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南岸有個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巷子,曾經被譽為“中國好萊塢”

南岸有個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巷子,曾經被譽為“中國好萊塢”

自從重慶成為直轄市,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發展起來,那些舊貌都換成了新顏。昔日人聲鼎沸的街道,如今成為了這個車水馬龍的城市最獨特之處,它們無聲無息、罕有人知。土生土長的重慶人可能都對它們不甚熟悉,更別說外來人,但是這些街道給予重慶人的快樂,卻依然存留在他們心底。

南岸有個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巷子,曾經被譽為“中國好萊塢”

彎曲的石梯路,自然而生的植被,冰涼的河水,明亮的星空,與小夥伴的追逐打鬧,點點滴滴浮現在眼前,又想起了從前的黃家巷。

黃家巷原名磨刀嶺,民國時期重慶大亨黃錫滋居住於此。彼時黃錫滋涉足棉紗、油鹽、航運等貿易領域,是山城屈指可數的鉅商之一。他看中了長江南岸獅子山這塊風水寶地,在此置地建房、修建別墅作為棲身之所,黃家巷因此得名。

南岸有個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巷子,曾經被譽為“中國好萊塢”

在這條巷子裡,曾經修建了很多頗具特色的別墅,尤其是抗戰時期,無數名人彙集於此。清幽的環境,開闊的視野,正是黃錫滋選擇黃家巷居住的原因。

南岸有個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巷子,曾經被譽為“中國好萊塢”

幾年前的黃家巷,零零散散還有居民居住,順著彎彎曲曲的青石板路向上,可以看見兩旁青磚高牆森然,錯落分佈著中西合璧的老式洋樓和民國建築,其中一座兩層樓高的別墅大院尤為惹人注目,中西交合氣質十足。雖然別墅大院已經經歷了百年的滄桑,但那琉璃瓦屋頂、仿西洋式壁爐,一磚一瓦,都顯現著過去的繁榮昌盛。不過,到了今天,你已經很難看到黃家巷的原住民了,包括一些老式的住宅都已經被拆除或者翻修。

南岸有個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巷子,曾經被譽為“中國好萊塢”

如今的黃家巷,成為了一個在地圖上都找不到小巷子,大部人都不知道,不知道它在哪裡,更不知道這裡曾經被譽為“中國的好萊塢”。

抗戰期間,這裡成為了中國電影精英避難地,大後方的電影生產基地。1933年成立於南京的中央電影製片廠搬遷至此,其攝影場1937年轉至蕪湖,次年又遷來重慶,就租賃於黃錫滋的一幢別墅作為場址。另一家是1937年底從武漢遷渝的中央電影攝影場,廠址就設在現南岸玄壇廟黃家巷。

南岸有個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巷子,曾經被譽為“中國好萊塢”

電影製片廠在此運作長達7年零9個月之久,星光璀璨的時代,誕生了一部又一部經典之作。當時的白楊、胡蝶、周璇等一代名伶都曾在黃家巷駐足停留,而黃家巷也因匯聚了當時國內多家電影製片廠和電影明星,被譽為“中國好萊塢”。

南岸有個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巷子,曾經被譽為“中國好萊塢”

隨著時間的遷移,這裡已經不再是中央電影製片廠,而成為了中外盛名的茶廠。對於老重慶人而言,沱茶是一個記憶,印象中的茶葉是一個整塊, 比較硬,泡茶之前還需要用個小錘子把茶葉敲散開,沱茶便是茶廠的傑作,1983年8月23日,在羅馬舉行的第22屆世界食品評比會上,重慶沱茶摘得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國際金獎。

南岸有個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巷子,曾經被譽為“中國好萊塢”

烽火硝煙的年代,他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在這裡抒寫下了不朽的電影文化傳奇。歷經了百年滄桑之後,仍保持著獨特的魅力。即使沒有原住居民,建築也慢慢被拆遷返修,但是當走過空無一人的黃家巷時,還是能深切感受到綠蔭下那破敗而靜謐的美。

南岸有個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巷子,曾經被譽為“中國好萊塢”

黃家巷49號院子,是中國銀行高管樓舊址。它的位置絕佳,旁邊是水廠的大門,前面的下坡可以直通黃錫滋的別墅。這個隱蔽的院子裡,是一棟一樓一底的別墅。比起如今的別墅毫不遜色的造型、房屋裡散佈在各個角落的精美雕花,當時罕見而精緻的旋轉樓梯,皆為純手工打造,無一例外地都在告訴我們,這是一座見證黃家巷繁華歲月的房屋。門外爬滿的青藤的、斑駁古舊的百葉窗以及民國時的青磚,又給予人對歲月的傷感。

南岸有個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巷子,曾經被譽為“中國好萊塢”

繼續往下走,來到了黃家巷42號院子,黃錫滋的舊居。一棟錯落有致的老式洋樓和民國建築風格交融的建築映入眼簾,房屋前的大庭院讓人印象深刻,庭院中茂盛的樹木,讓人從中獲得別樣的樂趣。傳說黃錫滋是個“宅男”,整天待在家中,也不親自打理生意,整天都呆在別墅裡。看看這棟建築之後,也就明白了原因。拿著藤椅坐在幽靜且視野開闊的小陽臺上,沏上一壺綠茶,正看長江,誰又還捨得離開呢?

南岸有個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巷子,曾經被譽為“中國好萊塢”

如今,這條充滿了傳奇色彩的老巷,大多數地方只剩下斷壁殘垣,甚至在地圖上都找不到它,令人唏噓不已。但是即使輝煌不復存在,它依舊是重慶人心中割捨不掉的城市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