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情懷:當水電人是一種福份,寫水電開發是一份榮幸


情懷:當水電人是一種福份,寫水電開發是一份榮幸

三峽大壩

遊人的眼裡,巨壩橫江是一道風景。

水電人心中,物質大壩是一座豐碑。

一一題記

情懷:當水電人是一種福份,寫水電開發是一份榮幸

(一)

山青,水秀,天藍;水闊,波平,浪靜。

三峽大壩蓄水至175米高程,河湖鉅變,高山峽谷急流奔湧的河流狀態,演化成波平浪靜的“高峽平湖”。三峽工程雄渾的建設交響曲完美落幕之後,一個嶄新的長江時代已經來臨。

彷彿命中註定,我與江河有緣。幹了10餘年火電後投身水電,我將大半輩子都撂在了長江干流上的葛洲壩和三峽大壩。耳濡目染,感悟水電人生就是這樣一句話:與水為伴,逐水興利,人水和諧。

與水為伴,乃水電人之天命。海河、灤河、淮河、松花江、黃河、長江……光陰荏苒,新時代幾十年治水實踐令我感嘆:非逢盛世,中國人治水焉有大作為。

情懷:當水電人是一種福份,寫水電開發是一份榮幸

上世紀70年代興建的萬里長江第一壩:葛洲壩

逐水興利,乃水電人之志向。新中國的水電事業蓬勃發展,世人有口皆碑。新安江、丹江口、葛洲壩、二灘、三峽、向家壩、溪洛渡……—條條江河開發,一座座電站興建,莫不凝聚著中國水電人的智慧汗水和壯志豪情。

人水和諧,乃水電人之嚮往。開發清潔能源,水電人踐行“建好一座電站,帶動一方經濟,改善一片環境,造福一批移民”之理念,成效斐然。有此理念,無論在葛洲壩、三峽或金沙江流域工作生活的我們,都會感覺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因為,江河是有生命的,流淌與脈動,是龍之舞,水之韻,濤之歌;

因為,鋼筋與混凝土組合,也是有生命的,大壩矗立是一種姿態,電機旋轉也是一種姿態,她能虔誠守望,也會熱誠歌吟。

情懷:當水電人是一種福份,寫水電開發是一份榮幸

葛洲壩電站第一臺機組安裝

興建葛洲壩,遭遇“三邊政策”困擾,從初始的10萬民工“戰天鬥地”,到被迫停工乃至中途“重新設計”、復工、大江截流、機組安裝、船閘通航……水電人風雨18載,艱難與困苦誰與評說,智慧和汗水誰與測算?!

建設大三峽,憑“業主負責任”掌控,從莊嚴開工、大江截流、明渠截流、左右岸機組安裝、五級船閘通航……樁樁件件,17年鏖戰三鬥坪,水電人宵衣旰食,在中堡島修築的是世界一流的物質大壩,於心中豎起的則是一座振興中華的民族豐碑。

激情與豪邁,三峽是典藏歲月撫慰辛勞的鴻篇鉅製、英雄史詩。

溫馨與細膩,三峽是讀山品水時的個體生命體驗、群體個性張揚。


情懷:當水電人是一種福份,寫水電開發是一份榮幸

葛洲壩二江27孔洩洪閘

(二)

追今撫昔,無論是人文古蹟還是地理風貌, 三峽留給我們無盡的念想——

神奇三峽,兩岸連山,重巒疊嶂:西陵峽迂迴曲折、險象環生;巫峽姿態秀麗、嫵媚動人;瞿塘峽懸巖壁立、雄偉險峻。

三峽兩岸,有許多歷史悠久的文物古蹟,更有許多令人歎為觀止的自然風光。遊人至此,彷彿置身詩林畫廊,如醉如痴,流連忘返。

人們讀三峽,以往不外兩種方式:要麼自宜昌乘船入峽,溯江而上,緩緩抵達奉節;要麼,從奉節登舟闖入夔門,飛流直下後拋錨宜昌。前者是悠哉遊哉,慢讀細品;後者是“一目十行”,大嚼大咽。兩種讀法兩種韻味,非親臨其境者莫能評說。


情懷:當水電人是一種福份,寫水電開發是一份榮幸

葛洲壩大江電廠機組大廳

“縱有萬管玲瓏筆,難寫瞿塘兩岸山。”三峽之美,在於雄、險、奇、幽四個字。這裡,無峰不雄,無灘不險,無洞不奇,無壑不幽;三峽之醜,卻也盡在雄、險、奇、幽 之中:洪荒頻繁、水患無窮。因此,讀三峽:達官貴人只用筷子;才子佳人用筆和歌聲;峽江兩岸的人民則是用的纖繩……

往日裡乘船入峽,逆水自宜昌西進,啟錨時間絕大多數都是午夜。自重慶順流東下,輪船亦多在萬州港拋錨,少則停伯兩小時,多則等上四、五小時,非至後半夜或凌晨概不啟錨下行。

——這是為什麼?

答曰:“千古三峽不夜航”。四百里三峽峽深谷幽,重巒疊嶂,江流湍急,輪船白天出入其間,七彎八拐,左衝右突,駕長們眉關緊鎖,夜間哪敢擅闖禁區?白帝城下,白鹽山與赤甲山雙峰欲合,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夔門創造奇蹟,把一個雄字鑲嵌在峰巒之間,令遊人望峽興嘆,更把一個險字,溶入峽江泡漩,印在船長的腦海。

情懷:當水電人是一種福份,寫水電開發是一份榮幸

拉扯歲月:昔日三峽縴夫

峽江的歷史,是兩岸絕壁縴夫爬行的貓道上纖痕勒出的辛酸,是山民與船伕血淚凝固的頁碼。“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夔門口白帝城下的鎖江鐵柱,被戰亂的峰火燒斷,鎮江巨礁“灩澦堆”亦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被炸除,但夔門雄性未改,瞿塘峽泡漩依舊,峽江險仍然被過往船隻的駕長視為畏途,始終未敢夜闖禁區。位於西陵峽內的著名險灘崆嶺灘和新灘,同樣令船家聞風喪膽。“對我來”巨礁和剪刀水曾使十八世紀的冒險洋輪葬身於此,新灘天險歷史上曾多次導致峽江斷航數十年。

多年後,葛洲壩水庫漲潮,三峽區間數十座暗礁險灘深埋水底,頓使峽江船長喜上眉梢,三千噸輪船和萬噸級船隊,夢似地爭相在峽江遨遊了。

當然,夜航瞿塘仍是夢。

真正邂逅這樣的夢,是登上2003年後的三峽航船。斯時三峽已是“平湖”。“湖”面上煙波浩渺,水天一色,兩岸青山倒映在湖水裡,汽墊船箭似地往來穿梭,令人心曠神怡。左顧右盼,新灘高聳的危崖矮了,崆嶺湍急的水流緩了,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彷彿被磨純了,收斂了劍氣和囂張。

哦,天險夔門的門,由窄變寬,白鹽山與赤甲山依舊雙峰壁立,但雄性脫盡,顯得溫文爾雅了。昔日裡苦於攀登的白帝廟,數百級臺階盡埋水中,白帝城竟成了名副其實的“島”……

就航運而言,我們從汽笛的歡聲笑語裡便可感受到時代的進步。而對於船員,對於生於斯長於斯奮鬥於斯的峽江山民,則難免惆悵和嘆息:就象競技場上少了對手,無須付出辛勞便是贏家,贏得無滋無味,贏家會高興麼?

自然的三峽,被譽為“鬼斧神工”。那麼作為非自然的一面——我們人類呢?人類在與大自然的抗爭中,在三峽險惡的環境裡是如何生存和繁衍的呢?

倚江而立的一座座古老城鎮,把答案寫在兩岸的邊坡或者“坪”上。無論三鬥坪、茅坪,還是秭歸、巴東、忠縣、萬縣、雲陽……老態龍鍾的小城,在歷史的風雨中步履艱難地苟延殘喘,以“吊腳樓”和擁擠不堪的小衚衕,向遊人訴說著歷史的滄桑。

情懷:當水電人是一種福份,寫水電開發是一份榮幸

新灘古鎮

從各個城市的舊貌來看,三峽裡古老的繁華並非不曾有過。但畢竟方圓面積過於窄小了,即使不以現代的眼光來衡量,它們一個個都沒有發展的前途。“大溪文化”曾經是我國考古學家的驕傲所在。然而光陰荏苒,“大溪”早已成為過眼煙雲。位於長江支流的大寧河大昌古鎮,曾經也是古時三峽極度繁華之所在,如今呢,殘存的雕龍畫棟一條街也是破爛不堪,向我們講述驕傲和自豪的,只有沿街被人們踏得光溜溜的條石;大寧河寧廠古鎮“七里半條街”,雖也記載著“川鹽”的歷史,然而大寧河沿岸數千個棧道石孔,塞滿了山民和鹽工們辛酸而悲傷的故事……最為奇特且最令人觸目驚心的物證,要數峽江兩岸懸崖絕壁上被纖繩烙下的深深的印記了。古時峽江,在純粹人力手段出入三峽天險的過往船隻,其命運可想而知。要知道,著名的“川江號子”是被山民和船伕用淚水和汗水攪拌,嵌在山崖的巖縫裡,用纖繩勒出來的啊!

古老三峽,造就了峽江古鎮和古鎮文明。古老而醜陋的峽江小城,卻造就了頂天立地的峽江人。

情懷:當水電人是一種福份,寫水電開發是一份榮幸

宏偉的三峽大壩

(三)

把大壩視作風景,走馬觀花式遊覽,她只是一種存在;將大壩看成藝術品、抑或是一種美的表達,她亦不過是一尊立體形象。倘若將大壩置於特定的年代、特定的社會舞臺,把社會的經濟的政治的科技的水利電力工業農業等方方面面的“燈光”在三峽“聚焦”,那麼,三峽大壩便是一出演不完的戲、寫不完的書、唱不完的歌!

“為我中華,志建三峽。”已然運行11年的三峽水利樞紐,防洪、發電、航行三大效益凸顯一一

洪汛時節:長江中游的荊江大堤,再不見“萬人挑土”,再不用“嚴防死守”;武漢“龍王廟”兩江匯流險段,已然變成市民納涼休閒的美麗江灘公園。


情懷:當水電人是一種福份,寫水電開發是一份榮幸

三峽左岸電站

三峽船閘:近年平均貨運量突破7000萬噸,使滬渝運輸之“黃金水道”名副其實。

三峽電站 :水能化電能,毎年向華中、華東、華南和西南等地城鄉,輸送1000億千瓦時不竭清潔能源。

哦,“高峽出平湖”,升高的豈止是水位!

百萬大移民——三峽庫區在新的時空背景下,家園被賦予了全新的涵義:

掬一把故鄉土,盛一瓶故鄉水,背一株故鄉樹……無論是就地後靠,還是異地搬遷,廣大農村移民“舍小家,為國家”的故土情懷奉獻壯舉,感人至深。

老城居民在失卻中盤點生活,樂滋滋地感嘆著新城的美麗和新居的溫馨。

舊城的消逝,迎來了無數個靚麗新城的誕生。對庫區人民而言,這確是難得的歷史機遇。建築學專家稱,就城建而言,這新老過渡,一躍跨過了半個世紀!

滿臉喜色,是難以用金錢買到的。

整潔、寬敞、舒適的移民新村,在庫區絕非鳳毛麟角。置身全新的環境,農民兄弟在心中盤點未來,對新生活充滿自信。

三峽工程建設,讓移民告別故土,也讓移民告別了封閉、貧困和落後,這是三峽工程給予廣大移民最好的饋贈。

情懷:當水電人是一種福份,寫水電開發是一份榮幸

三峽雙線五級連續船閘

(四)

“大壩與我是情人,我為大壩獻青春;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子孫”。社會上流傳的這首順口溜,堪稱中國水電人工作生活的真實寫照。

水電人與江河為伴,工作是一種寂寞,也是一份美麗。

水電人和大壩相處,傳代是一種狀態,亦是一種福份。

情懷:當水電人是一種福份,寫水電開發是一份榮幸

2003:三峽船閘試航

宏偉的三峽大壩在眼簾聳立,圓夢者如我輩之水電作家,積澱於心中的除卻親歷建設全過程的那種自豪,更多的則是對於江河對於大壩對於水電人情懷的那份“感動”。

命運讓我吃上了“水電飯”,成了水電人。水電之於我,使命便是:誠實寫作,溫情表達。

何謂誠實寫作?

生活中的真善美,社會上的假醜惡,每一個成年人都能分辨,無須多言。問題是,學識和素養的差異,導致我們看物觀景的“測量深度”和“測量高度”大相逕庭。正所謂:一百個三峽往來看客,便有一百種三峽。

誠實寫作,要求你觀察要準,看事物要透,在去偽存真上多思索,在立意上求雅,境界上求美。有了一顆誠心,攢了一份感動,你拿起筆來寫冰冷的鐵塔、潮溼的涵洞、凝固的鋼筋混凝土,都會寫出綿綿情意。這是什麼?是詩歌、散文、報告加文學了。於是,在這份“感動”下我有了《夢裡長江》、《萬里長江第一壩》、《石壁立西江》、《我的名字叫溪洛渡》……

溫情表達,是潺潺流水,是溫泉井噴,它所蘊含的是你情感的脈動,溢出紙面時呈現色彩,並且富於變化。由是,它應當具備一種功效:養眼。

溫情表達,是個性張揚,文采斐然。你的秉性,你的喜怒哀樂,你的肉體精神都被這魔方似的漢字包裹,被讀者看在眼裡記在心中啦。要當心,漢字幾千個,組合排列成行成句,你不用心,不虔誠,無善意與溫情,它一翻臉,就成了一堆垃圾。

但願,我書寫鑲嵌在河流上的這份“感動”,不被你認作是一種“汙染”。


情懷:當水電人是一種福份,寫水電開發是一份榮幸

1997:孬張在三峽大江截流現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