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 房價如果下跌到“親民”價格,會有什麼影響?

中國房價,一直是老百姓的焦點。

很多人都盼著房價跌了自己可以買房,但是房價一直在漲,結果等啊等,發現更買不起了,因為自己的收入增長跟不上房價的上漲,以前只能買五個平方,經過自己加班加點拼命賺錢,幾年後發現,只能買三個平方了。

那麼如果房價能普遍下降到一個很“親民”的水平會怎樣?

首先要看看什麼叫“親民”價格。像買手機一樣買房嗎?那顯然是不可能的,房子是不動產,具有稀缺性,而且房價不光受土地成本、建築成本、維護成本,還受到供求關係、炒房因素等影響,不能憑想象認為以後房子沒人要了,像買白菜一樣。

房價如果下跌到“親民”價格,會有什麼影響?

為了找到一個可量化的指標, 我們以房價相對合理的美國為例來看看,根據美國國際公共政策顧問機構Demographia一年一度的《2019年全球住房可負擔性調查報告》,以截至到2018年第三季度的房產市場數據為主要依據,計算出的房價收入比分為4個等級:

可負擔的房價:3倍以下的房價收入比;

中度不可負擔:3.1-4.0倍的房價收入比 ;

嚴重不可負擔:4.1-5.0倍的房價收入比 ;

極度不可負擔:超過5.1倍的房價收入比

房價如果下跌到“親民”價格,會有什麼影響?

那麼房價要達到親民水平,我認為房價收入比至少需要在4倍以下。

看看我們香港的情況,2018年房價中位數是716萬港幣(約91萬美元),香港家庭收入中位數是34萬港幣(約4.37萬美元),房價收入比高達20.9,是不是認為這個收入比太誇張了?

那就圖樣圖森破了,看看我們一線城市的收入比是多少,根據2016年社科院宏觀經濟研究小組的一份報告顯示(現在可能收入比更高了),北京房價收入比:33.2倍,上海房價收入比:31.9倍,深圳房價收入比:33.5倍。二線城市的杭州、青島和南京,這些城市的房價收入比也分別高達15.7倍、13.2倍和18.3倍。

房價如果下跌到“親民”價格,會有什麼影響?

而國際上房價收入比超過5.1倍就被稱為“極度不可負擔”了,比如說美國中等收入家庭,一般攢4到5年就可以買一套房。而在我國一線城市,中位數水平都需要30年以上,可見買房的壓力有多大。

為了買房,只有勒緊褲腰帶,只能動用“六個錢包”,只能負債累累......如果說未來房價真的能達到“親民”的水平,降到3-4倍之間,那麼老百姓生活水平將大幅改善,有更多的錢去用於其他消費,國家消費需求會大幅上升,經濟結構會更加合理。同時,不被房子綁架,更多人的創造力、想象力潛力將會得到全面的激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