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製造業面臨三大變革,加快科技創新是關鍵

製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如何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做出部署,要健全體制機制,打造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集群,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事實上,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方向早已明確。去年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要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緊接著,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再次要求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


可以說,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和有力支撐。就工業經濟發展來看,當前我國工業基礎能力如何?邁向高質量發展,我國製造業還應在哪些方面發力?


日前,由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主辦的2019中國工業經濟年會在京舉行,專家學者對製造業的情況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不少建議,故把“乾貨”都梳理出來了,供您參考。


觀點 | 製造業面臨三大變革,加快科技創新是關鍵


製造業及相關環節減稅力度大,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快


回望過去的一年,面對外部不確定性風險加劇,國內產業轉型升級壓力猶存。實現高質量發展,既是製造業面臨的現實問題,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


先說說亮點和有利因素:去年前11月,我國規模以上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9%,總體運行平穩。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4.8%,加快運行的態勢已持續6個月。新興產業實現蓬勃發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紮實開展,新品牌新產品不斷湧現。


同時,營商環境大幅改善。在推動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的政策紅利下,製造業及相關環節在增值稅減稅規模佔比近70%;與此同時,清欠工作有序開展,去年累計清理民營和中小企業欠款超過6000億元,進一步減輕了企業資金壓力。


“特別是去年四季度以來,一些行業出現積極變化,指標持續好轉,為全年平穩運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何海林說。


去年11月,製造業生產明顯加快,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增速較上月加快1.7個百分點。其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增速比上月加快2.0個百分點。汽車製造業延續了上月的回升態勢,同比增長7.7%,比上月加快2.8個百分點;汽車產量同比增長3.7%,為去年7月份以來首次由下降轉為增長。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部副主任劉欣說,從最近一段時間來看,紡織行業內產成品去庫存能力正在逐漸提升,一方面反映需求在回暖,另一方面也是去年以來,紡織業致力於向科技、綠色、時尚轉型的結果。通過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不斷開發新纖維新產品,滿足消費升級的市場趨勢,深挖內需潛力。


不過,從整個製造業來看,承壓依然不小。去年前11月,製造業實現利潤總額46283.4億元,下降4.1%。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42.3%,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下降23.3%,汽車製造業下降13.9%。這表明,製造業仍需要努力轉型升級、爬坡過坎,來提升經營效益。


觀點 | 製造業面臨三大變革,加快科技創新是關鍵


製造業發展面臨三大變革,加快科技創新是關鍵


當前,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產業基礎和產業鏈脆弱問題凸顯。無論是推動產業升級,增強產業鏈韌性、抗風險能力和競爭力,還是創造新供給、滿足新需求,都必須加快科技創新步伐。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認為,關鍵要在提升產業基礎能力、推進產業鏈現代化上做文章,實現製造業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


“從整體來看,當前我國工業基礎大而不強,集中表現在一些核心關鍵技術受制於人,關鍵零部件、元器件和關鍵材料自給率只有三分之一,大量依賴進口,產業技術基礎支撐實力薄弱。”李毅中說,我國企業情況各異、水平參差不齊,從工業1.0到4.0都有,對相當多的企業而言還不到謀求智能化的階段,補短板、強基礎應該成為接下來發力的重點。


在李毅中看來,夯實工業基礎,要分行業查找問題,抓住重點難點痛點,制定並實施項目方案。目前,工信部和財政部已發佈的《工業強基工程實施指南》中列出了十大先進製造重點領域“一攬子突破行動”的項目明細,合計有核心零部件及元器件80種、關鍵基礎材料20種、先進基礎工藝30項。“在此基礎上,從材料、工藝、加工到裝配各環節組織產業鏈協同攻關,徹底解決發展痛點。”


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既要夯實工業基礎,也要強化產業鏈支撐。特別是要瞄準制約我國產業升級的關鍵核心技術瓶頸開展攻關,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不斷催生更多新產業新業態,增強經濟發展新的支撐力和新動能。


專家認為,產業鏈現代化主要體現在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供應鏈能根據市場需求靈活高效作出反應、國際競爭能力強和整體處在價值鏈中高端等四個方面,其中關鍵是要加強產業鏈自主創新能力。


“通過創新提高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要分層次組織創新攻關。”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李培根指出,針對大中型骨幹企業,要鼓勵其加大研發投入,建立自己的研發中心和技術團隊,對於中小微企業,則可依託國家公共服務平臺參與創新。


據介紹,目前國家已批覆建設了11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2020年要達到15個,2025年達到40個,基本覆蓋所有重要行業。“對於一些行業共性技術,中小企業實力有限難以全部承擔,一旦組織力量集中攻關,整個產業鏈的科技水平就會得到提升。”李毅中介紹,以電動汽車行業為例,其技術難點是動力電池,但長期以來產業鏈上下游各自為戰,久攻不克。2016年,在工信部組織下,相關科研、生產單位組建了國家汽車動力電池創新中心,目前關鍵技術已取得重要進展。


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何海林透露,下一步工信部將突出協同攻關,做好關鍵核心技術,推進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從而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此外,推進智能製造、綠色製造的重大工程,培育先進的製造業集群將成為今年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重點。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麻辣財經工作室 韓 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