軍在李文成的親自指揮下,頑強拒守。清軍用火攻等毒辣手段打敗起義軍,攻破司寨,劉國勝壯烈犧牲。李文成和李克俊等50多名起義壯士,據守碉樓,在力盡援絕的最後時刻,毅然下令舉火自焚,起義軍800多人全部殉難。

在滑縣,自李文成走後,他的妻子張氏和牛亮臣率2萬義軍堅守縣城90天。清軍攻下司寨後,又集中兵力把滑縣天理教的外圍據點逐個擊破,同時加緊圍攻滑縣縣城,並嚴密封鎖山東、直隸等地天理教援軍的道路。清軍最後於十二月十日用掘地道實火藥崩城的辦法把城攻破,起義軍同清軍進行了英勇的巷戰。文成之妻張氏在城陷時,從容鎮定,毫無懼色,部眾勸她化裝成難民逃走,張氏卻厲聲說:“城亡與亡,不死者非英雄”,然後她“揮雙刀死鬥”,“擊殺數十人,乃闔門自縊”。小女硬姑娘(月香)年僅12歲,也抽刀自刎。

經過三天的浴血奮戰,滑縣於十二月十二日中午陷入敵手。城內2萬多名起義軍也全部壯烈犧牲。牛亮臣等負傷被俘,被送到北京,英勇就義。堅持了93天的天理教農民起義被沒在血泊之中。

以李文成、林清等人領導的天理教農民起義雖然失敗了,但至今,在滑縣還流傳著:“李文成,真英勇,殺貪官,救百姓”的歌謠。他們的業績將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永放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