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二戰時期日本國內是怎樣的景象?只能用四個字形容:民不聊生

19世紀中後期開始,清朝和日本這兩個“難兄難弟”便飽受西方列強的強取豪奪,然而清朝政府的腐化懦弱和固執,跟不上變革的浪潮,使得中國在西方的暴力搜刮下四分五裂,被扯得稀碎。但曾在清朝時期作為中國藩屬國的日本,卻在浪潮中成功翻身,

日本國內的明治維新大獲成功,使日本經濟回春,甚至使日本由上至下,徹底步入近代強國的行列。

一、不受控制的“瘋狗”

隨著日本軍國主義的抬頭,少壯派軍官們每天腦子裡想的只有侵略擴張,全然不管日本軍部及政府的指揮,1931年在我國東北發生的“九一八事變”就是最好的證明。當時日本關東軍發動戰爭時也只是想試水,但是沒想到結果這麼好,輕而易舉拿下了當時由東北軍閥張作霖把守的奉天城(今瀋陽市)。

二戰時期日本國內是怎樣的景象?只能用四個字形容:民不聊生

當時張作霖在東北的勢力和名聲足以讓日本人“抖三抖”的,一直因為張作霖的勢力不敢對中國輕舉妄動。但貪婪的日本軍隊對中國這塊“肥肉”始終虎視眈眈,趨之若鶩,所以日本關東軍設局暗殺張作霖,張作霖和部分東北政要被刺殺,東北政局瞬間大亂,日本關東軍信心大增。

之後全軍出動佔領東北,這些行動日本軍部及政府毫不知情!自此之後,侵華日軍已經不再受日本政府及軍部的控制,發了狂的侵華日軍貿然發動全面侵華,根本不顧當時日本國內各種日常軍用資源的儲備。

二戰時期日本國內是怎樣的景象?只能用四個字形容:民不聊生

當時的日本毫無規則、毫無制度可言,凡是妄想拖緩日本侵略腳步的任何聲音任何人,都該死,都得死!連首相議員也不例外。當時日本國內曾出現這樣的聲音:“咱打歸打,總得有點規則有點制度啊,總這麼亂來怎麼行。”

二戰時期日本國內是怎樣的景象?只能用四個字形容:民不聊生

當時日本國內對抗爭分子的迫害極其嚴重。

甚至在日本文藝界流傳一句話:日本人沒有瑞士,異見者無處可逃。無處可逃的人,為了生存,很多人都背叛了自己抗爭的信念。比如作家石川達三,曾在1938年寫了一部反戰作品《活著的士兵》,立即遭到清算,審判期間沒有一個人為他進行辯護,緩刑期間石川達三放棄抵抗,寫出一篇謳歌侵略戰爭的報告文學《武漢之戰》,以表忠心。

二、火柴也成配給物

二戰前,日本作為“豪強”之一,雖然日本沒有英美等西方列強發達富裕,但在亞洲也是首屈一指的唯一的工業國。當時的日本已經擺脫了貧窮落後,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都已經非常具有現代化的氣息了。

二戰時期日本國內是怎樣的景象?只能用四個字形容:民不聊生

當時日本經濟非常繁榮,東京的大街上隨處可見各種食品店、咖啡店、蛋糕店、服裝店等等,可見溫飽已經不是民眾追求的主流,國內民眾也基本都可以吃上飽飯,日本民眾已經步入了享受生活的階段,日子可以說過得很不錯。

但是人作惡,天誅地滅,日本從走上侵略的道路,就是選擇了自我毀滅。從1938年(中國國內全面抗戰)開始,東京等城市的街頭就開始漸漸看不到出租車,汽油緊缺車輛就變成了廢鐵,食品店更是沒有汽油可用,是隻能使用焦炭生火。

後來為了滿足戰艦的燃油需求,日本政府把老百姓做飯的食用油都徵用了,老百姓做菜只能用水煮。連魚都沒處可賣,試想四面環海的日本境內無魚可賣是怎樣的一種景象。

二戰時期日本國內是怎樣的景象?只能用四個字形容:民不聊生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前方戰場物資緊缺,後方國內就要跟著勒緊腰帶。當年10月,日本政府公佈了《價格等統制令》。除了政府規定的約十萬種商品的公定價格外,只能由“業者組合”商議並通過官方許可設定協定價格,販賣者不得自行設定價格。全國開始強制配給制,衣服、糧食、木炭全部都要都配給。
1940年更是從日本東京開始,連火柴都需要配給! 因為物資極缺,再加上有限的汽油大量消耗在中國戰場,日本國內的物流也隨之垮塌,日本民眾即使持有配給卡,去配給所也沒有物資可領。

而且本來物資就非常稀缺,戰爭又加劇了日本社會的全面腐敗,當時在日本只有有關係的人才有機會得到物資,同樣出現的大批發“國難財”的勾結,黑市買賣異常昌盛。

二戰時期日本國內是怎樣的景象?只能用四個字形容:民不聊生

需要物資的人拿不到,不需要物資的人卻得到很多,日本境內的店鋪,除了掃帚店不關門,其餘的幾乎全部倒閉。而在日本境內的百姓們不光要忍受物資緊缺的貧苦生活,還要長期飽受美軍的轟炸,日本國內百姓民不聊生。

三、女性的“墮落”是國家的悲哀

日本本是彈丸之地,國內資源非常稀缺,想要發展經濟就要掠奪資源,由於日本長期發動掠奪戰爭,日本男人出國作戰時,國內的日本女人也是沒有閒著,日本女人在國內接受洗腦教育,很多做法甚至超出我們的認知,說出來你可能都不會相信!日本女人究竟做了什麼呢?日本女人們接受政府傳達的思想,從小教育自己的孩子效忠天皇,鼓動家裡的男性參軍,家中十二三歲的男孩子就要被母親送上戰場。

二戰時期日本國內是怎樣的景象?只能用四個字形容:民不聊生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時期,全面入侵中國後戰線拉扯遍佈中國的領土,國內幾乎“片男不留”,國內勞動力嚴重不足。女性就承擔起了很多男性才做的工作,養家餬口。

後來日本政府成立了女性志願者勞動團,強制所有年齡在12-39之間的女性必須到政府機關登記,做好隨時工作的準備,不參加的女性就要被罵不愛國,有些女性甚至還要去挖煤。

二戰時期日本國內是怎樣的景象?只能用四個字形容:民不聊生

日本女人是日本政府最好的後援團,她們鼓動自己身邊所有的男性參軍,將一切奉獻給政府。除了各種物資之外,還有就是將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士兵。而且除了自己被洗腦聽從蠱惑,甚至會將自己的女兒也送去“國防婦人會”——慰安婦組織。最多的慰安婦一天要服務達到300餘次,有的士兵甚至在慰安婦中發現了自己的妻子,然後不堪重負,雙雙自殺。

結語

當時的日本民眾自感活不下去,常無聲無息地死去,幼兒更是難以生存,也沒有人管。日本動漫《螢火蟲之墓》很直觀地反映了當時的日本,看完讓人感觸頗深。女人、老人和孩童本應該是一個國家素質的體現,是國家最應該保護的群體,一個國家需要女人和孩童墮落和奉獻來滿足擴張私慾是這個國家的悲哀。

參考資料:《二戰史》、《太平洋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