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從孟達之死、李嚴被貶,發現諸葛孔明政治手段之暗黑

孟達和李嚴在三國曆史中都不是特別有名的人物,《三國志》甚至都沒有給孟達做傳。兩人最初都是益州劉璋的手下,而且此二人均不是益州本地豪族,加入劉璋集團後,都屬於東州集團。孟達是建安初年,與其好友法正一起入蜀依附劉璋的。李嚴則是曹操進入荊州,也就是公元213年時,入蜀歸附劉璋。

公元211年,劉備入蜀時,劉璋派遣孟達和法正去迎接劉備,結果法正與孟達卻暗地裡背叛劉璋,欲獻益州給劉備,劉備平蜀後任命孟達為宜都太守,也算是受到重用。公元219年關羽包圍樊城、襄陽時,曾要求劉封和孟達發兵援助。當時,關羽的戰局勝利在望,而上庸等地剛剛歸附而人心不穩,因此劉封和孟達拒絕了關羽的要求。至於《三國演義》所寫劉封與孟達二人見死不救,說實話可能性不大。不料,關羽的戰局很快就急轉直下。在關羽戰敗後,孟達因畏懼被治罪,再加上跟劉封不和,於是率部投降曹魏,並受到曹丕重用。


從孟達之死、李嚴被貶,發現諸葛孔明政治手段之暗黑

孟達

曹丕去世後,與孟達交好的桓階和夏侯尚也相繼去世,孟達的靠山沒有了,曹睿又啟用對孟達一直有成見的司馬懿主政荊州。孟達感覺惶惶不安時,諸葛亮與東吳都向孟達伸出了橄欖枝,孟達此時卻又覺自已奇貨可居,在魏、蜀與吳之間反覆猶豫,應該是希望利益最大化。這個時候諸葛亮使出了一招釜底抽薪。故意將與孟達的書信洩漏給與孟達不和的魏興太守申儀,申儀自然馬上向司馬懿進行了彙報。司馬懿利用孟達舉棋不定之機,日夜兼程,八日行軍一千二百餘里,圍攻十六日,一舉殲滅孟達。至於司馬懿攻打孟達時,諸葛亮是如何反應的史書記載不一,《晉書宣帝紀》記載孟達被圍時,諸葛亮聯合東吳分別派兵救援,被司馬懿分兵阻之。《三國志》卻記載諸葛亮以孟達無誠意投降為由,故意未派兵救援,使孟達被圍攻十六日,最終兵敗身亡。如果諸葛亮真的希望利用孟達反叛來支持自己的北伐,孟達反叛成功肯定是最有利的,孟達所守的上庸城為蜀魏交接處,司馬懿千里奔襲,而且又圍攻十六日,諸葛亮卻救援不及,釜底抽薪、救援不力或根本不救援都說不通。故孟達的敗亡也就成為了一件懸案。


從孟達之死、李嚴被貶,發現諸葛孔明政治手段之暗黑

李嚴

李嚴年青時曾在荊州牧劉表手下任職,曹操進入荊州時,李嚴為秭歸縣令,於是西往奔蜀,劉璋任用他為成都縣令。公元213劉璋任李嚴代為護軍,在綿竹一帶抵抗劉備。李嚴率領部下投降劉備,劉備任命他為裨將軍。劉備平蜀後,李嚴被任命為犍為太守、興業將軍。在犍為太守上,李嚴表現出極其優秀的治政能力。公元222年,劉備夷陵大敗,任命李嚴為尚書令。公元223年,劉備病重,李嚴與諸葛亮一道受遺詔輔佐少主劉禪,與諸葛亮同為劉備臨終前的託孤之重臣。之後又發生過幾件事,李嚴與諸葛亮的關係慢慢惡化,公元226年,諸葛亮準備發兵伐魏,希望調李嚴率軍鎮守漢中,但李嚴卻想盡辦法推脫不去,並要求劃分五個郡作為巴州,讓他擔任巴州刺史,被諸葛亮嚴辭拒絕。公元230年,曹魏大司馬曹真準備三路進逼漢川,為加強漢中防務,諸葛亮再次要求李嚴率二萬人趕赴漢中阻擊敵軍。李嚴不滿被調離江州,在私下傳言說司馬懿等已經設置了官署職位來誘降他,諸葛亮知其意,於是上表遷李嚴為驃騎將軍,又表其子李豐接替督主江州防務,李嚴看自己的大本營得以保全,這才願意北上漢中。


從孟達之死、李嚴被貶,發現諸葛孔明政治手段之暗黑

隆中對

按《三國志》記載,公元231年春,諸葛亮兵出祁山,李平負責督運糧草。夏秋之季,正逢陰雨連綿,糧草運輸供應不上,李嚴派人傳話給諸葛亮,讓他撤軍,諸葛亮得到信後答應退兵。李嚴聽說軍隊已撤退,卻又故作驚訝,說:“軍糧充裕,怎麼退軍呢!”意圖解脫自己督辦糧草不力的責任,顯出諸葛亮延誤戰機的錯誤。接著他又上奏劉禪,說“軍隊偽裝撤退,目的是誘敵深入,好與之決戰”。諸葛亮將李嚴的前後書疏上交上去,李嚴的問題暴露無遺,辭窮理屈,只得叩頭認罪。李嚴最終被廢為平民。從這件事上感覺李嚴做事簡直就是莫名其妙,根本無法解釋。被貶為平民也非常的突兀,感覺李嚴沒有一點反抗的餘地。作為東州集團的領軍人物,很讓人費解。


從孟達之死、李嚴被貶,發現諸葛孔明政治手段之暗黑

諸葛亮

其實將孟達之死、李嚴被貶幾件事聯繫起來看,再結合蜀漢政權的內部鬥爭,也許有一種比較合理的解釋。

首先蜀漢一直存在著三大政治集團,分別是益州集團,東州集團和荊州集團,益州集團主要是益州本地官僚;東州集團則是由劉彰舊部組成,李嚴和孟達都屬於這個集團;荊州集團就是最後掌權的以劉備、諸葛亮為首的外來戶。其實在劉備入主益州之前,益州集團與東州集團已經矛盾重重了,劉焉時期,益州集團就先後發動過兩次叛亂,結果都被劉焉帶領的東州集團殘酷的鎮壓了。劉備入主益州後,李嚴被任命為犍為太守、興業將軍。公元218年,盜賊馬秦、高勝等在郪縣起兵,招集隊伍數萬人,攻打資中縣,其實就是益州集團的再一次反撲。當時劉備在漢中,李嚴不待援兵,僅率本部五千人前往討伐,結果大敗叛軍,還將馬秦、高勝當場斬殺。再後來,越巂郡夷帥高定率軍圍攻新道縣,又是李嚴帶軍解圍,打得高定落荒而逃。劉備於是加封李嚴為輔漢將軍,兼任原郡郡守。由此可見李嚴的能力非同一般。

劉備託孤之所以選擇諸葛亮與李嚴兩人,也是為了平衡東州集團與荊州集團的力量,不希望一家獨大,一定程度上存在相互制衡的安排。


從孟達之死、李嚴被貶,發現諸葛孔明政治手段之暗黑

劉備去世後,在東州集團與荊州集團的鬥爭中,李嚴帶領的東州集團相對而言處於下風,李嚴之所以固守江州不願意輕易被調離,就是因為江州是東州集團的大本營,是決不能放棄的,最後之所以離開,就是看到由其子接替督主江州防務,認為後顧無憂,才敢離開。其實道路泥濘延誤時日,影響糧草供應對於蜀漢來說並不是第一次了,但是李嚴沒想到的是諸葛亮會這麼果決的將自己貶為平民,至於李嚴在這個過程中是不是存在兩面三刀的情況根本不重要。重要的只是李嚴離開了自己大本營,根本沒有了抵抗諸葛亮的資本,自己兒子對於江州的掌控也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好。失敗成為李嚴的必然結果。


從孟達之死、李嚴被貶,發現諸葛孔明政治手段之暗黑

再說孟達之死,其實就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在孟達猶豫是否應該反叛曹魏時,李嚴也寫信勸過他,《三國志》記載,嚴與孟達書曰:“吾與孔明俱受寄託,憂深責重,思得良伴。”就差明說,哥們快回來吧,回來我們一起收拾諸葛亮那老小子。諸葛亮在這種情況怎麼可能讓孟達返回蜀漢,讓李嚴得一助力。所以在司馬懿千里奔襲,十六日圍攻時,諸葛亮不論是救援不及還是不發兵救援都好理解了。也許諸葛亮在一開始誘導孟達叛魏,就沒打算讓孟達真的活著回到蜀漢,只是為了實現牽制曹魏的作用,釜底抽薪、救援不及也就都可以順理成章了。《魏略》記載此事為諸葛亮“陰欲誘達,數書招之”,用詞真可謂精闢。

在網上看到過另外一種解釋,認為諸葛亮就是通過孟達反叛事件,讓李嚴放鬆了警惕,同意離開江州大本營,負責北伐的後勤工作。結果孟達一死,李嚴被貶自然也就成了定局。但是從史料記載的時間上看,對不上,孟達敗亡是公元228年,而李嚴離開江州則是在230年,時間次序上解釋不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