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新手写作路上,比方法更重要的是什么?

去年夏天,我用整整一周的时间,写了篇文章——《我的第二条命》。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不为考试而写作。

那次之后,开始经常写点儿东西。刚刚看了一下,直到今天,共写了将近100篇。长短不一,长的近万字,短的只有几百字,加起来大概20多万字。

其中有几篇获得过头条的青云计划,还有一篇关于新手写作的文章,在知乎获得了1万多赞同,3万多收藏。

没什么亮点,但我还挺满意。倒不是因为迷之自信,而是我的起点非常非常低……

上大学之前,我读过的那几本书,加起来都不如手指头多。一点儿不夸张,因为我在农村,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都没有阅读习惯和阅读环境。

周围的人都不读书,一般情况下,你也不会有读书的想法。可以说没有任何知识储备。

当时除了数学,最怕的就是写作文。我一写作文就打瞌睡,最奇葩的是,高考写作文的时候,我都能睡着,还睡了5分钟才惊醒……

没办法,是真写不出来。

一直到上了大学,才扎进图书馆狂补了四年,有了一点点基本的储备。

新手写作路上,比方法更重要的是什么?

你的起点应该比我高吧,但为啥依旧会觉得写作很难?

因为不知道写作方法吗?

应该不是,我敢和你打赌,这一定不是你第一次看写作方法类文章。

是因为那些作者忽悠你吗?

应该也不是,绝大部分作者,都是掏心掏肺的想和你分享。

那为什么看了很多方法,依旧不会写呢?

因为绝大多数写作达人分享的方法,于你而言根本没有参考价值。

你只看到了他们提笔就是洋洋洒洒几千字。但你没有看到的是,这些人大多从小酷爱读书,有着深厚的知识储备。

甚至从中学就已经开始发表文章,各种奖项拿到手软。

这些人的成长经历是我们无法复制的,方法自然也就不同。他告诉你,写作的秘诀就是:

坐下来,打开word,文字会自动从你的指尖流淌出来……

学到了吗?应该只有一种感觉——懵。

这种方法本就不是咱们这些小白能用到的。大多数现在开始学习写作的朋友,应该和我类似,都属于半路出家:

看到自媒体兴起,觉得写作技能越来越重要,应该学习一下,以后可能用到。


还有的朋友想通过写作整理一下自己的想法,并把观点传递出去。


咱也不奢望写的多么牛,只是把它当作附加技能,为自己的成长助把力。

如果是抱着这样的目的,那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

我其实大二的时候就想动笔,但一直拖到了毕业。我想了好久为什么迟迟不动笔?

知识储备?方法技巧?写作环境?

都不是,而是一个被人轻视的因素:

心态。

大家都觉得技巧很重要,但无论多么牛的技巧,也只有在写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

下笔之前谈技巧,都是耍流氓。

新手写作路上,比方法更重要的是什么?

这时候,最大的阻碍不是你没有技巧,而是自己的「心魔」

人们有个通病,总想着一开始就能写出不错的文章,最不济也得及格吧?

对于这种心态,只有四个字——痴心妄想。

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在《朗读者》中谈到了他的写作生涯。开始写作那几年,他没有收到赞扬,没有收到祝贺,能收到的,只有退稿,塞了满满两大箱。

这是一个优秀作家最初的遭遇,你能力比他强吗?

所以开始写作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白:

自己最初写的东西,一定会很烂!

有了这个心理准备,动笔时就不会有负担。烂才是正常,好那是奇迹。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都说:

任何初稿都是臭狗屎。

遑论我们这些刚刚开始的新手?

好,自己这关应该没问题了。另一个导致你不敢动笔的,就是别人这关。

新手写作路上,比方法更重要的是什么?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自从我写第一篇到现在,遇到的读者99%都很友善。

他们会感谢你,鼓励你,启发你。不夸张的说,正是因为这些可爱的读者,我才一直写到了现在。否则,早撂挑子不干了。

你的文章有读者,是一种幸运。

而且任何技能想要提高,都需要外界反馈。尤其是写作,如果不公开,很容易陷入“自嗨”。明明写的不忍直视,却把自己感动的一塌糊涂。

这个时代也为作者,尤其是我们这些新手,提供了最好的机会。无论你水平高低,只要不违反相关规定,都可以发表被人看到。

通过后台数据,和读者的留意,你就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不断学习,成长。

因此,想要快速提高写作技能,公开写作是最好的方式。

聊完心态,该送你一些福利了。下面是几个简单实用的方法,都是我自己验证过有效的,收好!

新手写作路上,比方法更重要的是什么?

1.写不出上千字的长文章怎么办?

你可以定一个「小目标」,先写它几百字。

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总是认为:

文章长=质量高

其实这个还真没什么关系。

文章的灵魂从来不取决于长短,而在于思想。

《道德经》全篇不过5162个字,却蕴藏着无人超越的智慧。几千年来,没有一本书可以与之比肩。

最初写作的时候,先别管长短,试着把一件事给别人讲明白,几百字即可。

当你可以熟练写小短篇的时候,其实已经距离长文章只有一步之遥了。

有个小秘密要分享给你:

写作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一旦开始,中途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涌进来。


我有一半的文章,都是本来准备写几百字,但写着写着就成了几千字。

这就像开车,起步的时候很费劲,一旦它跑起来,想停下更费劲。

新手写作路上,比方法更重要的是什么?

2.不知道该写什么选题怎么办?

刚开始写作,难免会遇到这个问题,这个时候需要做一件事——聚焦

也就是给思考加限制。

我平时喜欢看看车,朋友买车的时候就让我推荐。只抛出一句话:

我想买辆车,给我推荐一下。

我翻了个白眼,回了一句:

劳斯莱斯。

他不说预算,不说用途,不说喜欢轿车还是suv,不说国产还是合资……

让我怎么推荐?

写作也一样,必须加限制,否则看似都能写,结果却是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你可以从身边入手,比如最近学到的知识整理输出,也可以聊聊对新闻事件的看法,或者书评影评……

总之,是一个具体的问题。

你有没有觉得,点餐的时候,「我想吃火锅」,要比「随便」好得多?

新手写作路上,比方法更重要的是什么?

3.写作到底应该保质,还是保量?

对于新手来说,量比质更重要。

写作本质上是个技术活儿。既然是技术活,想要熟练掌握,就必须通过大量重复的训练。

回想一下,你现在掌握的哪个技术是一上手就会的?哪怕是很简单的骑自行车,拿筷子,打字……

每一个都是通过大量重复训练,才逐渐内化成了一种「本能」。

但人们成年之后,往往会低估掌握一项技能所需要的重复练习次数。这也是半途而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木心先生曾在《文学回忆录》中谈到:

想知道自己有没有写作天赋,需要每天写,写上十年,大概才能知道。

所以刚刚开始,先把量提起来再说,这个时候你即使用一年打磨一篇文章,最终还是臭狗屎。

不过,技术还有一个好处:

一旦熟练掌握,就再也不会忘记。

曾看到有人问郭德纲,会不会有一天江郎才尽?郭德纲答道:

相声是门手艺,和炸油条是一样的,你见过炸油条的会「江郎才尽」吗?

的确如此,我们看到的那些写作大神,连岳,六神磊磊,他们为何能持续写作?

无它,唯手熟尔。

新手写作路上,比方法更重要的是什么?

4.信息太多,时间太少,该看啥?

写作虽然是个技术活,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炸油条也得面和油啊。

为了保证持续输出,输入同样必不可少。

互联网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纵观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我们第一次挣脱信息匮乏的束缚,拥有了海量信息。

但永远没有单纯的好事。经济学家泰勒·科文,在其著作《达蜜经济学》中指出:

廉价必然导致低俗。

现在看来,他是对的。

由于信息爆炸来的太突然,我们的大脑并没有能力处理这些信息,甚至没有能力分辨它们的真实性。

精力有限,信息无限。如果不加筛选的吸收了很多垃圾,没好处不说,还会然你越来越傻。这个时候筛选「信息源」就及其重要。

一般来说,我们接收信息的渠道就两种:

书籍和网络。

在「脑后插管」实现之前,读书,仍然是接受信息最有效的方法。

书籍的信息密度,几乎是所有信息载体中最高的。你可以用几天的时间,学习别人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思想精华。这世上还有比这更划算的生意吗?

不过,书籍也有好坏,因此需要选择一下出版社。

一般来说,老牌的大型出版社都可以信任,比如「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三联书店;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后浪;中信……」

倒不是说这些出版社的书都很棒,而是它们有一个底线,即使最差的书,也没有「不及格」的。

但书籍也有一个问题——更新不及时。这个时候就需要网络互补。

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选出高质量的内容呢?

这里只有一个建议:

警惕任何让你情绪产生强烈波动的信息。

为了传播量,很多作者经常会用一些能刺激读者情绪的方法,文章里充满了偏激,对立,让读者的情绪打败理性,实现大量传播。

你读完一篇文章,如果它让冷静下来思考,留下。如果只触动了情绪,取关。

这里推荐几个我觉得不错的媒体「财新;财经;三联;界面;新京报;南方周末;南风窗;澎湃」。

你可能是下一个创作者,虽然吃饭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但还是希望能有一些坚守。

新手写作路上,比方法更重要的是什么?

尾声

写作很像跑马拉松,对于我们来说,现在才刚刚做了热身,准备起跑。

有些人觉得自己也拿不了好成绩,就直接退赛了。还有些人,害怕听到周围观众的嘘声,也退赛了。

但只要迈出了一步,大家的掌声里就有你的一份。

很多人总觉得还没准备好,但今天,就是你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你还在等什么呢?

就从读完这篇文章开始,把你的收获,思考写下来。也可以直接写在留言区,不论长短,一句话也是成长。

我在那里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