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北大金李:投資者應該如何抵制“泡沫”的誘惑?

本文節選自北大金李教授新作《與財富同行》

北大金李:投资者应该如何抵制“泡沫”的诱惑?

“泡沫”是一種或一系列金融資產在經歷了連續漲價後,市場價格大於實際價格的經濟現象。

經濟學家研究總結了“泡沫”產生的規律

第一,“資產泡沫”經常伴隨創新而生,比如2000年的美國互聯網泡沫;

第二,“資產泡沫”的形成與其交易量增長同時發生,比如市場上的參與者像“瘋了”一樣通過買賣鬱金香或互聯網企業股票進行套利;

第三,“資產泡沫”的破滅伴隨資產供給的增加而發生,與此同時,整個市場的資產價格劇烈下跌。

我們究竟應該如何抵制“泡沫”的誘惑,又該如何克服“泡沫”影響下產生的行為偏差?提防過度樂觀

過度樂觀是投資活動中常見的投資者心理誤區。這一心理誤區在“泡沫”經濟中會被放大:當資產價格高於實際價值時,投資者會對資產的未來表現產生過分樂觀的情緒,做出加大投入、不提防潛在風險的行為,對“泡沫”現象難以產生警惕心理,最終導致在“泡沫”破滅時遭受嚴重損失。

北大金李:投资者应该如何抵制“泡沫”的诱惑?

提防自我服務偏差

在足球比賽中,當球員踢進一個球時,往往會覺得“我太棒了”、“我可真了不起”!事實上這個進球有很大一部分貢獻來自其他隊友的配合。這種把好的結果歸因於自己、把壞的結果歸因於他人的現象就是自我服務偏差。

投資者往往更容易接受鼓吹繁榮繼續的觀點,本能地迴避“泡沫”破滅的警告。尤其是在“泡沫”形成期,只要能夠賺到錢,大部分人就很難停下來總結經驗、反思自己。這樣一來,投資者往往不能及時地發現“泡沫”的存在,即使通過各種渠道獲得了信息,也會在投資過程中不自覺地將其屏蔽。為了提防這一點,我們需要對信息、觀點一視同仁,分析信息時不附加自己的主觀觀點,從心理和實踐兩個方面入手,克服自我服務偏差。

北大金李:投资者应该如何抵制“泡沫”的诱惑?

避免短視

“泡沫”會呈現繁榮的假象,短視投資者往往只看到眼前資產價格增長的利益,而看不到增長背後隱藏的風險。為了避免短視現象,投資者需要加強金融理論知識的學習,從更深的層面理解經濟現象,更重要的是,樹立正確的投資觀念。投資理財是長期可持續的行為,不是短期的投機活動,一旦對此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投資者就不容易被短期利益矇蔽。

提防無意盲視

在一個實驗中,研究者向受試者播放一段籃球比賽短片,要求受試者數清楚每隊投籃的次數,結果沒有一個受試者注意到在比賽過程中有一個扮成大猩猩的人闖入賽場,而且在最顯眼的位置衝攝像頭打了個招呼。

與此類似,很多投資者由於過度關注市場中的噪聲,忽略了市場中重要的信息。比如,一些股民只關注自己買的幾隻個股的消息,而對市場大勢、政策環境毫不關心,這樣就自然感知不到“泡沫”的到來。投資者需要通過系統地制訂投資策略和計劃,從而對資產組合的整體情況進行觀察和跟蹤。

北大金李:投资者应该如何抵制“泡沫”的诱惑?

無論股市泡沫還是房地產泡沫,都反映出人們被一種社會風傳的論調所影響。人們會產生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從而在購置房產和抵押貸款方面產生明顯的非理性行為。作為投資者,我們要學會自我反思,理解有限理性和缺乏自我控制存在的潛在危害,否則永遠無法避免危機再次出現。

北大金李:投资者应该如何抵制“泡沫”的诱惑?

未來財富管理知識

更新財富觀念

找準理財姿勢

金李老師讓你不再為錢所困

一鍵直達財富管理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