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美國駐華聯合軍事顧問團長評價遼瀋戰役一席話,使蔣介石神情黯淡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歡迎關注,帶你進入精彩的軍事歷史世界~

一聲霹靂震長空,萬杆旌旗氣貫虹。戰馬嘶鳴勢搗海,千軍奮勇破關東。

這是一首紀念遼瀋戰役的詩,其中“戰馬嘶鳴勢搗海,千軍奮勇破關東。”展現了遼瀋戰役規模的宏大,遼瀋戰役是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起始戰役。

美國駐華聯合軍事顧問團長評價遼瀋戰役一席話,使蔣介石神情黯淡

1948年11月2日,遼瀋戰役剛剛結束,曾一度支持衛立煌的美國駐華軍事顧問團團和巴大維,在得知遼瀋戰役國軍失敗的消息後,在評價林彪和林彪指揮的遼瀋戰役時和蔣介石說了一席話:

滿州和它的30萬左右最優秀的軍隊的喪失,是對國民黨政府的一個令人吃驚的打擊,就我看來,軍隊的喪失是最嚴重的結果,這實在是國軍死亡的開端,共軍增添了有36萬人的軍力,現在可以自由行動,進攻關內,對華北因此不可能有任何保全的希望。

美國駐華聯合軍事顧問團長評價遼瀋戰役一席話,使蔣介石神情黯淡

或許是由於不想太刺激蔣介石的緣故,巴大維將國民黨軍隊損失的數字和共產黨軍隊增添的數字都縮小的一圈,然而即使這樣,聽完巴大維概括遼瀋戰役意義的話,蔣介石神情黯淡、漠然不語。應該說巴大維還是非常有戰略眼光的,遼瀋戰役剛結束,他就認識到華北不可守,同時這番話也是對林彪和林彪所指揮的遼瀋戰役的充分肯定,而事實上遼瀋戰役的結果是前三年東北野戰軍積蓄力量的結果。

1945年抗日戰爭一結束,國共雙方都實施了經營東北的策略,中共中央方面是全力,而國民黨方面則是盡力。相對於對東北的佔有,中共的願望更強烈,因為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其主要依靠是江浙財團,而江浙財團的經濟基礎在東南沿海地區,尤其是江浙地區。

美國駐華聯合軍事顧問團長評價遼瀋戰役一席話,使蔣介石神情黯淡

而共產黨當時根據地在延安、晉、察、冀等,但是這些地區相對貧瘠,而在東南沿海以及廣東地區等經濟發達地區,都被國民黨重兵把守,中共一時很難進入,唯一的機會就在東北,所以中共中央認為東北是勝利的關鍵,而事實也是如此。

東北的戰爭潛力豐富,根據1943年的統計,東北的煤產量佔當時全國總產量的50%,發電能力佔全國78.2%,生鐵產量佔全國93%,大豆產量佔當時全世界產量的60%,素有中國的“穀倉”之稱。所以中共認為,如果佔有東北,就能在最後的決戰中獲得一個可靠的後方基地,就能以巨大的物力、財才支援大規模的戰爭,最後統一全國。

美國駐華聯合軍事顧問團長評價遼瀋戰役一席話,使蔣介石神情黯淡

所以中共中央在考慮誰能擔當控制東北重任的時候,曾考慮過徐向前、陳毅等人選,最後中共中央決定由林彪來擔此重任。

應該說剛開始的東北軍事戰略格局,無論從哪個方面衡量,中共都處在不利的境地,尤其是在1946年4月18日至5月18日,國共雙方在四平地區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爭奪戰後,國民黨軍隊隨即佔領四平、長春、吉林等多數東北的大中城市,林彪帶著為數不多的部隊一退再退。

美國駐華聯合軍事顧問團長評價遼瀋戰役一席話,使蔣介石神情黯淡

但是在艱難困苦的情況下,林彪不斷積蓄力量,最後在東北與國民黨軍進行了戰略決戰,遼瀋戰役從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歷時52天,東北野戰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軍47.2萬餘人,其中斃傷國軍官兵5.68萬人,俘虜32.43萬人,俘虜國軍少將以上高級軍官186名。

由於遼瀋戰役的勝利和其他戰場的勝利,全國軍事形勢發生了新的轉折。人民解放軍總兵力由戰爭開始時的120餘萬人上升到300萬人,從劣勢轉為優勢;國民黨軍總兵力則由430萬人下降到290萬人,從優勢變為劣勢。而且東北野戰軍可以抽調幾十萬的軍隊出關作戰,這就決定了國民黨的敗局。

美國駐華聯合軍事顧問團長評價遼瀋戰役一席話,使蔣介石神情黯淡

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有很多事情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思考,其中王樹增的《長征》、《抗日戰爭》很值得我們去學習,關於中國革命中的很多疑惑在裡面都可以找到答案。王樹增作為我國最權威的軍史專家,其《長征》、《抗日戰爭》以大量的資料和史實向讀者全方位展示了紅軍長征和抗日戰爭,歷史可以告訴未來,通過讀王樹增的書,相信你不僅可以瞭解歷史,還可以洗滌你的心靈,找準人生的方向。

本書非常實惠,需要購買的讀者,請點擊下方橫欄。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歡迎關注,帶你進入精彩的軍事歷史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