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冬季野釣在沒有障礙物的情況下,臺釣好還是傳統釣好一點?

業餘時間


傳統釣簡單方便,一鉤一線一杆即可,可定點釣也可走釣。臺釣裝備多但是留魚效果好反應靈敏。在冬季到底哪一種釣法更適合釣魚呢?簡單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說傳統釣的優點和缺點:傳統釣雖是老一輩流傳下來的釣法,但是它最大的優勢在魚釣法多樣化,釣技簡單,幾乎男女老少都可以上手操作。不僅如此,而且相比懸墜釣法,他的環境適應能力確實強很多,基本不受水域影響。比如水草茂盛的水域,臺釣可能會經常掛草,導致切線耗時。但對於傳統釣來說,由於先粗且只有一個魚鉤,所以掛草的幾率大大減少。當然不管哪一種釣法都它的缺點,傳統釣的不足之處就在於魚竿重,釣魚人操作起來比較費勁,因為魚鉤處於躺底狀態,線組靈敏度低,上魚的頻率會比臺釣小很多。

再來說說臺釣的有點和缺點:傳統釣的缺點就是臺釣的優點,既然是臺釣就離不開調漂,通過調漂整個線組的靈敏度就會提高,這是無論吃鉤率還是中魚率都比傳統釣高很多,並且臺釣竿比較輕,釣魚人操作起來比較輕鬆。但相對傳統釣的缺點,臺釣的確實也正是因為太靈敏,它的空杆率始終比傳統釣的高,而且不利於在複雜的水域做釣。

所以冬季什麼時候用臺釣,什麼時候用傳統釣呢?眾做周知,冬季溫度低,由於受到水溫影響,魚的遊動非常慢,有時候即便打窩誘來了魚,也可能只有三四條,釣上幾口之後就沒魚了。所以想要持續不斷的上魚就得“人找魚”,多打幾個窩,多探釣幾個點,並且要選擇深水區。正因如此,無論水域有沒有障礙物在冬季釣魚選擇長竿短線的傳統釣,無疑是最好的選擇,畢竟傳統釣裝備簡單,攜帶的東西不多方便走動。

我是大剛,以上就是我的解答,希望對你有幫助,喜歡我的點擊關注。


釣魚凌凌七


如果你不指定季節,這個問題還真不好說,現在你已經明確說了是冬季釣魚,這樣就有確切答案了,臺釣一定比傳統釣更有優勢。

冬季的魚情有以下幾個特點:

1.魚的食慾差,吃口比較輕;

2.魚吃死口的概率很低;

3.大魚的活躍性較低,釣到大魚的可能性很小。

傳統釣的最大特點是比較遲鈍,從臺釣的觀點來看,傳統釣已經屬於最遲鈍的釣法,因為鉛墜已經到底。臺釣不僅整體靈敏度比傳統釣要高,而且臺釣還可以根據具體的魚情來調節靈敏度的高低,靈活性更強。

由於冬季大魚開口較少,所以更多是以釣鯽魚為主。鯽魚比其它大體型魚種的吃口要輕,所以使用臺釣釣法會更合適一些。

其次,由於鯽魚在冬季吃口更輕,所以如果讓鉛墜到底,子線大幅度彎曲,就很容易出現魚咬鉤而浮漂不出信號的現象。當然,魚咬鉤浮漂不出信號不完全是調釣以及釣法的問題,和釣組裝備的選擇也有很大關係,子線較粗、魚鉤太重、浮漂吃鉛量太大或者是漂尾太粗都會削弱靈敏度。

最後這一點也非常重要,冬季的鯽魚很少吃死口。如果使用傳統釣釣法,鯽魚把鉤餌吸進嘴的時候,由於鉛墜到底,子線大幅度彎曲,所以浮漂不會出現任何信號,除非鯽魚把鉤餌含在嘴裡轉頭遊走,或者是抬頭上浮,也就是鯽魚吃死口浮漂才會出現信號。但是一旦鯽魚不吃死口,也就是把鉤餌吸進嘴之後停留在原地吞餌,然後發現有異常把魚鉤吐出來,這樣一來浮漂就不會有任何信號了。所以,冬季釣鯽魚一定要使用臺釣釣法。


眼鏡哥說魚


冬季魚難釣,除去魚的活性低、覓食不積極外,重要的是魚趨溫的特點,棲息、躲藏在深水處、水草窩裡,基本不四處遊弋,打窩、聚魚有難度,自然難以垂釣。而釣友的問題很有意思,“在沒有障礙物的情況”下垂釣,到底是“臺釣好、還是傳統釣好”,想要回答這個問題,筆者認為需要從下面幾個點入手,具體如下:

1、臺釣、傳統釣法簡介

2、魚在沒有障礙物的前提下,它的分佈、棲息在哪裡?

3、在不同條件、環境下,到底是臺釣效果好,還是傳統釣好?

想要清楚地回答這個問題,就要知道魚的棲息特點,層層推進,具體如下。

臺釣與傳統釣簡單介紹

臺式釣法:即懸墜釣法,90年代傳入我國,風靡一時。通過鉛皮調節浮漂、鉤餌的狀態,既能釣底,也能釣浮,適用廣泛。浮漂頂漂、黑漂、頓口極具動感,深的釣魚人喜愛,目前是我國釣魚圈子裡的主流玩法。

傳統釣:即相對懸墜釣法而言的一種老式釣法,包括睡鉤釣法、立鉤釣法、張鉤釣法、朝天鉤釣法等,目前仍然活躍在釣魚領域的傳統釣法主要是朝天鉤釣法,配合長竿短線、七星漂,並且在南方水域應用廣泛。

魚沒有障礙物的條件下,冬季的魚棲息在哪裡

如前文所述,冬季的魚為禦寒,常躲藏的深處有障礙物的水底,比如歪到的大樹、亂石等,那麼沒有這些棲息物還會哪些地方呢?

1、首先是凹凸不平、溝壑叢生的水底,這裡沒有其他障礙物。魚喜歡複雜的水底,不喜平整、光滑的水底。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凹凸不平的水底,浮游生物容易附著,提供可吞食的食物;二是水底溝壑多,魚容易躲藏。

2、其次是深淺交接的水域。冬季水溫隨陽光輻射變化明顯,當陽光輻射弱時,淺水水溫低,魚在深水區棲息;當陽光輻射能力強時,淺水水溫回升,魚可能順著緩坡游到親水區逗留,所以冬季常用魚在這樣的環境棲息。

3、最後是兩面有堤壩或建築物的水域,如果向陽效果會更好一些。通常這樣的結構,可避風且浮游生物附著,儘管沒有其他障礙物存在,冬季也常用魚群聚集。

除了上述幾個常見的無障礙物的水域、釣點,還有其他,筆者不一一列舉。另外許多情況下,野外水域沒有障礙物的情況下,也通選擇上述幾個類似釣點。

沒有障礙物的情況下冬季到底是臺釣好,還是傳統釣好

結合上文提出的常見的三個無障礙物的釣點,具體分析冬季到底是臺釣好,還是傳統釣好,不僅需要參考最終的漁獲,還要考慮垂釣難度的高低,具體如下。

1、餌料狀態對魚的吸引力

前文也提到了,冬季魚喜歡棲息在有障礙物的水域,所以在沒有障礙物的情況,上述三個水域,也常用魚群聚集。儘管如此,冬季魚活性低,仍然需要餌料刺激魚。臺釣的餌料,尤其是面餌,講究蓬鬆、霧化,當餌料入水後,腥味餌料在水體釋放氣味的同時,餌料不斷霧化、脫落,一是有利於氣味的傳播,而來會有輕微的動感,對魚的吸引力明顯。而傳統釣,通常用活餌,長竿短線配合朝天鉤,朝天鉤鉤柄長,上面焊接鉛墜,著底後鉤餌朝上,凸出水面,魚容易發現,重要的是傳統釣講究逗釣,緩緩提竿落竿,鉤餌慢慢上升、輕輕下沉,類似活躍的小蟲,動感十足,對魚的吸引力也很大。可見臺釣、傳統釣餌料狀態都對魚都有吸引力,但魚情不同,也差別。

比如:野釣實踐證明,當魚群密度大時,臺釣餌料的霧化,魚會越聚越多,爭相搶食,上魚頻率遠大於傳統釣;當魚群密度小時,傳統釣的逗釣對魚的吸引力大於臺釣,所以上魚速度快一些。

2、垂釣方式(走釣)對魚獲的影響

正如前文所說,選擇幾個沒有障礙物,相對魚群密度大點的,但冬季水溫低,魚活性差,可嘗試棲息在水底某位置不遊動,通常打窩聚魚,數量也不會太大。所以通常會多大幾個窩,而臺釣因為裝備繁瑣,加之線組調釣的原因,最多3-4個窩子,而傳統釣有走釣的玩法,可以下打七八個窩子,這樣的的優勢就比較明顯了。

比如:如果臺釣達3個窩子,每個窩子聚魚的時間可能就會出現重疊,會有需等待的空檔。而傳統釣操作便捷,7/8個窩子控制好節奏,可輪流逗留,時刻處於提竿狀態,沒有空檔。

3、臺釣、傳統釣對複雜環境(走水)的適應能力不同

前文也稍微提到,野釣環境複雜,尤其是颳風、走水現象頻繁,相較而言,臺釣的適應能力略微弱一些,傳統釣對複雜水體環境適應強一些。

比如:當流水發生時,臺釣的走漂現象嚴重,儘管通過跑鉛釣法可穩定浮漂,但浮漂的靈敏性比原先降低了不少,基本也是抓死口。而傳統釣的朝天鉤本身都是沉底的,就有穩定浮漂的作用,所以此時流水不大的情況下,幾乎無影響。

寫在後面

通過無對無障礙物水域的分析,不難看出,臺釣、朝天鉤在這種水域條件下垂釣,都有各自的優勢。所以只是簡單的判斷,不結合現場的具體情況,是不準確的。而實際中,釣魚人選擇垂釣方法,除去與魚情、環境因素外,還與個人喜好有關,所以單純的說哪種方法好,也過於片面。


野釣分享


:從提問上可以看得出來,提問的釣友是南方人。因為本人是北方人,冬天在南方野釣的機會不太多,而且,中國太大了,同樣不上凍的南方魚情也是有很大區別的。回答起來可能會有失偏頗。

我總結了一下,從地理位置上來說,靠近長江的比如江蘇一帶,釣得好的更喜歡傳統釣,具體地說是長竿短線釣法;兩廣則臺釣更有優勢。

天氣冷起來,魚都會本能地向遠離岸邊處規避,這時候垂釣的目標魚幾乎都是鯽魚。臺釣鯽魚的竿子通常都不會超過5.4米,這樣的長度是夠不到魚的。當氣溫回升魚群又趨向岸邊的時候,傳統釣就明顯幹不過臺釣了。江蘇那些釣得好的都是這麼切換釣法的。而更南方溫度並沒有低到這個程度,所以臺釣是可以的。

至於這兩種釣法應該如何選擇,我想給這位提問朋友的第一個建議是,自己所在哪個地理位置,當地的魚是不是還會近岸活動,如果是的話可以首選臺釣試試。第二個建議是看水面做決定。如果是個小池塘,5.4米的竿子都能接近池塘中心,那麼傳統釣的長竿就沒了意義,完全可以放心的使用臺釣。第三看個人的擅長,自己哪種釣法更擅長就先用哪種釣法試試。第四看釣友,看別人的釣法和收穫,這樣的話會走捷徑。



笨釣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允許我來介紹一下臺釣從開始到流行的全過程。

二十年前臺釣開始到我們這邊的時候可不是一帆風順,感覺有點像現在電影裡的踢館,和傳統釣前前後後來了很多場比賽。結果大家也都知道,傳統釣那輸得可是太慘了,基本上前幾名全讓人家包了圓。這幾場比賽之後臺釣正式確立了它的地位,但傳統釣真的一無是處嗎?

傳統與臺釣各有優勢

比賽結束之後兩邊的釣手進行復盤,對兩種釣法進行了一個詳細的分析,主要觀點是認為臺釣在精細方面具有極大的優勢,另外懸浮、雙鉤對誘魚能力也有提升。總而言之傳統釣在比賽池塘各方面不及臺釣,在快節奏的比賽中劣勢太過明顯,同時也承認了這種釣法在野外環境的超高兼容性。

人家承認傳統釣這可不是什麼客氣話,事實上在過去二十年裡,臺釣和傳統釣都在相互學習著。

例如傳統釣法也開始使用人家臺釣的浮漂,臺釣也引進了蚯蚓拉餌、跑鉛,個人感覺兩者的差別有時還真要看七星漂是否存在才能分別了。

傳統釣:傳統釣具有的優勢就是對野外的適應性,跑水比較急的時候用這種釣法最合適,至於精細先放一邊。釣點附近障礙物太多,立漂容易掛到的時候,傳統七星漂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再有就是水庫博大魚的情況,用傳統釣可以有效的過濾掉雜魚的動作,提高中魚率。

題主的問法有點先入為主的感覺,剔除了傳統釣對環境較高兼容的優點,特意將臺釣擺在一個較高的位置。小黑我個人是認為釣法沒有所謂的高和低,它只有合適不合適這種概念。退一步來說,東季野釣即使沒有障礙物,那臺釣和傳統釣哪個好還是難以確定。

理由就在於水流問題沒有確定,坐釣的具體背景沒有確定,如果是南方水庫釣草魚的話,那傳統釣的優勢還是大,畢竟那裡的羅飛冬天它照樣動,臺釣的精細在那裡有時候倒顯得礙手礙腳。

總結:釣無定律,釣法無高下之分,根據具體的情況制定方案,那才是最合理的選擇。


小黑的漁途


臺釣沒有障沒有水草釣的地方,理論上來看臺釣更合適因為沒有參照物臺釣只要拋竿準,每竿可以拋到同一個位置。定點做窩做釣效果好。以霧化誘魚邊誘邊釣可以把遠處的魚誘過來,有障礙物的地方容易躲藏魚 定點做窩魚可以很快上窩。臺釣在廣水面效果佳。

傳統釣在空白水域無障礙物下竿沒參照物,下竿不準確容易偏離窩點,釣魚效果差點,但是可以多做窩點彌補誘魚慢的缺陷。

野釣使用臺釣魚的習慣性不一定吃餌料,可以使用蟲餌,傳統釣七星漂方便逗,冬季魚活性低多逗上魚率高。

不同的水域要嘗試才能知道什麼釣法最好紙上談兵還是搞不清楚。適合別的水域的釣法,適不適你那片水域釣了才知道.


老五釣魚筆記


冬季野釣沒有障礙物,還是臺釣比較好,因為臺釣有傳統釣比不了的優點,下面就說一下臺釣的優點。

1.餌料的優勢

一般臺釣都是選擇商品餌,商品餌有各式的味道,根據魚情可以作出選擇,選擇香餌還是腥餌,臺釣拋竿打的餌都是慢慢聚魚,不要補底窩,慢慢形成窩點,會形成霧化區,容易聚魚,這是傳統釣所不具備的優勢,傳統釣一般選擇活餌掛鉤,沒有霧化效果來的好。

2.靈敏度好

臺釣調漂是關鍵,你是想雙鉤觸底還是想單鉤觸底,都是可以調整的,這樣就會導致釣魚的時候靈敏度比較高,中魚的機率高。特別是在冬天魚的活躍度低,吃口不明顯的時候。

4.釣鯽魚優勢明顯

喜歡野釣的朋友,釣鯽魚優勢明顯,使用短杆細線雙鉤,對於鯽魚的作釣,效果非常明顯,抽杆快速,中魚率高。

6.釣底和釣浮

臺釣可以釣底和釣浮,你可以根據魚情作出選擇,可以選擇作釣底層魚,還可以作釣中層魚,都是可以調整的,傳統釣就沒有這優勢,傳統釣只能釣底。

沒有障礙物的地方個人建議還是用臺釣。說了這麼多希望對你有幫助。


野釣鯽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真不好回答,個人還是喜歡臺釣的,用起來不會很麻煩,其實冬季野釣還得分初冬還是深冬,初冬基本和深秋一樣,釣三米的水深已經足夠了,如果在沒有障礙的情況下,臺釣的優勢是明顯的,可以誘釣結合,而且還不用續窩。如果到了深冬季節,至於說臺釣和傳統釣哪個好還真不好說,深冬了隨著氣溫慢慢下降,水裡面的整體的溫度也在逐步下降,所以魚兒一天天的向更深的地方轉移,我現在就感覺到四米左右的水深魚口就不怎麼好了,估計要想魚吃餌還得釣更深的水,五米甚至六米會更好,在五米六米這個深度用臺釣拉餌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一件事情,大家都知道,冬季餌料要輕細化,不然效果不會那麼好,而且線組也必須小,否則也很難看到吃口,太深了,餌料狀態怎麼保持能不能夠到底就是一個大問題了,當然如果不怕麻煩可以選擇一鉤掛商品餌一鉤掛活餌。如果用傳統釣當然也可以,當然得提前幾個小時打窩,最好是提前一天,傳統釣雖然掛活餌有點麻煩,但是在五六米的深度,不用擔心是不是到底了的問題,可以在水裡面等很長時間都不怕。所以說冬季野釣用什麼方法好還得自己喜歡就行,各有優點缺點,不管什麼方法能夠釣到魚就行。

大家好,我是鯽魚560,大家關注一下哦,本人喜歡夜釣,最冷的季節都在堅持,只要天氣在容許的時候,杆子能夠拋出去的時候,那麼我就在水邊






秘密釣點之鯽限560


冬季野釣在沒有障礙物的情況下臺釣好還是傳統釣好?沒有障礙物也就是說特定的環境裡沒有侷限性了。兩種釣法在實際野釣中,並不說哪個好哪個不好,主要還是看我們自己想在野釣中獲取哪種樂趣和滿足感。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臺釣和傳統釣法。瞭解兩種釣法以後,根據實際水域的情況作岀選擇。 一、水較淺且不走水。選擇短竿臺釣,如:3.5米、4.5米手竿等。大家都知道,臺釣的雙鉤魚餌都是垂直懸掛於水底,有很大的誘魚作用,魚在水底覓食時,魚吸入魚餌的時候通過子線很快將這些信號傳感到浮漂上,我們捕捉到浮漂傳遞這些信號時迅速作岀起竿,所以臺釣的中魚機率也相對比較高。

二、水深選長竿傳統釣法。長竿的優點是釣水深,上魚大,享受在上魚時和水裡的魚在拉鋸中獲得滿滿的拉手感。弱點是竿重,漂鈍。傳統的釣法單鉤掛粗餌,鉛和魚餌都在水裡躺底。由於鉛重漂鈍,在魚覓食的時候,如果不是魚在吸入魚餌時吃死鉤,造成黑漂,我們是很難通過漂的微小信號發現魚已吞入魚餌,所以,傳統釣法有一定的侷限性,在魚獲數量上也不如臺釣。

冬季野釣,臺釣好還是傳統釣好呢,我的看法是:如你想獲取更多的魚獲,臺釣是最理想的選擇。如想獲取大魚,滿足和享受與魚在水中的博弈,側選擇傳統釣法。 總的來講,自己想獲取什麼,或者說想在這場野釣中得到哪一種樂趣和快感,一切皆由自己選擇。


遊溪鋒子


秉承解答問題,儘量細緻,明瞭的宗旨為釣友解惑。釣魚“留大放小”,“垃圾帶走,分類放置”。

冬季野釣在沒有障礙物的情況下,臺釣好還是傳統釣好一點?對於這個問題個人的觀點是:效果都不是很好,如果非要作比較,臺釣效果要稍好一點。

冬季野釣障礙最大的就是氣溫低導致的魚兒活性低,活性低代表著魚兒新陳代謝變慢,對於食物的需求不是很強烈,所以冬季野釣釣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冬季野釣個人認為有四個方面是需要注意的:

1,尋找有食物的地方作為釣點。

2,尋找深水有障礙物的地方。

3,利用魚兒的趨溫性。

4,尋找魚兒迅遊的路線(魚道)。

只要滿足了以上的條件,在冬季野釣不空軍的幾率會大大降低的。

回到問題上,我們再來看看傳統釣和臺釣的優勢都有哪些:

傳統釣的主要優勢

1,對於水情要求不是很嚴格。比如,靜水和流水都可以使用。

2,可以把鉤餌精準投放到釣點。

3,對於調漂要求不嚴格。

4,由於鉛墜到底,魚兒在咬鉤的時候,警惕性不高。

臺釣的主要優勢:

1,可以使用商品餌,能夠實現誘釣結合。

2,釣法比較多樣,適合不同的魚情。

3,換餌和打頻率更為方便,能有助於提高漁獲。

題目中的條件是:“在沒有障礙物的情況下”。在這個條件的限制下,個人認為是不管是臺釣還是傳統釣效果都不是理想的。因為在冬季沒有障礙物的地方,沒有特定的條件魚兒是不會到此迅遊和覓食的,除非有特定的條件。

傳統釣和臺釣想要對比,就需要有一個大的前提:“有魚”。下面我就以下面三個特定的條件來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

沒有障礙物的地方,但是太陽照射的淺水

我們知道魚兒有趨溫性的,這點在氣溫低的冬天表現的尤為明顯。當太陽昇起來時,淺水的的水溫肯定是升溫是較快的地方。這時的魚兒在趨溫性的驅使下,是有可能來到這個水域的。

這樣的條件限制下,個人認為臺釣的優勢要明顯一點,因為臺釣可以釣離底或者利用加大鉤距的方式垂釣不同的水層。

沒有障礙物的地方,剛好是魚兒迅遊的路線

雖說冬季氣溫較低,但並不代表魚兒全部是不進食的,還是有少數的魚兒在覓食。比如:鯽魚和鯉魚等。如果我們冬季釣點選擇在魚兒迅遊的路線(魚道)上面,當然會有所收穫的。

從這點來對比的話:臺釣和傳統釣可以說平局。

沒有障礙物的地方,利用餌料的狀態誘魚

雖說在冬季商品餌的優勢沒有活餌明顯,但並不是說不能用的。這時我們可以選擇重香,重腥來誘使魚兒開口的。雖說沒有障礙物的地方,魚兒光顧的幾率不大,但通過餌料的霧化,還是有幾率誘到魚兒的。

從上面傳統釣和臺釣的優勢上來對比:臺釣的優勢更大。

小結:

綜上所述,在上面特定的條件下,臺釣的優勢要大一點的。但如果沒有特定的條件,本人更趨向於傳統釣和臺釣都不好的觀點,因為在冬季釣點選擇在沒有障礙物的地方,魚兒光顧的幾率是不大的。

引申一點:

冬季想要有好的漁獲,就要找到魚兒藏身的地方,比如,水草,有障礙物等處。

寫到最後:

對於問題中“冬季野釣和在沒有障礙物”這兩個條件,個人感覺有點強拉硬拽的味道。對於傳統釣和臺釣,可以說各有各的優勢,各有各的缺點。

個人認為,在氣溫低的冬季,如果沒有條件限制的話,傳統釣的優勢更為明顯,畢竟魚兒在冬季藏身於有障礙物的地方居多(這時傳統釣的最大優勢所在)。

碼字不易,如果您感覺我說的不錯,就請點個贊,添加個關注唄!我會繼續分享自己的釣魚心得。謝謝您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