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早春馬鈴薯種植時怎麼覆蓋地膜?有哪些好處?

霧都山客


馬鈴薯早春種植由於溫度低,導致出苗慢、出苗不整齊,甚至還會發生薯種腐爛,導致缺苗斷壠,所以在早春種植的時候,多數使用地膜覆蓋,下面就說說早春馬鈴薯種植覆蓋地膜的好處,以及地面的覆蓋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項。

早春馬鈴薯覆蓋地膜的好處

1、提高地溫

覆蓋地膜比不覆蓋地膜的地溫提高2——3℃,有利於促進植株的根系發育、及早出苗、起到延長生育期,、增加產量的作用。

2、保持土壤水分

覆蓋地膜可防止土壤水分蒸發,起到保墒作用,如果播種當時土壤墒情很好,播種後覆蓋地膜,苗期至現蕾期基本不需要澆水,土壤中空氣充足,有利於根系發育,及時出苗,達到苗全、苗壯的效果。

馬鈴薯地膜覆蓋的方法

一般有兩種地膜覆蓋方法。

1、先鋪膜後播種

先鋪膜、後播種的順序是:先整地、施肥、起壟、鋪膜後,經過幾天的日光照射,壠內的溫度升高後再進行播,播種時用移植鏟或打孔工具,按株距打孔破膜進行播種,打孔不要太大,深度8釐米左右,深淺力求一致,將芽塊或小的整薯播下後,用溼土蓋嚴封好膜孔。

2、先播種後蓋膜

先播種、後蓋膜的順序是:開溝施入種肥,並與土壤混合,然後播種,使用滅地下害蟲的農藥,覆土起壠,噴施除草劑,蓋膜。蓋膜要緊實,防止薄膜被風掀起,蓋膜時要緊貼壠面,拉緊拉實,壠的兩邊要用土壓嚴,膜面要平,壠兩端的薄膜要埋入土中10釐米,用腳踩實,在壠面上,每隔幾米壓上些土,防止地膜被風掀起。

以上兩種蓋膜方法各有利弊,第一種先蓋膜打孔播種方法,由於蓋膜後地溫上升快,出苗較快,如遇旱天,還可以坐水播種,缺點是一般播種淺,不易達到播種的標準深度,人工開穴的深淺不一致,出苗不整齊;第二種先開開溝、播種,後起壠蓋膜的方法,好處是可以掌握播種深度,達到深淺一致,由於播種深度適宜,有利於接住我,後期可以不用進行培土,缺點是苗比第一種方法慢一些出苗前。

馬鈴薯覆蓋地膜的注意事項

1、地膜規格

地膜的厚度一般為0.3絲,地膜的寬度應該根據馬鈴薯壟的寬度確定,如70釐米寬的壟,需用80釐米寬的地膜覆蓋,不要使地膜過窄或者與壠同寬,導致地膜兩把壓不住土。

2、施用除草劑

馬鈴薯播種後覆蓋地膜,出苗後不便於中耕除草,如果土壤中的雜草過多時,大量的養分、水分被雜草消耗,嚴重時地膜會被雜草拱起,馬鈴薯幼苗被雜草包圍,影響正常生長,所以在覆蓋地膜之前要噴施除草劑。噴施除草劑時,要嚴格掌握噴施濃度,以免發生藥害,噴施除草劑之前,應把壠面整平、溼潤,噴施除草劑要噴灑均勻,不要有漏噴或反覆噴施,使其在龍的表面形成一層除草膜,噴施後,不要翻動壠面,以免降低除草劑效果。

3、及時破膜放苗

破膜是指覆蓋地膜的馬鈴薯,出苗後要及時破膜放苗,因為晴天膜下溫度很高,出苗後,如果不及時破膜放苗,膜內的幼苗將被高溫燙傷,引起葉片腐爛,噴施了除草劑的地塊,更應該及時破膜,破膜後的幼苗才能進入正常生長,如有寒流,可在寒流過後再進行破膜放苗。

當種薯出苗時,要及時破膜放苗,同時用土把放苗的洞口封嚴,如果是播前蓋膜,不需要破膜,可自動出苗,由於地膜覆蓋土壤蒸發量極小,只要播種時土壤墒情好,出苗期一般不需要澆水和施肥。

覆蓋地膜馬鈴薯發棵期的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的中心任務是壯棵,注意加大水肥管理,對底肥施用不足的地塊,可酌情補施速效肥料,注意防治病蟲害,土壤不旱不澆,結合中耕淺培土。

覆蓋地膜馬鈴薯結薯期的田間管理

結薯期的管理重點是防止莖葉早衰,延長莖葉的功能期,促進塊莖經形成與膨大,要使壠內土壤始終保持溼潤狀態,確保水分供應;澆水時,要防止大水漫灌,不可漫壟或田間積水過多,遇大雨應及時排水;收穫前5——7天停止澆水,促使樹皮木栓化,以利收穫。對因為雨水或澆水沖刷造成的壠土塌陷處,要及時進行培土,防止產生青皮塊莖;對莖葉早衰田塊,可進行根外追肥,同時注意防治病蟲害。


草原話三農


馬鈴薯在我們這裡被叫著土豆多一些,現在正式土豆育苗的季節。不過我們農村現在在家裡務農的人已經很少了,只有一些老人帶小孩在農村裡,他們只是在空閒的時候抽點時間種一些青菜供自己吃吃。

不過我依稀還記得小時候母親種植土豆的情形,首先把大一點的土豆用刀把它們切成幾塊,這裡要注意不是隨便亂切!要仔細看土豆上有發芽的部分,按照發芽的地方分塊狀切好,然後用燒火的草木灰包裹一下,把切開的部分用全部粘上草木灰。

土豆切開的部分剛好有水分,很容易就粘上草木灰了。(粘上草木灰既可以防蟲卵、蟲蛀,還可以下種的時候當著肥料)下種土豆的時候,在翻耕好的地裡把切開粘上草木灰的那一面埋土裡,把發芽的那面朝上,種好了在土豆的表面上蓋上一層薄薄的圖層,然後在上面再澆上一次水和草木灰。最後用一層塑料薄膜把整塊種植的土豆蓋上,用土塊壓住塑料薄膜或者用竹籤插住固定塑料薄膜。

塑料薄膜可以幫助土豆快速的發育生長,利用它蓋著種好的土豆,塑料薄膜可以有效的保溫,同時還可以防止土裡的水分蒸發流失。

以上文中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當還請留言評論指出改正。我是楚鄉農,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楚鄉農


你好,馬鈴薯又叫做土豆、洋芋,不僅是世界第四大糧食作物,又能作物蔬菜食用,味道鮮美、軟糯可口,小孩和老人尤為喜歡吃。馬鈴薯加工產品薯條、薯片等味道更加爽脆。

一、馬鈴薯一般什麼時間栽種?

馬鈴薯栽種時間很關鍵,直接影響到當年的收成,根據其生長習性,建議在春季3月份左右的時間就開始播種,大概三個月的時間就能成熟上市。當然,現在也可以適當的早一點播種,這樣就可以避免馬鈴薯塊莖在高溫時期開始膨大。

馬鈴薯一般都是用塊莖繁殖,所以選種也比較關鍵,只有健康、優良的馬鈴薯種子才能讓其後續生長得更好。一般在選種時要進行馬鈴薯種薯脫毒,主要目的就是讓種薯不攜帶病毒、真菌或者細菌。如果選用品種較差的種薯的話很可能導產量低、商品價值低的現象。莖尖組織培養技術生產脫毒種薯是種薯退化的主要措施之一,這樣種植出來的馬鈴薯口感好、個頭、質量更高。

二、馬鈴薯栽培技術:地膜覆蓋有哪些好處?

地膜覆蓋在馬鈴薯栽培上運用的很多,主要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先播種後鋪膜先播種後鋪膜的方法,一種是先鋪膜後播種先鋪膜後播種的方法。那地膜覆蓋有哪些好處呢?

1、減少水分蒸發

地膜覆蓋方式有效減少土壤的水分蒸發,能夠把土壤底層的水分提高土壤表面,起到了抗旱的作用。地膜覆蓋栽種方式和傳統露地栽培比起來含水量可以相應提高。

2、提高地面溫度

地膜覆蓋的話可以提高地面的溫度並改善土壤環境。大概能將地面溫度提高0.4-7.3℃左右,這時候的溫度能夠滿足根系生長和萌發的溫度要求,能夠促進馬鈴薯生長髮育。地膜覆蓋尤其適合高海拔陰暗潮溼的地區,能夠促進早熟和增產。

3、減少雜草蟲害

地膜覆蓋有效的避免了人為踐踏、風雨危害土壤等現象,使土壤中的肥、水、熱等狀況有了明顯的改變,加強了土壤微生物活性,這樣土壤就能加速有機質的分解,有效抑制雜草和減少病蟲害的侵襲。

綜上,想要通過地膜覆蓋來增加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必須在日常管理上細心對待,因為有一個時期管理不好的話都會出現各種問題而影響其產量。


老李瞧天下


導語:歡迎來到農民大橙子,馬鈴薯地膜栽培技術。我國20世紀70年代末從日本引進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先後在全國推廣應用,試驗證明,地膜覆蓋栽培可使馬鈴薯増產26.7%-29.5,地膜覆蓋增產原理,第一,提高地溫,增加有效積溫:有效積溫不足是早春馬鈴薯高產的限制因子,覆膜可充分利用冬季和早春的光熱資源,可使表層土壤溫度提高3°C~5°C,能促進馬鈴薯芽生長。

使其早出苗10~20天,增加馬鈴薯生長期內的積溫達到早結薯,實現高產的目的。第二,保持墒情,穩定土壤水分:覆膜能減少地表水分的蒸發,保持土壤含水量相對穩定,有利於抗旱保墒。覆膜可防止澆水或雨水造成土壤沉重而使土壤保持疏鬆狀態,有利於塊莖的形成和膨大。第三,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促進土壤養分轉化:覆膜的土壤孔隙度增大,通氣效果好,覆膜後地溫提高。

有利於土壤微生物活動,加快有機質分解,增加土壤養分,提高養分利用率。第四,有利於改善土壤理化結構:進行地膜覆蓋能始終保持土壤表面不板結,膜下土壤孔隙度增大,土壤疏鬆,土壤容重降低,通透性增強,有利於根系生長。第五,可以防除雜草,減少草害。地膜覆蓋栽培技術,1.整地、施肥,選擇土層肥厚、質地疏鬆、前茬種植禾穀類作物的土地,在種植前結合施基肥進行深翻。

基肥的用量為:每畝農家肥1500~3000千克,碳酸氫銨50幹克,草木灰200千克。2.種薯準備,選擇高產的脫毒馬鈴薯優良品種,剔除芽眼壞死、臍部腐爛、皮色暗淡等薯塊,一般每畝需備種150~180千克。3.切塊,為了保證馬鈴薯出苗整齊,必須打破頂端優勢,方法為從薯塊頂芽為中心點縱劈一刀切成兩塊,然後再分切,每個種薯塊不能少於30克,並保證每塊有1~2個芽眼。

切種時為防止病菌從切刀傳染,應備用兩把切薯刀,把放於高錳酸鉀水溶液中消毒,當遇到病薯時及時去除,然後再換經消毒的切薯刀,也可將刀在火苗上燒烤20~30秒後繼續使用,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環腐病、黑脛病等通過切刀傳染的病害,切好的薯塊用草木灰拌種,既有種肥作用,又有防病作用。4.催大芽,地膜覆蓋栽培可以直接播種,也可以先催大芽再播種,催大芽可以有效地防止由於土壤。

溼度過大造成的爛薯現象,增加出苗率,時間從12月開始。催芽可以在室內、溫床、塑料大棚、小拱棚等比較溫暖的地方進行,在室內催芽可用2~3層磚砌成一個長方形的池子,如在室外就挖一個20釐米深的坑,然後放2釐米厚溼潤的綿砂土,將切好的薯塊擺放1層,再鋪放2~3釐米厚的溼潤的綿砂土,反覆擺放4~5層後,將上部用草蓋住,20天左右馬鈴薯芽可達1~3釐米,這時將莖塊扒出。

平放在室內能見光的地方,2天后幼芽變成濃綠色則可播種。注意在催芽時應經常翻動薯塊,發現爛薯應馬上清除。5.栽種,保持每畝種植5000株左右,用1米寬的地膜種2行,2米寬地膜種4~5行。大小行種植時,大行距60釐米,小行距40釐米株距20~25釐米,最好開溝播種,種芽向上栽種薯塊,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再用50幹克的硫酸鉀型複合肥做種肥,也可用20幹克磷酸二胺、20~30千克碳銨再加20~25幹克硫酸鉀做種肥。

施於播穴或播溝內,注意肥料儘量滅少與種薯接觸,蓋土厚度控制在8-10釐米,然後覆蓋地膜。蓋膜時要讓地膜平貼畦面,膜邊壓緊蓋實,防止風吹揭膜,以利增溫,如用除草劑時需要注意栽種好一行噴施一行乙草胺除草劑,然後在土壤溼潤的情況下馬上覆蓋地膜,可提高效果。為節省地膜成本,規格以2000毫米×0.006毫米或1000亳米×0.006亳米為宜。

6.適時放苗,3月5日前後,當馬鈴薯出苗在3釐米以上時,要及時在破土處的地膜上劃一個4~5釐米的口子,使馬鈴薯苗露出地膜,並同時在地膜破口處放少許細土壤蓋住地膜的破口,以防地膜內過高溫度的氣流灼傷馬鈴薯幼苗。7.收穫,早熟品種在5月5日前後,中晚熟品種在5月底前後,莖葉由綠變黃並逐漸枯萎,馬鈴薯生長完全成熟,這時應及時選擇土壤適當乾爽並且晴天進行收穫。





農民大橙子


早春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的意義

  1.1 克服不利的自然條件

  馬鈴薯在早春時期栽培種植,會長期受到低溫與乾旱的影響,必將影響馬鈴薯正常生長,造成馬鈴薯死亡或者低產等。採用地膜覆蓋栽培,會在馬鈴薯種植前培育優良、茁壯的幼苗,並通過地膜提高土壤溫度,避免馬鈴薯幼苗受低溫影響出現異常生長。

  1.2 促進高產增收

  雖然馬鈴薯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但是早春時期熱量少、水分相對不充分,對馬鈴薯的生長十分的不利,若再遇到極端天氣,如嚴寒、乾旱等,往往影響馬鈴薯的出苗率,致使幼苗凍死或者枯死,嚴重影響作物產量。實施地膜覆蓋栽培後,較露地栽培相比,馬鈴薯產量0.7~1.3倍,農民獲得的利潤將高出1~2倍。

如何覆蓋地膜 ?

  地膜既可實現保溫的作用,也防止了土壤內水分的蒸發,保證馬鈴薯生長具有適應的溫度與充足的水分,對提高作物產量貢獻巨大。在馬鈴薯栽種過程中,覆蓋地膜將有兩種不同的操作,其一,起壟後覆蓋地膜,土壤經過多天的日照,其溫度將有所升高,根據土壤溫度變化破膜栽種薯種,再用細土將地膜破口處覆蓋封好。其二,起壟後將薯種栽種,然後將地膜覆蓋,待幼苗破土而出後,藉助開孔工具破膜,將幼苗引出。


孫老大的農村生活


馬鈴薯又叫做土豆、洋芋,不僅是世界第四大糧食作物,又能作為蔬菜食用,味道鮮美,軟糯可口,小孩和老人都喜歡吃 。馬鈴薯加工產品薯條、薯片等味道更加爽脆,商品經濟價值有所提高 。一般農戶的家裡都種植馬鈴薯,今天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馬鈴薯栽培技術 : 和地膜覆蓋有哪些好處?

一 馬鈴薯一般什麼時間載種?

馬鈴薯栽種時間很關鍵,直接影響到當年的收成,根據其生長習性,建議在春季3月中旬左右開始播種,大概三個月的時間就能成熟上市,當然,現在也可以適當的早一點播種,這樣就可以避免馬鈴薯塊莖在高溫時期開始膨大 。

馬鈴薯一般都是用快莖繁殖,所以選種也比較關鍵,只有健康 、優良的馬鈴薯種子才能讓其後續生長得更好 。一般在選種時要進行馬鈴薯種脫毒,主要目的就是讓種薯不攜帶病毒 、真菌或者細菌 。如果選用品種較差的種薯的話很可能導產量低 、商品價值低的現象,莖尖組織培養技術生長脫毒種薯是種薯退化的主要措施之一,這樣種植出來的馬鈴薯口感好 、個頭大 、質量高 。

二 馬鈴薯栽培技術

地膜覆蓋在馬鈴薯栽培上運用的很多,主要的方式有兩種方法 。

1 一種是先播種後鋪膜的放法。

2 一種是先鋪膜後播種的方法 。

三 地膜覆蓋有哪些好處呢?

1 減少水分蒸發

地膜覆蓋方式有效減少土壤的水分蒸發,能夠把土壤底層的水分提高土壤表面,起到了抗旱的作用 。地膜覆蓋栽種方式和傳統露地栽培比起來含水量可以相應提高 。

2 地膜覆蓋的話可以提高地面的溫並改善土壤環境,這時候的溫度能夠滿足根系生長和萌發的溫度要求,能夠促進馬鈴薯生長髮育。地膜覆蓋尤其適合高海拔陰暗潮溼的地或,能夠促進早熟和增產 。

3 減少雜草蟲害

地膜覆蓋有效的避免了人為踐踏 、風雨危害土壤現象,使土壤中的肥 、水 、熱等狀況有明顯的改變,加強了土壤微生物活動性,這樣土壤就能加速有機質的分解,有效抑制雜草和葉減少病蟲害的侵壟 。

總之: 想要通過地膜覆蓋來增加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必須在日常管理上細心對待,因為有一個時期管理不好的話都會出現各種問題而影響其產量 。


小何在鄉村


現在已經進入3月份了,對於春季馬鈴薯的種植已經開始或者說已經種植上了。因為馬鈴薯的種植時間點的選擇要以終霜期為準,向前推30天左右的時間,所以我們這裡的春季馬鈴薯的種植大都會選擇在2月中下旬。由於這個時候氣溫比較低所以我們農民朋友們喜歡給土豆進行蓋地膜處理,蓋地膜一般會選擇在種過土豆以後再蓋。


早春馬鈴薯蓋地膜有哪些好處呢?

首先就那我們這裡來說吧,河南省豫東地區屬於馬鈴薯種植的中原二作區,在早春馬鈴薯的種植的時候氣溫比較低,所以蓋地膜有能夠提高地溫,並且促進馬鈴薯生根發芽從而提高了其出苗率。

馬鈴薯最適宜生長的溫度是7--25°,結薯期最適宜的平均氣溫為15-21°,塊莖生長的溫度為6--26°。由於我們這裡特殊的地理位置,實際上馬鈴薯生長的天數為70天左右,為了能夠實現早春馬鈴薯的優質高產,所以要提早種植這樣就需要蓋地膜來提高地溫,從而實現在霜期結束時苗齊苗壯。


其次就是蓋地膜能夠起到保水保肥和防治雜草叢生的目的。

地膜有增加地溫的作用同時在也能夠在小草發芽的時候把小草通過地膜的高溫給除掉。由於春季的時候我們這裡下雨不是太多,對比地膜能夠防止土壤中水份的蒸發,從而降低了我們老百姓的澆水的次數。這樣也就間接的降低了種植投資成本。


豫東小農


早春馬鈴薯種植,溫度較低是限制幼苗生長的主要條件,同時春季也是多風時段,土壤水分蒸發散失大,再加起壟後,壟兩側土更易乾燥,嚴重製約著馬鈴薯的正常生長和產量,而要改變這種狀況,改善馬鈴薯不利生長環境,可通過半覆蓋或全覆蓋地膜(全覆膜所起的效果和作用最全面),起到保溫增溫、保墒提墒、抑制蒸發,利用壟、溝曲面增大太陽輻射面,進一步改善植株下部光照條件,促進植株正常生長髮育,免受低溫、乾旱影響。


◇覆蓋地膜的好處,其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①,覆蓋地膜,可抑蒸土壤水分、提水保墒:

全覆膜,由於地表完全覆蓋,基本切斷了土壤向大氣的水分散失,可使植株間蒸發的無效水分散失降到最低,同時,還可使土壤深層的水分加快向上移動,聚集在土壤表層,有效提高了土壤水分的利用率,以而起到提水保墒作用。相對來說,半覆膜壟溝外露,抑蒸和保溫方面的作用要小的多。

②,覆蓋地膜,可提高太陽輻射能量、提溫保溫:

地面全地膜覆蓋後,由於地膜的強透光性,可以使土壤獲得大量的太陽輻射,使溫度升高,同時,全膜覆蓋起壟,還可擴大地表表面積,增加了土壤的太陽輻射能,但同時又能切斷水分向空間的氣化消耗,從而阻止太陽輻射能隨水氣後散失,因此,可以有效顯著的提高土壤溫度。

③,覆蓋地膜,可避免土壤養分流失,還能增強植株中下部的光照強度:

馬鈴薯栽培需要起高壟,還需要追肥澆水,在澆水或降雨時,壟兩則表土及易受水衝失,所追的化學肥料也容易因澆水或降雨淋溶流失,而且受高溫還易揮發,降低肥效,通過鋪地膜,可有效抑制這些現象,從而可提高和保持土壤肥力。

同時,由於馬鈴薯特殊的壟、溝種植方式,壟、溝相間的曲面型地表,隨太陽光線的反射角度變化,可改善馬鈴薯植株下部的光照條件,增加基部葉片的光照條件,有效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促進植株和地下薯塊生長,延長生育期,取得早熟、豐產的栽培效果。

④,抑草防病:

地膜覆蓋,可最大程度的抑制雜草生長和長高,從而減少養分水分消耗,同時通過覆蓋地膜,可避免降雨或澆水過多滲入根系,因積溼引發某些喜溼性病害發生,從而可促進馬鈴薯植株健壯生長。


◇早春馬鈴薯種植地膜覆蓋方法:

①,地膜覆蓋方式:有全地膜高壟覆蓋方式,和半地膜高壟覆蓋方式。

半地膜高壟覆蓋:是指只覆膜壟面,不覆膜壟溝,一般用70釐米寬地膜,這種覆膜方式最適合機器起壟機操作,起壟覆膜一次性完成,就是半覆膜方式,保溫、保墒、抑制水分蒸發方面比全覆膜要差些。全地膜高壟覆蓋:是指壟面和壟溝全覆膜,膜與膜接縫放在壟溝,地膜一般用1.2米寬無色透明膜。

②,起壟覆膜注意事項:

地膜馬鈴薯以後不便追肥,因此,底肥一定要充足,農肥、化肥一次性施入底肥,化肥在起壟覆膜前要集中施入壟內,具體可畝施優質農家腐熟糞肥3000千克左右,馬鈴薯專用肥70千克左右,或尿素15~20千克,磷肥50千克左右,硫酸鏟20千克。

同時復膜後不便於鋤雜草和防治地下病蟲害,在起壟後,可用殺菌滅蟲農藥如辛硫磷和多菌靈拌毒土撒施壟面,然後用除草通乳油噴霧壟面壟溝,抑除雜草。

再就是鋪地膜時,要緊貼土壤表面,拉緊鋪平,壓嚴壓實,防止透氣和漏風。

種薯方面,應選用早熟抗病品種,並在當地春晚霜後安全種植,一般當氣溫穩定通過5℃時即可播種,起壟覆膜後再點種比較好,會避免捂芽(燒芽)。

③,起壟、覆膜方法:

馬鈴薯覆膜起壟種植,有一壟單行種植方式和一壟雙行種植方式,可根據當地種植習慣自定,早春整地施肥後,要搶墒起壟覆膜,一般按南北向開溝起壟有利於通風,如果一壟雙行種植,培壟面寬60釐米,高20~25釐米,按行距50釐米開溝施化肥,撒毒土,噴除草劑,然後拍平整細,弄成拱形,間距40釐米再起壟,邊起壟,根據地膜寬度邊鋪膜,打緊地膜緊貼壟面,兩邊壓實,每隔4米左右壓一條土腰帶,防大風揭膜,單壟單行種植,可同時縮小壟面、壟間距至30釐米為宜。覆膜範圍上,可全地覆膜也可對壟面覆膜壟溝不覆膜的半覆膜種植方式。


以上就是早春馬鈴薯種植時,覆蓋地膜的方式、方法,及覆蓋地膜好處的個人種植實踐經驗,供參考!


基層農人


大家好,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金秋麥穗兒 ,關於早春馬鈴薯種植時怎麼覆蓋地膜?有哪些好處,在這裡我給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因為各地氣候條件相差很大,早春馬鈴薯從兒2~3月份播種,5~6月份收穫。但春做馬鈴薯生長期間往往乾旱,需要有澆灌條件才能種植。


近幾年,農民們為了讓馬鈴薯提早上市而採取了地膜覆蓋,多模覆蓋和大棚促成早熟栽培。早春馬鈴薯選用地膜覆蓋的好處就是能提高地溫。減少地面蒸騰,最大限度的利用地下水分,控制雜草生長。減少風蝕侵害,從而達到早出苗,早結薯,早上市的目的。

馬鈴薯是一種喜冷涼怕熱的作物,早春薯塊播種後,在10釐米土壤條件下開始萌芽。如果播種後氣溫持續低溫,幼芽的生長會受到仰制。不容易出土而成為夢生薯!當土溫在20度左右時,幼芽才可以歡歡喜喜的鑽出土壤。莖葉也會把這樣氣候當做歡喜冤家。



如果在馬鈴薯氣溫過高的條件下生長,則植株呼吸作用過旺,這樣會造成早春馬鈴薯結薯延遲,本來該匍匐的莖也伸出地面,變為地上莖長葉開花,影響地下莖塊的成長。如果早春馬鈴薯不覆蓋地膜,地表溫度低於4攝氏度植株就會受凍或死亡。


現在種植馬鈴薯不需要人工覆膜,點播覆土覆膜機械都可以代替,你需要做的只是把機械沒蓋好的地方用鐵鍬在蓋一下,仔細認真的檢查好,有漏洞的地方多壓幾鍬土,然後拍緊壓實落,防止大風扇起來,在我們北方地區,早春風多,而且刮起來好幾天,把地膜邊邊角角都壓好了,你在家裡心也踏實,夜裡能睡個好覺。(三農領域創作者金秋麥穗兒)喜歡我,關注我。謝謝!


金秋麥穗兒


 土豆早春地膜覆蓋栽培一般可在5月中下旬收穫上市,市場價格高,銷路好,經濟效益高。那早春土豆地膜怎麼種植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早春土豆地膜種植技術,希望對您有用。

  早春土豆地膜種植技術

  1 場地的選擇

  選擇土層深厚且比較平坦的地勢,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有利於地膜的覆蓋。

  2 精細整地、施肥

  馬鈴薯是需要深耕的作物,只有土壤鬆軟,才有利根系的發育、塊莖的膨大。深耕土地25~30 cm,播種後人工碎垡。充分細耙是保證馬鈴薯根系充分發育和提高產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要求做到深耕、土塊細碎,墒面平整,確保出苗一致,達到苗齊、苗壯、苗勻,為馬鈴薯根系充分發育和薯塊膨大創造良好的條件。選擇前茬未種植茄科類或胡蘿蔔根菜類作物的地塊。冬前灌足冬水,閒地要求於冬前耙耱整平,在播種前施優質農家肥67 500 kg/hm2左右,尿素300 kg/hm2,過磷酸鈣750 kg/hm2,硫酸鉀(含K2O 33 %)75 kg/hm2。

  3 選擇優良品種

  馬鈴薯早春熟品種需選擇休眠期短,塊莖形成對日照長度反應短日性、抗病、豐產、品質好的脫毒種薯早熟品種。播種密度高,用種量大,單位用種薯2 700 kg/hm2左右。

  4 曬種浸種

  選擇晴天晾曬種薯,剔除病、爛、畸形種薯;播種前1~2 d將種薯用旱地寶溶液浸種,撈出後陰乾待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