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搶票軟件”大戰背後的“安全”與“公平”

去年年底之前,2020年除夕火車票正式開售,搶票大戰隨即進入白熱化階段。付費升級或者轉發獲得“加速”的第三方搶票軟件被廣泛應用。對此,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宇浩表示,因我國購票採用實名制的方式,通過第三方搶票可能造成消費者身份信息的洩露,增加了被未授權的第三方蒐集出售的可能。

點評:在一年一度的春運時節,在人工窗口排隊、12306網購拼手速、加載免費搶票插件等幾個階段後,近幾年付費“提速搶票”已成為新的趨勢。技術介入的搶票大戰看起來比黃牛更安全、更靠譜,但其背後隱藏的風險也漸漸為大家所關注。一是安全問題,即授權第三方平臺後,實名購票者最重要的身份證信息和支付信息有洩露風險,更何況不少消費者會通過多個第三方平臺進行搶票,這進一步加大了風險;二是公平問題,實質上消費者和搶票平臺簽訂的是不平等條約,即消費者雖預先付費,但仍然承受著買不到票的風險;更進一步說,即便後續買到票,也很難衡量是“搶票平臺”的技術優勢,還是12306增放了票源。這意味著搶票平臺並無任何責任需要承擔。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