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我偷偷告訴你《大明風華》中的200萬兩白銀,意味著什麼

最近的熱播的《大明風華》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我也開始因為關注這部劇而關注明朝那些事。

印象中的明朝皇家都是“不稱臣,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而在這個熱劇中看到的是三個大活寶的宮鬥,還有威嚴的父親教育自己的兒子們。

我偷偷告訴你《大明風華》中的200萬兩白銀,意味著什麼

大明風華劇照

其中,有一集裡,提到皇太孫的大婚,沒想到要花費275多萬兩,當胡尚儀告訴太子妃時,這個掌管過後宮的女人也開始犯了難,無奈,告訴太子,太子也很吃驚,同樣很難。

我偷偷告訴你《大明風華》中的200萬兩白銀,意味著什麼

大明風華劇照

今天我們談談明朝的錢。

一、大明的年財政收入

《中央帝國的財政密碼》裡寫到:

明代擁有著最嚴重的集權手段,也擁有著最笨拙的財政工具。

明代財政嚴重依賴於土地,使得政府收入不具有擴張性。

大多數統計數字顯示,明代一年國家收入大約有2000萬兩銀,明初還使用紙幣,但因為管理者不懂金融知識,幾十年後,紙幣如同廢紙,出現這樣的情況:在大街上看到一摞摞的紙幣,都不會多看一眼。

我偷偷告訴你《大明風華》中的200萬兩白銀,意味著什麼

明初疆域

明朝的田稅長期實行低稅率,不足百分之二十,同期日本稅率高達百分之五十。土地收入長期穩定,徵收相對容易,但擴張性不足,這也導致明朝長期稅收不足。

二、大明的藩王收入

明代,朱元璋分封諸王,並賦予極大的政治、軍事權力,還還給予他們豐厚的物質待遇,希望他們加強對全國的統治。

洪武二十八年,下詔“更定親王歲賜祿米”。

親王歲給祿米萬石,郡王兩千石,鎮國將軍一千石,輔國將軍八百石,奉國將軍六百石,鎮國中尉四百石……”。這些待遇成為明代永制。

朱棣靖難之役後,對諸王有各種政治軍事上的限制,但經濟上仍保持優厚的待遇。

朱棣為籠絡諸王,從建文四年七月至永樂元年正月,先後賜給諸王鈔幣514000錠,金2400兩,銀24500兩,以及紗、羅、布匹等。

朱高熾即位後,增加諸王祿米,十七個王府,共增加米6萬擔。

除了祿米,和各種臨時賞賜外,諸侯王們還會開設店鋪賺錢,利用政府專賣的商品謀取暴利,比如食鹽,皇室宗親權貴,平時直接向皇帝乞求大量的錢引,自己獲利,擾亂了市場,對經濟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另外,諸王去藩國前,朝廷賜給一些地區的湖池魚課,作為日常消費。比如,洪武五年,朱元璋以江西湖池魚課歲賜之秦王9200石,晉王、燕王各3000石。

最後,明代藩王會大量兼併土地,建立皇莊,他們在地方逐漸成為最大的地主,影響了國家的糧食徵收,自己有鉅額收入。

三、朱高熾的收入

真實的歷史中,如果皇太孫朱瞻基大婚真的需要275萬兩銀子,太子朱高熾能拿出來嗎?

我偷偷告訴你《大明風華》中的200萬兩白銀,意味著什麼

《大明風華》朱高熾劇照

朱高熾當了20多年的太子,應是諸王中賺錢比較高的一個。他的年收入我們進行粗略的估算:

1.祿米每年應在1萬石以上。

2.每年皇帝賞賜。未知,想必不多。

3.自己的皇莊。未知,估計沒有。

以朱高熾的性格脾氣,他的謹小慎微使得他不會有太多的個人收入,其主要收入就是1萬石的祿米,在明代,以洪武二十八年物價為例子,一石米等於0.5兩銀子,二石米等於1兩銀子,一萬石等於5000兩白銀,他當了約二十年太子,5000✘20=100000兩白銀,其他收入估算為一年1萬兩,20年就是20萬兩,總計30萬兩,你讓他出275萬兩,真的太難了。

僅憑藉這些收入,朱瞻基估計很難結這個婚了。

我偷偷告訴你《大明風華》中的200萬兩白銀,意味著什麼

明代各項支出表

兩個表看出,皇室的支出越來越多,皇室的人數不如官員人數,但皇室的支出在大部分時間都比其它費用多。

我們在對比明朝的其他花費。

明代後期有所謂“萬曆三大徵”,僅援朝戰爭花費700萬兩,寧夏之役耗費200萬兩,播州之戰耗費200萬兩。

同樣是結婚,萬曆皇帝最喜愛的兒子福王朱常洵結婚,朝廷給了30萬兩白銀。

崇禎元年不折算交的糧食的話,財政收入只有326萬兩白銀。

由此對比可知,朱瞻基結婚怎麼可能花費275萬兩白銀,這不合理。


有明一代,國家確實缺錢,很重要的原因是,幾乎放棄了巨大稅源的商業,只考農業稅是遠遠不夠的,加之,土地兼併現象嚴重,隱匿大量土地,朝廷能收的稅越來越少。

開源不行,節流也行,問題是節流也有困難。打仗需要錢,萬曆三大徵一共花費在1100萬兩白銀左右;養皇室成員也要錢,明末這些太祖子孫有10萬人左右,這給國家巨大的負擔。

如果有錢,崇禎皇帝也就不會拿不出軍費跟李自成作戰;如果有錢,就可以大膽招募勤王軍隊去保衛京城;如果有錢,遷都南方也不會一拖再拖。

沒錢,成為大明王朝的一根軟肋。


參考書目:郭建龍著《中央帝國的財政密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