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透析消費金融機構如何更“普惠”

讓金融有溫度,讓普惠看得見……

在中國,普惠金融重新開啟了一輪新的發展歷程。從2013年國家正式提出發展普惠金融的概念,到2016年《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確立發展普惠金融的國家戰略級規劃,中國的普惠金融發展越來越務實。

一方面,近兩年國內金融機構的普惠金融業務出現了爆發式增長。放眼當前的普惠金融市場格局,包括商業銀行、持牌消金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科技公司是普惠金融賽道上的絕對主力。另一方面,在國內消費升級大背景下,消費金融服務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日漸成為踐行普惠金融的不可或缺一部分。

消費金融機構在實現普惠金融價值方面有著自己的優勢,憑藉自身資金額度小、期限短的等服務特點,切入傳統銀行業務覆蓋不到、普羅大眾急需的小微金融服務,發揮著普惠的作用。經歷了行業調整期的消費金融機構,也在中國普惠金融的發展大潮中開始新的征程。

作者 / 翹楚

透析消費金融機構如何更“普惠”

消費金融中的“輕模式”

在踐行普惠金融方面,目前市面上的金融機構有很多,包括傳統銀行、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公司等新型機構。

與傳統銀行、互聯網金融公司踐行普惠金融不同,持牌消費金融機構融正在滲透到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通過平臺將社會的閒散資金輸送給有需求的個人以及小微企業,消費金融的興起為整個金融市場都帶來了新的活力。

在持牌的消費金融機構細分領域,主要以捷信消費金融深耕線下,重資產的貸款模式,蘇寧消費金融為代表的“線上+線下”O2O消費金融模式,以及招聯消費金融為代表,自2015年成立後,主打純線上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從各家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的發展歷史來看,消費金融機構在線下模式和線上模式之間做了很多探索。目前除了幾家公司以線下業務為主之外,招聯消費金融這種行業首創的純線上銷售模式,不需要人員堆積,輕量化的運營的模式,“性價比”更高。這也成為了大部分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模仿的對象,選擇了線上為主的業務模式。而且玩法頗多。比如,自建場景、微信入口之外,還可以與各個場景方合作等,嵌入金融業務。

由於普惠金融具有風險高、成本高、收益低的特點,踐行普惠金融,需要有實實在在的資金和技術做支撐,以平衡服務成本、服務效率與服務質量之間的關係。

那麼,如何衡量消費金融機構在普惠金融方面真正的服務能力?

比如在教育等場景消費中,傳統銀行機構認為這個業務市場小利潤薄,因此往往有意無意地忽視,而消費金融機構的產品通常採用無抵押、無擔保的信用申請方式,網上流程簡潔,審批快捷,客戶體驗好。但消費金融機構同樣需要承擔高企的資金成本,只有行業龍頭公司,有實力將貸款息費標準做得比銀行信用卡分期更實惠。

拿招聯消費金融與仁和會計教育的合作舉例,假設以12期還款來計算:每期期費率0.65%,綜合年化利率僅為14.4%,年化費率明顯低於銀行18%的水平。

其實,以招聯消費金融為代表的消費金融機構,能做到資金成本的更加“普惠”的背後,得益於其選擇了輕資產的純線上模式。在前端,一方面,招聯消費金融將各個業務受理點全面線上化,另一方面則將產品和服務嵌入購物、旅遊等消費場景;後臺則通過自建核心系統完成客戶信息分揀、信用報告解析、風險定價、信用合同審核、貸款審查與貸後監測全流程管理。

從結果來看,這個選擇成為了招聯消費金融邁入消費金融公司頭部公司的關鍵一步。截至2019年三季報,招聯消費金融實現總營業收入75.3億元,淨利潤10.87億元。對於消費金融機構如何做到更加“惠”及更多人,中國政法大學互聯網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長李愛君認為,作為企業追求利潤的同時,不忘承擔社會責任。同時要降成本,通過技術和管理來降,通過提升風控水平減少壞賬。

當普惠“遇見”金融科技力

普惠金融的推進中也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的亂象。在消費者印象中,“互聯網金融機構出了不良怎麼辦?暴力催收”。這是近年來消費金融備受輿論指責的焦點。但逾期暴力催收事件的真相,往往難以在第一時間搞清,也會讓一些合規經營的機構躺槍。

近期在一次金融峰會上,一位大型金融機構的高管還訴苦:“正常的催收和貸後管理,被投訴為暴力催收。用戶可以採用多種方式要挾金融機構,金融機構貸後人員稍微大聲說兩句話都可能遭遇投訴。”

泥沙俱下,這些行業亂象進一步對銀行、消費金融機構在風險管理上提出新要求。

對此,傳統銀行、互聯網金融機構,已經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藉助通過善用現代技術解決普惠金融成本高、風控壓力大、商業不持續問題。”建行行長劉桂平就曾表示,通過運用現代技術和數據重塑了普惠金融服務模式和客戶體驗,實現客戶一分鐘獲貸、一站式服務、一價式收費的新體驗。互聯網金融機構則更多是利用金融科技,提出AI驅動的數字化產品理念,擴大了普惠金融的服務廣度和深度。

而在消費金融機構領域,經過行業過去幾年的發展,已經驗證了金融科技在降低金融服務的成本、提升效率方面的顯著效果。”互聯網金融公司在高新技術方面有著更靈活的創新和應用。如利用大數據、生物識別技術做風控等,這些對普惠金融的發展都起到了啟發作用。”北京一家大中型金融科技公司CEO謝菲說。

以風控為例,有數據顯示,目前互聯網欺詐團伙約涉及150多萬人,每年造成的資金損失超過一千億元。同樣以招聯消費金融自建的「反欺詐GPS漁網技術學習應用」。

事實上,欺詐風險管理需要在風險管理和客戶體驗之間達到平衡,具體來說需要將欺詐風險控制在一定水平(根據風險容忍度),同時又要極大的提升客戶體驗(一般參考申請轉化率和批核率兩個指標)。招聯消費金融的“5-2-0”:目前欺詐率bp為0.005,也就是一千萬批核客戶中只有5單欺詐;欺詐拒絕比率為2%,行業數據一般在10左右。防控重大欺詐風險案件0發生。

說白了,消費金融要做到普惠需要具備很強的數據分析能力,能夠對客群進行預先信用評級,立體式定位他們的消費能力和償還能力,然後對符合不同金融產品風險控制要求的用戶,精準匹配合適他們的金融產品。而這就正是科技與金融帶來的“化反”魅力。

普惠金融市場並沒有達到飽和,服務的深度和廣度還有許多探索空間,無論是消費金融機構、銀行和互聯網金融機構都還有增量可做。

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金融科技的落地應用,消費金融公司基於自己的牌照優勢和科技能力,在普惠金融實踐中,可以探索通過金融科技服務上發揮著更加普惠的作用,已然是一種行業趨勢。

洞見未來,方能有所成就。在科技賦能和普惠金融的兩大時代潮流下,對於消費金融機構而言,需要把握兩大趨勢,一是金融科技對傳統金融行業的變革;一是,充分滿足普羅大眾個性化的普惠金融需求。而關鍵在於,誰能順著趨勢踏實前行,誰將引領行業進入一片新的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