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錦衣衛在不同時期權力不同,地位改變與什麼有關?

《錦衣之下》開播,錦衣衛再次進入大家的視野,錦衣衛在明劇中出現的頻率也越來越高,因為錦衣衛在明朝開國的時候就設立了,貫穿了整個明朝。錦衣衛是替皇帝辦各種不可明說的事務的。真正的查案斷案有刑部和三法司,那麼錦衣衛到底負責什麼?各個時期的地位權力又如何呢?

初始職能

錦衣衛於洪武十五年設置成立,是由拱衛司擴編而成的。聽這名字就能猜出錦衣衛的第一個職能,守衛值班。錦衣衛是皇帝的親軍,負責守衛皇帝,這是最重要的一項職能。因此錦衣衛的高層與皇帝關係都比較近,能時常接觸到皇帝。並且皇帝都會讓自己比較信任的人執掌錦衣衛,畢竟要守護自己,一定要穩妥。

錦衣衛在不同時期權力不同,地位改變與什麼有關?


第二個職能就是大家都熟知的緝捕拿人了。但是錦衣衛抓的人還是有大罪的,或者說皇帝直接下令要抓的人。錦衣衛辦的案子更多的是涉及到官員,涉及到皇帝的。錦衣衛要維護皇權,有些案子不適合交給刑部去堂堂正正地審核。皇帝還用錦衣衛對百官進行偵查,原本糾劾百官是御史的事,但是皇帝需要掌握百官的動態,看他們是否結黨營私,是否忠誠。之後發現有不法行為,錦衣衛就進行抓捕了。所以在大家心目中,錦衣衛是個很不友好的存在。

第三個職能在《大明風華》裡展現得很明白,管理詔獄。朱瞻基化身錦衣衛,可以帶人進詔獄,並且站崗守衛詔獄的也都是錦衣衛。還是延續上一個職能,很重要的犯人,犯罪比較嚴重的,比如謀反,都會被關進詔獄,而不是一般的牢獄。

錦衣衛在不同時期權力不同,地位改變與什麼有關?


下面一起來看一下錦衣衛在不同時期的權力和地位如何。

洪武后期——下降趨勢

朱元璋設立錦衣衛是為了監察百官,為自己辦事。所以錦衣衛的地位是不一般的。但是到了洪武二十年,朱元璋覺得錦衣衛太囂張了,濫用權力。於是在這一年,取消了錦衣衛管理詔獄的權力,將刑獄的案子都交給刑部和三法司。就是說,錦衣衛也只能抓人,而之後的審訊和查案,就不是他的事了。而抓人還要聽命於皇上,此舉大大削弱了錦衣衛的權力,使其不能弄權。但是到了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又恢復了錦衣衛管理詔獄的權力,可能是因為朱元璋老了,疑心更重了,又開始嚴格監察百官。所以說,到了朱棣時期,在《大明風華》中,錦衣衛還是有管理詔獄的權力的,這點很符合歷史。

錦衣衛在不同時期權力不同,地位改變與什麼有關?


仁宣時期——恪盡職守

仁宗和宣宗比較重用文官,文官地位較高,並且掌握大權,錦衣衛不敢囂張,皇帝也不懷疑大臣,錦衣衛的權力不大,並且有被打壓的趨勢。錦衣衛在這段時期裡奉公守法,比較老實。

正統成化時期——地位上升

在正統成化年間,錦衣衛的職權擴大了,錦衣衛又開始負責一些刑事案件,非欽犯的案件也開始涉及,分了法司的權力。並且錦衣衛有了直接上奏皇帝的權力,這為錦衣衛日後的鼎盛做了鋪墊。

弘治正德時期——依附東廠

這個時期,錦衣衛裡沒有什麼太厲害的人物,也沒能帶領錦衣衛走上巔峰。而此時宦官勢力擴大,皇帝重新宦官,劉瑾執掌東廠的時候,權勢滔天,錦衣衛也不得不依附於東廠。不過劉瑾被誅殺後,錦衣衛有活躍了起來,有了迴轉。

錦衣衛在不同時期權力不同,地位改變與什麼有關?


嘉靖時期——權力鼎盛

《錦衣之下》的背景就是這個時期,陸炳執掌錦衣衛之後,錦衣衛的權力達到了鼎盛。陸炳就是劇中的陸廷,男主陸繹的父親,這個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經介紹過了,想看的朋友可在文末點擊文章鏈接。皇帝信任陸炳,陸炳又盡力剷除異己。錦衣衛的權力發展到了巔峰。

隆萬時期——正常過渡

隆萬時期文官掌權,徐階,高拱,張居正這些名臣是何等的厲害,錦衣衛則是非常老實,也沒有太大權力,只能乖乖聽話。為什麼說是過渡時期,因為錦衣衛被打壓,自然要尋找合作伙伴,此時錦衣衛便開始與東廠合作。為之後淪為東廠附庸做了鋪墊。

錦衣衛在不同時期權力不同,地位改變與什麼有關?


天啟崇禎時期——徹底失勢

天啟時期,魏忠賢弄權,皇帝也不理政務,宦官勢大,東廠成為了最厲害的機構。錦衣衛徹底成為東廠附庸。儘管後來魏忠賢被誅滅,錦衣衛也再沒有恢復往日的輝煌。錦衣衛繼續和東廠勾結,違背了設立錦衣衛的初衷。

總結

錦衣衛在不同時期地位與權力不同,這與皇帝是否懷疑大臣,是否重用宦官有關。若是文官得勢,有比較厲害的文官,錦衣衛也只能老老實實。即使是皇帝沒有偏袒任何一方的時候,也要看錦衣衛的執掌者是否有能力帶領錦衣衛走向巔峰。天時與人和缺一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