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攝影小白如何快速看懂直方圖?有什麼簡單易上手的方法?

柳侍墨


6分鐘詳細講解直方圖,從原理到運用、再到注意事項及核心用法

別說攝影小白了,就是攝影老白都有很多不會看直方圖。據不可信調查統計,十個攝影師中就有九個不會用直方圖。

直方圖確實是個重點、難點。記得已經回覆過一次直方圖的問答了,但是效果非常不好,自己的理解也不夠深。所以本次經過大量的學習後,再一次對直方圖進行梳理,希望以更加簡單、明瞭的方式來敘述,讓大家真正意義上理解原理、會用直方圖,以及關鍵的能用好直方圖,讓直方圖成為我們真正的朋友。

如上圖,詳細整理了直方圖的詳細原理,但是如果不敘述應該會有一些看不懂的。下面我就來一起分享下直方圖的工作原理,以及信息分佈詳情。

一、直方圖的結構(X軸)

如下圖,相信最基礎的知識,直方圖X軸是明度軸,通過亞當斯著名的分區曝光法演變而來的,從0-255分別記錄了整張圖片的亮度信息。更細緻一點的是分為5個區域,分別是:黑色、陰影、曝光、高光、白色。

相信大部分的朋友基本上只瞭解到這裡就完了,但是,在我這裡,直方圖還在剛開始,這只是最為簡單的一個小常識。

1、五大區域詳細參數分配。五大區域又籠統的分為三大影調,分別是:暗調、中間調、高調,每個調性分別佔RGB亮度值255的1/3。

黑色+陰影=暗調{其中黑色佔暗調的1/3,85/3≈28(0-28),陰影則佔2/3(28-85)}(知識鏈接:如果,調整完成後的圖片,直方圖有在黑色調0的區域,那麼圖片必定有純黑,除了黑色沒有其他任何信息的區域存在。)

曝光=中間調(85-170)

高光+白色=亮調{白色與黑色一樣,同佔1/3,白色(227-255)高光(170-227)}為什麼要這麼詳細的對這些區域進行劃分呢?如上圖就可以看出,這麼詳細劃分,以及這些數據來源都是有依據的。直方圖的五大區域=調整面板中對於的參數。也就是說,如果你在(Camera raw濾鏡(ACR))調整圖片時,只需要找到對於的參數即可調整直方圖中對應的明度分配信息的區域。

2、參數過爆依據。首先,最頂上的紅色長方形框住的兩個按鈕,分別是黑色與白色溢出的警告提示,將這兩個方框同時點亮。如果畫面出現了黑色(0)的區域,圖片中就會有藍色的溢出顏色來提示我們,告訴我們這裡已經死黑一片了,沒有任何信息了。如上圖圖片紅色圈住的區域,不知道你們能不能看出有藍色。(怕看不出來,放大)

再看直方圖,此時的黑色已經有為0的區域了,圖片中也有藍色的警告。至於為什麼下圖綠色箭頭指的警告圖標沒有顯示呢?這正好碰巧,遇到的是我們的黑色溢出,而圖標本來的顏色也是黑色,其實是顯示了的,但看不出來,如果是彩色照片中的紅色(舉例)溢出了,那麼這個圖標就會顯示紅色。注意看下圖,亮調區域是沒有過爆的,圖片信息進入了白色,但沒有達到最高峰255的值。

如下圖,觀察3個區域。圖片中的黑色,以及直方圖中黑色的區域,直方圖現在的黑色區域是一條實線,調整面板的黑色為0(未調整)。

3、過爆區域無後期(黑色)。如下圖,這裡將黑色參數調整為最大100,圖片中,靠上方的2個圓圈有輕微調整,下方死黑的區域無明顯變化,為什麼呢?因為它的RGB值已經為0了,那就是沒有記錄下任何信息,沒有信息,所以你無論怎麼調整都不會憑空生出信息。而觀察直方圖,現在黑色範圍從實線變成了虛線,這說明圖片有部分的黑色已經轉換成了更高一點的值了。

如下圖,將曝光提亮,提至過爆的效果順便把白色也一併說了。圖片區域,圖片已經嚴重過爆了,但是,黑色的區域還在,這又進一步說明,當RGB值黑色0-28時,數值為0時,圖片肯定是無法再進行還原信息了,因為它根本就沒有記錄下信息。

4、高動態範圍的意義。至於RGB為2-28時,個人覺得這是根據相機的高動態範圍來決定的,不過也沒有進行實踐,不知道2-28是否能還原出信息。但可以肯定的說,即使相機的動態範圍很優秀,但在還原信息像素的時候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接著是白色,現在圖片已經嚴重過爆,是強行提高曝光得到的效果,這裡是將曝光值已經提到了白色的範圍,而且還嚴重超出白色範圍了。請參考直方圖,現在白色的溢出圖標就起作用了,已經是白色的狀態了。而圖片隨著白色溢出,產生了大量的紅色警告信息。

5、過爆區域無後期(白色)。本來是要用此圖來講解白色過爆的效果的,但是由於圖片本身就有高光溢出的範圍,(也就是直方圖頂面成平的了,代表細節已經嚴重溢出,而請參考第一張未調整的圖片,發現是高光到白色區域溢出了,所以,這裡再講解白色效果就不明顯了。)所以對比性不強。如下圖,直方圖正常,沒有高光和白色溢出,暗部有溢出,不影響講解白色過爆的情況。

下圖是將上圖紅色方框的區域進行放大,也就是女孩的下顎部分,放大至像素級別。

然後提亮曝光,讓畫面過曝,過曝後點擊確定對曝光的效果進行保存。

如下圖,回到PS中過曝的效果,然後再次進入Camera raw濾鏡進行編輯。

回到Camera raw濾鏡,未調整任何信息,圖片提示紅色白色溢出。

然後對溢出進行修整,將白色與高光降到最低,溢出信息沒有了。

對圖片下顎再次放大,參數與上圖一樣,紅色圈的區域則是純白色降低高光和白色的效果,雖然不再溢出,但圖片從開始的像素轉換成了不正常的白,不太好形容。

然後可能圖片還是太亮,這裡我們來大幅度降低曝光,如下圖,得到的同樣是不正正常的白,與最開始保存的那種黃色與白色交錯有致的完全不一樣,這個更多的是一片一片的白,損失了非常多的細節。

如下圖,之前的效果,對比下就知道了。調整前,像素交錯有致,調整後,白丫丫的一片,雖然降低曝光得到了部分信息,但是過曝的區域始終無法還原,無論怎麼處理,得到的只是一片模糊的勿細節的圖片而已。

如下圖,還原調整後的實際圖片大小,曝光降下來了,但是過曝的白色始終無法還原丟失的細節。(注意,個人在進行實驗的時候,在模擬過曝後一定要對圖片進行保存,不然一拉低參數,只是在對已有的像素進行調整而已,而不是對已經過曝丟失了像素的圖片進行調整)

前後對比效果圖:即使右邊的圖片進行提亮,得到的只會是更加明顯的人物之前過曝區域白丫丫一片的效果而已。

所以,總結拍攝前期的注意事項:

結論1

建議是:不觸碰兩邊死亡界線,寧缺勿過。只要不出現有溢出的情況,後期都可以進行拉回,一但過曝,過曝區域的像素細節就丟失了,無論怎麼也拯救不了。

二、直方圖的結構(Y軸)

只談X軸就談論了這麼久……

我們知道X軸是明暗亮度,Y軸是細節信息分佈。通過之前的明暗亮度講解,讓我們知道了一個以前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的寧缺勿爆經典攝影技巧。那麼,接下來要講解的是通過直方圖的Y軸,又會得到一個在前期拍攝的重要技巧,我保證很多人都不知道,包括沒有深層次的學習直方圖前的我也不知道,一起來學習吧!

1、細節信息的不同情況表現力。如上圖,X代表RGB明度信息,通過5大明度區域劃分得到局部精確曝光。那麼Y軸細節信息是否也能套用五大劃分區域呢?這個問題我正在問我的老師,由於繁忙,暫時未得到回覆。不過個人猜想是同樣適用該原理的,至於猜想依據請繼續閱讀。

先來看張草圖,現場手動製成,有點草,哈哈。

2、假設1:Y軸不變,X軸變動。

當X180,Y180時,亮度和細節都在高光區域,既然是高光區域,那麼就沒有過爆,細節就未損失,保留完整。

當X100,Y180時,亮度在發生改變,但是X在100時處於曝光區域,曝光區域也屬於正常區域,細節同樣存在。其改變是亮度變低了,細節主要表現的明度區域從高光變成了曝光區域。

當X10,Y180時,亮度從曝光區域變成了黑色區域。而黑色區域,之前也談到過,黑色會死黑,屬於沒有亮度的存在。既然沒有亮度,那麼即使有細節,你還能看得見嗎?死黑區域是無法通過後期還原的,無法還原了,細節還能找得回來嗎?答案不言而喻,所以當X10時, 或者換個方式,當X為0時,圖片就是一片黑。

3、假設2:Y軸變動,X軸不變。

效果反之,沒有多大討論性,只是在亮度不變的情況下,細節在逐漸增多。簡單通俗易懂的可以比喻為相機的像素在不斷提高,例如之前2400萬像素的相機換成了4800萬像素的相機了。

不過這裡我加了個特別有趣的元素,如果當細節已經完全超出255的範圍了呢?比如突然相機的像素可以達到8000千萬像素了,會出現怎樣的情況?結果如下,剛好此圖的細節也超出了255的範圍了,結果是會變糊,為什麼呢?

4、清晰度=噪點?提升細節就間接等於在提升清晰度,對不對?提升清晰度會帶來什麼?噪點,清晰度提得過高,噪點越多。至於為什麼會出現噪點,請參閱Camera raw濾鏡裡的細節調整面板,提高清晰度後接著就是減少雜色面板,起到消除噪點的效果。

這也很好的解釋了一個問題,當圖片在手機上100%顯示的情況下,相機拍攝的圖片在手機上看,效果還沒有手機拍攝的清晰,相機像素越高,就越沒有手機圖片清晰。而在電腦屏幕上看,清晰度就瞬間甩手機幾條街了。(跑題了,哈哈,抱歉抱歉!)

如下圖,實踐結論是否成立。未調整任何參數時,細節大部分分佈在高光區域,完全能展示,細節完美。

手動調整參數壓暗後,細節在曝光區域展示,細節同樣能完全展示。

如下圖,該圖為手機拍攝,主要就是想展示鼠標拾取的部位,如紅色箭頭所示。現在看到此圖的大部分信息就是紅色箭頭指的範圍,RGB參數值為163,在曝光區域內。而直方圖信息也正確,信息最多的區域就在曝光區域上方。

如下圖,將曝光、黑色、大幅度降低。直方圖的信息也大部分集中在黑色區域,而圖片實際情況也只有陰影部分在顯示細節了。

所以得到第二個前期拍攝的重要結論是:

結論2

只要不過爆,儘量使圖片的直方圖信息的區域集中在曝光、高光區域。即使在後期需要壓暗,那也會保留更多是細節。當然,這肯定適用於一般的拍攝情況,建立起自己的風格後就不需要這樣了,只需按照自己的影調風格來進行曝光即可。

一看時間都已經00點了,今天是講解不完了。爭取明天接著講解完,在沒有其他安排的情況下。明天講解內容提前預告:

1、如何根據直方圖來對後期做基本調整。
2、如何一眼看出顏色直方圖的問題所在?
3、如何通過直方圖建立自己的影調拍攝風格?

打字不易、創作不易。歡迎點贊、評論、轉發、收藏。歡迎點擊頭像關注我,學習更多攝影前後期技巧與方法,感謝支持!

(連載文章之首篇)

明天精彩內容,敬請期待。哦,不,今天了,已過00點了。


顏子軒


直方圖作為當前主流相機的一個重要功能,是攝影者在拍攝過程中攝影參數是否合理的一個重要參考依據,但是許多人卻看不懂直方圖,在攝影參數調整上一直存在困擾。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

直方圖就是相機肩屏上一個類似山峰狀的圖形,每張照片的圖形都不一樣,曝光正確的圖形應該如下顯示:

橫軸從左到右代表光線從黑到白,縱軸從上到下代表通光量,根據亮度分成255個等級。如果峰值高點在左側則表示照片偏暗,此時就應該增加曝光量;峰值高點在右側表示照片偏亮,此時應該減少曝光量。

以上是5中曝光的直方圖表現,1圖曝光正常的時候左右兩側都有峰頂,兩側邊緣底部自然消失。2圖右側沒有像素顯示,都集中在左側,是曝光不足的表現。3圖,像素都集中在右側,左側像素空白,是曝光過度的表現。4圖像素主要集中在中間,兩側空白,我們稱為反差過低。5圖像素集中底部,主要表現是反差過高。

下面我們結合實際拍攝的圖片來直觀看下:

像素峰值集中在右側邊緣,左側像素較少,說明這張作品曝光過度,右下方山石細節明顯缺失。

這張照片直方圖的峰值分佈在左側邊緣,應該是曝光不足,畫面整體較暗,黑色細節不足。

這幅作品的直方圖峰值分佈合理,兩側從底部自然消失,應該是正常曝光的作品。

攝影愛好者,應該堅持看直方圖,可能剛開始有點不太習慣,相信通過多拍多看,你也會成為這方面的專家。


光影千千尋


攝影小白如何快速看懂直方圖?有什麼簡單易上手的方法?

攝影小白如何快速看懂直方圖,關於直方圖的快速簡單理解我寫過很多,這裡我再聊聊如何能讓小白一下就看懂直方圖。


有什麼簡單易上手的方法,讓攝影小白如何快速看懂直方圖?

來,跟我做一個遊戲就可以了。


第一個,直方圖是怎麼來的。

如圖,黑白中灰三色圖,我們會看到直方圖上有三條豎線,我們就會明白黑白中灰三種亮度在直方圖中的位置:

繼續添加深灰和淺灰,我們看到多了兩條豎線,這是深灰淺灰的位置:

現在假設我添加的灰色層次足夠多,那麼直方圖上的豎線越來越密,形成這樣的圖形,這個就是直方圖:


第二個,直方圖是怎麼看的。

剛才為了好理解,所以用黑白灰做的例子,實際上照片是彩色的。

如圖示,直方圖中紅色表示照片中紅色的亮度分佈情況,綠色表示照片中綠色的亮度分佈情況,藍色表示照片中藍色的亮度分佈情況,這個是按RGB通道來確定的。

那麼直方圖中的黃,品,青,還有灰是怎麼來的?

看圖:


直方圖RGB重合的部分顯示灰色,紅藍重合顯示品紅,紅綠重合顯示黃色,藍綠重合顯示青色,這也是光的三原色合成原理。


這樣就能理解照片的直方圖了吧?簡單一句話,直方圖是亮度分佈圖!


頭條號:紫楓攝影后期教學,專注於攝影及後期教學二十年,用簡單明瞭的方式講透原理,突出可操作性,歡迎關注,查看大量系統實用的教程!

關注後發私信,寫 學習 兩個字,系統自動回覆加入紫楓粉絲群方法,可以下載大量的攝影后期軟件,插件濾鏡,素材資源,在線交流,輔導答疑,完全免費!


紫楓攝影后期教學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極端思維,即拍一張幾乎全部過曝的照片(幾乎全白)和一張幾乎全部曝光不足的照片(幾乎全黑)。分別查看兩張照片的直方圖,你就可以很明顯感受到直方圖的意義了。

直方圖的本質是以測光點的亮度為中心參照,科學地顯示在畫面中不同亮度的像素分佈情況,來判斷照片的曝光是否準確。對理解曝光有極大好處。

曝光越準確,細節保存越豐富,後期處理的空間就越大。但如果你在拍攝時已經很明確照片的情感和調性,就不用太在意直方圖。

如果你覺得有幫助,勞煩點個贊,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看到,感謝感謝!


塵之輝


從直方圖可以判斷一張照片曝光是否正常,在直方圖左側是指暗部,右側是指亮部,當暗部和亮部撞牆不起牆則為一張照片曝光正常;當左側撞牆起牆暗部欠曝,右側撞牆起牆亮部過曝。


視覺印像VR全景拍攝


一般來說希望線柱峰值保持在橫座標中端,向兩端逐漸減少,在左右邊界最最少(最好只有點接觸)。但同時線柱又不能與邊界距離太遠,否則說明照片對比度較低,照片看起來比較“灰”。

如果是剪影或夜景照片,允許有大量線柱緊貼左側,因為畫面中有大量黑色區域。

如果是高調或逆光照片,線柱應該比較靠左。因為這類照片比較明亮,畫面中有大量高光區。

以圖中直方圖為例,線柱在左側邊界剛好終止,即沒有溢出,也擁有較好的陰影過渡;右側可以看到一部分線柱緊貼邊界,這是因為照片中有一部分白雲高光溢出,成了純白,但範圍較小,不影響照片。在過渡區,我們能看到一左一右兩個峰值,而中間線柱較低,說明這張照片有很多較亮的畫面(天空整體較亮),和很多較暗的畫面(前景的柵欄和中景草地偏暗)。大家可以對照直方圖的形態和實際畫面,細心體會直方圖與畫面的關係。


潤一騷


直方圖就是一種照片的分析方式,橫向代表亮度,縱向代表像素數量。首先分析出照片中所有像素的亮度,然後計算出具體數值,再把它們映射到橫軸上。這樣的話,越高,這個亮度上的像素就越多。直方圖的觀看規則就是“左黑右白”,左邊代表暗部,右邊代表亮部,而中間則代表中間調。

縱向上的高度代表像素密集程度,越高,代表的就是分佈在這個亮度上的像素很多。


澤澤澤澤擇擇


個人認為,直方圖在攝影中的參照意義並不大。特別是藝術攝影,如果你要拍一張明、暗對比反差較大的藝術照,按對直方圖常規理解,是不合格的。所以,直方圖不能作為衡量照片好壞的標準。它只不過是一個反應色彩和光線的座標,但對平衡圖片的明暗和色彩還是有一定作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